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選妃規矩大,流程多,第三步讓女人羞澀,最後練房中術取悅朕

2021-01-12 月下談史

古代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真是享盡了美色。有太醫照顧著身體,美女伺候著身子,不知道讓多少人羨慕。

其實在古代,皇帝的妃子不一定都是美女。宋以前,皇帝選妃大多會選一些官宦子女,用來拉近君臣關係,鞏固皇權。到了明清,選妃的規模才開始大了起來,制度完善,流程繁多,現在,就給大家講講選妃的具體流程。

第一步,全國範圍刪選

身為一國之君,要放眼全國,天下漂亮的女子都要在朕的懷中。選妃時要昭告天下,皇帝要選妃子了,然後下面各地開始物色美女,逐一上報。各地美女們來到皇宮們,先有太監審查,大致看看長相、身材,如果連太監的眼都入不了,不要意思,從哪來的回哪去。

第二步,看身材

能進二審,說明長相不差,這時候就要看身材了。太監們會拿著尺子量身材,腰圍、胸圍、手、腿,符合標準的,才能進入下一輪。

第三步,看貞潔

第三步是最重要,古代最看重的就是貞操,想要成為皇帝的妃子,必須是處女。會有老宮女把備選的美女帶到密閉的房子,脫光衣服,檢查全身,看看是不是處子,身上是不是有斑或者痔。

第四步,練禮儀

能走到這一步的,基本上算是入選了,個個都是大美女,宮裡會派專門的老師對她們進行培訓宮廷禮儀,同時考核人品素質。

最後,皇后會親自作為主考官,考察下身世、學問,如果能通過,那麼恭喜你,正式成為了皇帝的女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學習房中之術,取悅皇帝,然後就在後宮裡慢慢的玩心計吧。

