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大美長江見證者:摹繪生態之綠色...

2020-11-18 荊楚網

濱江生態保護帶蔓延十餘裡,站在環江大道遠眺上,江面寬闊。

未來網荊州11月16日電(記者 賀卓輝)「我的名字叫夏華成,在事業上』一事無成』,但在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方面,我看到了切切實實的成果……」

儘管是玩笑話,荊州市江陵縣自然資源規劃局生態修復股股長夏華成親歷並見證了萬裡長江江陵段在近幾年的變化,位於江陵縣的濱江公園就是「萬裡長江萬裡晴」的一個縮影。

濱江生態保護帶蔓延十餘裡,站在環江大道遠眺上,江面寬闊,時而有船隻穿過,藍天碧水,江水共長天一色,兩岸綠樹成蔭。

濱江公園沿江線上,江水澄澈,遠處綠樹成蔭。未來網記者賀卓輝 攝

幾年前,濱江公園的美景尚未出現。

夏華成介紹,當時濱江公園所在的地方是廢棄的工廠、碼頭、砂廠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餐館,江邊環境不僅亂差,還會對江邊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損害。

「現在看到的江邊綠樹成蔭,土地也很平整,但是在當時修復初期,江邊砂石地貌高低不平,」夏華成說,這些砂石土地不適合樹木生長,全部轉移換成適宜土地。

在過去幾年時間裡,這裡的非法碼頭被全部取締,清退出來的10裡長江岸線,成為現在生態復綠修復的美麗畫卷。

當地居民也是長江大保護成果的踐行者和受益者。

在濱江公園,幾乎每天都有一群身穿紅衣的靚麗身影,在長江沿岸翩翩起舞。

在濱江公園跳舞的阿姨們。未來網記者賀卓輝 攝

她們組建了一支江陵中老年舞蹈團,最小的五十初頭,最大的六十多歲。舞蹈團「團長」張祖英告訴記者,近幾年家鄉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這也是她從外地回到家鄉的原因。

「我在廣州工作生活過10多年,在我看來,現在家鄉的建設並不比一線城市差。」張祖英說。

55歲的當地居民黃遠萍每天騎電動車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來到江邊和姐妹們跳舞。她回憶說,以前濱江公園是長江的外灘,江邊全是砂石,沒有綠化的樹木和公園。現在臨江建起了公園,給她們提供了很好的娛樂和鍛鍊身體的場所。

在荊州,長江幹流的總長度是483公裡,整個湖北省近一半的江岸線都在荊州,佔到了長江總長度的近十分之一。

這也意味著,荊州在長江大保護工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荊州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

「江豚深呼吸可以在水下潛水兩分鐘,淺呼吸幾秒鐘……」說起心頭寶貝「微笑天使」,飼養員丁澤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在湖北荊州長江豚類國家保護區,丁澤良的網箱內生活著兩隻江豚,分別為今年六月出生只有5個多月的江豚寶寶和它的爸爸。

丁澤良告訴未來網記者,今年8月,小江豚的媽媽在極端天氣打雷的時候不幸生病,因為江豚對聲音很敏感,最後小江豚媽媽搶救無效死亡。

江豚寶寶對丁澤良很依賴,通過聲納可以準確確認到丁澤良的位置。未來網記者賀卓輝 攝

如果是江豚媽媽帶大的,小江豚一般要到6個月吃小魚,但媽媽去世後,只有兩個月多的小江豚寶寶開始吃小魚。

丁澤良說,江豚媽媽剛分娩的時候,需要每天餵食8次,媽媽去世後,丁澤良將精力主要放到小江豚身上,每天餵食小江豚寶寶6餐,現在,江豚寶寶已經長到了5個多月,丁澤良每天餵食4次,分別為早上6點、中午11點、下午四點、晚上8點餵食一次。

「主要是讓江豚寶寶少食多餐,晚上讓江豚寶寶吃得好一點。」丁澤良解釋,餵養中發現,餵食活魚對江豚的腸道有影響,所以改為冰凍魚。

接下來,丁澤良要逐步培養江豚寶寶吃活魚的習慣,畢竟,總有一天他們要回到大自然。

將江豚放回到大自然之前,丁澤良和科研團隊要確保江豚能夠在自然環境中吃活魚,並跟蹤確定江豚在被放養後真的吃到了活魚。

丁澤良在餵食江豚。(資料圖)

剛開始,江豚寶寶已經習慣了吃冰凍魚,所以並不能接受活魚。丁澤良就將活魚混雜到冰凍魚中,讓江豚慢慢接受活魚。等到了能夠野外生存的各項指標後,小江豚就會被放回大自然。

