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大嫂,我拿點父母的東西,與你這個外人有關係嗎

2021-01-18 疼愛號

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算是客人了,回娘家是做客,要想自己父母在家過得開心,如果你嫂子給你東西,你就拿著,如果她不主動給,你就別去拿,家庭和諧最重要。

元旦放假,閨蜜回娘家看望父母,已經快一年沒有見面,她感覺父母又蒼老了很多,特意給她爸爸買了酒、煙、茶葉,給她媽媽買了阿膠補補身體。

當然也給家裡的侄子、侄女買了新衣服、好吃的零食,高高興興地回娘家。

閨蜜在娘家開開心心玩了一天後,下午準備反程,她從娘家拿了30斤香腸、300斤臘肉,3隻土雞、100個土雞蛋,還有一些地裡的蔬菜,塞滿了整個後備箱。

離開的時候她嫂子臉色很難看,陰陽怪氣的說:又是吃又是拿的,怎麼不把家裡搬空呢?

閨蜜當時聽了很生氣,閨蜜心想,她拿的是親爸媽的東西,又不是嫂子買的?嫂子生哪門子的氣?

難道嫁出去的女人,真的是潑出去的水嗎?難道回娘家一次,拿點自己爸媽準備的東西有錯嗎?

我告訴閨蜜,以後回娘家最好不要拿走太多東西,嫁出去的女兒,為了不使父母難堪,儘量不拿娘家的東西,特別是有哥或有弟的家庭。

出嫁的女兒還是避諱些吧,女兒往回拿得再多,是在孝順自己父母,嫂子覺得你是應該的。但是你心裡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以為父母在,那個家你依然可以理直氣壯。

你要知道,關係搞僵了,對父母沒有好處,父母終究會老,那個家的主權早晚是嫂子的。

如果因為你的原因讓婆媳生出嫌隙,將來受罪的還是父母,除非將來你可以把父母接在身邊給她們養老送終。

@疼愛號:聰明的女人就給爸媽哥嫂都準備禮物,哥哥結婚了嫂子才是家裡的女主人,你一個外人長點眼色。你去娘家帶去千把元的東西,但是從娘家拿走幾千塊的東西。

如果你也是為人嫂,也有小姑子,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小姑子像你這樣子,你會怎麼樣想呢?