相關焦點

  • 古代房中術:多交不瀉何以值得如此汲汲追求?
    雖然古代中國基本上是一個男性中心的社會,但是在房中術理論中,倒也不乏男女平等甚至「女性中心」的觀念。「男女俱仙之道」多出於道教經典,從時間上說也屬較為後起之說,對後世的影響也不象前述幾種觀念那麼大。二、性愛技巧:取悅女性和戰勝女性  多交不瀉被認為值得用極大的努力去追求,但用何種手段去達到,卻並沒有什麼一學就會、一試就靈的絕招。
  • 古代性教育:「房中術」「春宮圖」「豔情小說」
    我們的刻板印象裡古代人總是保守或是封建,但其實我們真的想多了,古代的性文化其實比起我們今天反而更為開放。今天桃桃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代的性教育。古代人講究女人三從四德,因此女人的出嫁就是一個女人性生活的開始。但是那些一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格小姐又怎麼會懂這些呢,性生活需要的是兩個人的努力,因此他們就想出了將春宮圖當作女子嫁妝。
  • 道家房中術
    房中術就說到這吧  最後一段以肉蒲團的話作為:女色二字原於人無損,只因《本草綱目》上面不曾載得這一味,所以沒有一定的註解。有說它是養人的,有說它是害人物。只是一件,人參附子雖是大補之物,只宜長服,不宜多服;只可當藥,不可當飯。若還不論分兩,不拘時度飽吃下去,一般也會傷人。女色的利害與此一般。長服則有陰陽交 濟之功,多服則有水火相剋之敝。當藥則有寬中解鬱之樂,當飯則有傷筋耗血之憂。只是一件,這種藥性與人參附子件件相同,只有出產之處與取用之法又有些相反,服藥者不可不知。
  • 中國古代房中術:多交不瀉何以值得如此汲汲追求?
    「男女俱仙之道」多出於道教經典,從時間上說也屬較為後起之說,對後世的影響也不象前述幾種觀念那麼大。多交不瀉被認為值得用極大的努力去追求,但用何種手段去達到,卻並沒有什麼一學就會、一試就靈的絕招。最主要的途徑是男子運用自身的意念進行控制,例如《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義》要求男子在即將射精時「存想夾脊之下、尾閭之穴,有我精氣,為至寶,不可走失。」
  • 明朝定了條選妃規矩,清朝學去一半,結果吃盡苦果
    「妃嬪」用來稱呼古代君主的侍妾,最早出現在商朝,雖然妃子一詞由來已久,但選妃卻是從明朝開始的。那麼明朝之前的妃嬪是怎麼來的呢?第一是靠進獻。第三是靠聯姻。西晉以後門第觀念建立,皇室和士族之間往往通過聯姻來娶妻納妾,以鞏固政治同盟。所以,從西晉一直到元朝,皇帝的妃嬪往往來自高官顯貴之家。元朝甚至直接規定:皇帝的后妃「因其國俗,不娶庶姓,非此族也,不居嫡選。」直到明朝建立,傳承了幾千年的選妃方式才發生根本改變。那麼明朝是怎麼選妃的呢?
  • 揭秘古代選妃過程,這才是真相
    其實並不盡然,古代的選妃是綜合各式因素進行的大型活動,因此選出來的妃嬪的容貌並不能一概而論,可能兩極分化,也有可能平平無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古代妃嬪的那些事兒!古代妃嬪那些事八級選妃制下的選妃古代的選妃是很嚴格的,清朝之前基本上都遵循"八級選妃制","八級選妃制"顧名思義就是有八個流程。
  • 大明風華中,胡善祥被漢王強暴,失去處子之身為何還能選妃?
    近期正在熱播的明朝大劇《大明風華》中,腹黑的胡善祥經漢王推薦如願成了太孫妃。可是讓人詬病的是,劇中胡善祥能獲得漢王推荐居然是因為漢王把胡善祥給強暴了,並以此作為把柄,方便日後能要挾利用成了太孫妃的胡善祥。
  • 古代喝酒的規矩你知道多少
    古代喝酒的規矩你知道多少文/榴槤佩奇文化豬 圖/網絡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但是到了今天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古人喝酒他是有禮節的,不是上來就胡喝。喝酒的講究,第一個是飲惟祀, 在古代,只有要祭祀的時候才喝酒。古代的酒都是純糧食釀造。
  • 古代皇帝選妃的3大標準:臉蛋漂亮只是基本,另外2個條件很苛刻
    比如這後宮的佳麗三千美人,當然在古代能夠被選為妃子的女子,其必然有一定的美貌了,但這也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條件,為了能夠選出合適的人選,帝王們往往是制定出了一套嚴格的選美制度,雖說在不同的時代,古人們的審美觀不盡相同,但也大致相差不多。而今天小編就和說說古代帝王選妃的三大標準,現在的女孩也大多不達標。
  • 秦始皇選「朕」做代稱,有啥玄機?「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在古代的時候關於自我的稱呼有很多,「我」是最常見的,「朕」也曾是我的代稱,不過秦朝立下規矩以後,「朕」就成為了皇帝才能使用的一個字,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曲折呢?秦始皇一生之中有非常大的功績,在橫掃六合,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之後,定下了非常多的規矩,首先他覺得「王」這個稱呼已經配不上自己了,因此從三皇之中取一字「皇」,而這三皇有時我們常說的天皇,地皇和泰皇,身份非常的尊貴,此後又從五帝之中取「帝」字,也就出現來後來的皇帝,這時候又有大臣提出,皇帝身份尊貴,當有自己的專屬稱呼,因此就在「我」、「吾」、「朕」之中挑選了一個不太常用的
  • 探秘道家房中術 雙修之路
    也有一些道士乾脆被附會成穿著道袍的採花賊,他們精通男女的「戰爭」,能夠在一場場床戲裡大勝對手,採陰補陽,返老還童,而令自己得道成仙。在服氣、導引、服食、外丹、內丹等道路之外,還有這樣一條終南捷徑,通過女人的身體,重回鴻蒙未判的混沌。
  • 泰國詩妮娜貴妃被特赦的背後:女人想取悅男人最核心學會取悅自己
    蒙西拉米懷孕生子後,成為了瑪哈國王的第三任妻子。 結果蒙西拉米7名親戚因涉警隊嚴重貪腐案,瑪哈國王隨即要求收回她全家族的王室賜姓。從此,蒙西拉米被打回了原型,成為了平民,據說還被泰王安排剃度出家
  • 古代皇帝最愛什麼類型的女人?除了年輕漂亮,還有3點很關鍵
    中國古代幾千年歷史,王朝不斷更替,光產生的皇帝就有幾百位,而每位皇帝享盡榮華富貴,而且後宮佳麗三千人,妻天下之妻。但是,從古代歷史來看,皇帝真正喜歡的女人並不多,那麼按照當時的標準,皇帝到底喜歡什麼類型的女人呢?首先,年輕漂亮。
  • 「真氣」是如何從房中術變成氣功的? | 短史記
    圖:朱清時教授作「真氣」講座一、回溯歷史,「真氣」在古代本是房中術。東漢人鄭玄,為《周禮》中「奄人」一詞作註:「奄,真氣藏者。」故此,中國古代最聞名的「真氣高手」,多是鍾離權、呂洞賓這樣著名的道家人物;「真氣」的用途,也往往在壯陽術與房中術。
  • 古代君王為什麼都自稱「朕」,專家:把「朕」左右分開讀,就懂了
    古代君王為什麼都自稱「朕」,專家:把「朕」左右分開讀,就懂了文/觀心通史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皇帝的稱謂非常多,而且歷朝歷代的稱謂都不太一樣。夏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據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夏朝君主的稱謂都冠以「後」,如「后羿」、「後少康」等。
  • 房中術之傳說中的「九淺一深」
    所以!當你真的按照"九下淺,一下深"的"秘訣"去操作時。    很多時候,古人說的「九」,並非指具體的數字,而是指「多」的意思。房中術中的「九淺一深」,指的是:在房事的時候,因應女方興奮喚起遲緩,要「和合、跟隨」女方興奮反應,房事前段時間的大多數時候(九),要動作體貼、溫柔,慢慢、全面喚起女方的興奮,要(淺);當女方全面身體喚起,出現高度性興奮(性糕潮平臺期),在這一時段(一),男方才開始進入原始、本能狀態,盡情發揮(深),雙雙一起進入性糕潮狀態,享受愛的和諧、美好。這才叫「九淺一深」。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你把「朕」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蔡邕《獨斷》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皇帝這一稱號正式確立。與之一起誕生的,是皇帝專用自稱「朕」。為什麼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稱?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把「朕」拆開來念念,就能明白了
    對於這一點,我們首先要了解古代帝王為何要使用自稱,古代帝王為了區別身份,顯示地位,都會使用不同的自稱。如周天子稱其為「餘一人」,戰國時期稱其為「寡人」,漢代稱其為「孤」。"寡人"是帝王對自己的謙稱,寓意為寡人,是在道德上尚有缺陷的人,以此提醒自己德行尚不夠好,需要繼續努力。
  • 乘風破浪的姐姐告訴你,敢於自我取悅的女人有多爽
    但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告訴了大家另外一個真理,那就是做人不與其討好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很多職場寶媽,都在努力地維護好家庭和事業平衡的蹺蹺板。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得把家庭照顧妥帖,勞累了一天,回去就得照顧孩子、侍奉老人、管理家務。而現代女性的定義,早就甩開了「黃臉婆」,要做到「即貌美如花,又能掙錢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