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奮戰,捨生忘死!廣西這四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了不起!

2020-12-23 梧州大城小事

作為志願軍裡的一名後勤輜重兵,茹三每次出發輸送物資,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回來,但他知道任務必須完成

「我看著黃繼光誓師出戰」

10月17日,97歲的茹三坐在藤縣的家中看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位上甘嶺戰役三等功勳老兵、朝鮮軍功勳章以及和平萬歲紀念章的獲得者,指著電視屏幕對記者說:「這是毛主席,這是朱德總司令,以前我在開大會時見過他們。」

茹三是上甘嶺戰役三等功勳老兵、朝鮮軍功勳章,以及和平萬歲紀念章的獲得者。記者

險些頭中彈

茹三是藤縣濛江鎮人,1948年加入地下黨,1949年4月加入了解放軍第10軍。1950年秋天,茹三接到命令,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於是,作為最早的入朝作戰部隊的一員,茹三成為一名後勤輜重兵。他記得,在朝鮮前線,每天背著二三十斤的輜重急行軍,渴了就喝溪水、雪水,甚至是戰壕裡積聚的雨水,餓了就吃冰冷乾燥的炒麵團,配菜是芝麻。

在一次行軍途中,茹三所在的部隊進駐友軍留下的營地。放下行李,他在炊事房裡意外發現了一鍋香噴噴的滷水。茹三喜出望外,連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戰友們。大家一合計,決定製作豆腐。於是大夥都忙活起來,各種穀物雜糧都試著放一點進去。「我是四川的,按四川的做法!」「我湖北的,按湖北的做法!」……戰友們七嘴八舌,手忙腳亂,經過一陣搗鼓,豆腐終於做了出來。這個半成型的豆腐不同於所有人的家鄉風味卻又有著所有人的家鄉風味,但茹三和戰友們吃在嘴裡都叫好。

一天,茹三接到命令,要給前線的戰士送槍械彈藥,雖然從彈藥庫到戰鬥一線只有幾百步的距離,但茹三不敢怠慢,快速地為前線輸送物資。可是,戰士們的彈藥不斷打光、補充、再打光、再補充……就連茹三也不記得是第幾次送彈藥了,但交戰的僵局依然未能打破。

忽然,一連串的炮彈在茹三身邊落下。驚天巨響過後,茹三的渾身都是泥土和硝煙。等他慢慢回過神來,又是一顆子彈擦著頭皮而過,只要稍微偏一寸,他就腦袋開花了。茹三還沒來得及慶幸自己撿回了一條命,回身一望,其他的戰友卻已是血肉模糊。「誰還活著?活著的站起來!繼續送子彈!」茹三嘶吼大叫,倖免於難的戰友們一個一個站了起來,大夥稍稍整理了一下,就推著輜重車繼續給前線送彈藥。

那天,茹三踏過上百具戰友的屍體,完成了運輸補給任務。「我記不清死了多少戰士,也記不清活了多少戰士,只知道我這個班增員了十多次,我還沒記得戰友們的名字,他們就犧牲在戰場上了,人數最少的時候,我們班只剩下了兩三個人。」

戰友犧牲了

兩年過去,茹三的戰友犧牲了一撥又一撥。到了1952年10月,敵我雙方圍繞著上甘嶺及周邊區域展開了一場血腥的爭奪戰。在40多天的鏖戰中,上甘嶺的山頭被炮火削平了兩米。作為一名輜重兵,每次出發輸送物資,茹三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回來,但他知道,任務必須完成。

當時,茹三和黃繼光同屬第15軍的後勤兵,茹三負責運輸和雜務,黃繼光是通訊員,兩人在軍營裡總能聊上幾句家鄉的事情。直到70年後的今天,茹三仍然清晰記得黃繼光的四川口音,記得他和自己一起運過彈藥,穿過壕溝,報過軍情。可是在上甘嶺的連天炮火之下,這些都已經不再重要,和敵人死戰到底才是全軍上下的共同目標。無數戰友為此倒在血泊之中,更多的戰友又奔向血泊,每一寸土地都被志願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每一個陣地都在失而復得中反覆拉鋸。而拿下597.9和537.7高地,才能打開局面。

此時,茹三所在的部隊剩下的戰鬥人員已經不多了,這些戰友們開始誓師出發攻堅,茹三在當中看見了黃繼光的身影,聽到黃繼光的四川口音:「誓死奪下597.9和537.7高地!」