百家號@疼愛號,編輯:歸印。

相關焦點

  • 日本大嫂的教育觀
    (一)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是荻原涼子主演的「今天又是討厭的便當」,內容是講一位單親媽媽和青春叛逆期的女兒關於「便當」的故事。這位媽媽每天早上給女兒做便當,天天不同,非常有創意又可愛。我問大嫂,你也給孩子們做便當帶去學校嗎?也每天做不一樣的可愛便當嗎?
  • 「在婆家,你只是個外人!」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什麼時候你覺得在婆家你就是個外人?有一個回答很贊:「我也想問,姑娘們,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你在婆家本就該是個外人啊!別處處和人家閨女兒子比較,人家沒生你沒從小養你,怎麼可能對你那麼好?除非你給她發工資,就像她上級領導一樣!你單純你善良,所以你以為你對她好,她也會對你好,這是不對的。
  •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那些憑空多出的東西,又是哪來的?在我的追問下,女兒說是她拿自己的文具和別人換來的。昨天,班級群裡有一位爸爸,吐槽自己8歲的女兒,老愛拿別人的東西。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管別人同不同意,都強行佔為己有。為此,人家孩子家長還專門找過這位爸爸,讓他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兒。
  • 公婆拿我當外人,老公愚孝,我該咋辦?
    說句心裡話,媳婦在公婆的眼裡肯定是外人,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作為媳婦的應該有心理準備。 婆媳關係歷來不好相處,個人認為不管婆婆和公公如何對待你,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兒媳應該盡到作為一個兒媳應進的責任,這是你本身應該扮演的角色。
  • 57歲嶽母的話:把女婿當外人後,我才發現餘生輕鬆快活
    雖然丈母娘與女婿的關係,從整體來講,比婆媳關係要和諧得多。但是這就真的代表兩者能處成母子嗎?那可就不太一定了。分享一位57歲嶽母的話:把女婿當外人後,我才發現餘生輕鬆快活。「看過之後能在一定程度上帶給大家一些沉思:該如何對待姻親關係這個問題,相信會有所啟發與收穫。01我姓孔,今年57歲。
  • 婆媳關係:三句離不開大姑姐的婆婆,把我當外人
    嫁到老公家之前就去過他家,覺得他的父母和姐姐挺好相處的。每次去公公婆婆都準備一桌子菜,吃飯期間還夾菜,感覺挺好的。我也是拿他們當一家人,用心對待他們。去公婆家就拿東西,經常給婆婆買衣服,也給大姑姐買過衣服,每次都給大姑姐家的孩子買玩具或者衣服。我願意跟他們好好相處。
  • 「女婿,我買車借了10萬塊錢,你負責還」「好,你女兒也還給你」
    我從中調和了一兩年,才緩和了緊張的婆媳關係。 由於我跟老婆是同城,兩家住得比較近,所以結婚後嶽父沒少來我家串門。有的時候,嶽父懶得做飯,會直接跑到我家來蹭飯。嶽父來的時候,從來不帶任何東西包括做飯的食材,走的時候,也從來不忘捎點東西,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食物,甚至是放在桌子上的錢,只要他看上了就直接拿走,從不跟我打招呼,讓我一度以為家裡遭了賊。
  • 夫家當你是外人,娘家總希望你無止境的付出
    在夫家你永遠是個外人,在娘家只有無盡的成全和付出,有時候深深地感覺到自已是多麼的孤獨,如一葉浮萍總也找不到心靈的歸宿。在老公家裡我多希望老公能真心地疼愛我,而不是對我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至少要能以真心換真情。老公不善言詞,而且還喜歡霸道。更重要的是還曾對我動過一次手,得到我之後所有的誓言都成了屁話。
  • 《你是我兄弟》哥四個能有如此好的關係,這個人的功勞最大
    張嘉譯、鄧超、董姐主演的電視劇《你是我兄弟》自2011年播出後,一直備受關注,此劇以四兄弟的感情為核心,講述兄弟四人從落魄走向繁榮,有人會問,經歷了這麼多酸甜苦辣,兄弟四人的感情為什麼這麼好,其實他們最應該感謝這個人。
  • 【長篇小說連載】黑土地的女兒(五十五、元麗)
    春桃點點頭:「大嫂,這事兒我還能騙你啊,你必須告訴我事情,不能讓我蒙在鼓裡。」陸大嫂臉露喜悅之色,說道:「弟妹,你要是真懷孕,那咱們陸家不是有自己的孩子了嗎?這是好事啊!」春桃一皺眉:「大嫂,你怎麼還裝糊塗?玉慶他不能讓我懷孕,如果能懷早就懷了,還能等到今天?你跟我說實話,是不是趙國盛讓我懷的?你要不說,我馬上去縣裡做人流,我可不能留這個孩子。那樣,我還怎麼見人?玉慶會怎麼看我?」
  • 婆媳關係都搞不好,你還想結婚?
    在民政部的調查中,男性眼裡,女性的價值更多的地體現在「教子有方」和「會打理家庭」上。你做家務有我兒子上班累嗎?劇中女主去男主家幫忙準備祭祀時,婆婆讓男主和長輩一起喝酒,留下兒媳和自己幹活。結束後,女主這句話充滿了諷刺意味:「你是生怕我被嫌棄,所以才什麼都沒做。」而男主這句回復,誰聽了都得離家出走:「倒是你,既然這麼不情不願,那怎麼一開始不說?」
