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檔以7.95億元落下帷幕,相比去年激增長49.5%。稍稍提振行業信心之餘,迎來了國慶檔前的短暫空窗期。
回望中秋檔影片,《誅仙1》雖然以2.71億元票房獲得檔期冠軍,但其話題的熱度和持續性相較同期《小小的願望》都稍顯遜色。
《小小的願望》海報
後者由青年導演田羽生執導,彭昱暢、王大陸等當紅明星領銜主演,翻拍自韓國人氣喜劇青春電影《偉大的願望》,再加上前期更名、撤檔、改檔消息吊足胃口,這的確是一部讓業界對其票房充滿期待的影片。
可來看影片結果,截至發稿,《小小的願望》上映七天,累計僅獲得1.76億元,排片佔比低落同期第三,維持在15%左右,最終票房應該定格在2.3億元左右。豆瓣評分5.1,其中打三星用戶居多為37.5%。
成績遠未達到業界預期。究其原因,映前不可抗力因素確實對影片有影響,但自身質量不過關還是硬傷。對韓國原版照搬式翻拍,作者懶於創作,或許才是最致命的要害。
縱觀近年國產影視劇創作種類中,對「翻拍電影」情有獨鍾,僅韓國影視作品翻拍就多達數十部。
現成的故事IP且已有優良口碑,或許讓國內創作者看到了「便捷、快速、省力」的直通車,翻拍並無原罪,但問題是毫無再創作痕跡的照搬式翻拍,使多數故事既缺乏新意,同時顯得水土不服。
▲ 《小小的願望》豆瓣短評
其結果是,細數市場數十部翻拍電影,翻拍韓國電影者甚多,未有一部成為現象級佳作。鮮有對國產翻拍韓版影片的正面評價。
以翻拍韓版電影為例,中國翻拍類在創作和態度上哪裡出現問題了?真正的優秀翻拍電影又應該如何製作?
《小小的願望》翻身無望,到底原因幾何
上映消息「橫跨兩個檔期」的《小小的願望》僅取得這樣的成績,很難說令人滿意。有分析稱,該影片的票房勢能被撤檔風波嚴重削弱。
的確,《小小的願望》在暑期檔風波不斷,從頻繁調檔變成最終撤檔,影片也從「偉大」的,降格為「小小」的,卻還是落得個「沒有」的願望下場,遺憾撤出黃金暑期檔。
▲ 《小小的願望》換擋改名前後海報
雖然影片較迅速回歸,定檔臨近的中秋假期,但在上映前又因「番位之爭」,讓影片再次陷入到水深火熱之中,最終在一片「非議聲」中全國公映。
儘管如此,業界和影院對這部喜劇青春電影還是抱有希望,9月12日排片比例達到24.5%,放映場次8.7萬場,均列同期最高。可首映日豆瓣評分開局僅為5.9,當晚迅速跌落至5.2分。面對迅速崩塌的口碑,外界猜測片方試圖用非常規手段挽救票房。
9月12號《小小的願望》全國首映日,12號晚出現大量「零點場」,13號繼而成為了首映日。這樣「雷人」的舉動,讓網友質疑其不正當競爭,有惡意搶佔排片嫌疑,令影片一度陷入公關危機。
如此來看,《小小的願望》確實算的上命運多舛,但這或許並非是影片的「致命要害」,真正的硬傷還是來自於影片質量。
豆瓣評分開局5.9,當日迅速跌落至5.2,目前維持在5.1。大量負面口碑中,最不能讓觀眾接受的便是對韓國原版影片無差別的翻拍。
看過中韓兩版的觀眾會「驚喜」的發現,自己彷如觀看一幅「精準」的美術臨摹作品。兩部電影的整體故事脈絡,劇情走向幾乎完全一致,部分臺詞對白、分鏡構圖也分毫不差。甚至所涉及的「笑點」、「幽默梗」也是照搬不誤。
《小小的願望》與韓版對比
有網友評論稱,影片對於原版最大的改動或許就是,出於過審原因,將「破處」情節改成為「談戀愛」。可主題的轉變,情節內容卻照前作絲毫未處理。最終形成影片不明就裡,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
