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寫讀後感,作文可以不用管

2021-01-08 閱讀寫作與口才

文無定法,是說寫作文的構思沒有固定的章程,有很多可以想像和發揮的空間。寫作文無定法,那教作文有沒有定法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教作文也無定法。最傳統的作文教程,一般都是從審題、立意開始,然後是選材,到結構語言。有的則是分文體教學,按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來教學。還有的以作文寫作技法為主,例如怎麼寫景,怎麼寫人;或如何開頭,如何結尾。

我在對孩子的作文訓練中,特別注重讀後感的訓練。我認為,讀後感是一切作文的基礎,掌握了讀後感的寫法,任何文體,對孩子來說,都不再困難。

讀後感,就是讀一篇文章或本一本書籍後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悟。由此也可以引申到觀後感,如看總影片,或一個電視節目,道理都是相通的。

讀後感從結構上講,主要分為四部分:

一 交代起因

交代起因,就是先簡單介紹所讀的文章或故事的名字。所用筆墨不多。

二 概括內容

讀後感一定是針對某個特定的故事情節,或某個人物形象,或其他事件。必須給讀者先有個概括介紹,讓讀者明白文章的感想從何而來,

三 所思所想

故事介紹完之後,就要談到自己從故事中獲得的思想或情感。這也是文章的主題思想,是文章的核心部分。

四 聯繫引申

有些孩子寫讀後感,把感想寫出來,就算完事。這是不妥當的。從文章或書籍收穫得的感想,要對自己或讀者有啟發教育意義,要對人們的實際生活產生實際的影響,所以應該把感想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進行闡述,這樣才算是落地,否則會讓讀者感到文章的感想,是無病呻吟。

會寫讀後感,就意味著孩子具備了閱讀寫作的多種能力。

能較好地對故事的概括介紹,說明孩子理清了書籍或故事的脈絡,也分清了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是邏輯思想成熟的表現。

所思所想,一方面說明孩子真正讀懂了文章的內涵,另一方面展示了孩子對問題的本質理解、深入思考和提煉觀點的能力,是孩子思想力進步的體現。具備了這種能力,也就具備了從閱讀中獲取知識,陶冶性情的能力。

讀後感會寫了,其他文體自然也會寫,因為任何一種文體,都與讀後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者說都是讀後感的變形。

記敘文,需要敘述一件完整的事情,然後從事情中提煉中心思想。如果所敘述的事情當作所讀的內容,也就與讀後感差不多了。

議論文,針對某一具體內容提出論點,然後進行闡述和論證。具體的內容可以看成是所讀的內容,論點可以看成是所思所想,而闡述和論證過程,則與讀後感中的第四部分可以吻合。

寫景散文,我們都知道寫景散文不能僅僅簡單列舉景物,而要包含豐富的思想情感。看到景物,當然也可以看成是在讀,在觀,只不過所讀所觀的不是書本,也不是電影,而從是虛構走向了現實,是真實世界的一切。那我們且把它看成是在讀一幅畫吧,這樣是不是也可以寫讀後感了。至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當然就類似於讀後感中的所感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說明文與讀後感沒有類似之處。其實不然,說明文看似與讀後感風馬牛不相及,那只是它們之間的聯繫更為間接,不那麼明顯罷了。作者要介紹說明一件事物,必然是對此事物也有某種情感,才會產生說明的動機。比如一件喜愛的玩具,一項熱愛的手工製作過程等等,只是在說明文中,思想感情的表達不佔文章的主要部分而已。

要把讀後感寫好,或者說對孩子們挑戰最大的,就是感想的部分。不少孩子在寫讀後感中,概括介紹之後,所思所感要麼流於表面,喊一些空洞的口號;要麼落入俗套,了無新意。這是因為孩子們缺乏思想力所致。

所以,提高孩子的思想力,對於寫讀後感,或寫任何作文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它決定著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否真摯、感悟是否深刻、見解是否獨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鮮明深刻,是否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或深思,是作文成敗的關鍵。

孩子思想力不好,客觀原因是孩子年齡限制,生活經驗和閱歷不夠豐富,思想不夠成熟。但孩子的思想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給孩子看一些哲理故事。

好的思想力,需要從多角度觀察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觀點(這一點,在我的《閃思作文第五講》視頻中已有舉例說明),還需要通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它屬於哲學思維的範疇。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話故事、成語故事或寓言,其中都包含有豐富的哲理。孩子們閱讀這些故事,可以學會怎樣去對一件事情進行本質的和哲學的思考,可以學會觀察的角度、思考的方向以及提煉思想或觀點的著力點。

長期閱讀哲理故事,孩子的思想力必然得到相應的提高,寫出來的作文,其主題思想也會與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自然能寫出更多更成功的文章。

