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王重陽和張三丰比較,武功有高下,成就難分上下

2020-12-27 江湖十年磨一劍

子房志亡秦,曾進橋下履。

佐漢開鴻舉,屹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遊,功成拂衣去。

異人與異書,造物不輕付。

——林朝英

重陽起全真,高視仍闊步。

矯矯英雄姿,乘時或割據。

妄跡復知非,收心活死墓。

人傳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於今終南下,殿閣凌煙霧。

——黃藥師

金兵入侵,橫行中原,王重陽棄筆從戎,投身前線,一心為國,九死一生,誤了絕代愛侶林朝英;抗金失敗,一度心死,愛侶激將,重陽振作,出家為道,成立全真,矯矯英雄,普度眾生。

一首古風《林朝英》,唱響射鵰英雄之前的亂世悲歌,一代英雄王重陽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為大家舍小家、大無畏犧牲的情操躍然於紙上。

英雄……何謂英雄?金庸筆下,英雄就是犧牲,王重陽究竟犧牲了多少?不只是愛情,還有他的壽命。

王重陽和林朝英

王重陽本是一書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他的武功從哪裡來?當世道家武功之大成只有黃裳,黃裳是大內文官,讀五千四百八十一卷《萬壽道藏》創造出武學至理的武功,皇帝派他帶兵去打明教,並且打贏了,朝野震動。

王重陽與黃裳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們來假想,王重陽得到黃裳寫的《道家至理武功》秘籍,他的才華不次於黃裳,一讀就懂,一練就會,短時間裡成了武功高手。

王重陽練的武功為道家至理,屬於玄門正派武功,而黃裳的家人被仇家所殺,黃裳被幾十個武林高手圍攻,見識了幾十個高手的陰毒武功,逃進蠻荒之地,學幾十個高手的武功,再想法破幾十個高手的武功,先練陰毒,再練正宗,一練練了40年。

黃裳在寫《道家至理武功》時,已經成家立業,他認為要是不破童子身,練先天功會最強,王重陽看到秘籍裡「先天功最強」的字眼,為了變最強,橫下心練先天功。

豈不知黃裳總結的只是理論,並沒有練過,王重陽練得很辛苦,因內力不足,身體承受著極大的痛苦。

也因為王重陽恆心練先天功,不能破了童子身,一再婉拒林朝英,導致林朝英傷心欲絕,鬱鬱而終。

先天功不能破童子身,顯然是有重大弊端的,有重大弊端豈能為道家正宗?

王重陽四處傳道,收徒立派,濟世救民,沒有時間往這方面想,不知黃裳苦練四十年,彌補了先天功不足,寫在《九陰真經》裡了。

王重陽和九陰真經

《九陰真經》掀起武林腥風血雨,王重陽搶到真經,定下華山論劍的規矩,《九陰真經》歸武功天下第一之人

華山絕頂七日論劍,王重陽打敗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頭銜和名正言順的《九陰真經》擁有權,誰也不知他消耗極大,舊疾發作,身體承受著更大的痛苦。

王重陽下了華山,被一個少林老和尚攔住,非要看一遍《九陰真經》,老和尚似有意似無意露了一手功夫,王重陽大消耗之下沒把握勝他,老和尚提議「賭酒」定輸贏。

老和尚太能喝了,王重陽認輸,把《九陰真經》給他看。

老和尚看了一遍,說:「九陰真經偏重陰柔,以九陽補其不足才算完美。」王重陽有些惱怒老和尚無禮,對他愛搭不理,老和尚又說:「你練了九陰真經會有很大的好處。」王重陽說他只保管《九陰真經》,絕對不練

話不投機,鬥酒僧又勸了句「你修煉九陰真經會有很大的好處」,就走了。

王重陽是個牛脾氣,沒有練九陰真經,有一天,鬼使神差,他去古墓看多年不見的老友林朝英,卻發現林朝英早就去世了

林朝英為自己準備了嫁衣,想穿上嫁衣嫁給王重陽,王重陽傷心啊,淚如雨下!朝英妹子這樣一個武學大高手,竟然因為對他苦苦相思,英年早逝!

王重陽又發現古墓石壁上,林朝英刻的玉女劍法碾壓全真劍法的招數,頃刻間臉如死灰,打敗四絕的全真劍法並不怎麼樣啊!

