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2,猶太鋼琴家視角中的二戰,媲美《辛德勒的名單》

2020-08-28 校長張

提起羅曼·波蘭斯基,人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那樁震驚世界的好萊塢慘案,在這起令人髮指的殺人案中,
羅曼·波蘭斯基的愛妻莎倫·塔特連同她肚子裡的孩子以及另外四名朋友全都遭到了美國邪教組織「曼森家族」成員的殺害。


如果前一個事件中,羅曼·波蘭斯基是無辜的受害者,那麼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惡性事件中,羅曼·波蘭斯基卻是無法辯白的施暴者。
1977年,羅曼·波蘭斯基被指控強暴一名年僅十三歲的少女,犯下了性騷擾女童的罪行。
2019年,又一起性騷擾事件的受害者選擇站出來對羅曼·波蘭斯基提出指控。
這位享譽世界的著名導演由此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爭議之中無法自拔,支持他的公眾選擇了他的才華,反對他的公眾則控訴他對女權主義赤裸裸的踐踏。


然而有一點卻是不需要質疑的,那就是羅曼·波蘭斯基身為一名猶太人自始自終對自己民族慘痛歷史保持了應有的歷史態度和尊重。
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這部名作便是羅曼·波蘭斯基基於真實歷史傳記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精心改編創作
的一部關於二戰猶太人遭遇與經歷的電影作品《鋼琴家》。
時隔多年之後的再次回首多年以前,當同為猶太裔的史蒂文·史匹柏將《辛德勒的名單》劇本交給
羅曼·波蘭斯基,並期望後者能夠執導此片時,羅曼·波蘭斯基果斷拒絕了。
在羅曼·波蘭斯基的內心深處,那段在集中營中度過的童年歲月是他一輩子也無法忘懷的。


在波蘭斯基出生後不久,隨著法國境內反猶和排猶浪潮愈演愈烈,波蘭斯基一家人很快便回遷到波蘭老家生活。
然而不幸的是,夾在德國和蘇聯之間的波蘭成為了世界大戰的第一個犧牲品,在德軍1939年9月
發動的「閃電戰」攻勢之下,原本和平寧靜的波蘭迅速覆亡並成為了德國的疆土。
在納粹德國極端的反猶太人政策之下,波蘭斯基一家人先是被驅逐到了克拉科夫的猶太人居住區,
隨著局勢的進一步惡化,波蘭斯基的父親、母親、叔叔相繼被運往集中營。


最終,波蘭斯基的母親死在了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而他的父親則在奧地利的毛特豪森集中營僥倖逃生。
波蘭斯基本人則費盡千辛萬苦逃離了克拉科夫的猶太人居住區,並在一名波蘭農民的幫助下,成功熬到了戰爭結束。
戰後,波蘭斯基與他的父親歷盡磨難最終相認,但是這段悲慘的童年經歷卻成為了波蘭斯基一生無法繞過的心坎,
即便多年以後,回憶起早年經歷時,波蘭斯基依舊會習慣性地對二戰期間這段九死一生、充滿悲傷的往事保持沉默和冷靜。


但沉默並不代表屈服,在巨大的災難和無盡悲痛面前,羅曼·波蘭斯基最終選擇了勇敢面對。
若干年後,當《辛德勒的名單》早已憑藉優秀的故事劇本和演員們的真實演繹斬獲多項奧斯卡大獎,羅曼·波蘭斯基悄
然開始了自己回首人生的旅途,他選擇將波蘭鋼琴家瓦拉蒂斯洛·斯皮爾曼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改編成電影,以近乎白描的敘事手法搬上大銀幕。
可即便在如此冷靜而克制的電影語言中,觀眾也依然能夠感受到一股不屈不撓的生存決心和勇氣。
沉默與鬥爭
相比許多二戰電影中的肆意杜撰和隨性發揮,《鋼琴師》整部電影幾乎完全是按照真實歷史和原著情節進行演繹的。
甚至於連電影開頭,男主角斯皮爾曼在波蘭電臺演奏的那首《第20號升C小調夜曲》也完全是依據原著傳記進行演奏的。
這首在靜謐中略顯沉重的鋼琴曲很好的寓示了德國對波蘭迅捷而兇猛的閃電戰,也在電影開頭巧妙的為主人公一家的悲慘遭遇埋下了伏筆。


當我看完全片,時常會想,如果在電影的開頭,主人公一家如果能堅定起迅速逃離華沙的決心,
那麼之後的一切悲劇是否就不會再發生,而斯皮爾曼或許能夠成功遠渡重洋開始自己新的藝術生涯。
然而,過去的事情永遠無法從頭再來,已然發生的悲劇又怎麼可能輕易磨滅?


