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詐騙為何能掏空老人錢包? 老人:我們就是花錢買份熱鬧

2020-12-27 金羊網

保健品詐騙為何能掏空老人錢包? 老人:我們就是花錢買份熱鬧

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林少娟  2020-12-03

老人為什麼容易掉進保健品詐騙的「坑」?曾經做過保健品推銷員的小崔,她告訴記者,背後其實有一張精心為老人們編織的「網」。

記者在廣州越秀公園看到,子女為老人常用的小推車上貼上了「防騙提醒」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攝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實習生 林少娟

近日,重慶市的趙先生發現65歲的獨居老母親居然在偷偷吃壯陽藥。在兒子的追問下,母親才告訴他,這是藥房「醫生」推薦的,稱這個藥對她的健康有益,還有大促銷、送鍋的活動。

其實,近年來,保健品消費在老年人群體中越來越「熱」,類似的新聞已屢見不鮮。中國保健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就有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佔了50%以上。

老人為什麼容易掉進保健品詐騙的「坑」?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曾經做過保健品推銷員的小崔,她告訴記者,背後其實有一張精心為老人們編織的「網」。

推銷員:「這是一個精心編織的局」

在「90後」女孩郭梅眼裡,奶奶的房間就像一間「黃金屋」——2萬元的赭石床墊,2千多元的養生桶,床下的柜子裡塞滿了顏色各異的保健品,杯子裡還泡著幾千元購入的羊奶粉……

這個70多歲的老太太,自從進了保健品這個「圈」,就把自己的養老金和零花錢全都砸了進去。

郭梅告訴記者,一開始,奶奶還只是被保健品店辦的小活動、送的小獎品吸引,後來就登記了家庭住址和電話;再後來,殷勤的推銷員上門給她送掛麵、送雞蛋,還親切地喊她「乾媽」……就這樣,身體一向很好的奶奶,卻頻頻出入保健品店,把各色保健品一件件搬回家,錢包逐漸被掏空。

郭梅奶奶的遭遇並不稀奇。在曾經做過保健品推銷員的小崔看來,這就是一個精心編織的「局」——

前期,推銷員們會走街串巷地發傳單、做免費血壓檢測,以便留下老人的信息。傳單內容通常是一些只需10元、30元的廉價旅遊信息,甚至是免門票的旅遊項目。

中期,推銷員們開始「撒網」了。他們逐一給留電話的老人打電話,約他們一同出遊,全程陪同。「遊玩時禁止介紹自家公司的產品,以防老人產生戒心。」小崔告訴記者,「也不能跟老人表示出過度熱情,會讓老人有戒心,最好擺出『我就是陪你們來玩的,不是來賣東西』的態度。」

聊天內容也「劇本」。「要套出老人家的經濟情況,以防老人沒錢買東西;夫妻一起來的,還要套出家裡是誰做主以便之後主要攻克誰;還要知道老人曾得過什麼病……」小崔說,「總之,沒有白聊的天,都是套路。」

根據聊天情況,推銷員們根據有無購買意向、有無經濟話語權、經濟條件優劣等標準,將老人分為1、2、3類客戶。接著,老人會被帶進一間滿是「專家」的房間「一對一指導」。一旦老人購買產品,房間裡必定會掌聲雷動。

買一次產品不是結束,小崔告訴記者,後期,推銷員們後續仍會熱情地給老人打電話,甚至上門拜訪。「公司培訓時說過,老人們很孤獨,要對他們好一點,偶爾去看望他們。只要他們信任了你,產品就好賣了。」

小崔跟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她的一個前同事,被一名老人當作「恩人」,上門回訪時還常被老人留下吃飯。其實那個老人並不適合吃他們推銷的保健品,卻源源不斷地拿出養老金來買產品。沒過多久,這名同事就辭職了。「他覺得很愧對那個老人。」

警方打掉的「坑老」保健品詐騙團夥,為老人開生日會(資料圖) 廣州公安提供

老人:「我們就是花錢買份熱鬧」

「老人們很孤獨。」在小崔看來,一個個保健品騙局之所以能成功,就是精準地抓住了這一點。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老年健康藍皮書:中國老年健康研究報告》指出,37.88%的老年人表示有被騙過,而老年人的孤獨感最容易被詐騙分子利用。

老年人有多孤獨?「疫情前期,大家閉門不出,兒子一個房間工作,兒媳一個房間工作,小孫子待在房間裡寫作業,吃完飯門一關——啪,一天下來講不上幾句話。」袁阿婆是公園長椅的常客,對她來說,孩子要工作,孫子要寫作業,而老人只有時間。

