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豆
《惡作劇之吻》11年後臺灣再翻拍,又有一撥人童年被毀。翻拍自然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可每次翻拍必招黑,觀眾一致憂心不已,到底要折騰多少經典才能停止胡鬧?翻拍劇又該如何尋找出路,迎來光明?
原班人馬製作,卻找不回昔日經典
冬日已至,小夥伴們是不是都想泡一杯奶茶捧在手心,看一部治癒劇溫暖身心?12月8日正好上線了一部青春校園劇,希望能治癒你的心靈,讓你的冬天溫暖得不像話。
然而說句實話,骨朵被這部劇致鬱了。
這部校園劇是《惡作劇之吻2016》。你沒看錯,《惡作劇之吻》又雙叒被翻拍了!不算未上映的電影版,這已經是第八個版本了。
從1996年日劇版《一吻定情》的柏原崇,到2005年臺版《惡作劇之吻》的鄭元暢,再到2010年韓劇《淘氣之吻》的金賢重,「入江直樹」的扮演者都是精挑細選。幾位男神在前,按理說不大可能有突破,然而!2013年日劇《一吻定情Love in TOKYO》的古川雄輝依舊是迷倒一大片少女,2015年泰劇版《Kiss Me》的Mike深受B站觀眾喜愛。側面反映出,《惡作劇之吻》故事人設都這麼討喜,很少有翻拍失敗的,幾個版本可以說各有亮點。
然鵝,《惡作劇之吻2016》就打破了這個魔咒,上線後引來了網友一致吐槽,有說演員演技差的,也有說臺詞雷人的,更有人吐槽編劇不走心的……骨朵很是心疼。
豆瓣也給出了2.9的低分。
可見,即便是用「原班人馬」刷情懷(啟用2005年臺版製作人),但內容不給力,也是褻瀆了那份情懷。
能理解編劇推陳出新、追趕新時代的欲望,但起碼從人設上看,反而失去了老版的動人之處。入江直樹是IQ200的天才,他有驕傲的資本,卻不會平白無故瞧不起人,冷淡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溫柔的心,比如湘琴剛搬去他家時,他雖然不贊同,但依舊會主動問她需不需要幫忙。
然而,如今的男主成了冷麵自大的天才,毒舌屬性潮不潮?潮,但它不可能適用於每一個經典形象,亂用只能令原本各有千秋的人物變得千篇一律,落入俗套。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李玉璽的粉絲也要落淚了……
片方「找罵營銷」,觀眾審美疲勞
如何在經典的光環下加入創意、避免觀眾審美疲勞,一直是翻拍劇想贏得口碑的難題。事實證明《惡作劇之吻2016》的嘗試觀眾並不買帳。雖然片名裡特意帶上了「2016」,但重複的還是一個老故事,沒有出現值得稱道的、新的爆點,觀眾極易審美疲勞。更何況,劇情注水、人設崩壞、臺詞無腦、製作粗糙……哪怕不跟前作對比,《惡作劇之吻2016》也是爛到了一定境界。
被超強子對撞擊轟飛了屋頂,露出的「向月琴的家」是那麼不寫實。
看到《惡作劇之吻》被拍成這樣,骨朵不禁想問,有多少經典可以胡來?有多少情懷值得等待?《惡作劇之吻》不是第一個被翻拍的電視劇,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翻拍的腳步從未停止,好劇也有,但上等口碑之作實在不多。而且比較值得擔憂的是,有些片方對吐槽呈開放態度,重話題而輕口碑,不怕人罵,只怕你不罵。
比方說,金庸小說應該是除了四大名著外,被翻拍最多次的IP。如今於正版、華策版屢屢成為集火的對象,其實「翻拍大王」張紀中的金庸劇當年也被抵制過一陣子,但收視率仍居高不下,6部金庸劇為他賺得1億元,「罵得再兇也沒賠過」。當然,張大鬍子還是比較保守的。後來,於正直接把東方不敗改成了女兒身,讓任盈盈成了插足的小三,還真是製造話題的一把好手。
「縱使千夫所指,也好過無人問津」,某一段時間似乎成了業界的約定俗成。不過現在觀眾也不傻了,《惡作劇之吻2016》就撲街撲得毫無聲響,嗯,簡直想給這屆觀眾鼓鼓掌。
再經典的IP,也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翻拍。中國社科院傳媒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曾說過,「很多人以為顛覆就是創新,其實不是。」在他看來,翻拍經典有三個基本原則:忠實原著、注重審美、適度創新。而目前為人詬病的往往都是不顧原著隨意添加劇情,造型上隨心所欲,創新上亂開腦洞,著實讓人對翻拍劇無法重拾信心。