1939年的9月1日是德國對波蘭發起侵略的日子,由於戰前準備不足、武器裝備落後以及政府的懦弱,僅僅數日之後,波蘭全境便完全落入了德國的手中。
而在開戰時,聲稱對德宣戰的英國和法國直到德軍完全佔領波蘭也未曾出動一兵一卒,波蘭成為了繼捷克斯洛伐克後的又一個綏靖政策犧牲品。
相比在德軍佔領下依舊能夠保持正常生活的波蘭普通民眾,作為德國種族政策犧牲品的猶太人,
僅僅在不到兩個月之後就被德國當局要求全部遷入位於華沙的猶太人居住區。


在電影中,相比德國侵略者赤裸裸的威脅和歧視,波蘭民眾的冷漠和同為猶太人的殘忍更令人震撼。
男主人公一家在波蘭淪陷後不久便從一個富足的中產階級之家瞬間淪為了揭不開鍋的窮苦人家,為了生存,一家人甚至不得不將原先視作珍寶的鋼琴低價賤賣。
而在舉家遷往猶太人居住區後,即便是在一個儘是同胞的環境之下,依舊有大量食不果腹的民眾由於無人憐憫而最終餓死在街頭。


同樣是亡國奴,同樣是受難者的波蘭普通民眾與猶太人在殘酷的生存現實面前卻展露出最令人不堪的人性面貌。
雖然羅曼·波蘭斯基在呈現這部分電影內容的時候,絲毫沒有加入任何感情色彩,僅僅只是透過斯皮爾曼哥哥之口對冷漠不公的社會
現實和自私民眾發出了抗議之聲,但是令人沉重的畫面內容和大量黑暗色調的使用依舊能夠讓觀眾們隨著故事的不斷展開而陷入深層次的思考。


隨著納粹對猶太人更進一步的迫害,猶太人居住區儼然已經無法實現種族政策所想要達到的淨化效果,
華沙居住區內的大量民眾開始被集中運往集中營進行所謂的改造和淨化。
斯皮爾曼一家也正是在這時開始了永遠的生死離別,一個猶太警察的幫助使得斯皮爾曼得以意外脫逃而斯皮爾曼的家人卻被盡數趕上了開往集中營的列車。
親情的紐帶在這一刻被無情的割裂,面對近在咫尺的親人與戒備森嚴的士兵,斯皮爾曼失聲痛哭,卻又無可奈何地躲藏、逃離······


電影中那個將斯皮爾曼從死神魔掌中戲劇性救出的猶太警察其本質並不壞,但是如果觀眾進一步思考就會發現,正是像他這樣在
受到納粹不公正對待之後,反而為了一己私慾和求得自保,迅速成為納粹幫兇的猶太人和波蘭普通民眾成為了波蘭猶太民族迅速消亡的罪魁禍首之一。
悲哀的不是成為亡國奴的事實,悲哀的是身為亡國奴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勇敢反抗,整個波蘭
在戰前有超過四十萬猶太人生活和居住,在戰後卻只有少得可憐的倖存者得以逃脫死神的魔掌。


經歷了種種磨難,最終得以成功逃離高牆的斯皮爾曼依舊每天在死亡的邊緣不斷掙扎,同時心中亦帶著極度的愧疚與不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是當看到自己同胞在居住區內勇敢發起反抗時,斯皮爾曼極度掙扎的內心和無言以對的愧疚,「我不應該出來的,我應該留在那裡和他們對抗······」


許多觀眾說,《鋼琴家》整部電影中沒有反映出抗爭,只有生存,但是在我看來,斯皮爾曼一直在抗爭。
他在竭力保持自己良知的同時,始終在與自己的本性做著艱難的抗爭,身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鋼琴家,
斯皮爾曼本性是軟弱的,但是在殘酷的現實處境面前,他卻始終在求生的過程中保持著自己的良知與理性,即便他對眼前的一切無能為力······
毀滅與重生
想要知道美好的事物有多麼的珍貴,需要在毀滅中發掘。有一些美好的存在常常被我們視若無睹,
只有當它被毀滅,真正消逝不再的時候,人們才能夠懂得它的來之不易。
對於片中那個對斯皮爾曼伸出援助之手的德國軍官而言,拯救斯皮爾曼與其說是因為善意,倒不如說是良知的使然。


