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的湖南株洲「清水塘樣本」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還百姓碧水藍天,讓產業轉型升級,湖南株洲舉全市之力完成清水塘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以「傷筋動骨」換來了產業「脫胎換骨」。

但,很快又面臨另一個巨大課題:261家企業搬遷關停退出後,3萬多名企業職工和3萬多徵遷安置居民如何妥善安置?

湖南株洲迎難而上,全力破題。創新治理方式,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激活治理效能,藉助社會力量,構建社區新生活,實現多元共治。

新基層治理模式帶來新氣象,老工業區「騰籠換鳥」仍活力四射。搬遷改造至今,湖南株洲蟬聯「全國綜治工作優秀地市」,第四次捧獲「長安杯」。

「當時還沒想到有這麼好的效果,後來發現,當把汙染企業關了,環境變好了,投資者來的就多了。去年3個百億級產業項目落地湖南株洲,老百姓紛紛豎起大拇指。」湖南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說。

今日的清水塘老工業基地,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本之後,又給出基層治理的「清水塘樣本」。

「網格+網絡」,事事有著落

哪裡矛盾最深,哪裡情況最複雜,基層治理的突破點就在哪裡。

石峰區清水塘街道,位於清水塘老工業基地腹地,有株冶、株化、煤氣公司等多個企業生活區,其中4萬多居民或是職工或是家屬,佔到轄區總人口的七成。

2018年,石峰區在清水塘街道率先試點「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將社區、村劃分為43個網格,社區書記擔任網格長,其他社區幹部就地變為網格員,將黨建、環保、衛健、應急等工作集於網格員一人。

網格員實行AB崗,每天走訪不少於2小時,走訪軌跡全程紀實,把信息採集、法治宣傳、情況摸查、矛盾調處等工作觸角延伸到網格各個角落,對網格內的人、地、事、物等基礎信息進行採集,建立臺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密切聯繫群眾,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把工作抓到群眾心坎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社區幹部化身網格員後,由原來的反應式服務完全轉變為參與式服務,服務效率明顯提高。

很快,清水塘街道的試點經驗在老工業區石峰區全面推廣。目前,該區按照400戶1200人的標準,將全區劃分為232個網格。

網格員上報事件實行分類分級辦理:

一般事件「有標準」。梳理35個業務單位的405個網格事項處置標準,由指揮中心按照清單直接派發;

疑難事件「有機制」。建立綜治工作、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和應急救助「四個中心」等工作機制,專解疑難雜症;

突發事件「有調度」。將綜治視頻會議系延伸到了45個社區(村),區綜治視頻中心、區指揮中心和街道指揮中心接入了市公安和交警的攝像視頻資源,遇到重大問題或緊急突發事情,網格管理員通過手機端的視頻通話功能反饋現場情況,實現對事件情況的實時掌控。

所有事件辦理在網上全程留痕,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的治理格局。社區網格管理改革後的石峰區,僅人員支出一項每年就節省財政400多萬元。

而「網格之外無考核,平臺之外無派單」,也倒逼各部門優化政府供給,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

基層治理模式的改變拉近了幹群關係,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增。2019年,石峰區信訪案件總數同比減少47.8%,各類矛盾糾紛總量同比下降65.4%。在近兩年綜治民調顯示,石峰區基層治理走到湖南株洲前列。

黨建引領,治理有了「加速器」

破解基層治理問題,黨建是「金鑰匙」;實現治理現代化,黨建是「加速器」。

在清水塘街道華壠社區,無論是抗澇搶險還是鄰裡互助,社區黨員幹部始終衝鋒在前。「網格化歸根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哪裡有群眾,黨的建設就要跟進到哪裡。」華壠社區主任陳琳說。

在位於清水塘老工業區腹地的清水塘街道、銅塘灣街道,街道黨工委建立網格黨支部,並按樓棟設立網格黨小組,形成「小網格,大黨建」格局。

「社區各類文體活動,從宣傳發動到現場組織再到後續收尾,都是黨員挑起大梁,各種鄰裡摩擦,也是黨員組織大家座談。」清水塘街道沈家灣社區網格員鄧瓊說,一年的工作中,她看到、感受到網格裡的52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處處體現。