保健品能填補老年人的孤獨嗎?家住廣州天河區的盧阿婆是一名73歲的獨居老人。她的丈夫早年去世,女兒在外地工作。為了排遣孤獨,盧阿婆常常出門走走,保健品店是她光顧最多的地方。「老人多,推銷員也熱情,就算不買,湊個熱鬧也行。」她告訴記者。

熱鬧湊久了,她開始陸陸續續拎一些保健品回家,甚至上萬元的營養奶粉和保健茶。「吃了效果怎麼樣?」「今天心情好嗎?」「盧阿姨,我老家寄來了一箱特別甜的蘋果,我給您送幾個過去吧?」買完保健品後的盧阿婆,甚至一度多了一兩個「閨女」「兒子」。

「那些孩子那麼辛苦地服務你,你也不好意思讓他們一分錢都賺不到,是吧?」盧阿婆說,「我們就是花錢買份熱鬧。」

子女:「我真的沒有時間陪老人」

「叫一聲爸媽,能有人回答比啥都重要。」這是歌曲《萬愛千恩》裡的一句歌詞。今年重陽節前夕發布的《2020老年人網際網路生活報告》顯示,這首歌是老人們在網上搜索最多的歌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郭羽靖告訴記者,貪婪、恐懼、情感,是保健品詐騙的關鍵心理。老人之所以容易被騙購買保健類食品,有情感需求的因素在裡面。「有些詐騙分子能關懷甚至陪伴老人,這很容易讓老人產生情感連結,尤其是空巢老人。因此,子女的關心尤為重要。」

「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陪伴老人。」家住深圳的黃先生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黃先生今年30歲,是一名個體商人。「每天睜開眼,要先想今天要賣多少貨才能不虧本,這個月要賺多少錢才能擔得起房租店租。」

正在奮鬥的年紀,每天朝六晚九地忙碌,讓黃先生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有幾次,母親專門等到他下班回來才睡,只為了跟他說上幾句話。「但我真的太累了,隨便敷衍幾句後就去洗漱了。就算有空了,我也更想一個人休息休息。」他告訴記者。

兒子缺失的陪伴,很快由保健品推銷員補了上來。有一天,黃先生在家裡發現了幾張保健品購物小票,細想起來,母親確實接到過推銷員的電話。「我在電話裡聽推銷員說要陪我媽去買菜、散步,其實這些都是我沒能做到的。」他說,「要是我們每天都跟父母聊聊天,問問他們去了哪裡,做了什麼,肯定就能第一時間發現老人家們有沒有被騙。」

【支招】

老人防騙有三招

不貪、不念、信任子女

怎麼避免老人掉入保健品詐騙的「坑」?今年6月起,由民政部印發的《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正式施行,規定以非法集資或者欺騙手段銷售「保健」產品等方式詐騙老年人財物的養老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在被有關部門依法依規懲處的同時,還將被列入懲戒「黑名單」。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諮詢研究中心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學博士曾保春認為:「老人們可以多看新聞,提高自身判斷能力,才更能避免上當受騙。」

在廣州天河區五山街社工服務站,一支由老年人組成的防詐騙小分隊已經開始互助防騙。記者了解到,這支隊伍成立於2017年,隊員們都是退休老人,平均年齡超過70歲。

「中獎外匯撿包分,天上豈有掉餡餅……」隊員們還整理編寫了一首防騙歌,以同齡人的身份,將心比心地勸說身邊的老人們,教他們識別各類騙術,防騙宣傳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效。

「不貪,不念,有問題及時跟孩子說。」隊員陳阿婆總結了三條防騙妙招。她告訴記者,跟子女的良性互動,是老年人避免被「坑」的關鍵。「老人也要信任子女,有問題不能瞞著孩子。」