相關焦點

  • 點評孩子的作文說方法,我教孩子如何寫讀後感
    現在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一提筆就犯愁,不知如何下筆,不知道怎麼寫。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平時書也沒少讀,但是還是寫不好。於是,這個暑假,我給兒子布置了一篇作業:題材體裁不限,每周給我交一篇作文,500字以上。目的很簡單,要讓他多讀多寫鍛鍊寫作,哪怕是有意識的模仿創造也好,希望他的寫作水平慢慢提升。
  • 五年級二單元習作《寫讀後感》,跟著老師的步驟,親手寫出好作文
    五年級二單元習作是寫一篇讀後感。顧名思義,讀後感就是讀了某篇文章或某本書後所產生的的感想。我們先了解一下課本的寫作要求和提示。這就是課本啟發我們,不同的內容,會引發不同的感觸,所以根據我們所讀的內容,把自己的感觸寫下來,就是一篇讀後感了。同學們注意了,作文知識是需要隨處學習的,像課本上的這種舉例子法,就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式,因為它通俗易懂,容易被讀者理解和接受,比說半天道理有用的多。所以我們作文也要多寫事例,多講故事,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寫,人們才會喜歡看。
  • 滿分作文開頭、結尾好句摘抄,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作文不會寫了
    導語:滿分作文開頭、結尾好句摘抄,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作文不會寫了相信很多家長都清楚,孩子在語文學習當中有一大難點,那就是作文的寫作。很多孩子古詩背的很好,組詞造句也不是什麼難事,可是一遇到作文就發愁,不知道該怎麼寫作文。
  • 學會寫讀後感,你也能跟人侃侃而談,不落下風
    平時的考場作文,也極少讓寫讀後感,我們幾乎忘了還有讀後感這樣的存在。如果你真是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學寫讀後感遠比你想像的要重要。而且到了高中,明確要求寫影評的作文。可見,寫讀(觀)後感的重要性,它絕不只是小孩子玩的把戲。甚至可以說,它是人與人交往的通行證。
  • 語文老師要求家長寫2000字以上讀後感,這樣的親子閱讀,令人反感
    「姐夫,幫我寫一篇讀後感吧,我實在是寫不出來了。」林老師頗感詫異,小舅子是個貨車司機,誰會給他布置讀後感啊?又是叮咚一響,小舅子的第二條信息說明了原因。原來這是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親子閱讀必須完成的「家長作業」。要求家長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提交不少於2000字的讀後感。
  • 三年級的孩子怎樣寫作文?
    三年級作文不是寫的,是講出來的,說白了,教孩子寫作文之前,我們要先讓他們學會講故事。當然啦,講之前得聽很多故事。不拘什麼吧,外國的,中國的,古代的,現代的……講一遍也讓孩子給自己講講他記得的內容,可以按照人物,時間,情節來回憶一下。
  • 有些孩子,文筆水平都可以寫小說了,為什麼寫作文卻得不到高分?
    當孩子在作文素材上有困難時,一些老師和家長會建議孩子去觀察和積累生活,這又是一種把小說的方法拿來指導作文的表現。以寫小說為職業的人,有可能會寫到自己並不熟悉的生活內容,此時,體驗生活和積累生活的確是必要的;但是初中作文還不必如此,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更適合被孩子們用來整理和思考現有的生活,其實是在整理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為了寫作文而去觀察和積累生活,這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讓作文變得更難。
  • 提高孩子作文水平重要方法之一 多積累會積累
    【家長的困惑】孩子說作文又一次被老師打回重寫了,請我幫忙輔導。我一看題目,《快樂的一天》。孩子寫得字數倒不少,但明顯有湊字數的嫌疑。他寫,周末的早上去公園騎自行車、中午吃火鍋、下午做作業、晚上看電影,一天過得很快樂。老師評語是「不要記流水帳!」
  • 老阿姨談作文:寫作文的一大訣竅,最好從三年級就開始練習
    之前,老阿姨談作文談過一個作文開頭的技巧,今天,再重申一下,因為這個技巧如果用在全文中,在作文思路沒問題、行文流暢的前提下,一定會拿高分。這與老阿姨之前的主張不謀而合,所以,對於高中生而言,快速提高作文分,就是要根據高考作文可能涉及的主題去找名言背誦名言,對於小學生和初中生而言,要擴大詞彙量、增加名言名句的儲備。而一項練習最好從小就開始,這一項練習就是使用成語,但凡能用成語的地方絕不用成語。老阿姨今天依舊以一篇作文——三年級作文為例,來說明。
  • 「媽媽,讀後感怎麼寫?」愁壞孩子的讀後感,解決辦法在這裡
    寫讀後感,名著讀後感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同步作文,優秀範文很多孩子一寫讀後感就發愁,今天的文章末尾附上讀後感寫法講解,寫法講解得很細,建議孩子們保存。我身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鄰居家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極其反感寫作業,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他媽媽的怒吼。現在,我正在寫這篇讀後感,隱隱約約,耳邊又傳來了他媽媽的吼聲:「讀,大聲地讀。這個字你竟然不認識?老師講課,你聽什麼了?」不一會兒,又傳來孩子的哭泣聲,以及磕磕絆絆地讀書聲。我想,開發商提前知道這樣的情況,肯定會加強牆體隔音。
  • 孩子寫不好作文怎麼辦,小學生如何寫好一篇作文
