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裡,皇帝不僅僅是可以擁有這無上的權威,更是可以享受天下最好的資源。比如這後宮的佳麗三千美人,當然在古代能夠被選為妃子的女子,其必然有一定的美貌了,但這也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條件,為了能夠選出合適的人選,帝王們往往是制定出了一套嚴格的選美制度,雖說在不同的時代,古人們的審美觀不盡相同,但也大致相差不多。而今天小編就和說說古代帝王選妃的三大標準,現在的女孩也大多不達標。
第一、面容端麗是一基本條件都說第一印象很是重要,那麼在選美當中也不例外,為了能夠給人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面相吉祥和面容端麗就無比重要了。其具體表現在五官和頭髮上了,首先古代男子對女子的第一審美標準便是烏髮蟬鬢,也就是說古代女子的頭髮必須是要烏黑亮麗,不可有其他的顏色,而蟬鬢是古代女子的一種髮式。
通常來說,古代女子的梳出來的髮髻要狀如雲霧,因為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古人們將自己的毛髮看的很重,所以長發的女子也比比皆是。除此之外,女子的面相也很是重要,有貴相吉相的自然符合要求,但眉眼藏有兇相或者是有克夫之相的基本很快就被淘汰。
雖說在古代講究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在選妃的標準上,基本上是違背了這條規律,因為在帝王們看來,女子僅僅有美貌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得會琴棋書畫,知書達理最好,而能夠達到這些要求的女子,大多數是出自於有權勢的達官貴人之家,一旦被選入皇宮成為妃子後,日後少不了榮華富貴。
當然並不是每個朝代都有這個要求,例如在朱元璋時期,選妃的機會大多留給了出自寒苦之家的女子,如此一來,也可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後宮與朝廷官員們相互勾結。總的來說,這些標準都是帝王給自己量身定做的,與如今的一些女子相比,自然是有些不合時宜,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要想在古代被選入宮成為妃子,可並不是僅靠美貌就可以的,其中的「潛規則」你又知道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