(張璐瑤 林少娟)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保健品詐騙怎樣掏空老人錢包
    原標題:保健品詐騙怎樣掏空老人錢包   近日,重慶市的趙先生發現65歲的獨居母親居然偷偷吃壯陽藥。
  • 盯上老人錢包的「收藏品」
    7月27日,北京音樂人夏炎在微博上公開求助,講述母親被專盯老年人的銷售組織掏空家底的經歷,微博中提到「這些日子,我和家人發現,我媽的畢生積蓄大概五六十萬元都已經被專門針對老年人詐騙的騙子騙走。那裡的民警透露這一案受騙最嚴重的老人被騙走了200多萬元,中招的老人中不乏一些高知。北京海澱公安在7月29日公開發布這個專盯老年人的18人詐騙團夥落網的消息。
  • 保健品市場欺詐營銷現象調查:銷售員抓住老人怕死怕孤獨心理
    隨著購買的保健品越來越多,退休金開始不夠用了,每天把饅頭、包子當主食,幾乎沒有吃過魚、肉之類的葷菜。7月中旬,他連房租都支付不起了,被房東拒之門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有網友說,保健品推銷,已經成為詐騙老人的代名詞。老人被保健品推銷商哄騙而掏空積蓄,乃至變賣家產的現象不是個案,有關部門應該加大打擊力度。
  • 警惕騙術「圍獵」老人!以房抵押貸款投資保健品 耄耋夫妻落入陷阱
    在律師的幫助下,兩位老人終於搞清楚了自己的房子能被別人賣掉的原因,主要就是在第二次辦100萬貸款公證時,他們在北京市方正公證處籤下的這份委託書。內容顯示:受託人可以代我們到房地產交易管理部門辦理房產產權轉移、過戶事宜等。受託人就是放貸公司的楊世軍。
  • 夫妻稱買保健品返10萬餘元 騙234名老人400餘萬元-廣西新聞網
    花9.5萬元買保健品,能返10萬餘元「宣傳費」,還送免費旅遊 這種「好事」為啥總有老人信?如此高價的保健品,卻吸引了南寧市234名老人,共掏出422萬元養老錢踴躍購買,這是為何呢?原來,「玄機」就在買了這種高價保健品,不僅能獲得免費旅遊等好處,還能獲返還比購買價更高的「宣傳費」。當然,老人們最終還是沒拿到這些所謂的「高額回報」。
  • 電視劇《黑色燈塔》:保健品公司騙老人套路,及防騙指南
    現實的無奈社會現實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有錢的老頭老太太買保健品,是樂此不疲。兒女們則是公然反對,甚至爭吵,卻依然阻擋不了他們那顆熱切買藥的心。通過不斷打聽追問,喬諾(吳倩)得知了泰德豐保健品公司的套路。看似好心這家保健品公司,打著免費義診的旗號,通過給社區老人打電話的方式,讓老人去參加義診,同時免費送兩盒蛋白粉保健品。(這裡說下,老人的電話他們哪裡得到的?社區工作人員?物業?)
  • 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
    摘要: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文/農夫也瘋狂對於小孩子和年輕人來說,是恨不得每年都過生日。前幾天小女就問我,什麼時候過生日,為什麼生日一年只有兩次。在她看來,過生日是很開心的事情。
  • 短視頻為什麼能撬開老人的「錢包」?
    為了能和「靳東」結婚,她毅然選擇奔走外地,放棄了現在的老公和家庭。顯然,這樣的熱搜令人啼笑皆非,年輕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阿姨遇到騙子,她腦袋應該是進水了。或許,普通人不能從國家、制度、文化層面做些什麼,但最起碼能善待我們的父母,使得家庭更和諧。而作為高速發展的短視頻平臺,更應該從流程、技術上做些優化。事實上,大家好不容易把「老年人」拉到最時髦的移動網際網路之上,絕不能只奔著他們的錢包去,即便是奔著其消費能力,也應該靠「提供優質服務」來換取利益。
  • 老人有病不吃藥花32萬元買保健品 最終在保健品推銷現場去世
    【觀察者網綜合】據央視財經11月29日報導,浙江嘉興近7旬的老人管英東因為被推銷員洗腦,有病也不吃藥,三年花了32萬元購買各類保健品。可是這些保健品並沒有給她換來期望中的健康,最終在保健品公司組織的活動上去世。而在老人過世後,仍然有人打電話到家裡繼續推銷保健品,推銷員還稱號碼是「國家衛生部」給的。
  • 南都臥底曝光的老人保健品黑店被查!但我們不認為這樣就結束了
    市民吳小姐:今年2月其父母在路口被保健品銷售商家搭訕,然後就被一輛小車帶到佛山的一個鄉鎮,兩名老人被強制關了手機,在一間小黑屋威逼利誘幾小時,要求購買對方的保健品。其父母堅持不肯買,最終商家把兩位老人扔在荒郊野嶺,老人跌跌撞撞才坐車回到廣州。回來後,她怎麼問,父母都不肯說出詳細經歷,後來此事不了了之。
  • 「低價旅遊」實為推銷保健品 老人出遊2天被誘導花8000元
    然而,參加完旅行團後,許多老人發現被忽悠購買了高價保健品。記者調查發現,這種以「低價旅遊」為幌子的推銷,不僅讓老年人損失錢財,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湘贛兩天遊僅99元/人長沙57歲的黃女士怎麼也沒有想到,旅行公司組織的99元「老年特惠遊」,最終變成了「保健品銷售之旅」。
  • 子女贍養、保健品詐騙等問題突出
