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和鄉鄰聊天,大家說萬福園美是很美,就是那一片菜地空在那裡蠻可惜的,村裡打算怎麼安排啊?」明晶村韓家橋村民朱振環在議事會上說。
今年8月,常熟市常福街道明晶村石口裡、韓家橋2個點位分別以93分和91分的高分通過常熟市級「千村美居」專班聯合驗收。通過拆歸收整合出來的15畝農耕文化園,成了村民傍晚休閒漫步的好去處。不過,除了8畝的果園、綠化以外,還有7畝的菜地閒置。
「遇到頭疼事,以前大家到茶館去講一講,現在茶館不多見了,但我們可以借村裡的『有事好商量』議事堂,大家把想法擺到檯面上說一說,集思廣益,不愁辦不成事情。」常福街道政協工委主任李惠華提議。
今年以來,常福街道工委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工作思路,推出「有事好商量」議事堂創新模式,逐步向村、社區延伸,著力打造「一村(居)一特色」。明晶村「一日堂主」議事機制,正是由一張鄉賢捐贈的長桌引發的靈感。
在「有事好商量」議事堂,由老黨員、有威望的村民、下沉的政協委員共同組成了鄉賢議事團,議事團成員作為「一日堂主」,圍繞村民關心的人居環境、垃圾分類和一些頭疼事,把「發言席」留給群眾,把「聽眾席」交給黨員幹部,讓矛盾糾紛、難斷事宜就地辦理、就地解決,有效構建起「村民事、村民議」協商體系。
由此,村民、委員、鄉賢議事團等圍坐在「有事好商量」議事堂的長桌旁,專門圍繞「農耕園長效管理方案」開展微議事,由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員、老書記顧正華作為「一日堂主」來評一評。
通過充分協商,大家一致認為可以採取「三方共管五定包幹」的方案,由村委會委託第三方公司管理,第三方同村民籤訂租賃協議,承包費覆蓋第三方日常管護費用,並通過租賃協議定管理範圍、定管理標準、定管理責任、定租賃費用、定特殊事項,避免田地荒蕪。
顧正華表示,「一日堂主」雖只評「民生小事」,但一枝一葉總關情。基層藉助「有事好商量」載體,把事真正商量好,又真正把商量好的事辦好。(駐常熟記者 陳潔 通訊員 王熙)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