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劇《德雷爾一家》第二季剛剛完季,豆瓣評分高達9.4。回想去年的第一季,也有8.9的評分,看來這部劇不僅沒有被觀眾忘掉,而且越來越好看。
《德雷爾一家》第一季和第二季都充滿了夏天的味道:夏日的太陽,拂面的暖風,汗涔涔的衣衫,清涼的海水,夏夜的蟲鳴。因為故事根本不是發生在英國本土,而是希臘的一個小島上。
這部迷你英劇根據Gerald Durrell的希臘三部曲(《追逐陽光之島》、《桃金孃森林寶藏》以及《眾神的花園》)改編。(文中斜體字為原文)
故事發生在1935年。在陰冷的伯恩茅斯,德雷爾一家的一切都在「sinking」(下沉),因為大哥的一句無心的建議,媽媽Louisa帶著四個孩子來到希臘西北沿海的科孚島(Corfu),開啟了一段陽光之旅。
故事開頭就是媽媽Louisa到小兒子的學校去,和校長理論不應該鞭打孩子,並且把小兒子帶出學校,說出了教育真正的意義。
在伯恩茅斯的海灘,Louisa望向坐在旁邊的女人,仿佛看見了多年後的自己,這也是促使她下定離開決心的因素之一。
四個孩子秉性迥異,沒一個省心的。關於四人的年齡,電視劇和書有出入。在電視劇裡,最小的孩子Gerry只有8歲,而書中是10歲。
德雷爾家四癱
大兒子Larry立志成為作家,善於諷刺挖苦,一般只動嘴不動手,刀子嘴豆腐心。沒事四處結交朋友,還喜歡給媽媽找男人。但作為家裡的長子,在關鍵時刻還是會為承擔起責任,拿出自己的稿費補貼家用;也會為氣餒的媽媽打氣,鼓勵她堅持自己的原則。
二兒子Leslie槍不離手,沒事喜歡四處打鳥。一根筋的Leslie被女朋友傷了心,被污衊打死了農戶家的火雞,又在監獄裡交了壞朋友,靠媽媽賄賂相關者才被判無罪。封面的劇照就是因為Leslie提議夏天應該在水中野餐,而「地中海從來不會漲潮」……
女兒Margo愛美愛漂亮更愛男人,沒事喜歡穿著比基尼到教堂門口曬太陽。在劇中是一個腦迴路不太夠但又傻得可愛的角色。不停戀愛不停受挫但仍矢志不渝。
小兒子Gerry喜歡動物,沒事往家裡撿動物,狗、烏龜、海鷗、蜘蛛、蠍子……最後一集開了一個小小的動物園。小兒子最單純,也是最快融入當地人生活的一個,只要能和他玩到一起的,都是他的好朋友,無論這個人是博學的教授,還是監獄裡的囚犯。
「小島的魔法如花粉般附著在我們身上,每天都有那種安詳靜謐、光陰止步的感覺,讓你希望那一天永遠不要結束。不過等到每個夜晚的黑皮蛻去,新的一天又會在前面等著我們,光滑而繽紛,仿佛一幅兒童畫,帶著一絲不真實感。」四個人來到島上後,都在慢慢改變、慢慢成長。大哥Larry最終意識到家人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存在,放棄了與女友一同離開科孚島的打算;Leslie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再衝動莽然不顧後果;Margo在與女伯爵的相處中懂得了一個人應該承擔起的責任;Gerry收集了一屋子動物,最後終於明白應該還它們自由,這才是真正的愛,「we don't need to keep them to love them」。對媽媽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
這棟海邊的別墅見證了四人的成長。
「新別墅是一幢巍峨方正的威尼斯式宅邸,有黃水仙色的牆、綠色的套窗以及狐狸紅的屋頂。它坐落在俯瞰大海的山丘上,周圍有一片蕪雜的橄欖樹林與靜謐的檸檬、柳橙果園,整個地方充滿一種古老憂鬱的氣氛。房子的牆垣斑駁,巨大的房間裡回聲不斷,陽臺上堆積著零碎的落葉,又爬滿葛藤與蔓草,使得樓下的房間永遠籠罩在一片綠色的微黯光線之中。」媽媽Louisa也在改變。她開始享受生活,不再只是為了孩子而活,也為自己而活。她學會了放手,懂得孩子們終有一天會離她而去,「a part of loving is knowing when to let them go」。不再像鴕鳥一樣自欺欺人,開始正視問題,在婚禮前夜找未婚夫攤牌,發現他是gay後在原為婚禮舉辦的party上大度地告訴大家「we are fond of each other, but not in the right way」。
