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女朋友、貓 走近量子糾纏

2021-02-08 中科院高能所

《走近量子糾纏》系列內容為科學網張天蓉博士原創科普文章,本文經張天蓉授權轉載。


本科普系列是想儘量使用通俗的語言,向公眾介紹神秘奇妙的『量子糾纏』。


要認識神秘的量子糾纏,首先要認識神秘的量子現象。

 

不管是學哪個行業的,大概都聽說過奇妙的量子現象。諸如測不準原理啦,薛丁格的貓之類的,在日常生活中看起來匪夷所思的現象,卻是千真萬確存在於微觀的量子世界中。

 

許多人將聽起來有些詭異的量子理論視為天書,從而敬而遠之。有人感嘆說:「量子力學,太不可思議了,不懂啊,暈!」

 

不懂量子力學,聽了就暈,那是非常正常的反應。聽聽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大物理學家費曼的名言吧。費曼說:「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講,沒有人懂量子力學!」 量子論的另一創始人玻爾(Niels Bohr)也說過:「如果誰不為量子論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沒有理解量子論。」既然連費曼和玻爾都這樣說,我等就更不敢吹牛了。

 

因此,我們暫時不要奢望『懂得』量子力學。此一系列文章的目的是讓我們能夠多『了解』、多認識一些量子力學。因為量子力學雖然神秘,卻是科學史上最為精確地被實驗檢驗了的理論,量子力學經歷了100多年的艱難歷史,發展至今,可說是到達了人類智力徵程上的最高成就。身為現代人,如果不曾『了解』一點點量子力學,就如同沒有上過網際網路,沒有寫過email一樣,可算是人生的一大遺憾啊。

 

剛才提及量子現象時,說到了『薛丁格的貓』,我們的討論可由此開始。

 

1. 薛丁格、女朋友、貓

 

薛丁格(E.Schr dinger ,1887—1961)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曾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中描述原子、電子等微觀粒子運動的薛丁格方程,就是以他而命名的。

 

『薛丁格的貓』也稱『薛丁格佯謬』,是指薛丁格為說明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設計的一個思想實驗而導致的佯謬。

 

那麼,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疊加態』?

 

根據我們的日常經驗,一個物體某一時刻,總會處於某個固定的狀態。比如我說:女兒現在『在』客廳裡,或是說:女兒現在『不在』客廳裡。要麼在,要麼不在,兩種狀態,必居其一。然而,在微觀的量子世界中,情況卻有所不同。微觀粒子可以處於一種所謂『疊加態』的狀態中,這種狀態是不確定的。例如,電子可以同時位於兩個不同的地點:A和B,也就是說,電子既在A,又不在A。電子的狀態是『在』和『不在』,兩種狀態按一定機率的疊加。電子的這種混合狀態,叫做『疊加態』。

 

聰明的讀者會說:「女兒此刻『在』或『不在』客廳,看一眼就清楚了。電子在A,或是不在A,測量一下不就知道了嗎?」說得沒錯,當我們對電子的狀態進行『測量』時,電子的『疊加態』不復存在,而是『坍縮』到『在A』,或是『不在A』,兩個狀態的其中之一。但是,微觀與宏觀之不同,是在於觀測之前。女兒在不在客廳,觀測之前已成事實,並不以『看』或『不看』而轉移。而微觀電子坍縮前的狀態,並無定論,直到測量它,才因坍縮而確定。這是微觀世界中量子疊加態的奇妙特點。

 

儘管量子現象顯得如此神秘。然而,量子力學的結論卻早已在諸多方面被實驗證實,被學術界接受,在各行各業還得到各種應用,量子物理學對我們現代日常生活的影響無比巨大。以其為基礎而產生的電子學革命及光學革命將我們帶入了如今的計算機資訊時代。可以說,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今天所謂的『高科技』產業。

 

如何解釋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仍然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這點也曾經深深地困擾著它的創立者們,包括偉大的愛因斯坦。微觀疊加態的特點與宏觀規律如此不同,物理學家如薛丁格也想不通。於是,薛丁格在1935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量子力學的現狀》,在論文的第5節,薛丁格編出了一個『薛丁格貓』的理想實驗,試圖將微觀不確定性變為宏觀不確定性,微觀的迷惑變為宏觀的佯謬,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果不其然!物理學家們對此佯謬一直眾說紛紜、爭論至今。

 

以下是『薛丁格貓』的實驗描述。

 

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裡,然後把這個盒子連接到一個裝置,其中包含一個原子核和毒氣設施。設想這個原子核有50%的可能性發生衰變。衰變時發射出一個粒子,這個粒子將會觸發毒氣設施,從而殺死這隻貓。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因此,那只可憐的貓就應該相應地處於『死』和『活』 的疊加態。非死非活,又死又活,狀態不確定,直到有人打開盒子觀測它。

