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日·祭》收視慘澹 故事角色硬傷不斷

2021-01-18 騰訊網

>>>點擊進入騰訊視頻,觀看《四十九日·祭》

新快報12月3日報導 號稱投資1.2億的電視劇版《金陵十三釵》——《四十九日·祭》前晚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由於該劇在演員陣容和場景道具製作上極盡豪華精緻,湖南衛視方面也對該劇的收視及口碑寄予厚望。但首播三集下來, 卻給人一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之感。主要角色的改編、不動腦筋的敘事方式,有觀眾稱這部原本應該體現厚重歷史的抗戰大作看起來徒有原作之形卻毫無原作之神。收視率方面,根據央視索福瑞城市網數據顯示,該劇當日的收視可謂慘不忍睹,僅以0.693的成績排名同時段第10。

【角色篇】

劇版神父拖沓囉嗦

玉墨與金陵名妓格格不入

電影版《金陵十三釵》當中,張嘉譯飾演的「潑皮神父」是克裡斯蒂安·貝爾飾演的約翰·米勒。電影中,約翰·米勒的身份一開始並不是神父,而是一位入殮師,一個愛錢如命的酒鬼,一個典型的美國小混混,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說法這哥們在美國是幹紅白事的,為了賺取英格曼神父的殯葬費來到南京。沒想到趕上日軍破城,錢沒撈著還差點死在了日本人的槍下,只好在教堂裡避難。但就是這樣一個整日酗酒,沉迷在玉墨的美色中的美國小混混,最終卻成了「十三釵」的救世主,典型的美國大片的路子。

但電視劇版中,這個角色被改編成了動輒罵著「奶奶個呆皮」的「中國偽神父」法比(張嘉譯 飾演)。資料顯示「法比自幼被老神父收養在教堂,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他貪酒、好賭,是書娟眼裡的醉鬼、流氓和無賴,是英格瑪神父眼裡愛撒謊的混球。但戰爭尤其是南京大屠殺改變了一切,也激活了他的正義感和責任心,讓他蛻變為一個英雄」。角色的成長路子看似和約翰·米勒如出一轍,但恰恰就因為國籍的轉變,讓這個人物在性格的塑造上出了問題。電視劇中,一段法比換著幾種語言和貨車較勁的無聊片段就能佔據五分鐘之久,他與朋友談論戰情、與玉墨之間的拉扯的片段都顯得極為拖沓囉嗦,令日軍兵臨城下的緊迫感幾乎完全淡化在了他的家長裡短中。

電影版中的玉墨戲中的前後反差極大的造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開始她在青樓中的旗袍扮相非常風騷迷人——大波捲髮、被大紅唇彩粉飾得發亮的嘴唇、緊身旗袍包裹下的婀娜身材,她靠在閣樓上用修長手指夾著香菸的鏡頭風情十足;之後日軍破城,玉墨被迫剃掉了長發,造型又陡然間透出幾分清純,如此反差令人難忘。與之對比強烈的是「劇版玉墨」小宋佳,對比倪妮的風騷,小宋佳在劇中簡直堪稱一名樸實的勞動婦女。首先劇中她所穿的旗袍就遠遠不像一名青樓頭牌應有的華麗,暗綠而嚴實的旗袍顯得極為低調,且小宋佳在劇中甚至沒有濃妝豔抹,不施粉黛固然可行,但令人實在無法將她與金陵第一名妓的身份聯繫上來。劇中有個細節是玉墨打開老式唱機,隨著其中的音樂翩翩起舞。此時鏡頭給了小宋佳放在唱機上的手一個特寫,那一瞬能清晰地看到她手掌上粗糙,養尊處優的金陵第一名妓風韻霎時無存。

【劇情篇】

導演講故事的能力欠奉

《四十九日·祭》是一部在視覺效果上製作極精良的作品,但糟糕的敘事方式卻拖累了這部戲本可以達到的口碑和藝術高度。

劇集開篇,城外日本兵的殘暴原本可以和城內最後的男歡女愛形成一個極大的對比,交織起來將在凸顯人性的同時產生藝術上的衝擊力。但前兩集花了那麼多筆墨來描寫小宋佳和黃志忠的亂世之戀,到第三集出現日本兵施暴的鏡頭時,這段感情的描寫卻已基本告一段落,劇情將故事單元化後導致事件彼此之間缺乏關聯,令人感覺該劇的敘事技巧很是貧乏。

而張嘉譯作為一個經常出入安全區的主要人物,在前三集中也並沒有展現出任何安全區和非安全區的不同。劇情僅是借用受傷的軍人要求進區的瑣碎鏡頭來展現兩個區域的區別,不僅浪費了張嘉譯這個「神父」的特殊身份,也沒有展示出「圍城之內又圍城」的空間感,讓人遺憾。

