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旭報導 嘹亮的歌聲、絢麗的舞蹈、優美的音樂……村民看得高興、聽得入迷。連日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藝術傳承中心的演職人員,先後來到喀左縣尤杖子鄉後鋼溝村、平房子鎮三臺子村開展送戲下鄉活動。
喀左縣民族文化藝術傳承中心成立於1958年,至今已走過62年的風雨歷程,被譽為「紅土地上的紅色輕騎兵」,是我省僅有的兩個蒙古族國有專業文藝團體之一。中心立足喀左、面向遼西,堅持送文化演出進鄉鎮、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軍營、進景區,演出形式以民族歌舞、戲曲曲藝、民族器樂、才藝小品為主,每年送戲下鄉100餘場。不久前,中心入選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名單。
「黨的扶貧政策暖人心,咱更要自力自強加油幹!」中心創作的小品《脫貧攻堅暖人心》在下鄉演出中受到村民一致好評。走進鄉村服務農民,在基層演出實踐中汲取養分,也讓演職人員有了創作靈感。中心充分挖掘少數民族自治縣特色,創作大量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在開展送戲下鄉活動中,他們不僅把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送到基層,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還把眾多唱響主旋律的作品送到農民群眾家門口,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多年來,喀左縣民族文化藝術傳承中心積極踐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使命,在蒙古族聚集的鄉鎮設立馬頭琴、蒙古族舞蹈子基地12個,率先在全省實行「1+X」基地建設模式,形成由學校、社區、民族特色村寨、社會文藝骨幹為對象的子基地網絡化格局。中心在東哨蒙古族中心校、縣二中、縣職教中心、縣四高中、龍山社區等地開展馬頭琴培訓,年累計派出輔導教師600餘人次、培訓群眾1000餘人,為馬頭琴、蒙古族舞蹈等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