在丁澤良的網箱中原本還有一位成員江豚貝貝,也就是現在出生的小江豚的姐姐,因為到了回歸野生環境的時候,所以就被放歸大自然了。

丁澤良說,雖然不舍,但是大自然是貝貝的最終歸宿,所以也是一件好事。

這就是丁澤良的日常工作,這份「日常」,丁澤良堅持了十多年。

「江豚比我的孫子還要重要,自己孫子來了,有時候忙於照顧江豚,而沒有時間去照顧孫子。」丁澤良不想看到江豚步白鰭豚的後塵,所以想把保護江豚的工作做好。

據了解,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象為白鱀豚、長江江豚、中華鱘等瀕危物種及其生境。

歷史上,天鵝洲故道1990年投放5頭江豚試養,2015年故道江豚普查顯示已經有60頭以上,工作人員介紹,預計2020年已有江豚90頭以上。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天鵝洲故道是遷地保護唯一成功的範例。

保護江豚並擴大其種群數量外,還要推進江豚種群基因交換。2015年開始,保護區先後向湖北監利何王廟、安徽安慶西江保護區輸出6頭江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年底將輸出6頭「微笑天使」到監利何王廟省級保護區,同時從江西鄱陽湖輸入8頭江豚,改善故道江豚種群基因。

在長江豚類國家保護區不遠處,還有一處全國僅有的野生自然保護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位被俗稱為「四不像」的重點保護對象,自1993年後從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入94頭之後,如今已經發展到1600餘頭。

一位需要開車穿梭在自然保護區做巡查工作的負責人告訴未來網記者,如今的自然保護區十分適宜麋鹿野化生存,麋鹿們每年春季定期舉行的「鹿王爭霸賽」已經說明,這些珍稀物種已經充分適應大自然的競爭和生存機制。

負責人還告訴記者,越來越適宜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吸引了大量物種在此生存繁衍,更加豐富了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

自然保護區中的麋鹿們正在休閒覓食。未來網記者賀卓輝 攝

「每天早上這個地方都會升起氤氳,吸引了野生鳥類在此嬉戲覓食。」這位工作人員指著保護區的一處窪地向記者介紹。

如今,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321種,脊椎動物320種,其中鳥類220種,是黑鸛、東方白鸛、大鴇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長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共同塑造了長江文化。

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也是保護長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

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荊州城,先後有6個朝代,34個帝王在此建都。長江荊楚文化也由此而來。

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荊州古城牆是荊楚文化的承載和見證者。

登上古城牆望眼望去,城牆外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城牆內文物古蹟、古城樓、老建築保護完好。

古城樓上俯瞰荊州古城,古建築保存完好。未來網記者賀卓輝 攝

一位荊州市本地人告訴未來網記者,自己從小在古城牆裡面長大,三十多年見證了荊州在城市發展和傳承文化方面的成效。「小時候每次寫完作業都會來到古城玩兒兩個小時,這裡是市民文化休閒的主要場所,而如今古城周邊生態環境不斷修復,野鴨、白鷺等野生動物時常出現在城市公園和護城河……」

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介紹,古城的疏散保護還在繼續,有效降低城內人口密度,把荊州打造成全國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要把護城河的水生態問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講好護城河歷史故事,用好護城河開發旅遊,努力讓護城河呈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經成為長江經濟沿線省市協同生態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共識。

開發城市,生態優先;建立產業園區,生態優先;調整產業結構,更要生態優先。

在浩吉鐵路和長江黃金水道交匯處,一座現代化煤化工產業發展升級示範區正在逐步建立並完善。

正在建設的煤炭儲配基地智慧港口和綠色港口。未來網記者賀卓輝 攝

「翻車、堆砌料、和裝車的過程完全無人化。」湖北荊州煤炭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新告訴記者,除了增加防塵網外,還在整個流程中增加了防霧抑塵的裝置和技術,在煤炭運輸過程中,這些噴淋和水霧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煤炭因風而引起的揚塵,使整個基地的抑塵效力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五,已經超出百分之九十的要求。

另外,港口還通過通過物聯網和網際網路,在卸車和裝車過程中實現無人化操作,通過雷射掃描,對船舶制定個性化裝船方案;通過大數據實現對流程管理的智能化自動推送生產計劃和生產工藝流程。

