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高雄市長補選還有不到20天,我問一位高雄的朋友,你買好了回家的高鐵票了嗎?「我才不了,今年已經為高雄花了4張車票,「大選」,「罷韓」,單單高鐵票就花了一千多塊人民幣,又有什麼用呢。」是啊,選一個市長做兩年,等到了2022年初,連任的壓力就又來了,一年半的時間,能改變高雄什麼呢?臺灣的選舉向來只是一場權力的遊戲,這場高雄的「三腳督」,從打響的那一刻起,勝負的天枰早已傾向了陳其邁和民進黨。罷免了「背信棄義」的韓國瑜,換上一個曾經「草包」的手下敗將,真的能讓高雄變得更美好嗎?
國民黨:我和我最後的倔強
李眉蓁是誰?
「百年老店」國民黨出乎意料的派出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長腿美女,很多人提到她的出線,都用「這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選」來形容。之所以能在國民黨內協調出現,想必跟她本人關係並不大,而是很多人是賣了她爹一個面子。關於她父親李榮宗的發跡史並沒有太多的資料,但能從一窮二白的攤販之子,混成「人脈橫跨藍綠,地方實力相當雄厚」(網絡百科資料)的高雄市議員,想必其為人與手腕並不簡單。
但李眉蓁呢?從宣布出線,到如今深陷論文抄襲的風波。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總結下來大概就是,既沒有專業能力,也沒有人格魅力。面對論文風波,她一邊用事先準備好的紙巾擦拭著眼淚,一邊卻高喊,「我紅了!」what??再狗血的臺灣鄉土偶像劇也寫不出這樣的劇本吧?在臺灣這樣一個從小就重視演說能力和口才的社會中,李眉蓁的發言時常支支吾吾,語義不明。我甚至覺得她根本都不適合議員這項職業,更何況當市長了。而除了她那1米76的大長腿,就更難讓人把她與人格魅力這樣的字眼聯繫在一起。
那,國民黨真的沒有更好人選了嗎?不,更精明的國民黨人,才不會去參加一場必輸的比賽。那為什麼不藍白合作呢?說到底,覺得丟不起這人唄。欸,我們國民黨好歹「百年大黨」欸,需要靠你一個成立一年的小黨來撐場子?傳出去還混不混了以後。
民眾黨:存在感,真的很有必要
在今年的「雙城論壇」上,柯文哲再次重申了他處理兩岸問題的態度,就是簡單的兩個字,務實。其實不僅僅在兩岸問題上,比起島內其他浮誇的政黨,柯文哲和民眾黨的作風都算得上是相當的務實。很多人往往都只記得柯文哲的快人快語,但實際上,認真起來的醫學博士水準還是挺高的。
然而,在臺灣政壇理性是沒有版面的。還記得幾個月前,民眾黨內被爆出蔡宜芳和張益善的「不倫戀」,幾乎霸佔了當天不少媒體的頭版。而在同一天,民進黨內的一位民代召開了一場記者會,聊的是臺灣餐飲產業面臨的疫情紓困問題,而其核心是希望借疫情民眾不願出門用餐的現狀下,大力發展島內外賣平臺的思路,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採訪完,我寫了一條一千多字的稿件交給後方,編輯開玩笑的說,今天台媒所有民眾黨的新聞都是醜聞,就你在發記者會,你是準備加入民眾黨去當黨工了嗎?
沒有爆點就沒有版面,這是臺灣輿論環境的現實。民眾黨自成立以來,幾乎生存在於柯文哲的光環下。柯文哲在年輕選民中或許有些人氣,但終究不是馬英九當年那樣的全民偶像。民眾黨要生存,要發展,需要生產出更多的柯文哲。只有抓住每一次機會刷存在,才能讓民眾黨不像親民黨,「時代力量」那樣泯然眾人。所以柯文哲近來每周末都親下高雄輔選,因為在這個舞臺上,對他來說,讓地方民眾看見柯文哲,記住民眾黨,遠比輸贏更重要。
民進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最後聊一聊,這場雞肋選舉中唯一可能的贏家民進黨。高雄對於民進黨而言,就如同耶路撒冷之於三大教般的存在。民進黨如今活躍在政壇臺前幕後的大佬們,大多「發跡」於高雄的「美麗島事件」。作為事件中的受害者,高雄人也給予了民進黨人30年的愛,自1998年至2018年,高雄市長無一不是民進黨籍出身。
2018年,韓國瑜憑藉著非凡的個人魅力和政治天賦入主高雄,打了民進黨一個措手不及。而就在輸掉高雄的那一刻起,「罷韓」行動也被排上了日程。在韓國瑜輸掉「大選」後的幾個月內,「罷韓」達到了高潮。收復失地,成為了蔡英文勝選後幾乎唯一的目標。
作為民進黨內唯一合適的人選,這是陳其邁第三次衝擊高雄市長的寶座。早在2005年,陳其邁就在謝長廷北上擔任「閣揆」後被任命為高雄的代理市長,41歲的他也成為當時臺灣最年輕的「直轄市長」。原本以為職業生涯就要步入巔峰的陳其邁,卻被他爹坑了一把。幾個月後其父陳哲男多項貪腐弊案的爆發,讓他在輿論壓力下引咎辭職,轉而成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訪問學者。沒錯,就是拿不出蔡英文畢業論文的那個倫敦政經學院。
兩次與高雄市長失之交臂的陳其邁,曾經遠在臺北身居高位,如今打著愛鄉土的名義捲土重來,「敗部復活」的他這一次也真的是十拿九穩了。但他真的愛高雄,能改變高雄嗎?民進黨三十年來給高雄留下了堵塞的下水道,坑坑窪窪的路面,「氣爆案」甚至帶走了三十多條人命。這麼愛高雄,你怎麼不「遷都」呢?
高雄人,你真的光榮嗎?
三個黨派各有所圖,國民黨要尊嚴,民眾黨要存在感,民進黨要收復失地。然後呢?誰還記得選市長,是為了高雄的市民,是為了恢復所謂「高雄的榮光」?
兩年前,韓國瑜好歹喊出了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現在呢?三個候選人的政見,你又記得什麼?
在陳其邁成立競選總部的當天,蔡英文喊出了「兩年拼四年,光榮投三次」的競選口號。如果每年都能投三次票,才能實現高雄的光榮和民主的偉大,那從罷免到補選花掉的十幾億新臺幣,這樣的代價,未免也太大。
洪偉晟(海峽導報駐臺記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