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公眾號:美術志
微信ID:mszmss
正好過年回家可以看起來了~
(沒有假的小夥伴們可以收藏著以後看)
《弗裡達》講述了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傳奇般的一生,18歲之前她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少女,享受著愛情的甜蜜。
然而18歲的車禍讓她遭遇重創,死裡逃生的她從此跟病痛伴隨一生。躺在病床18個月的她整日與畫為伴,也真正開始考慮賣畫養活自己。她前去請求畫家裡韋拉指導自己的畫,對方激賞她的天分,他們也從師生轉變成一生的伴侶。
在生命即將終結時,弗裡達首次也是唯一 一次在墨西哥舉辦了個展。糟糕的身體狀況被醫生勒令不能參加個展開幕,但她最後還是由救護車送往現場。個展第二年,弗裡達最終離開了人世。不可否認,本片讓更多的人認識了這位不尋常的女畫家。
/
《卡拉瓦喬》是一部傳記體影片。英國的先鋒派導演賈曼也是一名畫家,他懷著對卡拉瓦喬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的崇敬心理和對畫家生活的濃厚興趣,拍了這部關於藝術家生活片斷的作品。
這部電影的手法和題材不拘一格,從各角度都給人以新鮮感。還獲得1986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是英國1986年最賣座影片之一。
電影講述了義大利繪畫巨匠卡拉瓦喬傳奇的一生及其主要畫作,拍攝地點遍及米蘭、佛羅倫斯、羅馬等卡拉瓦喬曾經居住過的城市。試圖通過卡拉瓦喬存世的這些真跡,來解開這位巴洛克巨匠的內心世界.本片也從兩個方向展開了對卡拉瓦喬生命的刻畫:一方是卡拉瓦喬酒神式的狂歡,創作,戀愛,鬥毆和宴會。另一方卻是卡拉瓦喬躺在床上的垂死掙扎。最終,卡拉瓦喬的生命以一場異教式葬禮結束。/
《梵·高傳》根據歐文斯通的同名小說改編。這部電影完整地刻畫了梵谷的一生,從梵谷還沒成為畫家之前,一直到他結束自己的生命,從畫廊裡頗有前途的售畫員,到經過幾次情感失敗之後開始嘗試成為一名畫家。
梵谷悲天憫人的性格讓他能與貧窮礦工們和諧相處,用畫筆描繪他們的悲慘生活。他的畫奔放熱情、情感肆意,但卻得不到主流畫壇的欣賞。
最後,孤獨、貧困的梵谷受精神病所折磨,幾度進入病院療養。而他始終沒有停止繪畫,一直在等待大眾的賞識,最終精神崩毀,開槍結束了生命。
/
《畢卡索的秘密》是一部關於美術的影片,以懸疑片的手法記錄了西班牙畫家畢卡索的一次作畫過程,通過20餘幅作品展現了畢卡索各個時期的創作風格。這部影片將畢卡索的一次繪畫過程拍到了驚悚的地步,可謂絲絲入扣,扣人心弦……首先出現在銀幕上的是在極其暗淡的燈光下畢卡索的模糊影像,他在檢查畫布,調顏色,做著創作前的準備。
當第一筆落在畫布上的時候,一個大的近景鏡頭,畫布上出現了第一塊顏色,接著是第二塊顏色……就這樣,畢卡索作品的命運同觀眾的心弦聯繫在一起了。
在整部影片中,畢卡索用他的畫筆牽引著我們的思維。觀眾不知道一根線條在哪裡起始,無法預料一塊顏色最終會是何種形狀,甚至畫面的主題都在隨興更改。一切都是偶然的和出乎意料的,觀眾只能有意無意地竭力猜測和耐心等待,心隨筆尖划過畫板而跳動。/
《愛德華·蒙克》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他的作品「吶喊」被視為後工業現代化的極度痛苦之象徵。電影用偽記錄採訪的形式,零碎晃動的鏡頭和詩意的語言片段記錄著19世紀與蒙克有關的一切。
這部傳記影片大致遵循了1884年到1894年的時間順序,愛德華·蒙克開始表現主義創作並且成為歐洲北部最具有爭議、最多誹謗的畫家。影片同時回溯到在他五歲的時候,母親死於肺病,其姐姐的死亡以及他自己在13歲的時候因為肺部疾病差點喪命。影片還回顧了,蒙克短暫的愛情以及他在挪威首都和德國柏林參與的一些政治活動.影片在這些對蒙克至關重要的事件中找到了一層永恆意義。通過這一切都來傳達蒙克的憂鬱,以及他渴望在畫布,紙板,紙,石頭,和木頭上的呈現他內心世界的衝動。
/
《波洛克》講述的是藝術家、抽象派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的生平故事。他作為當時西方藝術的領袖人物,以其超乎尋常的天才和膽量創作了大量的抽象派油畫作品,並為行為藝術的創立打下了基礎。
影片還講述了波洛克與現代藝術運動中極有影響的一位女藝術家李-克拉斯納的婚姻故事。著重回顧了波洛克生命中最後十五年中在藝術世界所獲得的成就和名望。之後他酗酒、頹廢,卻從不停止創作。充滿怨憤的生活逐漸吞噬他的婚姻、事業、信仰……直到1956年的一個夏夜,44歲的波拉克走完了短暫、痛苦卻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透納先生》講述了英國畫家約翰·透納充滿創作激情的一生,他曾經因創作手法過於先鋒而備受詆毀,然而透納視繪畫創作為生命,一生佳作累累,即使臨死前都掙扎著爬起床臨摹一具女屍。電影是在透納式的風景中開始的,兩個荷蘭農婦閒聊著穿過了鏡頭,走過了寫生中的透納,經過了年少輕狂的他置身於這片自然中,專注而深情。電影中的透納那樣的桀驁不馴,氣喘籲籲,誇張粗魯,但他的藝術激情還是徵服了時間,他似乎只關心畫畫,對家人和愛情根本不感興趣。
/
《我與塞尚》講述了法國著名作家左拉與印象派畫家塞尚的故事。他們是一對好友。他們的友情從少年時開始。直到他們的晚年,十九世紀末。
高潮出現在結尾,在田野裡作畫的塞尚聽說左拉來了,一開始毫不在乎,過了一會兒就情不自禁地拋下畫筆一溜小跑地來到街頭。
那時,左拉帶著妻子和孩子正在接受採訪,塞尚擠在人群裡,聽到有人問左拉對好友塞尚的看法。左拉想了想,緩慢地說了幾句:「他是個天才」,漠然而冷淡。