「這些都保證了項目完成後將會成為綠色項目和智慧港口。」黃建新說。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啟動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兩江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啟動。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戰略決策。四年來,長江經濟帶正成長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啟動
    11月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重慶、江蘇、安徽、江西、湖北、雲南等六省市黨委網信辦和中國新聞網承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兩江新區啟動。此次網絡主題活動重慶採訪同步啟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荊州: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荊州正努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繪就「萬裡長江 美在荊江」新畫卷。  生態修復與保護 重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一江貫東西,兩河穿南北,版圖分五塊,四面皆環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賦予了「水韻石首」特有的溼地水鄉氣質。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裡江陵一日「還」?「水清岸綠...
    13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了解到,如今的江陵長江岸線植綠復綠、拆除非法採砂船、整治非法碼頭……在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大美畫卷」中,正為這一詩句作出全新的詮釋。建設能源通道:把江陵發展「快起來」公路在上、鐵路在下。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通過摸清真實情況、找準問題癥結、完善應對之策,精細解決熱難點或痛點問題,使長江經濟帶成為綠色高質量發展主戰場。   發展長江經濟帶更要夯實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領導力、引領力、組織力和號召力,不斷把黨員幹部群眾組織起來,把優秀人才凝聚起來。
  • 人民論壇網評 |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
    這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從「大開發」轉向「大保護」指明了方向、劃定了禁區。5年來,長江經濟帶沿江11個省市漁民退捕上岸,制度法規紛紛出臺,破舊船舶與廠房不見蹤影,母親河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為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生態環境質量是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北緯31°,李白曾在這裡留下詩文
    11月10日,記者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媒體採訪團,走進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煙墩鎮靄裡村,感受古村新貌。近年來,煙墩鎮堅持「生態立鎮、旅遊興鎮」理念,傾力打造生態旅遊品牌,為發展鄉村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旅遊業的大力發展帶來了絡繹不絕的遊客,趙文靜的旅遊生意也越來越紅火,這些在鄉村創業的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古村的新變化。
  • 植入「生態芯」,擘畫長江經濟帶「綠美圖」
    湖南省發改委供圖近日,據人民網報導,五年來,湖南始終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切實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造「最美長江岸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描繪出一幅滿是清澈和綠意的生態畫卷。廣袤大地,山海之間,綠色成為了最靚麗的顏色,也成為新時代發展中最特別的動力。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茶香溢出山村漫出城,漂洋過海到...
    鳳凰社區全域海拔950米至1068米,生態優美、資源豐富,卻因為曾經基礎設施不到位、缺乏投資,一直以來無法得到有效開發。2016年起,當地政府引進旅遊開發公司因地制宜搞發展,流轉土地4000餘畝,興建技術先進的茶葉工廠,採用歐標EU、美標NOP有機茶標準進行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只施有機肥,決不使用農藥,物理方法除蟲除草……100%隔絕汙染也使得當地茶園被權威機構命名為歐美有機茶生產基地,打響品牌影響力。2019年茶園產茶425噸,其中優質春茶30噸、出口綠茶375噸、出口紅茶20噸,產值達2200餘萬元。
  • 【地評線】大江時評:建設大美長江,繪就綠色發展的山水圖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長江未來發展擘畫出美好藍圖,繪就出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長江是中國的象徵之一,因為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一直哺育著勤勞善良的中華兒女,哺育著中華文明。
  • 「中國經濟站穩2020」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新動能凸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本期推出:《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動能凸顯》。央廣網北京12月2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長江沿岸的湖北宜昌市,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曾經,這裡的沿江區段分布著許多化工企業,讓環境不堪重負。
  • 【共舞長江經濟帶】揚子江畔,渚清沙白鳥飛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這為我們守護母親河、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海交匯的江蘇,如何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 南通篇:破立並舉,高質量打造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唱響新時代長江之...
    他考察時強調,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南通。
  • 【共舞長江經濟帶】大江奔流三部曲·千帆競發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江蘇借勢黃金水道,沿岸生態保護和經濟增長齊頭並進。    由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探險郵輪從南通成功開啟試航之旅;  半潛船「馬林」輪創造了長江「船裝船」的新紀錄;  江蘇船舶業屢屢吸引全球的目光
  • 國開行全力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 近兩年向長江大保護及綠色發展提供...
    國家開發銀行日前在湖北武漢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暨領導小組會議,部署下一步國開行支持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國開行黨委副書記、行長歐陽衛民出席會議並講話,黨委委員、副行長周學東主持會議。
  • 五年看變化 長江經濟帶煥發新生機
    近五年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引領下,長江經濟帶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在不斷煥發新的生機。環境好了 珍稀動物頻繁現身這是三天前,也就是本月11日的早晨,南京江豚保護志願者武先生拍攝的畫面。在靠近南京長江大橋上遊不遠處的江面上,江豚一家整整齊齊、頻頻現身。
  •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優先投向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記者鬱瓊源)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15日正式揭牌,標誌著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第一支國家級投資基金——中央財政出資100億元、總規模885億元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正式設立。
  • 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已然奏響!長江經濟帶這五年有什麼變化?來看這份...
    點擊上圖,看長江經濟帶五年新答卷2016年1月5日,重慶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20年11月14日,南京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長江零公裡處,金沙江、岷江在此交匯而成長江。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啟動整體修復
  • 江蘇立足新起點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_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全省各界引起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立意深遠、內涵豐富,深刻闡明事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江蘇在新的起點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