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的漂亮!日前,深圳要求臺灣產品進入深圳,必須註明"中國臺灣"。否則不能入關!
中國新聞社記者在採訪臺中市工業聯合會主席吳桂森時已得到證實。
深圳已經給全國帶了一個好頭,這才叫祖國統一。估計不久全國各地將都會執行這一標準!以後在中國市場上只能有"中國臺灣"字樣,不會再有「臺灣商品」。否則,臺灣商品不能再進入大陸銷售!
該來的終於來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大陸和臺灣每年800億美元順差該改變了,產品標註"中國臺灣"臺當局肯定不允許,不標註無法進入大陸市場,這一回該臺灣的農工商集體沉默了!
目前,臺灣在大陸的銷售額佔GDP的20%到30%,如果不按照大陸的要求在商品上標註"中國臺灣"字樣,那臺灣GDP將下降百分之20到30%,尤其在全球疫情期間經濟萎縮,臺灣又下降這關鍵的30%,恐怕全民要熬著過幾年苦日子了。
比如今年臺灣鳳梨外銷是目標6萬噸,且都集中在這兩個月。按以往經驗,其中有9成是銷往大陸去的,如果不註明"中國臺灣"字樣,就不能進入大陸銷售,農民都會很緊張,也許他們的鳳梨只能爛在樹上。
據「農委會」統計,去年臺灣外銷農產品比例以大陸最多,佔22.9%,出口值達382億元,臺中市農產品外銷出口值平均約2億元,其中大陸佔25%,約5千萬元。這些包裝以前都是"臺灣商品"。
早就該這樣,臺灣本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政經怎麼可能分離,不認中國臺灣的人別想賺中國的錢,哪裡好哪裡去!
深圳要求註冊"中國臺灣",這是給臺灣當局一個信號,讓他們知道,不能又想臺獨又想來賺我們的錢。同時也給國人一個警示,只有團結一心,才能真正實現祖國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