「4·22」智成化工火災事故,有居民在微信群發布擔憂言論,銅塘灣街道楊梅塘社區網格黨員第一時間在微信群轉發官方消息,澄清事實真相。

在銅塘灣街道,結合黨員個人興趣專長,實行分類管理,引導他們參與推動徵拆棚改、物業管理、職工再就業、信訪維穩等工作。去年聘請12名原在企業從事黨務工作的退休黨員作為網格黨建指導員,聘請17名黨員作為特約監督員,監督、支持街道、社區(村)工作開展。

網格建在支部上,黨徽閃耀在樓棟。黨員爭做政策法規的「宣傳員」、小區群眾的「服務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在一件件「小事」、一次次「舉手之勞」中,聽民聲、解民憂、促民樂、得民心。

居民自治,自己的事自己管

「小區路壞了,找企業後勤部。水管開裂,找企業後勤部。家裡換個燈泡,還是找企業後勤部。」

從居民口中,足見小區管理對企業的依賴。企業搬遷改造後,不少廠礦樓變成「棄管樓」。而且居民老齡化嚴重,不少網格員所負責的網格內動輒上百戶居民,管理難度較大。

社會形態的變化催生治理方式的轉變,對湖南株洲而言,必須全力引導老工業區內居民回歸自治的本源。

唐維偉是清水塘街道沈家灣社區主任,也是網格員。她所服務的小區,有兩個小區272戶,都沒有物業,居民多為株化集團等改制或關停企業下崗職工。

自治首先得成立業主委員會,讓群眾唱主角,有事大家共同商議,打造社區命運共同體,初衷雖好,但社區大多是「老國企」,他們對參與社區事務意識十分淡漠。

如何激發群眾參與的活力?唐維偉想到了社區黨員。「他們會主動地參與小區管理,主動加入業委會,主動擔任志願者,來帶領我們的居民參加公共事務,有了他們的帶領,居民參加公共事務的熱情越來越高。」她說。

在社區黨員的引領下,居民參與的熱情水漲船高。居民成功成立業委會,不僅如此,大家還自發組織了很多志願團隊,將社區內治安巡邏、困難家庭救助等事情,統籌管起來。

自治的核心,是自己的事自己管。去年,石峰區推行惠民實事「票決制」,即每個社區擬實施的惠民項目投票決定,將有限的惠民資金用在刀刃上。

根據「講究實效、惠普優先、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原則,石峰區各社區網格員走街入戶,與居民面對面徵求意見、查證現場,共確定候選惠民項目160多個。隨後,各社區召開票決大會,由轄區內的「兩代表一委員」、網格員和企業及居民代表差額投票,確定惠民實施項目。

「各社區票決後的項目資金總額控制在20萬元以內。如超出預算,原則上由社區自籌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居民投票選的都是最迫切、最關切、涉及面最大的項目。」石峰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票決制」增強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與參與度,體現了居民自治的體念,最終實現小項目撬動大民生。

價值重塑,社區迎來新生活

2018年底,清水塘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完成。留下的人,以及相伴60餘年的石峰區,要留下光榮回憶,帶著夢想繼續前行,生活得更精彩。

清水塘街道井墈社區是個典型的廠礦社區,社區內設施齊全,是個「小社會」。11000多居民大多都曾是株化職工,企業搬遷了,如何填補眾人的失落感?