一半光明一半黑暗中的二人
島上熱情的居民無私的幫助也是德雷爾一家改變的原因之一。萬能的計程車司機Spiro、博學的教授Theo以及同為英國人的Mrs. Patridis 等人,幫助德雷爾一家度過了一次次難關,也奉上了一場場溫馨的場景。
「他(Spiro)就像一個又大又醜的棕色天使,如此溫柔地守護我們,仿佛守著一群輕微智障的小孩。」原著希臘三部曲是小兒子Gerry的自傳,完全是從他的角度出發,描繪在科孚島生活的五年光陰。所以,書裡面除了大段的動物描寫,就是層出不窮的各式笑料,看得人捧腹。
2005年BBC版的電影《我的家人和其他動物》(有馬修·古迪飾演大哥,還有神一樣的BGM)完全依據原著改編,有的旁白和書裡一字不差,氛圍也是非常的歡快。而itv這版的改編更加「寫意」,除了幾個孩子的人物性格與原著基本相符外,其他情節大多是編劇原創。
角色改變最大的要數媽媽Louisa。在原著裡,媽媽是一個謹小慎微保守傳統的人。最常用在媽媽身上的兩個詞是「小心翼翼地說」和「可憐兮兮地說」。她天天拿著廚藝書琢磨菜譜,有些溺愛孩子,沒什麼堅定的立場,對同性戀也極其排斥(她因為Larry沒有告訴她Svan是同性戀而生氣,因為她怕Svan帶壞Gerry)。
而在劇中,媽媽的思想非常現代。她雖然愛護孩子,但是從讓孩子自由發展天性的立場考慮,而不是一味地溺愛(會認真地讀Larry的作品給出反饋,就算Margo是和她對著幹也要讚美她獨立思考的嘗試,給予做了壞事灰溜溜回家Leslie最溫暖的擁抱,儘可能滿足Gerry收集觀察動物的興趣愛好);她有決斷力,在關鍵時刻總是能救家人於水火之中;她對Svan的騙婚行為很是包容,認為那只是a part of him。
itv這版是從媽媽的視角出發,刻畫同樣的五年,這一點很巧妙。日子變得不再單純美好,不再無憂無慮,遠不如BBC版來得歡脫。因為媽媽必須要為家計發愁、要為孩子們打算、要考慮現實中的諸多雜事。這也是我認為全劇最有意思的地方。舉家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島嶼,日子真的會如此快樂嗎?小兒子Gerry的回憶充滿歡聲笑語,他只看到明媚的陽光,是因為有人替他擋住了黑暗。
「在科孚島度過的那些寧靜日子裡,每天都很特別,都有特別的色彩、特別的樣子,使得那一天和其他三百六十四天都顯得不一樣,特別值得記憶。」科孚島是世外桃源,可總有一天德雷爾一家要回到現實出去。在原著裡,德雷爾一家正是因為二戰即將開始才選擇回國。劇中間或會閃現現實的影子。Larry和朋友在酒館裡討論希特勒與墨索裡尼,表情嚴肅;從英國遠道而來的親戚為了顯示自己是文明人,要聽BBC廣播,棕色天使Spiro好不容易搞定了發電機,從收音機裡傳來的卻是英國準備擴大空軍規模的消息,大家的表情瞬間落寞。還好,發電機立馬爆出火花,笑容又回到眾人的臉上。這兩個細節還是挺戳人的。
另外,本劇好的一點在於排除了原著中patronizing或者說condescending的感覺。因為寫作年代的關係,作者帶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語氣也難免,但現在看來確實會讓人有些不舒服。《德雷爾一家》中加入了 Mrs. Patridis這個角色,提點媽媽該更多的融入當地生活,也是為了弱化這一點。
不過,整部戲溫馨搞笑的氛圍、對親情的刻畫、對個人意志的尊重,再加上希臘陽光美景的加持,治癒力還是100%。隨後截幾張圖都可以直接作桌面。
綜合整理來源:知乎 作者:雪白滴熊
回復關鍵詞「德雷爾的一家」,小嘿發第一季和第二季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