王重陽讓全真七子處理教務,自己閉關,苦苦專研兩年也破不了玉女劍法,萬般無奈之下,翻開《九陰真經》,他修煉的武功本就是黃裳所創,看了幾遍就融會貫通,霎時間破了玉女劍法。

王重陽又去古墓,在石壁上刻下破玉女劍法的《九陰真經》內容,又刻上「玉女心經,技壓全真,重陽一生,不弱於人」。誰也不知王重陽的心在哭,在滴血

要是早修煉九陰真經內力,身體舊疾早就好了,也不需為修煉先天功保童子身了,早與林朝英結為夫妻,她哪還會相思而死?

命運弄人!王重陽心如死灰,感覺大限將至,哀莫大於心死,他想起鬥酒僧的話「以九陽補九陰」,帶師弟周伯通去大理找南帝段皇爺。

先天功並不是只有童子身才能練,只要純陽內力夠深就能練,也只有純陽內力夠深,才能真正駕馭這門功法,並確保身體無恙。

一陽指是純陽功法,南帝內力深厚,可以練先天功,全真弟子沒那麼深厚的純陽內力,都不可以練,王重陽跟南帝交換功法,修煉一陽指純陽功,對他的舊疾有好處。

大限將至,只修煉九陰內力保不住王重陽的命了,只有修煉純陽內力才行,但病入膏肓,豈能久乎?王重陽只在臨死前用一陽指破了歐陽鋒的蛤蟆功。

張三丰和張無忌

鬥酒僧的身份很神秘,書中只說他「為儒、為道、為僧。」這就很符合黃裳的身份了,黃裳先是文人,再修道,最後極有可能為完善《九陰真經》,去天下武學之源的少林寺當和尚,他的職務正是看藏經閣。

鬥酒僧只看一遍《九陰真經》,就創造出《九陽真經》,如果他不是黃裳,真的說不通。

假設鬥酒僧是黃裳,王重陽學了黃裳最初版《道家至理武功》,其中最厲害的是有弊端的先天功;再練黃裳第二版《九陰真經》時為時已晚;黃裳第三版《九陽真經》被張三丰練了十之五六。

武學盛世的武功追求剛猛強勁,像郭靖那樣修煉全部的《九陰真經》使降龍十八掌才叫剛猛;像楊過修煉九陰真經內力,苦練獨孤劍法才叫強勁;修煉了全部《九陽真經》的覺遠,要是使用降龍十八掌或玄鐵重劍,絕對剛猛強勁。

也只有老頑童把師哥的武功奉為至上,實際上,全真七子並不怎麼強,老頑童是修煉了九陰真經才真正變強,四絕也是,而南帝修煉了先天功沒見到突出,突出的還是一陽指。

華山論劍時,王重陽力敗四絕,那時候四絕的武功並沒練成,後來,四絕武功大成,早今非昔比,王重陽不可能再力壓四絕,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武學一代不如一代,無法修煉那麼剛猛強勁的內力了怎麼辦?張三丰以九陽真經內力加感悟的道家至理,開闢「以柔克剛、後發制人」的中華新武學,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

有記載說張三丰活了一百幾十歲,也有記載說他活了二百幾十歲。

王重陽只活了五十多歲,而且是半路練武,終生操心國事、教務事、江湖事,練武時間連張三丰練武時間的零頭都沒有,只以武功而論,他是比不上張三丰的,以成就而論,全真和太極都流傳至今,兩人實在難分上下

