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人從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但由於性情率直,有時候卻讓人覺得十分風趣。比如羅隱曾寫道,「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辛棄疾也曾自嘲,「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風趣的話語可以緩解緊張的氣氛,讓人覺得溫馨又智慧。唐代詩人杜牧就寫過一首詩,細細品味,就感覺十分的詼諧風趣。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唐文宗大和年間,杜牧曾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裡做一個文員,和當時同在幕府擔任節度判官的韓綽相識。揚州是當時很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杜牧思維敏捷,做事勤快,幕府裡的那點雜務一會兒就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常與韓綽一起,在揚州附近到處遊賞,詩酒風流,韻事不斷。
後來杜牧回長安供職,被任為監察御史,再也看不見江南的煙雨,倒反而想念起當初在揚州的交遊,於是賦詩一首寄給仍在揚州的韓綽,以表達對往日情誼的追思,卻顯得詼諧風趣。
詩人身在長安,卻對揚州的秋景記憶深刻,青山一帶,隱現天際,綠水悠長,迢迢不斷。詩人把江北的揚州想像為江南,在信中深情地回憶,眼下雖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溫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滿生機吧。
詩人難以忘記那裡花團錦簇,四季如春,也經常在深秋與朋友一起出遊。「草未凋」與「青山、綠水」組合在一起,正突現了江南之秋明麗高遠,生機勃勃的特徵,也隱約表達了詩人翹首遙思、懷念繁華舊遊的感情。
詩人很含蓄,雖然懷念過往,卻絲毫沒有流露出悲切的情緒。但韓綽與他是老相識,不僅充分了解杜牧的性格,也知道讀書人的心裡話不會輕易說出口,但字裡行間對青山綠水的描寫,足以說明杜牧的懷舊心情。
杜牧也一定知道韓綽早已猜到了他的心思,於是在末聯借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開始調侃友人韓綽。相傳唐代有人在一個月光如水、清風徐徐的夜晚,見到了二十四位風姿綽約的仙女,她們身披羽紗,酥手託簫,鼓著粉腮,輕啟紅唇,一邊飄飄然走上一座小石橋,一邊緩緩地吹奏出一曲舒緩柔美的旋律。
詩人用這兩句詩點醒朋友,此時此刻,你在二十四橋的什麼地方,正在教歌女們吹簫作樂、又流連忘返呢?詩人雖然回到了繁華喧囂的長安,但依然才不經用,如今身處令人頹廢的都城,更讓詩人懷念揚州的青山綠水。
南宋詞人姜白石曾在一個初冬來到揚州,寫下了千古絕唱,「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可見二十四橋在人們心中的美好也是逐漸地紮根,也最能體現揚州的繁華獨絕、浪漫美麗。
作者用詼諧風趣的口吻調侃老朋友,但不經意間卻透露出對往日生活的依戀。詩人用生動的筆觸,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難忘的景象,令人神往。歲月流逝,二十四橋猶在,那些文人墨客卻只留在讀者的記憶裡。歲月帶走一襟風霜的痕跡,回味時卻依然有一種輕描淡寫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