 

實驗中的貓,可類比於微觀世界的電子(或原子)。在量子理論中,電子可以不處於一個固定的狀態(0或1),而是同時處於兩種狀態的疊加(0和1)。如果把疊加態的概念用於貓的話,那就是說,處於疊加態的貓是半死不活、又死又活的。

 

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薛丁格的貓的狀態是『死』與『活』的疊加。此貓將永遠處於同時是死又是活的疊加態。這與我們的日常經驗嚴重相違。一隻貓,要麼死,要麼活,怎麼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呢?別小看這一個聽起來似乎荒謬的物理理想實驗。它不僅在物理學方面極具意義,在哲學方面也引申了很多的思考。

 

談到哲學,聰明的讀者又要笑了,因為在古代哲學思想中,不凡這種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說法。這不就是辯證法的思想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就是二,二就是一,合二而一,天人合一,等等等等,如此而已。

 

此話不假,因此才有人如此來比喻『薛丁格的貓』:男女在開始戀愛前,不知道結果是好或者不好,這時,可以將戀愛結果看成好與不好的混合疊加狀態。如果你想知道結果,唯一的方法是去試試看,但是,只要你試過,你就已經改變了原來的結果了!

 

無論從人文科學的角度,如何來詮釋和理解『薛丁格的貓』,人們仍然覺得量子理論聽起來有些詭異。有讀者可能會說:「你拉扯了半天,我仍然不懂量子力學啊!」

 

還好,剛才我們已經給讀者打了預防針,不是嗎?沒有人懂量子力學,包括薛丁格自己在內!薛丁格的本意是要用『薛丁格貓』這個實驗的荒謬結果,來嘲笑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對薛丁格方程引進的『波函數』概念的機率解釋,但實際上,這個假想實驗使薛丁格自己,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論的對立面上,難怪有物理學家調侃地說到薛丁格:「薛丁格不懂薛丁格方程!」

 

到此為止,我們解釋了半天『薛丁格貓』實驗的來龍去脈,卻隻字未提薛丁格的女朋友之事。再此趕快補上這段八卦,以免使讀者大失所望。

 

薛丁格應該具有超凡的個人魅力,風流倜儻,女友無數。要不然怎麼會觸動舞臺劇編導、紐約劇作家馬修韋爾斯的靈感,寫出了一部『薛丁格的女朋友』的舞臺劇呢?

 

以下是這個舞臺劇2001-2003年在舊金山和紐約演出時的劇照和海報。



《薛丁格的女朋友》是關於愛,性,和量子物理學的一部另類浪漫喜劇。劇作家馬修韋爾斯本人,並沒有受過超出高中課程的科學教育,但卻痴迷於物理學的神秘。他說:」我永遠無法進入數學,但我發現它背後的概念,視覺和類比,是如此地引人入勝!」


舞臺劇中有這麼一段饒有趣味的話:「到底是波動-粒子的二象性難一點呢,還是老婆-情人的二象性更難?」據說薛丁格有很多情婦,也有不少私生子,身邊不乏紅顏知己。薛丁格的女友和薛丁格的貓一樣不確定,薛丁格的婚姻愛情觀和他的物理理論一樣,不同凡響。據說,薛丁格是個『多情種子』類的人物,他的情婦雖然多,但他每愛一個女人時,都是真心實意地。也許我們可以用量子力學的語言來作個比喻:薛丁格的感情和性生活,總是處於一個包括很多本徵態的複雜疊加態中。一定時期,疊加態『坍縮』到某個本徵態,薛丁格便投入一個女友的懷抱。


但是,在薛丁格眾多女友中,有一位很不一般的神秘女人,正是她,成為了這部舞臺劇的女主人公。


在1925年聖誕節前,薛丁格像往年一樣,來到美麗的、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上度假,但這次陪伴他的不是太太安妮,而是一位來自維也納的神秘女友。薛丁格的這位女友神秘莫測,直到八十多年後的今天,也無人考證出她的身份來歷。她不是考證者已知的薛丁格情婦中的任何一位。無論如何,在這對情侶共度佳期的時期內,這位神秘女郎極大地激發了薛丁格的靈感,使得他令人驚異地始終維持著一種極富創造力和洞察力的狀態。因此,物理學家們說,薛丁格的偉大工作是在他生命中一段情慾極其旺盛的時期內作出的。薛丁格自己也不否認這點,他認為,通過觀看這個引人注目的女人,他找到了困惑科學界波/粒二象性看似矛盾的關鍵。果然,之後的一年內,薛丁格接連不斷地發表了六篇關於量子力學的主要論文,提出了著名的薛丁格方程。因此,在享受量子力學帶給我們輝煌燦爛的科技成果的今天,我們也應該感謝這位神秘女郎的貢獻。