    遇到保健品詐騙案件後如何維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發展,侵害老年人權益的現象也時有發生。7月30日,中國老齡協會公布全國老年維權十大典型案例,涉及贍養、住房、養老金、婚姻自由、土地承包等諸多方面。
  • 老人參加免費旅遊花2萬做放血治療 詐騙團夥用假血冒充
    7月27日,南京曹老太太的一個報警,牽出一個特大醫療詐騙團夥!  說好免費旅遊,卻花2萬「放血」  一年前,曹老太太聽養生知識講座認識了業務員張某。張某經常給曹老太太打電話噓寒問暖,讓她很是感動。為了照顧張某業績,曹老太太花費數千元在張某的公司購買了多種保健品。
  • ...老人被騙!幾毛錢的生薑、大蒜亂燉成上千元「神藥」 號稱能治中風
    保健品套路老生常談但依舊有老人上當受騙最近,上海一家公司向老年人推銷一款「神藥」號稱可以治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陶先生:說我很多地方都不好,然後給我們介紹產品,開始我們不信,然後就給我們到前面會議室給我們上課。
  • 網絡刷單、冒充好友、積分兌換 電信詐騙花樣多,老人多留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隨著騙子詐騙手段不斷推陳出新,電信網絡詐騙也呈高發、多發態勢, 老年人因防範意識較弱,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主要受害人群之一。日 前,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了一些電信詐騙主要方式及防範方法,提醒老年人 「天上掉餡餅」不可信,平日裡得留個神。
  • 權健的背後,還有多少虛假保健品騙財害命,禍害中國老人
    三株口服液,其實對我們的腸道清潔有一定的功能,但是卻被吹得天花亂墜,被吹成包治百病的神奇口服液。但在1996年,三株卻敗給了一個老漢,有一個老漢聽說了三株的神奇功效後,連喝八瓶想治療尿頻,可沒想到老漢卻對高蛋白過敏,最終死亡。之後這家事情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關於這件事情的報導也迅速傳遍全國。在98年三株雖然勝訴,但是名聲卻大不如以前,從此業績也一落千丈。
  • 義烏85歲老人花4萬買保健品 女兒怒斥:被洗腦了!
    保健品其實就是一種食品,只有補充養分功能,是不具備任何治療作用。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小電視臺上面可以看到保健品治療的廣告。老人看得多了,有時候就刻在腦海裡面了。今天我們分享一則發生在義烏保健品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高友芬老人,今年85歲。最近迷上了買保健藥品的行為。
  • 面對白髮蒼蒼的老人,我們能做些什麼?
    然而一些老人卻因為不會上網、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而困難重重:到醫院無法自助掛號,路邊招手打不到計程車,沒有健康碼去不了公共場所……面對這些白髮蒼蒼的老人,我們能做些什麼?2011年起,我和一群小夥伴們一起,在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首都40餘所高校成立了夕陽再晨志願服務隊,千餘名志願者利用周末在社區開展科技助老志願服務。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但是農村的老人對於過生日是很避諱的,多數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就算是子女強烈要求給老人過生日,但是他們總是會拒絕,並且都會說等幾年再過生日。那麼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為何很多老人不願做壽?這裡我們有必要先解釋一下,做壽和過生日是有區別的。不知道在其他的地方是如何的,在我們當地只有50歲以上的老人才稱之為過壽,而50歲以下的人,只能是算過生日。
  • 老人參加保健品「低價」旅行團,中途卻意外死亡,真相曝光!
    老人參加保健品「低價」旅行團,中途卻意外死亡,真相曝光!近日,杭州江先生反映到,自己的母親參加了一個旅行團到安徽,但是老人家在途中突發意外,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現在一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然而這個「旅行團」並不是真正的旅行團,而是一家保健品商組織的「低價參觀團」。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肯定想不通,早上還跟我打過招呼,好好的一個大活人,中午接到電話就被告知母親出事了,我肯定會有很多疑問。」江先生告訴記者,據了解,江先生的母親今年64歲,與同村兩個人一起報了旅遊團,由一家專門做保健品的公司組織去往安徽總部參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