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前期遇到什麼,只要影片自身質量過硬,憑藉原版故事IP、當紅主創陣容依然可以逆襲,甚至可以讓之前的話題新聞成為影片票房勢能的推動力。最終是影片較低的口碑,斷送了所有的「翻身」希望。
不僅《小小的願望》,係數近年國產翻拍片,可以發現雖然針對韓國電影頻率較高,但真正成為現象級的作品少之又少,多數影片陷入到對原版電影大規模照搬的輿論漩渦之中。
翻拍韓國電影現狀:4億票房是瓶頸,口碑只剩一嘆息
與其耗費三五年心血打造一部並不保證成功的原創作品,將現有已經過市場檢驗的故事重新搬上銀幕,看似是取巧之舉,實際鮮見成功案例。
壹娛觀察整理了近年主要國產翻拍的韓國影片數據,通過圖表中十部電影作品可以看出,每一年幾乎有兩部左右翻拍自韓國電影上映,從影片主演陣容來看,每一部又都投入不小資金。
其中2015年就有三部翻拍電影上映,《我是證人》《前任2:備胎反擊戰》《重返20歲》,由此開啟了國產片「掘金韓國剩飯」的高潮。
但從近六年的翻拍作品成績來看,同樣難以讓人滿意。十部電影中,有四部票房未過億元,而且這四部作品都出現在近四年中。所有翻拍作品未有票房超過4億元的,2019年《「大」人物》的3.8億元,《小小的願望》的1.75億元,雖然同樣飽受爭議,卻是近五年來最佳成績組合。
圖表中,票房最高者便是獲得3.8億元的《「大」人物》,有意思的是,該片並未使用當紅流量明星。第二位就要追溯到2015年,開啟國產片翻拍韓版電影之旅的《重返20歲》,該片獲得3.66億元票房。
除上述兩部影片之外,其餘翻拍影片在票房成績上並未有過多亮眼之處。《前任2:備胎反擊戰》《我是證人》票房止步2億區間。此外,桂綸鎂主演的《美好的意外》獲得最低的1761萬元票房。
比起票房,翻拍後口碑的滑鐵盧更明顯。原版作品豆瓣評分有9部處於及格線以上,平均維持在7.5左右。而翻拍作品僅有4部達到及格分數線,僅有1部評分超過7。相較原版,不要說超越,接近都很難做到。
最接近的是《前任2:備胎反擊戰》,與原版《男友使用說明書》豆瓣評分僅相差0.4。遺憾的是,這並不是因為前者翻拍優秀,而是後者本身評價觸底,兩者評分分別為5.1和5.4。
口碑最高者的翻拍,前文所著重提到的《重返二十歲》以及《「大」人物》,兩者評分分別為7.1、6.5。而分數最低者,便是由佟大為主演的《外公芳齡38》僅有4.2分,與原作《非常主播》的8.3,相差3.7評分。且票房僅有6000萬元。綜合來看,該影片是最失敗的翻拍韓版電影。
對原版電影無節制的照搬是國產片翻拍最大的通病。翻拍電影從劇情走向、敘事手段、人物關係,甚至臺詞對白、場景造型均是照搬不誤,觀眾看不到一絲再創作痕跡,缺乏誠意之餘,沒有對主題新的詮釋,沒有與中國觀眾的本土化共鳴。
其中「本土化創作」一直是困擾所有翻拍電影創作的最重要問題——如何把握翻拍尺度?照搬照抄會被質疑缺乏創新,嘗試更本土化的改編又害怕破壞原版最精髓的內容。
如何保留原版最精髓的內容,並實現與「本土化創作」有機結合,才是創作者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大」人物》依靠較準確的本土化改編,「孫大聖」的角色設計,「包貝爾式中國富二代」形象選擇。以及主演賣力的表演,《「大」人物》實現出圈,稍稍提振了近年翻拍韓版的萎靡市場。
《「大」人物》海報
《重返二十歲》影片在創作中,針對原作嘗試了不少改編。從原版的「寫實家庭風」轉變為「青春偶像風」,「注入最中國本土化特色元素」,「淡化感情」等手段。讓《重返二十歲》,成為國產片知名度和翻拍水準最高的一部影片。