  • 生前斷絕父女關係死後不戴孝卻要繼承房產,女兒:法律規定有我份
    導讀:大姐控訴小弟氣焰囂張霸佔父親遺產「你一片瓦也拿不走」,弟弟反駁姐姐獅子大開口,姐弟爭鋒相對,遺產風波如何平息?姐弟互懟調解一波三折。幾經開導,雙方能否做出讓步?父母去世後小弟獨霸遺產,關係僵硬的姐弟倆該做出怎樣的決定?
  • 希望你甘願拿彩禮是因為我值得,結婚必須要有彩禮和儀式感
    這個彩禮錢我們可不可以不要說成女方父母「賣女兒」?我們可不可以把這份錢拿來感激一下女方父母對女方二十多年來的養育之恩?能不能感謝女方父母為男方家養了一個能生兒育女照顧家庭的女兒?二十多年,女方父母花在女方身上的錢也不止那點彩禮錢,還有付出的很多心血,養育之恩是無價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孩子為什麼不想結婚?因為她們害怕婚姻。
  • 娘家拆遷百萬,女兒買房借錢被拒,父母:錢給你弟買房,你別惦記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一旦結婚成家,就成為了別人家的人。即使在娘家時,父母是如何寵愛,但一旦結婚了,女兒就成為了外人。即使女兒依舊孝順,但在父母的心裡,卻早已把女兒和兒子分得清清楚楚。父母的猶豫不決,父母的涇渭分明,這明顯就會讓女兒心寒,甚至不惜一切斷絕關係。大多數女兒都是心軟的,除非她真的遇到了狠心無情的父母,否則女兒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父母。
  • 肥水不流外人田,75歲單身老人:請女兒當保姆,談錢傷感情嗎?
    女兒一直從事家政服務工作,於是她覺得肥水不流外人田,能不能花錢讓女兒回家當保姆呢?另外和孩子談錢好嗎?75歲的覃大媽01我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兒子喜歡讀書,也很聰明,上完大學留在大城市工作了,然後還在那裡結婚成了家;女兒心直口快,上學不好但幹活兒麻利,是操持家務的一把好手。正因為如此,她就做起了保姆工作。
  • 「你弟結婚缺20萬,你和你妹各拿10萬」「憑什麼,我是你女兒嗎」
    招娣自述:我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從我的名字就能看出來了。現在都21世紀了,哪還有女孩子叫這個名字,但我爸爸媽媽卻專門給我取了這個名字,目的很明顯,他們就是想要一個男孩。但很不幸,到了第二胎,又來了我妹,直到第三胎他們才有一個兒子。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我們從網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案件,皆因父母嚴懲孩子「偷盜」行為而最終釀成慘劇。一件件悲劇的發生,讓我們不禁思考,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孩子偷盜難道不能好好教育,非要讓孩子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嗎?希望越來越多的父母能理智看待偷盜行為,學會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責、教訓孩子。通常,父母在發現孩子有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時,可按照以下方法來冷靜處理。
  • 聊聊《父母愛情》中安傑的大哥、大嫂和他們的飾演者
    《父母愛情》2014年2月在央視首播後,近年來不斷在各大電視臺重播,說明這部劇很受歡迎。自然劇中的角色和飾演者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今天本文介紹的是安傑的大哥和大嫂這兩個角色的飾演者。安泰是安傑的大哥,因父母早逝,他成為了安家的當家人。
  • 拿什麼回報你,我那含辛茹苦的媽媽?
    明星遭遇負面新聞,大多都是記者爆料、同行爆料、利益方爆料,由父母親身站出來舉證自己孩子,主動提供「炮彈」給新聞界的,實在不多。張媽媽在信中說自己此舉是出於無奈,初衷是想「請大家幫我評評理、拿個主意」,但這真的可以辦到嗎?一個人的家務事,外人的態度有何意義,一個做母親的,如果在這13年中都沒有辦法令女兒離開一個她覺得不靠譜的男人,還有誰能?
  • 高圓圓女兒「抓周」,不料抓到這一物,爺爺:最不想讓她拿這個
    在孩子滿周歲的時候,他們對於自己拿的東西都並不一定完全認知得清楚,都是隨機抓取的,可能當時對什麼東西感興趣就會去拿,所以說家長們也沒必要太過於在意。這也讓很多家長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說自家孩子真的是對某件東西比較感興趣,但是自己又不想讓孩子學習怎麼辦呢?當家長的想法和孩子的興趣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又應該要怎樣去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