他想:「如果黃繼光倒下,那麼下一輪就該我上了。」

10月20日破曉,前方傳來了歡呼聲:「我們勝利了!」。

在當天的攻擊中,已經負傷的黃繼光捨身堵住敵人的槍眼,扭轉了戰局,志願軍一鼓作氣取得了戰鬥勝利。

聽到這個消息,茹三先是一陣高興,接著又是一陣失落。能說上話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地犧牲,在血腥的戰場上,連悲傷都已是奢侈。「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機會和這個四川的小夥聊聊家鄉了。」茹三憶述著當時的情景,思絮飄了很遠……(陳業漾)

1952年,陳彩新響應號召主動報名參戰,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員,跟隨部隊參加朝鮮東海岸的防禦

「再多的敵人我們也不怕」

一個鏽跡斑斑的搪瓷杯,因為一段特殊的歷史,被96歲的陳彩新一直珍藏至今。「這是我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後所獲得的紀念品,它是那段崢嶸歲月的見證。」10月19日,在岑溪市光榮院裡,陳彩新深情地撫摸著這個「老物件」,回憶起他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經歷。

陳彩新至今保留著印有「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字樣的搪瓷杯。記者 林丹莉 攝

血戰東海岸

1924年8月出生的陳彩新是岑溪市筋竹鎮雙擔村人。韓戰爆發後,陳彩新於1952年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主動報名參戰,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員,他說:「從參軍的那一天起,我就把生死拋在腦後了。」

陳彩新至今還清楚記得,部隊從雷州半島整裝出發,一路北上直抵鴨綠江邊,已是大年三十。稍作休息後,部隊就過江前進,補充到五聖山前線作戰。然而,到達五聖山後,戰士們的行李還沒來得及放下,就接到了轉戰命令:該部即刻出發前往東海岸,負責東海岸的防禦任務。

陳彩新回憶說,到達東海岸的第一天,一切都風平浪靜。第二天,情況開始有了變化,空中不時出現前來偵查的敵機。從第三天起,到處都是炮火連天。夜裡,敵機從頭頂飛過,連續投下幾十枚照明彈,照得四周通明,一旦發現目標,敵人就用重武器掃射。到了第六天,當地群眾的村莊幾乎都被夷平,村民和我軍戰士們再也沒有完整的房屋居住……

構築防禦網

「當時,連隊指導員告訴我們,要積極布防,讓敵人不敢進攻。」陳彩新說。於是,各個連隊立即展開坑道作業,掀起了挖坑道、挖地道、挖戰壕、挖掩體的熱潮。為了搶時間趕進度,志願軍戰士們實施「三班制」輪番上陣,每天不間斷地搶挖防禦工事。

「戰友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鍬修築防禦工事。我們挖的戰壕約1米高、0.8米寬,非常堅固,普通的槍炮破壞不了它們,這都是戰友們用雙手幹出來的。」 陳彩新說,當時他日夜奮戰搶挖工事,手掌上結下了一層厚厚的繭。

據了解,從1952年下半年到1953年4月份,在中朝部隊的努力下,「三八線」正面連接朝鮮東西海岸線形成了由坑道、地道和戰壕構成的防禦工事網,這道防禦網在隨後的1953年夏季防禦反擊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陳彩新說:「有再多的敵人來我們也不怕。」

《朝鮮停戰協定》籤訂後,陳彩新和戰友們仍然留在朝鮮駐防,幫助當地開展戰後重建,其間,他還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獲三等功。直到1954年4月,陳彩新才隨部隊離朝回國,並於1955年3月復員回鄉。(林丹莉 李遠明)