曾經的德國也曾經是一個保持著理智與嚴謹的國家,文明之光也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絢麗地綻放。
然而,隨著納粹勢力的抬頭和對鄰國肆意侵略,良知不再的德國民眾陷入了狂熱狹隘的民族主義之中無法自拔,璀璨奪目的文明成果也隨之凋零。
為了振興國家、實現理想而發動的戰爭卻逐漸演變成一場毫無意義的屠殺和掠奪,相信納粹軍官的心中也是沉重而複雜的。


選擇良知與理性的他最終選擇了對處於生死邊緣線上的斯皮爾曼竭盡所能的拯救。
也讓觀眾在經歷了兩個小時的不堪之後,最終看到了希望與曙光,但是諷刺的是,給斯皮爾曼帶
來希望的並不是自己所謂的波蘭同胞,亦不是後來以拯救者自居的蘇聯,而是一名素不相識的德國軍官。


電影的結尾隨著一行文字的顯示,我們最終得知了那位拯救斯皮爾曼的德國軍官最終不幸死在了蘇聯的戰俘營之中,諷刺的意味不言而喻。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9.2,猶太鋼琴家視角中的二戰,媲美《辛德勒的名單》
    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這部名作便是羅曼·波蘭斯基基於真實歷史傳記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精心改編創作的一部關於二戰猶太人遭遇與經歷的電影作品《鋼琴家》。時隔多年之後的再次回首多年以前,當同為猶太裔的史蒂文·史匹柏將《辛德勒的名單》劇本交給羅曼·波蘭斯基,並期望後者能夠執導此片時,羅曼·波蘭斯基果斷拒絕了。在羅曼·波蘭斯基的內心深處,那段在集中營中度過的童年歲月是他一輩子也無法忘懷的。
  • 電影《鋼琴家》豆瓣評分9.1:九死一生的人,更懂得生命的意義
    電影《鋼琴家》豆瓣評分9.1:九死一生的人,更懂得生命的意義《鋼琴家》有句臺詞:如果你喜歡戰爭,只能說明你不曾見過硝煙 。 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它情緒飽滿,節奏緊湊,像雨果的《悲慘世界》那樣讓人著迷。 羅曼·波蘭斯基的母親、父親和叔叔相繼被抓入集中營,母親死於奧斯威辛,父親在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僥倖保存了性命,羅曼·波蘭斯基則逃出克拉科夫的猶太人居住區,並通過一個波蘭農夫的幫助在二戰中存活下來。  一個親身經歷過苦難的人,最能理解苦難。
  • 評分9.5,27年過去了,《辛德勒的名單》依舊是部偉大的電影
    在豆瓣榜單前列上,關於二戰猶太人的幾部影片,《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從不同角度還原了這一歷史上,殘酷的種族滅絕行動。《美麗人生》透過一對父子集中營的生活,在喜劇的外表之下,反襯出集中營的慘絕人寰,雖然沒有直接正面的描繪集中營的慘無人道,但是每一秒鐘透露出的都是血腥殘酷,當然令我們最為感動的還是那偉大的父愛。
  • 《鋼琴家》是二戰版《活著》?你可能沒有看懂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排名IMDb Top250第36位的電影,到底有著怎樣的優異之處?01①戰爭的冰冷呈現《鋼琴家》橫跨整個二戰時期,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開始,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故事聚焦的是納粹對波蘭猶太人的迫害。
  • 國外著名電影網站IMDb的高分二戰電影10部:附劇情簡介及英文海報
    推薦國外著名電影網站IMDb上的高分二戰電影10部,按IMDb評分排序,另附豆瓣評分,英文海報,及電影簡介:No.1 辛德勒的名單,1993年,IMDb評分:8.9,豆瓣評分:9.5奧斯卡·辛德勒本是一個自負而貪婪的德國商人
  • 豆瓣9.5,《辛德勒的名單》中戰爭、生命與人性的碰撞
    一部好的電影,很難達到像《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簡直令人無法挑剔的完美。應該這樣說,它的存在是電影的一種永恆。奧斯卡金像獎,只是作為它的一個褪色的陪襯。一個男人推開了俱樂部的大門,俱樂部的侍者並不認識他,更不用說那些正在喝酒說笑的軍官。
  • 豆瓣9.1《鋼琴家》:好好活著,就是最大的勝利
    「i am Pianist」 我是鋼琴家,這是《鋼琴家》中,主角席皮爾曼說過最堅定的一句。《鋼琴家》曾在75屆奧斯卡上連奪三大重量獎項,豆瓣電影TOP250榜單裡,位列64位,34萬人打出了9.1分。很多人說,它是一部史詩級的電影著作。
  • 《辛德勒的名單》:那段悲慘的歷史
    這種泯滅人性的暴行,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猶太人Jews,猶太人,被譽為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猶太人主要的宗教信仰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起源於猶太教,但是基督教並不認可猶太教,因為猶太教認為世界上的救世主還沒有到來,不承認耶穌是救世主。所以這種宗教矛盾免不了引發戰爭。
  • 從二戰系列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主人公心理變化看人性的善與惡
    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 ·科內雅雷斯1982年所著的小說《辛德勒的方舟》,由好萊塢導演史蒂文 ·史匹柏執導 ,於1993年11月30日在華盛頓上映,該電影以二戰時期的納粹題材為主題,將殘忍的戰爭真相展現給觀眾。