總體而言,該劇開篇失去了原著中兵臨城下的緊迫感,多了幾分家長裡短的拖沓。據湖南衛視相關負責人透露,在之後的播出的「城破逃亡」的故事情節當中,這種狀況會得到改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劇評】《四十九日祭》:極致寫實帶來收視憂慮
    導讀被稱為劇版《金陵十三釵》的《四十九日·祭》近日已與觀眾見面,該劇斥資1.2億元打造,然而播出後,口碑不差但收視欠奉,雖然細節十分考究,但節奏太慢、劇情太沉重,或許正是「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攝影師出身的張黎導演的影像表現下,南京大屠殺的慘烈非常接近於歷史真實,只是寫實的同時也帶來了憂慮。
  • 《四十九日祭》開播 提高逼格看懂黎派歷史劇
    搜狐娛樂訊 (文/情情葉)由張黎執導,張嘉譯、宋佳、胡歌、黃志忠、張歆怡等主演的《四十九日祭》【片花】於12月1日登陸湖南衛視和搜狐視頻。與近年來頻頻走雷人和狗血路線的抗日劇截然不同,張黎出品的《四十九日祭》保持高逼格,文藝程度不亞於老謀子出品的影版《金陵十三釵》。
  • 《四十九日祭》張黎拍「南京」求真不求新
    《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四十九日祭》正在湖南衛視播出。在時下螢屏的嬉鬧輕鬆氛圍中獨樹一幟,風格很「張黎」。不以高密度情節衝突吸引觀眾,開篇拉出一副眾生相,開宗明旨地告訴觀眾,導演意不在娓娓道來一宗引人入勝的故事。
  • 《四十九日祭》還原歷史 張黎建議三不看
    《四十九日祭》還原歷史現場(1 /2張)一部電視劇開播,主創人員無不希望收視一路飄紅、口碑爆棚、引發熱議,甚至萬人空巷爭相觀看。然而,作為年度備受期待的史詩巨製《四十九日祭》,導演張黎卻給出了不一樣的回應。
  • 電視劇《四十九日祭》熱播
    原標題:電視劇《四十九日祭》熱播   新華報業網訊 正在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是一部厚重而嚴肅的緬懷之作。導演張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些罪惡,可以寬恕,但絕不忘卻,更要求道歉,「野蠻的軍國主義催生了日軍的侵華暴行,釀成了南京大屠殺這場人類浩劫。
  • 《四十九日·祭》京郊熱拍 黃若萌接棒佟大為(圖)
    由嚴歌苓編劇、張黎執導、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史詩大劇《四十九日·祭》日前轉場京郊熱拍。作為張藝謀電影《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該劇不僅斥資1.2億打造,還聚集了張嘉譯、黃志忠、小宋佳、黃若萌、胡歌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豪華陣容和全新的故事內容都成為該劇的看點。實力派演員黃若萌在劇中接棒電影版中佟大為所飾演的角色李全有,與敵人周旋在槍林彈雨中搏殺。
  • 嚴歌苓談《四十九日祭》:電視劇改編更接近小說
    《四十九日祭》劇照。資料圖片  為紀念12月13日第一個國家公祭日,由著名小說《金陵十三釵》改編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於12月1日晚登陸湖南衛視。  當被問及作為小說的作者以及這部劇的編劇,覺得《四十九日祭》的突破在哪時,嚴歌苓說:「文學與影視劇本的創作,在外行看來,就是一種事物的兩種不同形式,都屬於文字寫作,都在講故事。但在內行看來,卻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兩種不同事物。也就是說,它們創作的理念不同,表現的形式不同,文本的結構不同,對運用文字的要求也不相同。
  • 評論|《四十九日·祭》:從未如此被震慟
    《四十九日祭》則在再現日軍慘絕人寰、國人水深火熱的同時,還極具考究地聚焦了那時那刻普通百姓與國軍士兵的生存景狀。有恐懼,但更有對生存的渴盼與訴求,且要有尊嚴地活下去...在同類型其他藝術作品中,這樣的表達與講述都十分鮮現。
  • [人物]《四十九日祭》張黎:我拍的不是戰爭是災難
    他略微緩慢的語速,就像他的作品《四十九日·祭》一樣,沉靜而引人深思。著名導演張黎晚上8時半,拍了一天戲剛剛收工,導演張黎在夜色中講起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他略微緩慢的語速,就像他的作品《四十九日·祭》一樣,沉靜而引人深思。昨晚,被稱為「劇版《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
  • 首個國家公祭日紀念力作史詩巨製《四十九日·祭》12.1首播
    不同於當下一些戲說歷史博收視的戰爭雷劇,《四十九日·祭》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以崇高使命感和歷史敬畏,站在人類共同災難高度,對日軍暴行展開最深刻的揭露與清算,弘揚了主流價值觀,堪稱是一部能引發國際討論的現象級反戰巨製。另外,今年中國首次將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以此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和抗爭英雄。從這個角度看,《四十九日·祭》也是第一個國家公祭日的紀念力作。
  • "四十九日祭"殘酷劇情 張黎:拍的不是戰爭是災難