綜上所述,是『薛丁格的神秘女友』,激發了薛丁格天才的想像力和靈感,使其建立了微觀世界中粒子的波函數所遵循的薛丁格方程。然後,薛丁格不同意哥本哈根派對波函數的解釋,設計了『薛丁格的貓』的思想實驗。用薛丁格自己的話來說,他要用這個「惡魔般的裝置」,讓人們聞之色變。薛丁格說:看吧,如果你們將波函數解釋成粒子的機率波的話,就會導致一個既死又活的貓的荒謬結論。因此,機率波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這隻貓的確令人毛骨悚然,相關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連當今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也曾經憤憤地說:「當我聽說薛丁格的貓的時候,我就跑去拿槍,想一槍把貓打死!」


在宏觀世界中,既死又活的貓不可能存在,但許多許多實驗都已經證實了微觀世界中疊加態的存在。總之,通過薛丁格的貓,我們認識了疊加態,以及被測量時疊加態的坍縮。


疊加態的存在,是量子力學最大的奧秘,是量子現象給人以神秘感的根源,是我們了解量子力學的關鍵。


來源:張天蓉科學網博客



相關焦點

  • 薛丁格、女朋友、貓?這有什麼關聯嘛!
    主角登場這是一場由主角喵參與的實驗喲名字就叫做「薛丁格的貓」這可是處於「死與活」的疊加態的喵喵喲!不過好像不能抱起來擼來著喵喵哭泣那是1935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薛丁格突發奇想,量子理論太無聊了,不如擼個貓吧然後一甩手就把一臉懵逼的貓關進了黑盒子。貓貓驚呆了:我做錯了什麼要被關?啊啊啊啊你還是我熟悉的鏟屎官麼?
  • 薛丁格的貓是不存在的!
    薛丁格的貓究竟存不存在?薛丁格的貓究竟是死還是活?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薛丁格貓是奧地利物理學者埃爾溫·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通過這思想實驗,薛丁格指出了應用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於宏觀物體會產生的問題,以及這問題與物理常識之間的矛盾。在這思想實驗裡,由於先前發生事件的隨機性質,貓會處於生存與死亡的疊加態。
  • 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首先不是一個姓薛名定諤的中國人,而是奧地利人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全名是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姓薛丁格,名埃爾溫。自然,他的相親對象也就不可能跟薛丁格有什麼生理上的接觸了。薛丁格在學術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描述一個物理體系量子態如何隨時間演變的偏微分方程,人稱薛丁格方程。1933年,他憑藉這項成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量子力學那點事兒華山論劍之二:薛丁格的貓
    EPR佯謬其實就是量子糾纏,主要針對的還是測不準原理。如果把一個粒子分成兩塊,一塊為A,一塊為B,他們就開始運動,過一段時間,測量A的位置,根據測不準原理,是不能測得其動量的,但是我們可以測B的動量,根據動量守恆定理,就可以知道A的動量了,那麼這麼說豈不是同時知道了A的動量和位置了。
  • 薛丁格貓死了嗎?
    量子的狀態是可以疊加的,那麼除了生存和毀滅之外,是否哈姆雷特還可以有一個狀態是「生存並且毀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下面請出物理學四大神獸之一的薛丁格貓。 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裡裝有一個量子儀器和一隻貓,這個量子儀器,比如說是一個量子的粒子,它有一半的可能會衰變,另一半的可能則不發生衰變。如果這個粒子衰變了,就會引發一瓶毒藥被打破。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通俗解釋
    薛丁格的貓這句話真的是比較火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太清楚這到底是個啥意思,來看看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原本是一個關於一個理想狀態下的量子理論的實驗,假象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密閉且不透明的盒子裡,盒子裡有一個毒瓶,毒瓶與一個放射性原子核組成一個理想裝置,假定該原子核一小時內有50%的可能發生衰變,並且該原子核衰變時會觸發裝置打開毒瓶,那麼在你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你就不會知道貓是活著還是死了。
  • 科普小說:貓的薛丁格(上)
    薛丁格剛睜開眼睛,就看到幾隻貓圍在自己面前,用一種虎視眈眈的眼神盯著自己看。他非常驚訝地站起身來,忽然想起中間那隻貓不就是先前自己做量子力學實驗的時候用的那隻貓麼?自己把貓放在一個充滿放射性的盒子裡,然後就把盒子蓋上,沒有再管它的死活了。
  • 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鹿死誰手,薛丁格的貓扮演了什麼角色?
    通俗的說,這些理論中最大的一個爭議就是量子世界的不確定性原理和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這些理論剛開始被很多經典物理學家們反對,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的領頭羊。其主要核心觀點就是「上帝不會擲骰子」。這裡的上帝不是指那個神仙上帝,而是泛指自然規律。
