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閱讀逐步從紙本向屏幕轉移,呈現紙本閱讀所具有的獨特屬性會比之前顯得更加重要。原相紙印系列至少在三個方面讓讀者感受到這份獨特:首先是原相概念的呈現。它以接近12 英寸照片實際尺寸的高精度印製工藝和散頁的方式,將不同的優秀影像藝術家的作品分別集納成套,既可觀看又可裱框懸掛,具有一定的收藏屬性,為藝術走進生活提供了想像的空間。二是在設計上心思巧運,內頁的護紙展開便成為一幅大八開的海報,與散頁的形式呼應,似乎暗示著一個展覽空間的開啟,將書的形態做了可視的延展。三是所選的青年藝術家作品相對成熟,既體現了編者的眼光,也為這套出版物的水準和價值提供了保障。如果每冊的外部護封在選材做工上更講究一些,會在傳看與收藏中為作品提供更好的保護。
——徐豔娟(第四屆中國攝影圖書榜評委)
「原相紙印系列」的策劃基於攝影原作的印刷還原理想。自2009年開始成為一名攝影書編輯,我在攝影出版領域已經工作了12個年頭。在這過程中,如何出色還原照片的色彩、影調、層次與質感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難題。攝影集的印刷還原水準與前期圖片處理,油墨、紙張等材料的選擇,工藝的合理使用,印刷控制與還原度等因素密切相關,這個複雜的過程中只要有一個環節沒有把握好,成品就無法達到理想的要求。在親自監印了近百種攝影書後,我感覺很多問題僅僅依靠監印已不能解決,所以我決定讓自己成為一個攝影書監製人,這樣才能保證每個環節的品質,並從全局去把控一本攝影書。2017年上半年,我與浙江的一家印廠和杭州的一家經常合作的紙張公司開始合作,一起開發符合照片特點的印刷方式與色彩管理模式。
暮生園二,綜合藝術手段(攝影、明膠銀手工塗繪感光在亞麻布面、油畫等),2008-2012,邵文歡
2017年出版的《照片:伊娃·魯賓斯坦攝影作品(典藏版)》(第二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年度攝影集」入榜書籍之一,筆者也是該書的編輯。)是第一本實驗品,採用230線調幅網雙色印刷,被作者伊娃• 魯賓斯坦稱為是印刷得最令她滿意的攝影集。經過兩年的開發,2018 年底,在社裡討論年度選題時我準備策劃出版一套印刷精美的冊頁,儘量還原原作之美,讓讀者能以平易的價格獲得非常接近原作品質的印刷品,於是就有了這一套「原相紙印系列」的出版。
這個叢書名寄託了我的攝影書印刷理想—攝影書不同於原作,但它應該以原作為出發點,是基於原作又獨立於原作的藝術品。2018 年下半年,為了印刷植田正治的展覽圖錄,我專門去北京三影堂觀看正在做展覽準備的植田正治的原作,當時在三影堂我還看到了日本的一套函盒精裝的冊頁,是「挑釁一代」幾位攝影家的作品散頁,每人一冊,都是黑白作品,小全張8開大小,印刷精美,每一張散頁都可以拿在手裡細賞,令人愛不釋手。看到這套冊頁,我也非常想為中國攝影家印一套精美的冊頁。
「原相紙印系列」這套書的選題很具實驗性,因為對圖像的高精呈現以及散頁形式在一定程度突破了讀者對照片的慣常觀看模式—這種更接近原相的觀看其實有著一種提醒:我們的視覺正在被日益泛濫的屏幕觀看及對平庸印刷品的觀看所損壞,我們應該重新去發現照片的原相之美。這套選題對攝影家的選擇基於以下幾個原則:1.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家;2. 兼顧傳統與變化、造像與照像的不同方向;3. 兼顧攝影與其他藝術媒介、藝術領域的融和。4. 兼顧圖片編排的流暢統一與單幅照片獨立觀賞的要求(這一點是應市場部的要求特別考慮的,因為很多照片置於組照中可能效果不錯,但單幅裝裱掛於牆上不一定非常耐看)。最後考慮各方面的意見,定下了目前所選的這四位攝影家。
四本冊頁中一本是黑白的,三本是彩色或彩色黑白混排的。分配在天台及杭州的兩家印廠印刷,張巍這本黑白冊頁用的是混和網、黑+3種專色灰的工藝,這個工藝有極佳的層次表現,圖像在高階映畫的紙基上很有質感。木格的這本是用230線的調幅網印刷的。邵文歡與張蘭坡的這兩本用的是250線調幅網。採用不同的工藝是基於兩家印廠不同的工藝條件與印刷習慣,以及版材的網點還原度。四本冊頁中最難印的是邵文歡這本,大量的灰階,壓縮在有限的層次空間裡,印了兩次都不成功。機長要求把反差使勁拉大來印刷,但簡單地拉大反差,圖像壓縮感的微妙之處就會大中大損失。
由於線數高,紙基又有點粗糙,層次還原很困難,我們針對機器與油墨反覆修改了印刷曲線,最後在第三次上機時才把這種壓縮感很強的層次表現還原了出來。這套冊頁採用大8開的大小,以接近12英寸的尺幅印製。這個開本的尺寸對習慣購買常規攝影書的讀者來說有點偏大,但四位攝影家中有幾位的作品必須放大到能看清重要細節,否則會影響圖像的表現。我個人也認為12英寸的照片是非常合適觀賞的,這個尺寸能讓照片的豐富細節充分展現,而且持於手中,一臂之距內可細細觀賞,視線不會因為過多地左右或上下移動而影響圖像的整體感。為了最終圖像能夠控制最佳的對比度與飽和度,這套冊頁放棄了目前攝影作品印刷四色印刷後通常採用的局部過油工藝。
因為過油後會增加飽和度與對比,所以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在過油前讓飽和度與對比度都略欠一點,過油後,飽和度與對比度都達到剛剛好的程度,而這個度很難控制。由於紙基粗糙,放棄過油的圖像表面墨膜比較嫩,容易擦傷。為避免冊頁在運輸過程中因為滑動,造成紙基表面摩擦,損傷圖像,我們又決定設計一個大海報,把冊頁包裹起來,既可保護冊頁,又能讓冊頁用於立體空間展示時,既有作品又有海報。
唯有一點遺憾,當時由於冊頁用了240克的高階映畫紙,成本已經超出預算,如果外面再用函套精裝的話,成本超出預算太多,所以最後只採取了簡單的摺疊式外套。這是遺憾之處,但當時沒有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冊頁出來後,越是對圖像要求高的粉絲越是喜歡這套冊頁,因為有比較,才會知道印刷的難度。有的影友買了一套折開欣賞後,又買了一套專門用於收藏。冊頁的作者之一張蘭坡當時也問我冊頁是不是採用藝術微噴的,因為圖像不像印刷的。不過冊頁確實是印刷的,只是儘量印得像實物照片。以上是這套冊頁的策劃思路,當然還是有些遺憾,希望下次做這類出版物時可以做得更完善一些。鄭幼幼
資深攝影書策劃人,浙江攝影出版社編審,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歷任攝影編輯中心主任、攝影工作室主任。入選「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青年領軍人才」,獲「第五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最佳攝影圖書獎•編輯獎」。策劃出版多種引進及原創的攝影書。策劃出版的圖書獲中國出版政府獎裝幀設計類提名獎、海峽兩岸十大最美圖書獎、美國印製大獎班尼獎金獎、金牛獎金獎、浙江省樹人出版獎等攝影、出版、設計、印刷領域多個獎項,並多次入圍中國攝影圖書榜、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攝影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