但是,隨著二人在各自的藝術領域裡不斷接近自己的理想,現實主義的左拉和浪漫主義的塞尚最終無法繼續彼此理解。他們的友誼還是走到了盡頭。
想要全方位了解一個藝術家
僅看文字是遠遠不過癮的
一部藝術家傳記電影
以藝術家的人生脈絡為主題
娓娓地講述著藝術家們的
創作歷程與愛恨情仇更為打動人心
芥子園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餘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芥子園畫譜》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薰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中國畫名家。
近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從《芥子園畫譜》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稱《芥子園畫譜》為啟蒙之良師,一點也不過分。
齊白石把《芥子園畫譜》當做自己的啟蒙老師,他的回憶自述說,借來的書,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釘成了十六本。
齊白石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稱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這個問題,由著名藝術家、現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冰先生來回答再恰當不過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園山水卷》的靈感,
就是來自於這本古老的教科書。
徐冰認為,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最代表中國文化和藝術核心,他說:
《芥子園畫譜》就是符號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型範式。人分幾群,獨坐看花式、兩人看雲式、三人對立式、四人坐飲式:一個人是什麼姿勢,兩個人是什麼姿勢,小孩問路是什麼姿勢,都是規定好的。
所以,藝術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樣記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組合描繪世界萬物。
中國畫講究紙抄紙,不講究寫生,過去都是靠臨摹,到清代總結出來,這些拷貝的範本分類、細化,變成一本書。
這就是為什麼《芥子園畫譜》是集中了中國人藝術的核心方法與態度的一本書。 」
在康熙年間,《芥子園畫傳》原版初集就已稀貴如金了,常人難睹其真容。清末時,芥予園舊版已毀廢,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芥子園畫傳》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發現。
山水卷畫論部分《畫學淺說》首頁,
字大行稀,絕對不用擔心看成近視眼。
書中較為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及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繪畫基本技巧介紹科學合理,淺顯明了,使初學者易領會、易臨摹。
畫譜內容豐富,薈萃中國歷代著名畫家模仿作品,為中國畫初學者最寶貴之畫譜寶庫。故此畫譜問世三百多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
對此傳世珍寶,我們竭盡全力,重新編輯出版了這本《芥子園畫譜》線裝彩頁版,希圖將其精髓盡現於您眼前。
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並附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以饗讀者。
《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芥子雖小,可納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力猶如這枚小小的種子,攜帶著能量,飄散在各處,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一座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是一套世間少有珍藏的藝術品;同時也是零基礎學者的入門教科書。不管是拿來欣賞,還是作為繪畫入門的書本,大家都應該看看這套書。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此行文字查看更多圖片細節)
《芥子園畫譜》
手工線裝彩色仿宣套裝全集共4冊小編提醒:
1、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寄件人處理;
2、7天內可與寄件人協商退貨,15天內仍為您保留換貨的權利;
3、全國包郵,敬請放心購買。
購買方式:
掃碼或長按下方二維碼,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
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連結進入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