自古以來,不乏有帝王將相為了心愛的女人「赴湯蹈火」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今天聽來依然清晰,自古江山與美人,大概是男人心中終極志向,但若江山和美人二選一,便也難倒了很多英雄漢。
但是,我們能看到,當江山穩固沒有後顧之憂時,為了千方百計博美人開心,也是帝王的常事了。就像現代偶像劇中的多金男主為了女主呼風喚雨一樣,讓心愛的人開心,大抵是男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其實,這般寵溺,對男人來說是滿足感,對女人來說是幸福感,因而,若天下都是人家的,人又想作,那旁人又有什麼辦法?
我們最熟悉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大概是從白居易的《長恨歌》開始的,那麼,他們的愛情又何以讓諸位大臣拼死反對,我們且從杜牧的《過華清宮》看看唐玄宗養楊貴妃有多費錢。
眾所周知,華清宮在今天的西安,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所耗巨資修建的,大概最主要的用途便是和最愛的楊貴妃在這裡尋歡作樂了。
華清宮這個地方也算是非常有名氣的了,以至於後世有很多作品會以此為題材來詠嘆歷史,包括我們今天所看到了杜牧的這首詩。
杜牧的《過華清宮》也不僅僅只有這一首,而是一鼓作氣就作了三首,這只是其中之一,也是傳頌最為廣泛的一首,通過送荔枝這一個小小的卻很典型的事件,諷刺了唐玄宗和楊貴妃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寫得精妙絕倫。
詩的第一句便著力描寫華清宮所在的驪山景色之秀麗,一個「回望」就仿佛是電影的推移,將一個深遠廣闊的驪山全景展現在觀眾面前。這是怎樣的一番美景呢——「鏽成堆」。
樹木蔥蔥鬱鬱,遍地綠草成蔭,期間隱隱約約可見宮殿樓閣,驪山兩邊的東繡嶺和西秀嶺也讓此地顯得幽靜而神秘,這樣的景便很容易讓人沉醉其中了。
接著第二句,又把聚光燈繼續向前推進,我們所看到的是那雄偉壯觀的行宮。千萬扇緊閉的宮門突然間,一扇接著一扇,有次序地打開了,就好像提前排練過的一樣。沒有人不好奇,這是有了什麼重大軍情嗎?
在第三四句便解開了這個疑惑。
宮門之外,一名專使朝著宮門的方向飛奔而來,背後騰起陣陣的塵霧。鏡頭再一轉換,到了宮內,是宮殿之上唐玄宗懷裡妃子嫣然的笑意。
這兩句應該算是此詩最為精彩的部分了,詩人在開始營造除了一種緊張的氣氛,又用了幾個看似不相關的鏡頭,故意不去說宮門為何開,一騎為何來,妃子為何笑,但是最後一句「無人知是荔枝來」一語道出前面所有的困惑謎團,將所有碎片連城一段。
不用過多言語,人們已經猜到了所有。
曾經有史料記載說,楊貴妃特別喜歡吃荔枝,後來發現廣東廣西吧這一帶的荔枝特別好吃,她不僅愛吃,還要吃新鮮的。
因此,那麼寵愛她的唐玄宗便肯定要想方設法滿足心愛的女人的需求。當時盛產荔枝的嶺南到皇宮長安,大約路程都有2100公裡以上,對於荔枝這種水果來說,很難保存,在沒有今天這種交通工具的情況下,要運輸新鮮的荔枝真的是難上加難。
但是唐玄宗為了討好楊貴妃,還是想了種種辦法。之後,便是命人快馬加鞭,用接力的方式,不耽誤分秒,從千裡之外的嶺南將荔枝運到長安,這個過程大概只需要七天七夜。
我們現在看來,這種為美人不惜損耗國家物力財力人力的方式實在讓人憤慨,杜牧也是在後來經過華清宮時,想到當時種種,心生感慨而做此詩,含蓄地表達了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不滿。
拋開歷史的種種限制,若單單只是把他們當作一對普普通通的愛人,似乎便成了另一種幸福和浪漫吧!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