  •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戰爭中不僅只有殺戮,還有救人的善行《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辛德勒是一個在波蘭生活的德國商人似乎跟所有商人的特質一樣,辛德勒嗅到了發戰爭財的味道1939年,趁著二戰,辛德勒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的工廠僱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此時, 猶太人在他心中不過是投機賺錢的工具
  • 本周影訊:《辛德勒的名單》2D
    "The list"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於1993年11月30日上映。影片講述了身在波蘭的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並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劫數的真實歷史事件。
  • 《芬妮的旅程》:那些從德國納粹手中逃走的猶太孩子們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電影中從來都不缺少好的電影,而關於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電影也有很多,就比如說史蒂文·史匹柏老師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以及羅曼·波蘭斯基老師執導的《鋼琴家》,這兩部作品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所改編,身為納粹黨的辛德勒救助了
  • 梅立生【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也許是最震撼人心的二戰片(第1608期)
    最具代表性的二戰片、大導演史匹柏最中意的代表作、世界影史最偉大的電影之一.當說出這一連串的評價後,不需要太資深的影迷都會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辛德勒的名單》,隨之而來的一定會是大屠殺中那個身著紅衣的小女孩,是那首獨一無二的同名小提琴曲
  • 豆瓣電影top250幕後的故事--top8《辛德勒的名單》
    豆瓣上對這部電影有一個評論:請看一部沒有笑容的電影吧。請看一部從頭到尾壓抑到絕望的電影吧。1982年,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遇到了菲佛伯格,被辛德勒的偉大深深吸引,寫了小說《辛德勒的名單》,後被史匹柏看到,頓時被震驚了。然後史匹柏說服環球影業買下了小說的改編拍攝權,並找到了菲佛伯格,答應一定把辛德勒的偉大事跡拍成電影告知世界。
  • 二戰題材的經典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二戰時期真實歷史再現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史匹柏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 《辛德勒的名單》——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辛德勒的名單》是由史匹柏執導拍攝的一部戰爭片,於1993年在美國上映。講述了身在波蘭的德國商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傭了一千多波蘭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並幫助他們擺脫被屠殺的命運的故事。1994年,該片獲得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7個獎項。至今豆瓣評分9.5,好評無數。是一部必看的好電影。
  • 《辛德勒的名單》為什麼能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
    《辛德勒的名單》是根據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並拍攝,是由史蒂文·史匹柏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殺害,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花光了積蓄保護了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歷史事件。
  • 豆瓣評分高達9分的五部神作!每一次觀影都是一次全新體驗
    今天小楚給大家推薦幾部豆瓣評分在9分以上的經典電影,看過的朋友可以藉此回味一番,沒看過的朋友趕緊補補課。 1、霸王別姬
  • 經典再現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音樂
    199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保護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殘殺的真實歷史事件。 由美國電影音樂大師John Williams(約翰·威廉士)擔綱的該片配樂,獲當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
  • 辛德勒的名單·紅衣女孩
    影片《辛德勒名單》中在猶太人慘遭大清洗的那個早晨,辛德勒在山頂上目睹了納粹的殘酷暴行,在全片黑白的基調下,伴著悲傷的童謠,遊蕩在人間地獄的小女孩那一抹暗紅色讓人觸目驚心,之後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冰冷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