    他略微緩慢的語速,就像他的作品《四十九日·祭》一樣,沉靜而引人深思。昨晚,被稱為「劇版《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 貼近電影的拍攝手法、群像式的宏大敘事以及強烈的歷史反思色彩,使得這部劇觸動了不少觀眾的心。或許是因為劇中沒有人們習慣見到的戲劇衝突,這部劇顯得厚重而略帶沉悶感。
  • 《四十九日祭》:靜水流深的國家記憶
    面向世界講述戰爭戕害,以震撼心靈的人性與情感揭示生命的尊嚴,《四十九日祭》靜水流深,兼具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堪稱中國電視劇的豐碑之作。《四十九日祭》在題材上並不特別,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也不少見,然而這正是《四十九日祭》的特別之處。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故事,西方現在還在拍,電影《辛德勒名單》、《鋼琴師》享譽世界。
  • 《金陵十三釵》與《四十九日·祭》有什麼不同?
    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名字起得十分古怪,一點也不商業,但的確飽含寓意。四十九日指的是南京淪陷後日軍屠城六周,再加上故事發生前的一個星期,正好是四十九日,而七七四十九天在中國傳統中,也是人去世後靈魂得以超度的節點;祭,祭奠亡者。
  • 【南京大屠殺】之《四十九日·祭》
    四十九日祭,以平民的角度還原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忘記屠殺就等於再次屠殺。在今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首個公祭日到來之前,張黎導演新劇《四十九日祭》的播出,為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立此存照,寫下沉重的一筆。談《四十九日祭》裡的角色,先得從小宋佳的金陵頭牌亂世佳人趙玉墨說起。
  • 張黎《四十九日祭》還原南京大屠殺 求真實不求新穎
    2014年12月8日訊,電視劇《四十九日祭》正在湖南衛視播出,在時下螢屏的嬉鬧輕鬆氛圍中獨樹一幟,不以高密度情節衝突吸引觀眾,風格很「張黎」,開篇便拉出一副眾生相,開宗明旨地告訴觀眾,導演意不在娓娓道來一宗引人入勝的故事。
  • 《四十九日祭》: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沉痛祭文
    冷靜寫實到近乎殘酷的鏡頭,把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罪行,逼真地還原到螢屏上。看了之後令人憤怒,令人警醒。但願這段屈辱的歷史,永遠不會重演。 這不是一個妓女與女學生的生命互換的故事,更不是一部娛樂化的抗日神劇,這是以張黎導演為首的一群有才華且敬業的電視藝術工作者,對日本軍國主義罪惡滔天獸行的有力揭露和清算,對77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中國同胞的沉痛悼念。
  • 今晚《四十九日·祭》 驚豔開播啦 21:00—21:30抓緊時間來搶錢
    ·祭》今晚開播 三大看點揭開「人性救贖」為隆重紀念12月13日首個國家公祭日,今天晚上(12月2日)19:35,年度熱血抗日巨製、電視劇版「金陵十三釵」 《四十九日•祭》在濟南電視臺新聞頻道《今晚劇場》震撼開播了。
  • 《四十九日祭》迎大結局「 死亡之宴」虐心上演
    由張黎執導,張嘉譯、宋佳、胡歌、黃志忠、張歆怡、孫翌琳等主演的抗日史詩鉅制《四十九日祭》將於本周迎來大結局,該劇自登陸湖南衛視和樂視TV超級電視以來,便受到觀眾的熱切關注,喚醒大家對這段沉痛歷史的深刻記憶。隨著劇集即將完結,劇情也走向高潮,「風塵女代替女學生赴宴」的悲壯故事即將上演。
  • 《四十九日·祭》中的美女帥哥都有誰?
    《四十九日·祭》中的美女帥哥都有誰?《四十九日·祭》講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軍攻佔前後,在接下來的四十九日內發生的人間慘劇,反映了絕境中的生命意義與人性救贖。來看下劇中演員都有誰吧!宋佳飾演玉墨宋佳,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女演員,《四十九日·祭》中飾演玉墨,她敢愛敢恨,卻又柔情中不失剛毅,是秦淮河上有情有義而令人難忘的奇女子。玉墨不會說英語,她沒有「凋零」而是作為戰後倖存者,參與了大屠殺的清算。作為秦淮河的頭牌,玉墨有著不一般的膽識和心性,其情感歷程也更為曲折。
  • 【侃大劇】張嘉譯宋佳攜手打造《四十九日祭》 12月初湖南開播
    而關於這個作品的內容,張黎和嚴歌苓一早就達成共識: 日軍屠城六周, 《四十九日祭》的故事從事發前一周寫起,加起來一共49天。49天也正好是中國傳統中,人去世後靈魂得以超度的節點,這也是劇名的由來。 在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前,螢屏上已經有太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作品,為什麼還要再拍這段歷史?張黎表示,拍《四十九日祭》有兩個意義,一是審視,二是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