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紅衣女孩

2021-03-03 老楸樹

1993年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劇照


  影片《辛德勒名單》中在猶太人慘遭大清洗的那個早晨,辛德勒在山頂上目睹了納粹的殘酷暴行,在全片黑白的基調下,伴著悲傷的童謠,遊蕩在人間地獄的小女孩那一抹暗紅色讓人觸目驚心,之後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冰冷屍體。她是全片唯一有色彩的,在一片蒼茫中的血般的紅色,刺眼的讓人心痛。導演史匹柏用這樣一種鏡頭語言撕開了他心中永遠不能癒合的傷疤,也擊碎了觀眾的心。

猶太童謠——女童聲唱詩班演唱

06 Oyf'n Pripetshok and Nacht Aktion


  辛德勒和夫人立馬山坡「看到」一個紅衣猶太女童被驅趕奔逃的戲無疑在影片具有重要作用,這是促使他最終轉變,決定盡其所能拯救猶太人的原因。這段戲從有限視角轉全知視角,刻畫了這個紅衣女孩的悲慘遭遇,黑白畫面中的一點紅色雖然並不新鮮(早在1925年,愛森斯坦讓黑白的「波將金戰艦」在艦尾升起了一面紅旗),但對觀眾而言仍然是具有很強感染力的,此時女童聲唱詩班演唱的猶太童謠OYF'N Pripetshok and Nacht Aktion響起,神聖而悲痛,充滿宗教救贖色彩,讓人的思緒隨著劇中人物的命運變化,感受到辛德勒的痛苦。






《辛德勒的名單》中紅衣小女孩的扮演者

奧利維亞·東布羅夫斯卡 Oliwia Dabrowska


  在外人看來,20年多前在著名導演史匹柏黑白歷史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扮演穿著紅色大衣的小女孩讓其成為影片的亮點和經典畫面,然而,她的扮演者、如今已長大成人的女孩奧利維亞·東布羅夫斯卡(Oliwia Dabrowska)卻表示,她的銀幕形象讓她多年來飽受痛苦。

  奧利維亞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只有3歲大,她穿的紅色外套是這部黑白影片中唯一的彩色,這使她成為整個影片中令人振奮的標誌。然而,讓人吃驚的是,奧利維亞對英國《泰晤士報》坦言:「我對自己出現在電影中感到很羞愧,我的父母將我出演的片段給任何人都講,我對此非常生氣。」

  她解釋說,拍這部片子讓她收到了很多她不想要的、來自善意大人和學校朋友的關注和騷擾。她表示,人們對她說「拍這部片子肯定對你很重要把,你肯定知道很多關於猶太人大屠殺的事情吧」,這讓她感到十分沮喪。

  家住波蘭克拉科夫市的奧利維亞透露,她在11歲食言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時驚駭無比。她曾答應史匹柏自己長到18歲時再看這部片子。

  她說,片中的場面太恐怖了,她看不懂多少東西,但是她想自己餘生中再也不會看這部片子了。

《辛德勒的名單》中著名的穿著紅衣服的女孩的歷史原型,真實名字叫做羅瑪·利高卡。不過令人慶幸的是:真實的故事中她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並且寫了一本傳記,名為《穿紅衣的女孩:一本自傳》(The Girl in the Red Coat: A Memoir)。