從這兩部獲得最佳票房成績來看,在觀眾看到翻拍電影的創作誠意之後,都會給予相應的票房反饋。
好萊塢翻拍海外電影現狀:《無間道風雲》再難超越
翻拍海外經典電影,國產片在口碑和票房都較難取得理想成績,未能找到「本土化創作」與「保留原版精髓內容」之間的平衡點是關鍵因素。不只是國內,近年來好萊塢也在遭遇翻拍困境。
查看近年好萊塢的海外翻拍電影,最具有代表性的兩部是翻拍自日本的漫改電影。
一部是由詹姆斯·卡梅隆監製編劇的《阿麗塔:戰鬥天使》,一部是由斯嘉麗·詹森領銜主演的《攻殼機動隊》,兩部影片投資分別高達1.7億美元和1.1億美元,都是經典的動畫IP配上頂級創作陣容和巨額投資預算,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好萊塢頂級製作項目。
《攻殼機動隊》海報
但最終成績同樣差強人意,《阿麗塔:戰鬥天使》北美僅8500萬美元票房,全球4.04億美元。《攻殼機動隊》北美4000萬美元票房,全球累計僅1.69億美元票房。保守估計這兩部影片將會給福克斯和派拉蒙帶來1億美金以上的虧損。
口碑方面也不盡如人意,兩者爛番茄新鮮度分別有61%、43%,相較原版動畫評分都有較大差距。
不僅如此,壹娛觀察還整理在北美最賣座的9部翻拍海外電影以做分析。通過圖表我們可以發現,強如好萊塢在海外翻拍電影方面也未打造出多部「現象級影片」。其中,按照投資金額的3倍票房收回投資來計算,榜單中僅有4部影片實現了盈利。
其中,《無間道風雲》《午夜兇鈴》(美版)《咒怨》(美版)都是在2010年之前出品的影片。也就是說在近十年好萊塢翻拍海外電影的歷史中,獲得了一定票房成績並且盈利的影片僅有2014年上映的《哥斯拉》,影片在北美獲得2億美元票房,全球5.23億美元。均是好萊塢最高成績。
其中最著名且與中國淵源最深的,當屬2006年馬丁·斯科塞斯改編自《無間道》的《無間道風雲》。後者北美獲得1.32億美元,全球2.91億美元票房,位列榜單第三位。
而且相較前兩者好萊塢頂級大製作預算,《無間道風雲》屬於中等體量影片。同時,該影片還收穫了91%的爛番茄新鮮度,榮膺第7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綜合來看《無間道風雲》,是北美最成功的翻拍海外電影。
在這之後,《午夜兇鈴》《咒怨》從票房成績來看,亦可算是成功翻拍海外作品,其中《咒怨》以1000萬美元票房投資,收穫1.87億美元全球票房,成為利潤率最高的影片。
而其餘翻拍影片,在票房成績以及口碑上都屬平平無奇,《攻殼機動隊》當屬榜單中最失敗的翻拍海外電影,1.69億美元全球票房是其中最差成績,口碑與票房均無亮點。
由此可見,近兩年雖然好萊塢出於全球化戰略考量,針對亞洲市場作品進行多次翻拍嘗試,但均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北美影評人認為,影片「本土化問題」同樣存在於北美創作者手中,「恐怖片」等具有強烈感官刺激,並依託氣氛營造的創作更加容易翻拍,而涉及到更深層次具有哲學思辨意味的動畫題材,往往受制於東西方文化差異,很難創作出精品翻拍影片。
由此可見,翻拍海外電影看似具有不少優勢,但實際也面臨著難以跨越的問題。如今,在中外的「教訓」面前,翻拍電影還敢隨意製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