您認為呢?歡迎討論,求關注,求支持。

相關焦點

  • 金庸筆下「四大名師」分別是誰?王重陽和歐陽鋒都不能上榜
    金庸筆下高手眾多,並非每一個高手,都有好師父。很多大家,武學造詣都是自己參悟出來的,比如王重陽、張無忌等,都沒有師父,但都成了武林中的泰山北鬥。是不是武功高就能成為好師父呢?肯定不是。比如王重陽武藝高強,但徒弟們越來越衰,算不得好師父。歐陽鋒武功好,但只收歐陽克一個徒弟,還沒教明白。
  • 金庸筆下只有一人精通九陰九陽,與張三丰齊名,武功遠勝周芷若!
    《九陰真經》與《九陽真經》,都成就了很多高手,比如郭靖、周伯通、張三丰、張無忌等人。有朋友好奇,金庸先生筆下,有沒有同時精通《九陰真經》與《九陽真經》的人?說到同時精通《九陰真經》與《九陽真經》,恐怕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周芷若,因為她兩門武功都練過。
  • 金庸筆下最強老者武功排名,張三丰僅排第二,第一無可爭議!
    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薑還是老的辣」,意思就是人的年齡越大,他處事的能力就越強,經驗也越豐富。在金庸筆下,也有這樣幾位老者,他們的武功比主角更強。這幾位老者,武功一位更比一位高,張三丰這樣的高手,居然不是最強的那一位。這些人物到底是誰呢?
  • 金庸先生筆下,各省第一武功高手分別是誰?
    兩人相比較,應該還是丁春秋的武功要高於血刀老祖。丁春秋的化功大法、腐屍功、三笑逍遙散,都很難對付。陝西:王重陽陝西省在金庸先生筆下是個重要的武林之地,最著名的當屬華山派。華山派在《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和《碧血劍》中都有出現,第一高手應該是風清揚。陝西還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全真派的創始人王重陽。
  • 王重陽、周伯通、張三丰究竟誰更強?把三人的名字連起來看,你就懂了
    金庸一生儒釋道三家兼修,所以他筆下的「俠」有儒俠、佛俠、道俠之分。儒俠以郭靖為代表,學得武藝只為匡世濟民,佛俠以掃地僧為代表,武學修為已達到飛花走葉皆能傷人的地步,卻寧可深隱其身,拈花參禪。而金庸筆下的道俠代表人物則難下定論,僅僅在「射鵰三部曲」裡,就王重陽、周伯通和張三丰三人。
  • 金庸筆下的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說到金庸小說中的兩位道教祖師張三丰和王重陽,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了,雖然兩人都是武功高強之輩,但兩人的壽命確實天壤之別,王重陽不過活了五十來歲就飲恨,後面的徒弟也難堪大用。而張三丰不僅徒子徒孫眾多,而且還活生生熬垮了南宋和遠超,而自己看起來永遠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張三丰具體活了多少歲呢?在金庸一部叫做《俠客行》的小說中,有一位創立了絕世武功的高人,可能就是其中的重要線索。在《倚天屠龍記》中,俞岱巖出場時的時間事1336年,也是元朝的至元二年,當時他正著急回家給自己師傅張三丰過九十大壽。
  • 若獨孤求敗遇上王重陽,誰的武功更勝一籌?金庸已有暗示
    若獨孤求敗遇上王重陽,誰的武功更勝一籌?金庸已有暗示文/晚風朝雨 主角有主角的光芒,配角有配角的精彩。金庸筆下的很多配角雖然出場時間並不多,但卻給讀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個人就是金庸筆下的配角。他們雖然只出現在書中人的回憶中,但他們一樣深受讀者的喜歡。王重陽是射鵰英雄傳中的天下第一,獨孤求敗是神鵰俠侶中的天下第一。
  • 王重陽最膿包的傳人,武功卻遠勝楊過,郭靖、周伯通也得甘拜下風...
    「重陽起全真,高視仍闊步。」全真教主王重陽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取得「武功天下第一」的稱號,看似很了不起,可當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武功都未大成呀?如此看來王重陽也不算多麼了得,您說是不是?如此看來,論實戰,周伯通還是吃虧在體力不足,年紀老邁,黃藥師、一燈大師又「自知尚遜周伯通三分」,後世張三丰也只將百年修為與郭靖、楊過比較,可見在《神鵰俠侶》結尾,「天下第一」會從郭靖、楊過兩人之間誕生。那麼這兩人誰的武功更高一些呢?這一點無法判斷,但根據張三丰的比較來看,郭靖、楊過兩人的武功應該處於伯仲之間,即便郭靖能勝楊過,起碼也得千招之後。
  • 王重陽最膿包的傳人,武功卻遠勝楊過,郭靖、周伯通也得甘拜下風
    「重陽起全真,高視仍闊步。」全真教主王重陽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取得「武功天下第一」的稱號,看似很了不起,可當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武功都未大成呀?如此看來王重陽也不算多麼了得,您說是不是?可問題是《神鵰俠侶》周伯通卻將始終承認王重陽了不起,甚至揚言金輪法王擋不住王重陽十招,為何會如此呢?
  • 金庸筆下誰武功最強?有此人在,掃地僧獨孤求敗張三丰都要靠邊站
    文/張家公子名無忌小編不才,昨天寫了一篇金庸筆下十大絕世高手排名的文章(詳見:一僧二道三獨孤,四逍五石六東方:金庸筆下十大絕世高手排名),這個排名一出,就得到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其中,大家討論最激烈的是究竟誰才是金庸筆下武功最強的人?
