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珊珀湖治理後。湖南省發改委供圖
近日,據人民網報導,五年來,湖南始終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切實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造「最美長江岸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描繪出一幅滿是清澈和綠意的生態畫卷。
廣袤大地,山海之間,綠色成為了最靚麗的顏色,也成為新時代發展中最特別的動力。良好的生態正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意盎然的中國打開一扇綠色發展的時代窗口,讓人民收穫滿滿的幸福感。人民對詩意棲居的追求,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為重中之重,呼喚我們補齊生態短板,重塑山清水秀、天藍地淨的美麗中國。
解決腦中的「環境問題」,開出生態環境治理的共治良方。要治理環境,首先要治理腦中的「環境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意識到破壞環境帶來的惡果,只有整治好環境,才能推動國家的長遠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消除思想中的「障礙」,才能拿出鐵腕,監測採砂船,清理「殭屍船」,抓獲盜採船,拆除、關停非法砂石碼頭等,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推動長江經濟帶顏值上揚。
提升發展的「綠色含量」,書寫新時代綠色發展美麗新篇章。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出多項環境問題,將一塊塊生態「瘡疤」揭開,為秀美的三湘大地亮起「體檢」燈。「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為了治理生態環境問題,就要創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綠色是新的生產力,將為發展注入新力量,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擘畫壯麗的「民生畫卷」,制定環境休養生息制度保障體系。為了讓長江休養生息,2020年1月1日,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為了推動長江十年禁漁的落實,湖南在抓好長江幹流、洞庭湖禁捕退捕的同時,將湘資沅澧「四水」幹流一併納入禁捕退捕範圍。同時在漁民的後續生活幫助上下功夫,制定出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擘畫壯麗的「民生畫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環境的治理,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植入生態晶片,讓長江經濟帶的生態恢復往日生機,讓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以綠色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