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欣賞啊。」這是朱光潛老先生《談美》這本書中的最後一句話。讀之頗有感觸。我們的一生會面臨各種選擇,經歷很多迷茫的時期。而剛成年的自己也正面臨著選擇,經歷著迷茫。是追求有點飄渺的夢想,還是選擇穩定和踏實?是堅持自己的個性,還是努力變成大家都喜歡的人?也許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時代發展越來越快,我們都成了匆忙的趕路人,拼命追趕,怕被時代衝刷,怕被同齡拋棄。於是我們焦慮,我們不安,我們努力改變,不斷掩蓋,希望和大家統一。然而真正美麗的生命都是獨特的。也許我們需要放下一顆心, 閉上眼睛,慢慢地,靜靜地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美麗。
「至高的善在無所為而為的玩索」。「善」是極美好的詞,是很多人理想的狀態。而「無所為而為」卻漸漸遠離了很多人。大家更樂意有所為而為。目的,利益似乎成了更為重要的事情。它們驅動我們不斷向前。無所為而為也許是閒暇時的一幅畫,是一張不為發朋友圈而拍的照片,是無關利益,甚至無關痛癢只在於志趣的選擇。它和小孩子更加的親近。所以總是小孩子更可愛。我想起了為了高考而放下的畫筆,擱置的小說,丟掉的玩索。趁春光明媚,青春正好,努力做個「善」人,撿起曾丟下的美好。
在該書的第一章朱先生寫到「我堅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並非幾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從「怡情養性」做起,一定要於飽食暖衣、高官厚祿等之外,別有較高尚、較純潔的企求。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精神世界的美好,完整可以影響我們形成好的行為,外表油膩邋遢也稱不上美。美化人生,需要美好的精神世界和乾淨的外在。文章還寫道「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業。」「藝術的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我以為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的人都要抱有一副「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學問事業當作一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於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我們不可能做的到完全的出世,但理想永遠是讓生活美麗不可缺的東西。當一名教師不能僅僅把它當做習慣,應該看到它傳道授業解惑的高尚,把每一堂課當做藝術去完成。如果心裡只有習慣和工資,那麼不免有更多抱怨和不耐煩。出世的想法可以把我們從俗世解脫,讓我們過的更好。當我們從事了曾經心心念念的職業,卻發現它和想像中不一樣的時候,不妨想想我們的那顆初心,我們想要救死扶傷,保家衛國……縱使現實是醫護糾紛,腰酸背痛……心裡有夢,生活才會美好。
「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愛美,更要學會欣賞和感受不一樣的美。美女很美,美景很美……這些美給我們的感官以好的享受。而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美等著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體會。朋友雖然長的不美但她豁達、樂觀、善良,常常微笑示人,我覺得很美。當大家都在談論化妝品,名牌衣服,度假計劃。兩個可愛的姑娘在談論做暑假工遇到的好人,學到的經驗,第一次一個人坐飛機求學的經歷,充滿感恩和欣喜。我覺得生命的多樣很美。建築很美,自然風光很美,微風很美,陽光很美,善良的人很美……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我們都要學會感受生命的美。輕輕的,快樂的讓美麗充斥生活。
「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朋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布幾點星光去照耀那和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看倒影,看過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不受實際的切身的利害牽絆,能安閒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現在,看自己的境遇,看習見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著海霧,只知它妨礙呼吸,只嫌它耽誤程期,預兆危險,沒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實用的態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慾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藝術的任務是在創造意象,但是這種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飽和的。情感或出於己,或出於人,詩人對於出於己者須跳出來視察,對於出於人者須鑽進去體驗。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詩可以群」。」
生活很瑣碎也很艱辛。我們雖然不能將生活等同於藝術但我們可以努力去找尋和創造更多的美。我們應該從時代的大潮流中跳脫出來,找尋內心深處的聲音,不人云亦云,不盲從。「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種作品,從倫理的觀點看,它有善惡的分別,從藝術的觀點看,它有美醜的分別。」願我們都盡力做好做好這作品。
19級學前教育李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