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作家三毛七八十年代可謂紅遍中國和臺灣,三毛以散文著稱於世,對小說也有研究。不過,三毛以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經驗為潛在動力,開創了文學界的三毛時代。三毛一生著作頗豐,而且都是青年們愛看的書籍。三毛,背叛了家庭與西班牙的荷西結婚,成為了那個時代追求愛情自由的叛逆代表人物,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三毛的文學成就還是很高的。但是,她說她看大陸作家的書,只看兩個人的,其中一位就是賈平凹,並誇讚說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
三毛創作的書,到現在在中國大陸都很有市場,人們都還是很喜歡閱讀三毛。不僅僅是三毛對荷西的愛情故事感人,更重要的是三毛很愛看書讀報。她遠在撒哈拉大沙漠的時候,為了能看到臺灣的報紙,她都是要求家裡面父母把家裡訂閱的各種類報紙用麻袋裝好,通過航空公司用飛機給她運送到遠在萬裡之外的非洲。據三毛自己講,她平均每天的讀書報的時間為五個小時。
大陸的賈平凹在八十年代也因為散文寫得很出色,在國內小有名聲。不過,他之所以在中國後來名噪大江南北,跟三毛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這又關係到另外一個人,那就是西部歌王王駱賓。三毛嫁給荷西之前,她的未婚夫不幸離世。嫁給了荷西後,短短幾年的時間,荷西又因為潛水打撈工作時失去了生命,永遠地留在了大海的深處。這些對文學青年三毛來說,對敏感多情的三毛創傷很大,以至於三毛得了憂鬱症,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在三毛去世前,她喜歡上了此時已經年邁進入古稀之年,被人們稱作的歌王洛賓,他們倆相處的短短的日子裡,王洛賓為三毛創作出了中國歌壇上的歷史名曲《康定情歌》,歌中寫的就是他和三毛。
離開王洛賓之後不久,三毛在醫院自縊身亡。
大家還不知道賈平凹的大名的時候,西部作家賈平凹創作出了《哭三毛》和《再哭三毛》,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此,賈平凹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又因一部頗有爭議的巨著長篇小說《廢都》,一舉奠定了賈平凹在中國的文學地位。從此,賈平凹進入了他一生中進行小說和散文同時創作的巔峰時代,使得賈平凹成為了一位當代中國作家的領頭羊,甚至超過了莫言,只是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賈平凹在中國更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