  • 薛丁格的貓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對薛丁格的貓的理論了解都是來自《生活大爆炸》這部美劇。
  • 量子糾纏態
    EPR 論文中涉及到「量 子糾纏態」的概念。這個名詞當時還尚未被愛因斯坦等 3 位作者採用。(「糾纏」的名字是 薛丁格在 EPR 論文之後不久,得意洋洋地牽出他那只可怖的貓時候,第一次提到的。)因 此,我們首先解釋一下,何謂糾纏態? 讀者應該還記得我們解釋過的「量子疊加態」。
  • 物理學四大神獸——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作為薛丁格提出的一個實驗中的實驗對象
  •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20世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當時最重要的兩大基本支柱,量子力學解決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論,馬克思·普朗克、尼爾斯·波爾、沃納·海森堡、埃爾溫·薛丁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學家共同努力才得以創立量子力學,也就是上面被譽為世界最輕朋友圈的照片!
  • 解讀「薛丁格的貓」,它體現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描述了如何將一隻活潑可愛的貓變成「生死疊加」狀態。下面是具體的操作步驟:將一隻可愛貓咪裝進一個有量子系統機關的毒氣瓶的盒子裡,然後密封至不可見。毒氣瓶的開關由一個24小時半衰期的放射性原子控制。在這24小時內,如果原子衰變了,放出α粒子就會觸動開關,毒氣瓶將被一個鐵錘砸碎,那貓就必死無疑;但如果原子沒有衰變,毒氣瓶完好如初,貓也就不會死去。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邏輯?這隻貓到底是死是活?
    爭論了幾十年,一直到1964 年,約翰·貝爾發表了非常重要的貝爾不等式,證明了定域性隱變數不可能存在,哥本哈根詮釋成為被科學界廣泛認同的量子力學正統理論。但至今非定域性的隠變數詮釋仍未被推翻,爭論依然還在繼續。但不管怎樣,薛丁格的貓在宏觀視角來看是不符合邏輯的,但在微觀世界這隻貓就永遠處於不死不活狀態,只有觀測才會改變它。這就是所謂薛丁格貓符不符合邏輯的問題,不知道各位是否理解了?
  • 愛因斯坦的骰子,薛丁格的貓,你真的懂嗎?
    愛因斯坦的骰子,薛丁格的貓,你真的懂嗎?作為討論量子力學就不可能繞過的話題,薛丁格的貓的名氣已經遠遠超出了量子力學的範圍。當然了,有些人只不過是拿它來開玩笑。但是還有更多的人,自以為了解薛丁格的貓,實則有著非常大的誤解。那麼,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為何還和愛因斯坦有關呢?事情還要說回到1935年。
  • 明星大偵探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貓出處哪裡
    《明星大偵探》第三季最後一期節目中,撒老師提出薛丁格的貓的想法和白白提出的楚門世界的想法真的腦洞大開,看完之後頭皮發麻,接下來小編會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薛丁格的貓這個理論。  「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的推演。當時的實驗過程是:在一個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意思?
    對於處在死與活的疊加狀態中就是薛丁格的貓。
  • 中微子是薛丁格的貓
    大家知道,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薛丁格在1935年提出的一種假想實驗。什麼是假想實驗呢?就是你不需要在實驗室做真正的實驗,而是發揮你的想像力來假想一個物理過程。大家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但是愛因斯坦曾經說過:「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 薛丁格的貓是一個思想實驗,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描述了如何將一隻活潑可愛的貓變成「生死疊加」狀態。下面是具體的操作步驟:將一隻可愛貓咪裝進一個有量子系統機關的毒氣瓶的盒子裡,然後密封至不可見。毒氣瓶的開關由一個24小時半衰期的放射性原子控制。在這24小時內,如果原子衰變了,放出α粒子就會觸動開關,毒氣瓶將被一個鐵錘砸碎,那貓就必死無疑;但如果原子沒有衰變,毒氣瓶完好如初,貓也就不會死去。
  • "薛丁格的貓"愛情觀
    關於「薛丁格的貓」 Schroedinger's cat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試圖證明量子力學在巨觀條件下的不完備性而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根據量子力學,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迭加態,但是,如果在一個小時後把盒子打開,實驗者只能看到「衰變的原子核和死貓」或者「未衰變的原子核和活貓」兩種情況。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系統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處於兩種不同狀態的迭加態而成為其中的一種?在打開盒子觀察以前,這隻貓是死了還是活著抑或半死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