相關焦點

  • ...開展「傾聽英雄老兵故事、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專題學習活動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10月29日下午,中信所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組織開展「傾聽英雄老兵故事、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專題學習活動,通過觀看紀錄短片《尋訪抗美援朝英雄老兵》,共同傾聽老志願軍們講述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的難忘故事,回顧70年前那場波瀾壯闊、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
  • 英雄讚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的此刻,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並從此開始了一段烽火硝煙的徵程。他們捨生忘死,無畏強敵,同朝鮮人民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用巨大的犧牲捍衛了正義,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重溫刻骨銘心的瞬間 四名現居廈門老兵講述抗美援朝浴血往事
    有的人捨生忘死,冒著槍林彈雨送信偵察;有的人浴血奮戰,與敵人面對面拼刺刀;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冬,他們把土豆就著雪水吃……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走進4位現居廈門的抗美援朝老兵家中,跟隨他們的講述
  • 中鐵四局98名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獲頒「抗美援朝 70周年紀念...
    △點擊視頻,觀看抗美援朝戰場真實影像「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半個多世紀前,這首嘹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曾在中華大地廣為傳唱。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偉大勝利 巨大貢獻——網友熱議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
    抗美援朝戰爭,有多少烈士犧牲?197653名。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刊文指出,197653!這個數字,我們永遠銘記。「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告訴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我們從未忘記他們!   在《淚目!志願軍老戰士70年後再憶抗美援朝》的網絡視頻下方,不少網友留言。
  • 薛城區鄒塢鎮3名老兵獲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
    志願軍戰士形象、70束光芒、和平鴿、五星、桂葉、箭頭......一個個元素組成了寓意和平、正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10月19日上午,記者在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中陳郝村91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韓繼友家中看到了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薛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鄒塢鎮相關負責同志親手把紀念章掛到了韓繼友老人的胸前。凝視著胸前的紀念章,這名老戰士眼含熱淚、思緒沉重,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親身經歷的戰鬥歲月。
  • 抗美援朝老兵王玉成:今生無愧一身戎裝
    老兵王玉成↑這位老人就是王玉成,一位抗美援朝老兵。2020年4月,老人因泌尿系統疾病做了手術,在病房裡,身體虛弱的他,記憶時好時壞,但在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時,他的回憶卻無比清晰。他永遠也無法忘記,70年前他入朝作戰時,在鴨綠江畔立下的誓言。
  • 任丘市慰問訪談30位志願軍老兵 追本溯源永續傳承抗美援朝精神
    任丘市慰問訪談30位志願軍老兵 追本溯源永續傳承抗美援朝精神 2020-12-22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願軍老兵成都觀看《金剛川》銘記抗美援朝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10月25日,中影晴瑞影城CGS舉辦「致敬英雄兒女」《金剛川》觀影活動,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代表現場觀影。本次活動,成都影迷與志願軍老兵王光柄、韓雨秋、郭明清,「特級英雄」黃繼光後人黃擁軍,還有部分現役軍人代表共同觀影。「我老了,背也駝了,扛槍打仗不行了,但有義務宣傳抗美援朝精神。」88歲的老兵韓雨秋說道。《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役背後的一段真實往事。
  • ...丨四次跨過鴨綠江!聽抗美援朝老兵李永升講那過去的故事...
    「益」起文明 丨四次跨過鴨綠江!聽抗美援朝老兵李永升講那過去的故事......>70載回聲嘹亮,一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唱出了老一輩革命戰士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他們用犧牲和奉獻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側記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鄒偉、梅世雄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氣壯山河的凱歌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88歲的志願軍老兵李維波嗓音嘶啞,眼眶溼潤,「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你們!」  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聽老兵講故事、看抗美援朝紀錄片,辦歷史手抄報...這堂主題班會讓...
    「我不怕死去,只怕這段歷史被後人所遺忘。作為一個老兵,我自己在慢慢凋零,但一代老兵的榮光,永不凋零。」——抗美援朝老兵向榮川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
  • 節目預告:《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
    這是一臺不同尋常的紀念晚會,紀念一段可稱之「奇蹟」的紅色歷史。10月24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文藝晚會》即將播出。
  • 江津珞璜鎮抗美援朝老兵95歲還能說朝鮮語
    中國網12月15日訊 「我們當兵的,從來不怕苦和累,去到朝鮮那邊,我們志願軍對當地老百姓也很好。哪怕過去這麼多年了,我還會講朝鮮話哦!」12月11日,今年已95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陳啟林正和村民們講述著自己當年從軍的故事,時不時還講起了幾句朝鮮語。
  • 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志願軍後代含淚留言:把這樣的精神傳下去!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70年後,人們走進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在這裡舉行的「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感受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清水慈善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時光如梭,硝煙雖已遠去,但記憶永存!讓我們追尋記憶,追尋那段無法忘記的崢嶸歲月!清水慈善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為他們帶去關懷與溫暖!為什麼抗美援朝?
  •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 捍衛國際和平正義
    70年前,為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70年後的今天,我們深切緬懷志願軍英雄,銘記這場正義之戰的偉大勝利,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習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發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為保家衛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志願軍將士及英雄模範們的功績,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10月22日,重慶日報記者趕赴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實地採訪給總書記寫信的具體執筆人、抗美援朝一級傷殘軍人、89歲的重慶雲陽籍志願軍戰士塗伯毅。
  • 鄭建華副局長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10月30日、11月6日,市商務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建華帶領局老乾科對我局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6名健在老兵費才潤、方堯臣、袁國棟、付獻芹、陳光前、彭心靈和1名已故老兵陳步林家屬進行了走訪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