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藝術「插上翅膀」 線上線下雙軌演出成新業態

2020-12-24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陣痛轉型

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全世界的著名樂團和藝術家原本都計劃在今年集中上演貝多芬的作品,向「樂聖」致敬。不過,年初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幾乎所有相關演出取消,古典音樂演出行業陷入「至暗時刻」。面臨這樣的陣痛,中國成了音樂會從線下轉為線上最為成功的國家——國家大劇院從4月開始推出線上系列音樂會至今,積累了成功的經驗,而北京國際音樂節也首次成功以線上線下並舉的方式舉行。

音樂會轉線上 高雅藝術插上翅膀

1月初還想著繁忙的「貝多芬年」開始了,沒想到月底就「失業」了。回顧2020年,這樣的調侃,是很多古典音樂從業者內心的真實寫照。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原本熱鬧的音樂廳關門,倒逼著大家尋求突破,把音樂會從線下轉到線上進行,成了相對最務實的選擇。

最先行動起來的是國家大劇院,開創了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演出新業態。4月11日,國家大劇院「春天在線」線上音樂會上演了首場演出,截至12月底,「春天在線」「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冬日之約」四大線上系列演出累計播出42場,在線總點擊量超過12億次。而今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新模式,在11天的時間裡,利用線上超過240小時的精彩內容將古典音樂與觀眾的生活模式相結合。

疫情期間,高雅藝術通過線上科技的傳播手段「飛進」尋常百姓家。8月8日,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系列演出的首場「繁華眾聲:張藝、陳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是全球首次舞臺藝術通過「8K+5G」進行直播。廣大觀眾與古典音樂親密接觸的同時,還掌握了對高雅藝術的「發言權」——觀眾在直播中,經常通過彈幕進行評論。

事實上,線上音樂會相比以往的線下音樂會,工作量和難度劇增。一場完整的線上演出,需要國家大劇院多個部門聯動,就演出策劃、排演、推廣等問題統籌分工。今年10月如期而至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使用的都是正版音樂,前期磨合了3個月,9月初才完成所有曲目的搜集工作。

「抗疫」佳作頻出 國內演出完成大循環

在國內疫情逐漸平穩的同時,一批高水平的古典音樂「抗疫」作品也給觀眾帶去了心靈慰藉。其中,國家大劇院與中國音樂學院聯合推出的抗疫交響合唱作品《天使告訴我》在今年3月問世。北京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聯合委約現任德國作曲家協會會長恩約特·施耐德創作的《武漢2020》,既表現了人類面對未知自然流露的恐懼,更有戰疫情的英勇無畏。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思軍也創作了《奔跑的勇士——為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而作》。今年的第23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別具意義——作曲家鄒野作曲並親自指揮的「抗疫」主題合唱交響曲《獻給2020》迎來世界首演。

作為全球古典音樂演出的新興重鎮,往年北京的演出舞臺從來不乏國外名家名團的身影。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國外的高水平演出團體和藝術家無法到中國演出,這在客觀上給國內樂團和藝術家更多舞臺鍛鍊的空間,某種意義上完成了演出的大循環。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開幕音樂會,由武漢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與中國愛樂樂團的武漢籍藝術家合力完成;京津冀交響樂團聯盟的三支樂團也完成了多場高質量的演出。

今年下半年以來,按照文旅部相關規定,音樂廳和劇院的觀眾上座率逐步從30%到50%,再到75%,貝多芬主題音樂會開始緊鑼密鼓地上演。今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10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用三天的三場音樂會,「接力」上演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北京交響樂團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了貝多芬9部交響曲的演出;12月22日剛結束的國家大劇院線上藝術節,以貝多芬兩部不朽巨作《合唱幻想曲》和《第九交響曲》壓軸。

現場不可取代 線上演出成為補充

從一開始的權宜之計,到摸索出一條可行的線上音樂會路子,中國的古典音樂從業者走在全世界同行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導賞環節,此前的線下音樂會,很多觀眾對於演出的了解,僅僅是通過演出前草草瀏覽演出小冊子獲得的,而線上音樂會,幾乎都有主持人和專業嘉賓導賞,普及音樂知識。在國家大劇院相關負責人看來,未來線上演出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演出模式。

需要正視的是,線上音樂會不會取代線下音樂會。剛完成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國巡演的鋼琴家陳薩直言:「音樂傳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空間感,錄音已經跟現場很不一樣了,放到線上的話,音質的受損度其實是比錄音要更加厲害。」正如著名指揮家餘隆所說,線上音樂會永遠無法取代現場的魅力,但線上音樂會會是線下音樂會的有力補充。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著重於線下,用線上的輔助工作讓大家更為珍惜線下音樂節。

有業內人士指出,線上音樂會能否持續,核心在於商業模式,目前看來,古典音樂領域的線上音樂會是在「賠本賺吆喝」,並未開發出成熟的商業模式。而線上音樂會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拋磚引玉,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喜愛古典音樂,今天的線上觀眾變成明天的古典樂迷。(記者 徐顥哲)

