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裡放一個水囊,需要的時候往裡打氣或是打水,填充胃容量。這個做法不是科幻,是目前臨床上,內科醫生為肥胖病人設計的減重招術。而外科醫生似乎更「絕」,乾脆為患者切掉部分胃,或者改變消化通路等,從而幫助他們實現減重。
昨天,記者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杭州市二醫院)胃腸外科、肝膽胰脾外科碰到來複診的楊先生時,他興奮地說:
真是太神奇了,手術後才2個月的時間,我已經減了40斤,整個人都感覺輕鬆多了。
楊先生今年28歲,跟年輕的妻子一起來杭州打拼也已經有好幾年,小日子也算過得美滿。他們唯一的煩惱就是,楊先生的體重不停地長,怎麼也控制不住,尤其是最近3年來,從170斤「噌」一下到了220斤。
「人太胖不好看也就算了,關鍵是人還很不舒服。」楊先生說,晚上睡覺的時候,鼾聲如雷,吵得妻子都不願跟他睡一個房間,而他自己,打鼾打著打著就容易一口氣憋住上不來,一晚上幾次折騰下來,感覺非常累。還有更要命的是,他的兩條腿粗得都快並不攏了,走起路來很是痛苦。健康也亮紅燈,出現了肥胖性腎病。
這幾年來,不論是家人還是朋友、同事見面就提醒他得減肥了。事實上,楊先生內心比誰都清楚自己需要減肥有多迫切,他曾經嘗試過上健身房,也吃過減肥藥。他說他很明白自己最大的問題是嘴巴饞,非到吃撐為止,一頓沒有兩大碗飯是絕對不行的,而且還特別喜歡吃肉,越肥膩的越愛。
管不住嘴巴的他,2個月前,找到杭師附院胃腸外科、肝膽胰脾外科主任潘志堅,潘主任推薦他試試縮胃手術。
起初,楊先生有些牴觸,因為他所了解的這類手術是要把胃切掉一部分,他覺得人家得了胃癌的人是不得已這麼做,自己的胃原本好好的去切掉別得不償失。後來,潘主任告訴他,他們的方法不是切掉胃,而只要在胃從上往下1/3的位置橫向切開,然後與小腸直接吻合,在醫學上稱為胃旁路手術。一來可以縮小胃容量,二來可以讓食物從兩個通道快速通過消化道,最終實現減重目標的同時還能降血糖。並且,手術不需要開腹,只要在肚子上打幾個洞,腹腔鏡下完成即可。
楊先生思前想後,最終還是鼓起勇氣決定手術,術後一周出院回家。離院時,醫生交代,他每頓只能吃半碗米飯,中間肚子餓時補充點高纖維的餅乾。如今,2個月堅持下來,他已經掉了40斤。「每天最興奮的事情就是早上起床稱體重,數據天天都在下降,成就感和信心就都有了。」楊先生說著還靦腆地笑了起來。
「減重代謝手術治療肥胖與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是近年來的臨床熱點,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有關其減重的理論依據已經研究很多,不少研究也證實了手術減重效果遠遠優於節食運動等生活習慣改變。尤其是近十年來,關於減重手術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也是越來越多。2010年中國發表了減重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內外科專家共識,2016年國際上由49家不同的糖尿病組織聯合發布了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的共識。」潘志堅主任說。
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肥胖的人或患2型糖尿病的人都能通過減重手術來解決,因此,是否能夠手術,以及選擇哪種手術方式,臨床醫生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來考量,既要按照病情需要,同時又要尊重患者的選擇與考慮;不但要考慮手術減重降糖效果,還要考慮術式改變胃腸道帶來的副作用,需要兼顧術後的外科相關併發症以及營養併發症的監控。儘量做到個體化手術,以期達到患者利益最大化的最終目標。
由此可見,減重代謝手術可絕非大眾所認為的那樣切掉部分胃那麼簡單,而是要兼顧到內科、外科、營養科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治療。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減肥最重要的還是管住嘴、邁開腿,悲慘的現實更是肉來如山倒,肉去如抽絲。
如果有個專業的人監督、指導。結果是不是就會不一樣?
有一位林先生,就在10天內減了將近10斤!他是怎麼做到的?
今天中午這些能吃多少?
米飯1/2,蘿蔔吃完,雞塊1/2,四季豆一半,聖女果放兩餐中間當做點心吃。晚上自己在家煮的,可以吃多少?
晚上走路走7000-8000步,加白天,每天至少10000步,這樣的運動量還需要增加嗎?走路消耗的能量較少,以110步/min的速度連續走50min可消耗大約300K cal從5.3號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後,10天瘦了近10斤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減肥。胖不胖不是你自己說了算,也不是你媽說了算,快算算自己的BMI指數!
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脂肪率
脂肪所佔比例。脂肪比例越高,基礎代謝率越低,越容易將未消耗的熱量轉化成脂肪。
肌肉率
肌肉比例越高,基礎代謝越旺盛,不用擔心因飲食導致的肥胖。
內臟脂肪率
比例高導致兩個結果:一是促進皮下脂肪的累積,導致體重反彈;二是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導致一系列慢性病的發生,如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
想要獲得專業的減重指導,還得去正規醫院哦~
記者:錢江晚報 何麗娜
部分內容整合自邵逸夫醫院
監製:曹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