去年,由石峰區委、區政府統籌建設的「株化博物館」在井墈社區開館,這是湖南株洲首家社區博物館。老職工們紛紛踴躍捐物,老照片、證書、獎章、獎狀、水壺、水杯、鋼筆、空壓機等物件,傳承工業記憶,記載歷史變遷,小博物館匯聚了三代株化人的精神力量。

8月22日,一場名為「親子信任樂淘淘」親子活動在銅塘灣社區展開,在教育專家帶領下,家長、小孩、志願者、網格員其樂融融。而當晚的清水塘街道報亭、花果山社區,「關愛課堂」、國醫啟蒙班也準點開課。

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石峰區大力探索建立社區、社工、社會組織「三社聯動」社區服務新機制,大力培育和引入社會組織、公益組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和志願者力量,實現活動聯搞、資源共享,依靠社會力量推進社區服務創新。

「老有所養」,是基層治理中的關鍵一環。據統計,老工業區石峰區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達到 4.52萬,佔比為 18.08%。

為應對「銀髮潮」,在網格化管理搜集的詳實的老年人大數據信息基礎上,石峰區明確以養老服務需求為導向,採取壯大老齡服務業主體、提質增效養老機構等舉措,為老年人提供有尊嚴、有溫度的日常生活服務。

石峰區還實施「三重保險保老人安康」保險保障制度,全區養老機構全部參加養老床位綜合責任險;在全市率先實行「三師」家庭醫生籤約模式。

清水塘的社會治理是湖南株洲市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之路的縮影。近年來,湖南株洲立足市情、發揮優勢,紮實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各項工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今年5月,中央政法委批准湖南株洲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地區之一。

(來源:人民論壇網)