相關焦點

  • 《辛德勒的名單》大揭秘:紅衣女孩的身份是什麼?她後來怎麼樣了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是一部總時長超過3個小時的黑白電影,整個電影籌備了10年之久,導演曾說過這部電影是由一個真人事件改編的故事。電影中主人公在二戰期間救下了1000多名猶太人,這群猶太人中有一位倖存者波德克.菲佛伯格,他為了報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決定將辛德勒的事跡公布於眾。整部電影用的都是黑白紀錄片的方式,這種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突出故事的厚重感,在影片中有一位紅衣女孩,她成為了全片的亮點。在黑白影片中,穿著紅衣的她顯得格外的亮眼,很多人在看完電影後都在猜測這位紅衣女孩代表了什麼。
  • 《辛德勒的名單》中唯一的色彩!令人心疼的紅衣女孩的原型是她
    在《辛德勒的名單中》我相信大多數看多的人都會記得一個經典的鏡頭黑白的世界中,一個身著紅色衣服的女孩站在人群中紅衣女孩躲進床底下,夜裡被納粹亂槍射死。電影中的紅衣女孩的原型是羅瑪·利高卡不像電影中她的角色那樣她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
  • 《辛德勒的名單》幕後那些事,伏地魔十分敬業,紅衣女孩真有其人
    直到1982年,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在遇見菲佛伯格後,被辛德勒的事跡深深吸引。後來,託馬斯·肯尼利出版了小說《辛德勒的名單》,一舉奪得布克小說獎。 這時,史蒂文·史匹柏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了一篇《辛德勒的名單》的書評,史匹柏頓時被辛德勒的故事震驚了,他很好奇:「是什麼驅使一個男人傾其所有去挽救那些無辜的生命呢?」
  • 鏡色物語,你還記得《辛德勒的名單》中的那個紅衣小女孩嗎?
    於是這次變成了史登主動和辛德勒對飲一杯酒。這四次史登與辛德勒的飲酒場景,不僅代表了兩人的關係轉變、升華,也包含了觀眾對辛德勒認知上的轉變過程,由陌生、反感到尊敬和欣賞,同時兩人的最後一次飲酒也象徵著電影高潮的到來。黑白色裡的那抹紅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紅衣的猶太小女孩是令大多數觀眾最有感慨的人物,她也是整部電影中喚醒辛德勒善良人性的重要轉折點。
  • 《辛德勒的名單》:看著紅衣女孩的屍體被推出來,你的心顫抖了嗎
    該片主要講述了二戰期間,辛德勒在德國實行納粹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整部電影都是黑白風格,這其中有非常沉重的味道,紅衣女孩成了這部電影唯一的色彩,這一幕成為經典之筆在於深層的內涵和藝術價值遠高於一般意義上的電影作品,用黑白風格在於增強電影真實感,也是代表著猶太人的黑暗時代。聽到600萬這個數字,真的很讓人震驚,這不是一串單純的數字,這是600萬條生命啊!
  • 《辛德勒的名單》,忽略了很多,關於辛德勒的可怕事實
    《辛德勒名單》背後的真實情況,包括辛德勒本人,並不是名單作者,也沒有所謂的英雄壯舉,不過這個歷史人物自電影上映以來,一直吸引著觀眾。以下是盤點的辛德勒名單中,所有錯誤和背後的傳奇人物的真相。在《辛德勒的名單》中,辛德勒計劃把猶太人送到他的工廠來拯救他們,避免他們被送到集中營的命運。
  • 救 贖 | 電影《辛德勒名單》| 鹿林分享
    全片用黑白的影調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個叫辛德勒的德國人,救助1100多名猶太人逃過死亡劫數的故事。辛德勒名單是指被辛德勒救助的名單,名單上的猶太人生,名單外的猶太人死。一份名單,生與死的距離由此拉開。黑白片更能承載沉重的題材,更能體現光影創作關係和刻畫人物性格。其實《辛德勒名單》講的是一個「救贖」的故事,救贖與被救贖。
  • 本周影訊:《辛德勒的名單》2D
    "The list"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於1993年11月30日上映。影片講述了身在波蘭的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並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劫數的真實歷史事件。
  • 《辛德勒的名單》為什麼能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
    《辛德勒的名單》是根據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並拍攝,是由史蒂文·史匹柏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殺害,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花光了積蓄保護了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歷史事件。
  • 影片推薦 |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
    《辛德勒的名單》情節感人,氣勢悲壯,而以黑白攝影為主調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更使該片具有了一種真實的效果,感人肺腑,發人深思。該片中電影語言的運用十分出色,在表現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時,有一個鏡頭中出現了紅色,在衝鋒隊屠殺猶太人的場景中,穿紅衣的小女孩與畫面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產生了極具藝術衝擊力的視覺效果,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經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