    【6大實用技巧】1、寫真實的感受如果寫不出華麗的辭藻,那就寫內心真實的想法。對於小學生來說,可以把我們想說的話記錄下來,真實的感受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比絢麗的文字更有感染力。2、尋找回憶的片段如果現在內心沒有什麼感受可寫的,那就嘗試去回憶一下,把回憶裡的某個印象深刻的片段寫出來,很可能會讓人共鳴。
  •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同步作文《寫讀後感》(語音輔導)
    我們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往往會產生自己的感想。有時一些人物會給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話中的小人魚;有時一些事情會讓你受到觸動,如《祖父的園子》中「我」跟著祖父學種菜的情形;有時文中講述的道理會讓你深受啟發,如《鐵杵成針》揭示的做事要有恆心的道理。把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的感想寫下來,就是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作文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作文【篇一】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的傑作,這本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情節曲折動人,看著就會入迷,把神情融入到書裡。其中,我欣賞的人物有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黃忠、馬超、曹操……但是,最令我賞心悅目的人就是少年將軍趙雲了。
  • 小學作文之如何寫讀後感
    導語: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往往會碰到的一類作文題目就是讀後感或觀後感,今天老師就教大家讀後感或者觀後感的通用寫法。在正式講解之前,老師先給大家看一本繪本故事,名字叫做《天空在腳下》,在閱讀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帶著如下問題:故事中主要人物都有誰?這則繪本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寫讀後感抓不住頭緒?來看一線教師分析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上周我們八年級作文訓練寫了第三單元《學寫讀後感》,要求同學們就本學期閱讀的兩部名著《傅雷家書》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讀後感,批改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典型的問題,總結一下,需要的同學和老師可以繼續往下看。一、 讀後感的結構:抓住最核心的兩個字:"讀"和"感"。
  • 寫稿20年,老司機教你這樣一步一步套路孩子喜歡上寫作文
    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校課內就會要求寫作文。所以跟兒子同齡的孩子有不少已經被家長送去了作文班。 家長之所以對作文這麼上心,多半因為它是將來中考和高考的拉分項。通常在重要的語文考試中,作文的佔分比從50-70分不等,這樣一來會寫作文的孩子明顯比不會寫的更佔優勢。
  • 看繆可馨作文事件,想起那個寫《孫悟空大戰新白娘子傳奇》的同學
    作者:神叨吳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可愛女生,因為一篇《西遊記》讀後感,被老師評「負能量」後要求重寫,繼而選擇了輕身。裡面到底有什麼曲折,局外人也難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是悲劇。有一次周末,老師讓寫一篇《西遊記》讀後感星期一交。該同學周末沒有寫,更沒有讀《西遊記》,星期一早上急急忙忙的隨便寫了一篇,名字就是《孫悟空大戰新白娘子傳奇》,內容都是他根據電視劇情瞎編而來。交上去以後,他很是忐忑。
  •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文?先聽孩子從小事學「說作文」
    如果沒有耐心聽小事、小話,與孩子的交流就無從說起。王金輝製圖 資料圖大家都知道「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功。其中「聽」和「讀」可以看作是信息輸入,而「說」和「寫」則是信息輸出。在學前階段,孩子識字量有限,閱讀量不足,要用書面表達的方式來輸出信息難度很大,因而在這個階段,重點是在「說」這一項上,把「說」的能力培養好了,也就為將來的「寫」打下了基礎。能說好就能寫好。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說好」呢?孩子不會講大話,因為他的生活中原本都是小事、小話(在大人眼裡),如果我們沒有耐心聽這些小事、小話,與孩子的交流就無從說起。
  • 小學生滿分作文《孤獨》惹人淚目,誰說我們的孩子不會寫作文
    常聽見有人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私,不懂得體諒大人的苦衷,沒有感恩之心,和父母感情淡泊。還有朋友常抱怨,孩子不喜歡閱讀,大人怎麼啟發引導也不管用,寫個作文比登天還難……也許,是我們低估了孩子們的情商,誤解了他們的感情?看了下面的作文,你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呢?
  • 小學生寫作文吐槽公交車!孩子擁有這種思維有多重要
    被大讚「有才華」「作文小能手」 「寫得太好了!」 最後連當地交通運輸局的叔叔阿姨 都給這位小朋友寫了封回信!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小朋友的作文吧! 作文題目叫《奇特景觀之「坐公交」》,裡面講述了自己每天上下學,擠公交的心酸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