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想有大發展,就必對標先進的企業,華潤雪酒的參照物對標是百威和嘉士伯,要想趕超它們,就要不斷的優化產能、提升產能效率,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和成本優勢,因此,華潤啤酒CEO侯孝海把「刀尖向內」開啟了一場大變革,不斷的關閉落後產能,開啟新的產能優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提升生產的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管理的水平、提升人員的專業能力。
雪花啤酒位於東北的工廠 圖片來源:華潤啤酒
7月19日,有媒體報導,華潤啤酒未來平均每年將要關廠3家。對於關廠計劃的詳細內容,華潤啤酒將在8月下旬的業績公告中對外明確本年度關廠計劃。關於具體每年關廠數量,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沒有得到華潤啤酒方面的及時回應。
但另一則消息同樣令人側目。7月6日,中國啤酒行業門戶網站中國國際啤酒網刊登了華潤雪花啤酒(黑龍江)有限公司新增12萬聽小時包裝線項目的中標變更公示。由於哈爾濱安裝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放棄中標資格,按照相關法規,排名第二的中樂建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中標人。預計中標價格3000多萬元的項目到明年1月竣工。
「內部整合的大面積改革已基本到了尾聲。未來的工廠關閉是常態化的關閉,和大工廠的建設和專業化建設同步。」去年底,曾同時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和哈佛商業評論採訪的侯孝海早有全盤規劃。
「感謝這些離開的人,他們為雪花啤酒贏得了未來發展更大的機遇和能量。如果雪花啤酒將來和現在發展不錯的話,軍功章絕對首先要頒給他們。」
啤酒行業作為先進位造業,在發展黃金期用跑馬圈地應對激烈競爭,導致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在國內,大幹快上的不止雪花啤酒一家,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比比皆是。一靠併購,二靠擴建,三靠新建。過了快速發展期,遍地的啤酒廠產銷參差不齊,有的成了包袱或雞肋。
第二個弱點是品牌屬性不強。消費升級了,啤酒要跟消費者有互動,有場景,他才能真正認為這個品牌是你的。品牌重塑,立足高端,同樣需要公司變革。
到去年底,華潤啤酒共關了30家工廠,全行業關廠最多。
「我們關閉最快,沒有發生任何後遺症。這場仗打得非常不錯,但很艱難。」侯孝海說,在中國關閉工廠,比較難,關國有工廠,更難。關中央企業的工廠,難上加難。去了歐洲他才知道,關廠比中國難。但不關不行。
關廠的實質是裁人。華潤啤酒旗下的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下稱雪花啤酒)從五萬多人「優化」後只剩下兩萬八,三年之內完成。「連私企都沒人這麼幹的。」侯孝海說,一般的國營企業堅決不幹,重要企業連門都不要想的事,雪花啤酒幹了。
「人到中年,拖家帶口,真的不容易。有的老職工畢生就在雪花工廠,為了雪花啤酒未來的發展,犧牲自己自謀出路。雪花今天改革的成效,跟他們做出的貢獻密不可分。我們只能用良好的政策和激勵來感謝他們。」侯孝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我們的政策是參考行業裡員工優化最好的水平,N(工作年限)+3(年限),也是大公司最好的水平。」侯孝海透底,雪花啤酒特別比較了百威英博和嘉士伯,還把啤酒行業裡其他外企的數據分析完後,制定了一個略高於外資公司的費用補償政策。具體而言,補償標準比外資公司高了一點點,既符合央企特點,又滿足了關愛員工還不能高得太過分。
「三年裁員,政策從未改變,一以貫之。」他說,一旦隨便更改,大家都打報告。