(責編:蔣波、劉穎穎)

相關焦點

  • 探索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演出新業態
    以往每年的這一天,國家大劇院都會在劇院裡展開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大家走進劇院享受藝術之旅。2020年由於疫情防控需要,雖然線下藝術節取消,但是線上藝術節不能缺席。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首次從線下轉至線上,採用12小時不間斷直播的方式舉辦「線上藝術節」。據悉,通過5G傳輸技術,12小時「線上藝術節」在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央視網等共計30餘家網絡平臺高清呈現。
  • 國家大劇院:探索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演出新業態
    以往每年的這一天,國家大劇院都會在劇院裡展開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大家走進劇院享受藝術之旅。2020年由於疫情防控需要,雖然線下藝術節取消,但是線上藝術節不能缺席。國家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首次從線下轉至線上,採用12小時不間斷直播的方式舉辦「線上藝術節」。   據悉,通過5G傳輸技術,12小時「線上藝術節」在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央視網等共計30餘家網絡平臺高清呈現。
  • 成都演藝新業態:線上線下雙向發力
    成都演出商敏銳抓住市場熱點,迅速推出豐富大眾文化生活的演出內容,為成都演藝業形成新增長點、增長極。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表示,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新業態,必將推動中國演出行業的整體提升,並讓演出行業具備更高的抗風險能力。
  • 線上音樂會能否持續?聽業內人士這樣分析
    不過,年初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幾乎所有相關演出取消,古典音樂演出行業陷入「至暗時刻」。面臨這樣的陣痛,中國成了音樂會從線下轉為線上最為成功的國家——國家大劇院從4月開始推出線上系列音樂會至今,積累了成功的經驗,而北京國際音樂節也首次成功以線上線下並舉的方式舉行。5月9日,「聲如夏花」音樂會演出進行了線上播出。
  • 線上線下並舉 插上飛翔翅膀——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綜述之五
    線上線下並舉 插上飛翔翅膀從2月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以來,全球幾乎所有的電影節宣布延期或取消本屆國際電影節除了增加線上展映、論壇線上直播等之外,還首次貫通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和上海電視節電視市場,以國際影視雲市場的方式實行全線上舉辦,產生了意外的效果。電影市場的根本宗旨,是為了服務電影行業的交流、交易和交友,推動機構展示和版權貿易等。
  • 「上雲」之後:演出行業要變「線上運營」為「線上經營」
    一些行業人士已經對未來演藝的新業態發展提出了更實際、更深入的問題,譬如,對雲平臺資質的評估、內容版權的確立,對雲上內容藝術性的把控,包括思考如何將雲上的運營變成經營,確立盈利模式,而不局限於宣傳推廣和藝術普及。
  • 「為你插上翅膀」主題芭蕾晚會演出成功!
    由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哈爾濱學院共同出品,哈爾濱芭蕾舞團、哈爾濱交響樂團聯袂打造的主題芭蕾晚會「為你插上翅膀」經過兩天兩場的精彩演繹
  • 揭秘:大劇院如何奉獻36場線上演出
    11月16日至20日,首次改為線上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雲上文博會)盛大開幕。以「新業態、新消費、新場景、新引擎」為主題的北京雲上展區,以交互式、沉浸式、場景化的雲上展覽特色,引領觀眾在虛擬世界漫步首都城市文化景觀,親身體驗北京文化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 從線下到線上 音樂產業開啟「直播+演出」新趨勢
    本報記者馬睿琪報導目前,全國各地新冠肺炎感染人數陸續「清零」,復工潮正式拉開。但城市裡的娛樂消費場所卻始終大門緊閉,本該熱熱鬧鬧的娛樂業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影響。雖然線下音樂娛樂行業暫陷低迷,但是公眾娛樂需求不斷,音樂行業轉戰線上求生存,線上演唱會、雲K歌、雲蹦迪等活動陸續上演,為音樂行業開闢一條新路。
  • 上海大劇院發布新演出季:線上線下33臺65場節目
    這是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不斷順應防疫要求、滿足觀眾需求的一大舉措——不設立過長的演出計劃,根據全球疫情變化對於演出內容及時作出調整。新演季以「心舞臺,新聯接」命名,在今年接下來的五個月,將有33臺65場節目分別通過雲上、線下不同的方式陸續奉獻給全網和本土觀眾。屆時將有歌劇、舞蹈、戲劇、戲曲、音樂等各大板塊呈現中外佳作。時值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致敬樂聖貝多芬系列音樂會同步拉開序幕。
