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少年的你》幾乎霸佔了2020年的各個電影獎項。
本次金雞,《少年的你》又獲得11個獎項提名,這中間包括最有分量的最佳女主,最佳男主,最佳導演等。
同樣,從今年金雞獎的評選情況看,《少年的你》雖然出盡風頭,但它的對手也不可小覷。
提名最佳男主+最佳女主的有《誤殺》《半個喜劇》《受益人》三部電影。
周申劉露導演的《半個喜劇》,也同時提名了最佳導演。
雖然這些電影早已在院線上映,但並不妨礙我們從金雞獎的角度、也從中國電影現狀的角度,對它們做個全面盤點。
1、《少年的你》:不一樣的青春片
雖然擁有「犯罪」「愛情」等多個標籤,但本質上來說,《少年的你》是一部另類的青春電影。
兩個最主要的角色,雖然是社會青年和中學生的二元「對立」,但在電影的語境裡,他們的故事同屬青春範疇。
青春往往跟年齡有關,卻跟出身、甚至是否接受教育無關。
中國之前的青春電影之所以頻頻被罵爛片,就是因為對青春的理解過於狹隘。
你能看到墮胎,車禍,撕X,出走等各種韓劇狗血戲碼,唯獨不見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似曾相識的青春。
《少年的你》則通過陳念和小北兩個孩子的共生關係,為我們闡釋了真正青春的底色。
就我們所見,電影用極少的筆墨刻畫青春的荷爾蒙,青春的逆反和無病呻吟的痛楚,轉而將鏡頭對準現實。
陳念的被霸凌和小北的混混狀態,確實對應著社會中某些現實的青春。
它告訴我們青春不一定美好,也不一定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個人情緒放大,但一定真摯,熾熱,令人難忘。
愛情也好,友情也罷,陳念和小北用一種跳脫的青春之感,為我們奉獻了一出看似是悲劇,實則是喜劇;看似痛徹心扉,實則難忘而美好的少年青春。
當然,這種感覺應該歸功於易烊千璽和周冬雨兩位演員,也要歸功於導演曾國祥。
而且我最開心的是,如今大多數人提到曾國祥,已經不會再帶一句「曾志偉的兒子」。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少年的你》都值得今年華語電影的任何獎項。
這種評價中肯客觀,毫不偏頗。
2、《誤殺》:最好的翻拍片
《誤殺》上映的時候,沒人看好,只因為一個標籤:印度翻拍。
中國翻拍片翻車的太多了,無論歐美日韓,只要被中國翻拍,就失去了以前故事的味道。
真正的「生淮南為枳」。
但《誤殺》不同,金雞獎能提名一部翻拍片,足見其在電影拍攝和製作方面的獨創性和專業性。
劇本只是電影的一環,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能出精品,《誤殺》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大的驚喜,莫過於肖央。
喜劇轉正劇太難了,不然你可以看看鄧超,陳赫,也可以看看掙扎過的王傳君金世佳,或者我們下面會說的大鵬。
肖央憑藉一部《誤殺》,就將之前喜劇的刻板印象完全扭轉,這是難能可貴的。
其一,是因為他的表演技巧,幾乎完全與角色融入在一起,十分驚豔。
其二,是因為《誤殺》的其他演員太過出彩。
隱忍一整部,爆發一秒鐘的譚卓,又沉穩又老練。
7歲的小女兒張熙然小朋友靈動出彩,甚至提名最佳女配。
再加上陳衝這樣的老戲骨,整部戲渾然天成,完全沒有出戲感。
許多觀眾認為《誤殺》甚至要好過原版。
本來印度片在最近幾年被捧得過高,除了《摔爸》這樣的電影,印度片的真實打分基本都要在豆瓣的基礎上減0.5到1分。
《誤殺》的本土化改編,也讓翻拍片第一次佔領了院線口碑,開始逆襲。
提名金雞不得不說,《誤殺》是一個好的開始。
希望以後翻拍片都能學學《誤殺》,其實翻拍比正經拍一部電影風險要更大。
既要面對舊粉絲的挑刺,又要面對新觀眾的評判。既不能脫離原來故事的架構和邏輯,又不能完全照搬。
在這方面,如果以後再有人說中國翻拍不行,就暫時可以拿這部《誤殺》堵他的嘴。
3、《受益人》:豁出去的柳巖和大鵬
能提名金雞獎,是對柳巖和大鵬的一種肯定。
柳巖從主持人到演員,遭受了不少無關的非議。
大鵬從網劇主演到電影導演再到正劇主演,付出了不少努力。
我們在很多電影裡都能看到他們一起出現,但這部《受益人》不一樣。
玩鬧的網劇《屌絲男士》,柳巖是去幫忙,可《受益人》,他們都是以真正電影演員的姿態,在創作作品。
大鵬已經出演過很多不同於之前戲劇形象的角色。之前的《鋌而走險》表演雖然欠火候,但《受益人》明顯上了一個檔次。
佝僂著背,腦袋前伸,時常憋著一股勁,是大鵬對吳海這個角色的揣摩。
很準。
這部黑色小成本喜劇片,尤其是裡面「喜」的成分,大鵬也體現得恰如其分。
不過要說拿影帝,大鵬雖然比黃曉明出色很多,但比易烊千璽和肖央,還差點。
你能很容易看出他的表演還在模仿階段,未到影帝級別的爐火純青。
而柳巖,也在《受益人》中給了我們很大的觸動,那段對著鏡頭的獨白,仿佛她就是嶽淼淼本人。
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柳巖的靈光乍現,而是多年積累的結果。
感動不只需要娓娓道來和眼淚,需要的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塑造角色的打磨。
由於監製是寧浩,我們能在《受益人》中感受到那種寧浩特有的黑色幽默氣息,可電影的黑色幽默比起《瘋狂》系列,依舊差了一口氣。
所以《受益人》是一部好電影,或許也可以斬獲一些獎項,但並非那麼出彩。
4、《半個喜劇》:麻花流水線
跟《驢得水》師出同源,《半個喜劇》也改編自開心麻花的舞臺劇。
就電影感來說,《半個喜劇》比之前的三部作品都要弱很多。
電影喜劇的核心技巧是錯位,靠時空錯位製造笑點是舞臺劇和小品常用的技術手段。
但在空間和時間無限延伸的電影鏡頭裡,這種處理方法的缺點就難以控制。
所以有觀眾說《半個喜劇》太過潦草,並不是指創作態度,而是電影質感方面。
如果不是任素汐,電影《半個喜劇》很容易透出一種電視劇既視感,人物關係和人物矛盾的密集呈現,也打亂了影片本身應該有的節奏。
在人物方面,任素汐的演技依舊純熟,但對她來說,這種電影已經輕車熟路,不需要刻意表演就能輕鬆自然。
飾演男主的吳昱翰表演也可圈可點,但距離影帝,似乎還有些遙遠。
不可否認《半個喜劇》是優秀的電影作品,有些編劇技巧,運鏡手法十分值得學習。
但作為一部金雞獎提名影片,它稍稍有些欠缺。
舞臺劇改編影視開心麻花成熟的製片路線,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後,會有更類似的電影出現。
導演們需要注意的核心命題是,如何最大化地避免舞臺劇改編成電影後,其電影感的缺失。
如果成功處理這個問題,那絕對值得一座金雞獎,因為這是突破。
今年金雞獎的四部主力電影,番茄君就給大家盤點到這。
至於提名最佳故事片的《奪冠》《我和我的祖國》《白雲之下》等,要麼太過商業,要麼太過小眾,番茄君就此略過。
金雞獎將於11月28日揭曉,對於各個獎項的答案,我也拭目以待!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