  • 影視推薦—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是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連姆·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因斯、艾伯絲·戴維茲等主演的一部戰爭片。該片於1993年11月30日在美國華盛頓點映,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正式上映。該片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名身在波蘭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的劫數 。
  • 辛德勒的名單:從色彩方面分析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是猶太導演史匹柏的作品,看了這部電影很多次,卻苦於自身能力不夠遲遲沒有動筆寫影評,於是想先從最簡單處著手,分析一下影片中關於色彩的運用。《辛德勒的名單》以蠟燭的點燃作為開場畫面,橙紅搖曳著的燭光在猶太人家庭的禱告歌聲中慢慢燃燒。隨著蠟燭燃燒殆盡,電影畫面完成了從彩色到黑白的轉變,最終只有燒紅了的燈芯向上飄出一縷灰白輕煙。至此,彩色象徵的希望破滅,電影完全進入黑白畫面。
  •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影片由史蒂文·史匹柏導演,這部震撼人心,觸及人靈魂深處的影片,用它鮮明的色彩,平淡的敘事講述了一個個渴望被救贖,渴望得到解脫、渴望擁抱希望的猶太人的生命過程,或涉及於生,或涉及於死,《辛德勒的名單》給觀眾所呈現的內容都值得世界上的任何民族深思。
  • 《辛德勒的名單》視聽語言分析
    在影片的結尾,辛德勒的名單上的真人跟劇中演員攜手,一起到辛德勒的墓碑前悼念。這個場景採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自然光效、接近肉眼所見的較低的色彩飽和度,將歷史倏然拉回現實,異常真實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形成了非常強烈的藝術效果。片中還出現了一位紅衣少女。小女孩是那片黑暗環境中唯一有色彩的人,她的出現曾經令觀眾產生一點點希望。
  • 《辛德勒的名單》: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片子之一,你真的看懂了嗎?
    辛德勒的名單影片的第二個部分是辛德勒目睹了屠殺的殘忍,這一段劇情,是讓人看得很煎熬的,這比任何恐怖片都讓我有忍不住快進的衝動。不是影片枯燥乏味,而是我不能忍受人類這般殘忍。紅衣小女孩象徵著什麼?就在觀眾都以為影片會給電影一個升華,讓可愛奪目的小女孩活下來,以表明猶太種族的未來可期。然而導演太殘忍了,她接下來的命運不僅給觀眾視覺上重重一擊,更讓我們心裡一顫。我心裡僅存的那點希望也被納粹黨人的喪心病狂磨滅殆盡了。紅衣女孩通過巧妙的攝影處理,成為人群中最靚的仔,但從辛德勒的視角,可沒有突出對比的手法,但他一眼就記得的人,那應該是多麼的陽光可愛啊,她肯定像天使般令人過目不忘。
  • 人生必看的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看完短片帶你了解人性的世界
    電影關鍵詞:二戰、人性、營救本片《辛德勒的名單》根據奧斯卡·辛德勒真實故事拍攝焦點: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小語:原本想剪輯成一段3分鐘的短片,以應和為二戰中被迫害的猶太人默哀此時的辛德勒扮演著似乎原本屬於他的角色,貪圖私慾、好色、愛享受,雖然在期間從集中營裡救出過一些原本可能會被迫害的猶太人,但我認為那是辛德勒被動地接受了其會計的安排,並沒有主動的想去改變什麼。想去了解辛德勒人性的轉變,就不可避免地提到影片中出現的紅衣小女孩。辛德勒在山坡上俯瞰整個隔離區,看到了第一次出現的紅衣小女孩,此時納粹德國的黨衛軍在掃蕩整個隔離區。
  • 豆瓣電影top250幕後的故事--top8《辛德勒的名單》
    還是來說說《辛德勒的名單1982年,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遇到了菲佛伯格,被辛德勒的偉大深深吸引,寫了小說《辛德勒的名單》,後被史匹柏看到,頓時被震驚了。然後史匹柏說服環球影業買下了小說的改編拍攝權,並找到了菲佛伯格,答應一定把辛德勒的偉大事跡拍成電影告知世界。
  • 大師典範|解讀史匹柏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鏡頭設計
    後來的《拯救大兵瑞恩》和《戰馬》雖然與《辛德勒的名單》並稱「戰爭三部曲」,調性卻是特效見長的工業電影,十分史匹柏。在國內學界,《辛德勒的名單》以其教科書級的電影技法,常年霸佔「拉片課」入門影片的首位。
  • 辛德勒的名單:真實的力量
    這不是一篇影評,更多的是對辛德勒其人,以及那段歷史的思考。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根據澳大利亞作家託馬斯·基尼利的紀實小說改編。所謂紀實小說,就是人物事件都是真實的,只不過用了小說的敘事方法來寫。看完電影之後,我又找了原著小說,目前看完了後面的部分。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電影中的經典畫面,更在於辛德勒,這個複雜卻又真實、偉大的人物。
  • 《辛德勒的名單》背後有哪些冷知識?史匹柏堅決不要工資
    直到1982年,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在遇見菲佛伯格後,被辛德勒的事跡深深吸引。後來,託馬斯·肯尼利出版了小說《辛德勒的名單》,一舉奪得布克小說獎。這時,史蒂文·史匹柏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了一篇《辛德勒的名單》的書評,史匹柏頓時被辛德勒的故事震驚了,他很好奇:「是什麼驅使一個男人傾其所有去挽救那些無辜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