  • 百年奧萊新零售業態解耦線上線下業務關係2018迎接風口
    如果說2017上半年的關鍵詞是「共享的延伸」,那麼下半年的關鍵詞無疑就是「新零售」。而對於2018的新零售而言,能否用極其輕的模式迅速觸達至少數十萬級別的零售網點佔領全局、能否實現線上線下的共同升級、能否以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則成為了投資人切入新零售的三個支撐點。
  • 36場線上演出 超10億次點擊量 國家大劇院令高雅藝術飛進尋常百姓家
    這36場線上演出並不是簡單地將線下演出搬到線上,而是經歷了一系列周密的籌備,國家大劇院從策劃到技術都在進行不斷的嘗試和突破,力求為更多的觀眾帶去更豐富的藝術內容和視聽享受。國家大劇院影視節目製作部副部長孫洋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線上演出是不斷變化的,但從策劃之初就花了很多心思:「線上演出包括演出的影像化呈現和導賞兩部分。從4月份開始主要以小型室內樂開始,到之後逐漸擴展到歌樂舞劇戲這些線下演出經常會演的藝術門類,我們在線上都做了呈現。大劇院就是一個承載了各種藝術門類演出的平臺,在線上的這一方舞臺上也是體現了這個作用。
  • 芭蕾舞劇《為你插上翅膀》首秀哈爾濱大劇院
    《為你插上翅膀》劇照。19日晚,《為你插上翅膀》主題芭蕾晚會驚豔首秀哈爾濱大劇院,上演與冰城觀眾的「久別重逢」。觀眾與演員們都對這場芭蕾晚會首秀充滿期待。演出開始前,記者巧遇提前一個多小時就趕到哈爾濱大劇院的觀眾李先生,他是專門從北京趕到哈爾濱來觀看演出的。「半個多月前我就開始在網上搶票,由於疫情防控要求,票額有限,能搶到票感到很幸運,十分期待這場沉浸式的視聽盛宴。」李先生對記者說。
  • 粵探索線上文藝新模式:好戲上網 精品線上共享
    疫情給線下文藝活動、文藝精品創作帶來衝擊和挑戰,卻打開了線上嘗試的入口。線上音樂會、雲看展、雲劇場、大咖公開課……各式各樣的雲演藝活動在廣東層出不窮。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廣東文藝界探索形成常態化的「線上演出」文藝新業態。
  • 線上做直播、線下開餐廳,《不眠之夜》的「1+N」文化IP變現之路
    「沉浸式娛樂」是把虛擬世界搬到線下的一種娛樂形式,消費者「無需佩戴 VR 頭顯等穿戴設備,應用多媒體、裝置藝術、算法影像、投影互動等技術,把實體空間塑造成異次元,讓觀眾走進演出場景/真人演員中,產生互動、參與到作品創作中,從而獲得不同以往的娛樂體驗。」
  • 線上VR觀展 線下就近逛展
    昆明主會場12月12日,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本次文博會由省委宣傳部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以「新時代 新文創 新賦能」為主題,在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吸引了600多家企業參加。線上展會通過「雲展會+雲開幕+雲電商+雲數據」及VR展建設,為全省各州(市)搭建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動等功能於一體的平臺。線下展覽展銷創新形式,把活動從專業場館搬到群眾身邊的文化場所和商業中心,在昆明、玉溪、麗江、保山共設置10個會場,活動將持續至12月16日。本次文博會共推出超過35項活動。
  • 元祖線上線下相聯動,營造場景無界化新體驗
    本網1月6日訊 休閒零食行業目前正處於品牌化集中發展的過程中,伴隨電商紅利減退和實體購物體驗需求加強,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的發展模式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由於烘焙類產品屬於非剛性消費,計劃性不強,多為即時性消費,對產品的體驗性要求高,所以線下門店在整個商業模式中,承擔品牌認知、空間體驗、完成自提、前置倉配等功能。
  • 當舞蹈從線下來到線上 藝術景象更加多維了
    舞蹈是劇場藝術中最直觀展現生命力的門類,此刻此景下,一屏之隔地觀看舞蹈藝術家們透過肢體語言全然打開人類生命的自然活力與天然通道,更能感受到人類在精神世界裡緊密關聯,而這正是疫情之下舞蹈藝術反哺於人類最樸質的能量之源。  當舞蹈從線下來到線上,不僅塑造了更加多維的藝術景象,也為自身帶來了探索多元化發展的機遇。
  • 多家劇場劇團開設線上藝術課堂
    原標題:多家劇場劇團開設線上藝術課堂,提供多領域全渠道的優質內容 「雲課堂」讓高雅藝術抵達更廣闊人群  上海疫情防控穩步推進,上海各大劇場劇團在相繼取消三月演出的同時,多個公共教育長效品牌紛紛上線,代替精彩演出與觀眾在雲端互通有無。
  • 文藝周末丨展覽演出上新了 高雅藝術與你相約
    《雷雨》《雷雨·後》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介紹上個世紀曹禺先生創作了經典劇作《雷雨》,過去大半個世紀女兒萬方大膽改編創作,有了這部關於《雷雨》人物後續發展的《雷雨·後》著作,並被製作成連臺戲,這既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