就如《惡作劇之吻2016》編劇小惡作劇地在主角的名字上做文章,「入江直樹」的名字改成了「江植樹」。故事,就是從植樹節開始的……
告白需要挑日子,但挑個植樹節這麼意義重大的節日(畢竟和男主同名),骨朵表示,笑不出來也要保持微笑。
翻拍劇的明天,還得軟硬兼施
平心而論,鄭元暢版的《惡作劇之吻》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當初的超高收視也正說明,無論從演員還是後期製作來看,它都已經無法超越。就連音樂也成了經典,片尾曲《惡作劇》更是捧紅了當時還是「新人歌手」的王藍茵。
有經典若此,學習當然是關鍵,總結經驗更為必要。
首先,劇本的精心雕琢是成功的一半,人設則是重中之重。人設討不討喜,直接影響觀劇體驗。翻拍劇的人設若是隨意亂改,或對初始人設理解不深,很可能與觀眾心中喜愛的經典相悖,從而招致罵聲。《惡作劇之吻2016》的男女主人設均與原劇不符,男主人設有失偏頗在前文便已提到,而編劇對女主的人物設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
新版:
阿金:愛的抱抱之後,你就已經被我註冊了。
向月琴:就跟你說了很多次了,根本沒有抱抱。
原版:
阿金:湘琴,你要搞清楚耶,你是我先註冊的耶。
袁湘琴:註冊什麼啊,我又不是你的東西。
兩版比較,高下立分。劇中,江植樹對向月琴極盡嘲諷之能事,但之前任何一部劇,對女主的定位都是「死腦筋」,而並不等於傻和笨。觀眾對經典角色已經先入為主,除非改編得十分討喜,不然只能承受罵名。
當然也有改編成功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第一季的播放量與口碑都十分可觀,除服裝、道具是完全按照動漫裡的設計還原外,劇情有了差別,尤其張子凡與陸林軒的對手戲大量增加,日常的守護陪伴和偶爾的吃醋拌嘴比動漫裡的一見鍾情更有說服力。受限於動漫篇幅,原版張子凡太過風流倜儻,形象比較片面,真人版就比較深情溫暖,如此改編更合女性觀眾喜好。
因此,人設正確把握,用新的情節來凸顯人物性格,觀眾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其次,除了人設需要悉心斟酌之外,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創造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的作品,製造出更為真實的場景,讓觀眾有代入感,能回憶起經典也是創作者該重點把握的。精緻的造型妝容、精美真實的布景只有符合時下特點、基於原著(劇)題材,才不至於被人詬病。
《飛刀又見飛刀》也是一部褒貶不一的翻拍劇,它由古龍經典武俠小說改編而來,呈現出來的卻是不落實處的誇張特效,武俠秒變玄幻,脫離原著題材,無法讓觀眾產生代入感,也找不回古龍精神,觀眾這才覺得翻拍得並不那麼如意。
翻拍劇的挑戰,在於劇本的用心,也在於硬實力的創新。創新並非標新立異,而是也要有根有據,《飛刀又見飛刀》雖然對於動作場面的把握令人無法苟同,但在武器的精心設計上卻是獲得一定好評的。據製片方所說,這些武器完全是根據角色性格以及原著的描寫來設計的,如此,獲得肯定也是情理之中。
經典經不起折騰,更由不得人胡來,只有軟硬兼職,雙管齊下,解決觀眾審美疲勞,牢牢把控人設,尊重原劇,基於現實,適度創新,才能讓觀眾眼前一亮。
最後的最後,骨朵還是忍不住想再放一張圖,給小夥伴們的冬天送點溫暖。
這才是真正的治癒系。
1.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2. 轉載事宜請聯繫郵箱:jgd@jinguduo.com或聯繫QQ:3243763083;
3. 獲得授權後轉載請註明:作者:XXX|來源:骨朵網絡影視|公號ID:guduow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