  • 「解密金庸」王重陽和林朝英為何有情人難成眷屬?
    若說沒奇緣, 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 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 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經得秋流到冬盡, 春流到夏! 王重陽和林朝英,除武藝高出同時代者一個層次外,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感人至深、發人肺腑,成為金庸感情世界的奇葩和另類,"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為什麼會這樣呢?
  •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中,武功排名前二十的都有誰?
    金庸武俠,射鵰三部曲中,武功排名前二十的都有誰? 《射鵰三部曲》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盤點出《射鵰三部曲》中的前二十名的高手,看看都有誰?第一名、張無忌射鵰三部曲中,普遍認為最厲害的大俠,非張無忌莫屬了。
  • 金庸筆下高手天賦排名,郭靖雖笨卻榜上有名,第一實至名歸!
    金庸筆下高手如雲,這些高手中天賦也有高有低,如果要給金庸筆下的這些高手,來一個天賦排名,應該怎樣排最合理呢?
  • 王重陽堪稱當世無敵,其究竟師承何人,金庸早有構思!
    但是,你知道王重陽的師傅是誰嗎?金庸心中其實早有構思。翻來金庸原著,從書中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窺到王重陽的傳奇一生。從出山以後,他便表現出了心憂天下的胸懷,對於如今天下,南宋無能,金朝在北方虎窺的局勢,王重陽深感不滿,所以他不惜散盡家財,用盡了自己手頭的人脈,開啟了救國之路。
  • 難怪張三丰的武功與全真教如此相似,你看看他與王重陽是什麼關係
    張三丰的武功與全真教的確有不少相似之處。 張三丰17歲遠赴武當山,於山石巖壁之間苦練「九陽神功」,在未來數年時間裡,他開創了一門神功,名為「純陽無極功」,這套武功有一個修煉條件,即純陽之體: 張三丰並未婚娶,雖到百歲,仍是童男之體,八十餘載的修為,那「純陽無極功」自已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 「解密金庸」王重陽和林朝英為何有情人難成眷屬?
    若說沒奇緣, 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 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 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經得秋流到冬盡, 春流到夏!王重陽和林朝英,除武藝高出同時代者一個層次外,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感人至深、發人肺腑,成為金庸感情世界的奇葩和另類,"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為什麼會這樣呢?
  • 揭曉:王重陽的武功有沒有被高估?周伯通和王重陽到底誰更厲害?
    道家武功後面的哲學依據是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心中的終極理論,上限更高沒有毛病。實際上,九陰,全真,武當無極是射鵰三部裡一脈相承的體系,但王重陽死得早,心思也不全在武功上,沒有黃堂的執著和老張超然室外的灑脫,絕對成就低了點,但看九陰也是秒懂,再輪次劍肯定不用七天。我也同意王重陽被高估。畢竟,他死得太早了,比起後來的其他死絕至少從內力上少了40年的修為。
  • 射鵰三部曲五大武學宗師,王重陽險些落榜,第二位卻成就了張三丰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前後跨越將近二百年,這期間前有新老五絕,後有明教諸雄和六大門派。超一流高手有二十餘位,一流高手更是數不勝數。但是真正稱得上一代宗師的人,卻不超兩掌之數。大浪淘沙,能夠在跨越二百餘年的「射鵰三部曲」影響深遠,這五位武學宗師實至名歸。第一,武當開山鼻祖張三丰。
  • 張三丰才排第六 金庸小說最強十大高手排名難分上下
    讀過金庸小說的人,誰也不會忘記這些閃光而動人的名字。武和俠是金庸小說的基本和重心,小說中人物武功的高下,當然是人們最關心的事情,讀完金庸洋洋灑灑數百萬字的武俠小說,讀者在流連忘返之餘,往往一個問題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這個問題就是在金庸這些如此眾多的人物中,誰的武功應該排在第一,是最厲害的呢?就這麼一個自然而簡單的問題,乍一想,還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 王重陽和張三丰對道的理解感悟哪個更深?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一頭一尾,分別塑造了中國道教史、文化史上的兩大宗師級人物:王重陽和張三丰。 拋開金庸的小說不提,歷史上真實的王重陽和張三丰,對推動道教的發展貢獻,對道教修行教義的領悟,誰更厲害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