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真叫盧俊團隊 真叫盧俊
如果你的朋友圈碰巧也有一名中介,而你又碰巧還沒有把他屏蔽,那你的朋友圈裡最活躍的一群人,恐怕就是他們了。
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房產中介可能只是他們的副業,他們真正的身份其實是:百萬年薪的文案。
如今,朋友圈已經成為很多人獲取資訊、進行社交的重要工具,更是很多房產中介們的最大私域流量池。
因此對於房產中介來說,經營朋友圈已經是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門學問。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介們都是怎麼發朋友圈的,他們的百萬文案又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色彩斑斕的表情符號,僅僅是中介朋友圈的1.0版本。
以下文案,是大部分中介朋友圈的常態。他們都非常喜歡使用表情符號,來表達一件事,推銷一個樓盤。
就像他們的微信名字一樣,首字母一定是A,後綴是以180XXXXXXXX電話號碼結尾。以保證自己在客戶的聯繫人列表裡,總是最先能夠聯繫到的那一個人。
你看看,合格的中介都在想盡各種辦法和你發生聯繫,此類朋友圈文案只能算中介的入門版本,微信名前面加個A,其實也是中介們的初階必備素養而已。
進階版的中介朋友圈文案應該是這樣的:時而煽情,時而反轉的知音風、故事會風。
這種煽情版本的故事產出,中介都是信手拈來的,畢竟故事的開頭要引人入勝!
用故事的文體,類比的手法告訴你血淋淋的事實。
有些段子,因為在很多中介的朋友圈轉發過太多次,圖已經模糊成這樣了。
這類文案已經比初級版本優化不少,但是這類故事形成的套路和故事情節太過單一,因而最終也被淹沒在信息的洪流中。
更高級的文案,要突破腦洞,打破常規,拒絕定式,拒絕套路,拼的是想像力,還有才華!
當你在朋友圈看到的時候,甚至想要拍手叫好,道一聲「我靠,這都可以!」
據我多年觀察,房產中介很會根據節點來發不同的朋友圈。
逢年過節的時候,你朋友圈裡的中介也一定發過這樣的文案和段子吧,關鍵字:丈母娘。
七夕情人節的時候,整個朋友圈還沒房的單身男士,無疑是壓力最大的一群人,因為他們一定能夠刷到這樣的扎心文案:
這樣的文案「男生買了房就有底氣結婚,女生買了房就有底氣單身」,也反覆在每年的情人節,七夕節,聖誕節出現,屢試不爽。
你知道麵粉價,麵包價嗎?
我第一次接觸這倆詞的時候,還是從中介那裡學到的。當土地拍出高價,中介們定會集體刷屏一個關於「麵粉價和麵包價」的故事。
因為地王誕生的時候,周邊項目的中介一定會發布這樣的朋友圈:「當麵粉價超過麵包價的時候,就是買房的好時機。」
從此以後,每一塊地都成了麵粉,每一個樓盤都成了麵包。
當某個項目的備案價突破城市房價天花板的時候,周邊一些樓盤的中介終於等來了集體高潮的這一天,一般會有會有類似「XX的房價又要瘋了」的句式出現。
當片區新規劃發布的時候,朋友圈文案通常會是:「今天的XX新區你看不起,明天的XX新區讓你高攀不起!」全國的任何的一個新區,每一座城市從此都有了對標深圳,上海浦東新區的勇氣。
前段時間,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時候,最開心的是房產中介,跟打雞血似的刷屏。
配合的文案除了有「當初的小漁村變成了今天的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煽情的還會以「別讓這個城市的萬家燈火,沒有一盞屬於你」來結尾。
中介,永遠是朋友圈裡最關心經濟發展,招商引資以及全國貨幣政策的一群人。
樓市不論是調控還是不調控,總有說法。
剛開始是馬雲提到哪座城市,那座城市的中介一定帶頭刷屏馬老師的演講。
後來是阿里巴巴在哪裡開工廠,那裡就要成為熱土,甚至還有了廠區房的概念。
前段時間有看到一則新聞,也是通過中介發布的朋友圈炸開來的。
其中提到了阿里巴巴宣布其製造一號工程犀牛工程選址杭州臨平,可能會帶動周邊房價上漲,並且還提到了「廠區房」的時代將要到來,高呼一聲「做不了螞蟻的員工,你還可以做螞蟻員工的房東」!
有一種樓盤熱銷,叫做「12點定房」、「我的客戶半夜來買房」。
所以中介發布朋友圈的規則,一是利好來了,二是樓盤熱銷,為了達到的目的都是:房價要漲了。
追新聞熱點,沒人比中介快。
多年博覽眾房產中介的朋友圈之後,已經毫無懸念地為他們的才華所傾倒了。他們文能撒雞湯,武能喊口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著比新華社還要高的新聞敏感度,比杜蕾斯還要強大的蹭熱點能力。
最高階的中介,他們已經深諳了只有緊跟熱點,才能創造出百萬文案的營銷界最接近真理的法則。
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是明星八卦還是國際時事,他們都能蹭一蹭。
好文案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明星離婚出軌的時候,他們會說:「女人這輩子的依靠,不應該是男人應該是房子,看到了嗎有時候男人還不如一套房。」
不論是蘋果發布新機型,
還是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都是中介朋友圈靈感素材的來源。
每年到了中考,高考,各種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中介們早早準備好了,甚至會自己製作學校成績排行榜,發布中考喜報。
沒想到吧,這樣一張張喜報是房產中介熬夜製作出來的。
如果是賣新區的房子,一定會有十年前後圖片對比,文案通常會是:「十年前的這裡大家笑它是黃土坡,現在的它打了很多人的臉。」
除此之外,他們還非常會蹭影視劇熱點。比如,《安家》開播一周左右,房產中介已經抓住了《安家》的精髓,活學活用打廣告了。
熱搜上有秋第一杯奶茶,那麼打開朋友圈很快就會看到「秋天第一套房子」。
中介們還特別喜歡蹭拆遷戶的熱度,如果某個廣州包租公手裡拿著十幾個紅本本,他們仿佛就看到了朋友圈的素材啊。
賣房不易,必須多才多藝, 偶爾適當地來一些心靈雞湯,作為朋友圈的點綴。
但是當我窺視完一個中介的朋友圈之後,最後看到這樣的內容,還挺感觸的。
其實孜孜不倦發朋友圈並不是中介的錯,但不可否認的,很多中介的朋友圈,還是洗腦、套路般地存在。
但是隨著那個粗放的時代過去,未來隨著市場進入存量房時代,面對的買房客戶大多都買過房懂房子,或者說很多人都是更為年輕化的群體。
對於客戶來說,什麼是優質的內容,什麼是有價值的信息?
有時候不需要編故事,說段子,朋友圈裡可以給到一些乾貨建議,提供關於戶型、風水、購房知識等等最實用的信息,雖然娛樂性欠缺,反而更能拉好感。
如果擁有了那麼多客戶,在自己龐大的流量池裡,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同時專業的房產經紀人形象,這樣會比一味複製刷屏好得多。
以上為正文,來自喬不絲
原標題:《中介微信朋友圈裡的百萬文案匯總大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