相關焦點

  • ...鮮@基層之治」「四位一體」,擘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無錫樣本」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法治化為根本途徑,以新技術、新應用、智能化建設為重要手段,在試點探索實踐基礎上,創新推出「四位一體」,擘畫市域社會治理的「無錫樣本」。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尋寶奇遇記——上海篇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法制網評:小漁村到大都市 深圳見證城市治理...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唐任伍  「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要強化依法治理,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症難題,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
  • 央視「中國之治」政論片 專題報導「多元共治」株洲經驗
    本報訊(首席記者 李卉)9月9日晚,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播出政論片《中國之治-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第三集「多元共治」,專題介紹株洲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做法。「企業關停、搬遷後,家屬小區誰來管?下崗職工如何安置?」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影像志:一片初心為人民
    (央視網 鄭芳 攝)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為踐行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蘇州、上海、杭州、諸暨、長沙、南昌等地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將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理念詮釋得富有新意、飽含溫度。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唐任伍: 提高基層治理水平,需先弄清群眾...
    夯實基層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是重要內容之一。  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歸根結底是為了廣大基層群眾,為了更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羊場鎮:開好「火坑會」,掀起政策宣講熱潮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羊場鎮:開好「火坑會」,掀起政策宣講熱潮發布時間:2020-12-10   作者:楊亞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同時,解答和化解群眾面對一些惠民新政策的疑慮,爭取大家對基層各項工作的支持。羊場鎮通過「火坑會」「院壩會」,拉近幹部與村民們的距離,讓幹部們真正沉到一線、沉到基層、沉到千家萬戶、沉到群眾身邊,最終潤化到群眾的心田。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南豐鎮:創新網格管理模式 讓居民幸福...
    為深入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優化完善網格化社會治理體制機制,2020年以來,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搶抓「三整合」改革機遇,積極探索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造基層精「治」新樣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精心築網 夯實基層網格化陣地「網格微自治」是破解基層治理難的一劑「良方」。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1250個基礎網格與158個警格疊加融合,南京...
    社區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崗哨。到2022年,江蘇將基本形成同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相適應的「網格+警格」融合聯動格局,真正打出「平安前哨」金字招牌。  南京市秦淮區通過施行「警務+網格」模式,暢通社會治理「毛細血管」,把警務工作延伸至基層,不斷提升轄區社會治理水平。今年初,該區被確定為江蘇省網格化社會治理聯繫點,在新起點上著力探索打造網格化社會治理的「秦淮樣本」。   數據導航,精準破解治理難題
  • 清水塘 你好!清水塘新城
    「脫胎」:壯士斷腕改造清水塘老工業區走進株洲三一石油智能裝備與區域研發中心項目,鋼架林立,機器轟鳴,工人穿梭其中,好不熱鬧。不遠處中鹽湖南株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昔日繁忙的景象早不見蹤影。這個曾是湖南最大的基礎化工企業現已全部關停,車間內的設備基本被拆除,成片的廠房將被重新改造,或成為工業博物館裡的「記憶」。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從3個小故事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揚州...
    小問題、小矛盾,街道就能搞定。但沿街商鋪水電管網安全隱患治理難題,牽涉到市、區多個層面,街道實在有心無力。  「有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這個『最強大腦』幫忙,市區各個條塊積極支持,僅半個月時間,就徹底解決了彩衣街商鋪這個老大難問題。」昨天,東關街道辦事處主任崔淼連連點讚。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雙橋街道:一張黨建地圖畫出社區治理新...
    昨天,記者來到揚州市雙橋街道,只見雙橋街道網格化治理區域圖躍然「屏」上。轄區內37個專屬網格黨支部亮起37枚金色黨徽圖案,每個網格內密密麻麻的紅色圓點閃爍其中,這是轄區駐地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的「紅色聯盟」……紅色服務遍布網格,紅色力量凝聚民心,絢麗的「黨建紅」增添基層治理「幸福底色」。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杭州已經多次被評為全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那麼,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無錫新吳「有事好商量」
    城市中的老小區、老街巷、老村落,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這一長串「老大難」問題,最考驗基層治理水平。無錫市副市長、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蔣敏介紹,新吳區以「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為聚合點,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出「金點子」、獻「務實策」、謀「創新舉」,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也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創新路徑。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破解「小馬拉大車」形成黨建引領「一盤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而社區作為社會治理最基本單位,可謂是「末梢中的末梢」。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加快演變,社區普遍面臨老舊小區多、轄區單位多、流動人口多「三多」複雜局面,呈現出居民管理難、安全監管難、糾紛協調難「三難」問題。要想「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社區亟需構建起區域黨建聯動新格局,形成黨建引領「一盤棋」。強化黨建引領,夯實組織基礎。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從「有形」向「有效」轉變 網格治理迎來...
    如何實現網格治理從「有形」向「有效」轉變?今年以來,在「黨建+創新社會治理」書記項目中,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黨委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之上,成立了54個網格,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線連線」3種工作方式,充分發揮「關鍵少數」及無職黨員2個主體和黨群議事廳1個平臺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將黨務、政務、村務、村民自治「多網融合」,形成基層多元參與社會治理的新機制,打造「3+2+1」網格治理升級版。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從「有形」向「有效」轉變 網格治理迎來...
    如何實現網格治理從「有形」向「有效」轉變?今年以來,在「黨建+創新社會治理」書記項目中,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黨委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之上,成立了54個網格,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線連線」3種工作方式,充分發揮「關鍵少數」及無職黨員2個主體和黨群議事廳1個平臺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將黨務、政務、村務、村民自治「多網融合」,形成基層多元參與社會治理的新機制,打造「3+2+1」網格治理升級版。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小巷有了專屬全能「管家」
    11月14日,金閶街道正式啟動「紅色巷管家」項目,選取中街路片區試點,通過黨建引領,充分發揮街道區域黨委和社區「大黨委」作用,聚焦古城區開放式生活區和背街小巷高質量城市治理,凝聚多方力量,實現社會共治。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小紅帽」依託「小網格」繪寫「大文章」
    讓像陳寧這樣的政法網格指導員深入基層一線,為百姓排憂解難,是「三官一律」進網格集中活動月的關鍵部分。「三官一律」分別是: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在每一個網格配備一名政法網格指導員,將政法部門服務的觸角向網格延伸,整合政法系統資源的同時,為基層百姓提供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在網格中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宿遷3512名「新村幹」成鄉村振興...
    蔣竹清(左)在車釐子種植基地查看苗木2017年,針對農村青年人才匱乏、優秀村幹部難選難留問題,宿遷創新實施「返鄉興村千人計劃」,著力引進3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的本鄉本土大學生回家鄉工作、返基層創業,參與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