但沒有一種政策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肯定有部分員工不滿意的,就要做說服和各種工作。」侯孝海想起一件事。有個領導提醒他辦公室裡準備一瓶辣椒水。在四川呆過很長時間、喜歡吃辣椒的侯孝海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後來才明白意圖:領導怕減上萬人、關幾十家工廠的他不小心吃虧。
「我們有專項小組對每一個人,發動員工親戚、家人一起來勸說。」侯孝海回憶,有個司機得離開,專項小組把他以前所有領導都找來了,還不行,就把他兄弟姐妹從其他城市請過來幫忙。還有老公願意,老婆不願意的。各種情況,比較複雜,只能一人一冊或一戶一冊,然後做出服務。
「細緻的工作,勝過所有的政策。」侯孝海深有體會。
除了補償,幫助員工再就業同樣重要。
雪花啤酒在各個工廠成立了再就業辦、困難職工辦和困難救助辦。「我當時說了,就算一個員工都不去這些辦公室,也得把牌子給我掛起來!你可以不需要我,但我們願意幫助你。你想跟公司打官司也行,我們提供第三方法律援助。」侯孝海說,這樣做下來,小事兒肯定有,但沒出大事。
關完一家工廠還要開會檢討、復盤。一溜兒關下來華潤啤酒不斷總結,比如確定關廠了,工廠的牌子就要提前拆下來;所有的登高處都要上鎖。對待困難戶和孕婦,要仔細再仔細。
三年下來,雪花啤酒大部分工廠整廠全關,很多廠長自己關掉自己,最後也走了。但雪花的改革也初見成效。
2019年的財報相當亮眼。華潤啤酒當年的綜合營業額為331億元,雖同比增長4%,但股東應佔綜合溢利同比大幅增長34%,為13億元。增幅主要來源除收購喜力中國帶來的貢獻和無企業年金計劃撥備外,排在最前面的兩條原因分別是實施產能優化導致固定資產減值虧損減少,效率提升令成本節省。去年,公司確認的固定資產減值及存貨減值分別為7億元及3.52億元。
有關有擴
「未來的工廠關閉是常態化的關閉,和大工廠的建設和專業化建設同步。」
侯孝海去國外考察後致力於做的事情是,把該做大的工廠做大,發揮集約化的魅力。
「中國啤酒過去低價酒低,地域性品牌比較強。通過整合後,全國性品牌突出,產品價格提升。是消費升級和交通改善讓啤酒瓶可以走得更遠。」侯孝海坦言,原來1000個啤酒瓶只能走150公裡外,現在走三四百公裡都行。所以,他認為一個省其實一個啤酒廠產能就能覆蓋。
7月17日,青啤股份(600600.SH)在山東平度智慧產業示範園舉行了100萬噸啤酒擴建項目的竣工儀式。總佔地面積808畝的項目規劃啤酒總產能高達200萬噸/年,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單體啤酒生產廠。
不光青啤股份在建,華潤啤酒也有這樣的大工廠。疫情期間停產的武漢工廠佔地500多畝,年產啤酒100萬噸,是雪花啤酒重要的基地工廠之一。不少高端和特色啤酒均產於此。由於復工較晚,浙江蕭山公司上半年曾接手由武漢工廠生產的雪花臉譜系列、勇闖天涯superX、雪花純生啤酒等品種。現武漢工廠已完全正常生產。
2019年上海酒博會上的雪花啤酒展區 文靜攝
按照侯孝海的設想,新擴建的雪花啤酒工廠,單體產能規模至少要在100萬噸左右。
產能優化不止是產能大轉移,還有聽裝線的上馬和瓶裝線的調整。
華潤雪花啤酒(黑龍江)有限公司簡稱黑龍江工廠,是華潤啤酒自建工廠。從2006年發展到現在,一期二期改造多年後已是老廠。按照59萬噸的設計年產能,黑龍江工廠不在關閉之列,但需要改造,比如增設聽裝生產線。
讓華潤啤酒願意擴建的還有喜力中國的工廠。2019年年報首次披露了華潤啤酒的併購成效:加上收購喜力中國的影響,去年,該公司中高檔啤酒銷量同比增長8.8%,啤酒整體平均售價同比上升2.8%。
去年底,浙江省嘉興市人民政府與華潤集團籤約,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在大消費板塊,華潤雪花啤酒規劃3億元左右,擴建喜力啤酒嘉善工廠,產能從目前的20萬噸擴建到30萬噸,全面推動喜力啤酒轉型升級。
這是繼去年4月29日,華潤啤酒收購喜力中國的交易完成股權交割後,對收購品牌的大投入。
華潤啤酒的「刀尖向內」的改革,成效顯著,到2019年底,雪花啤酒的工廠從98家減少到74家,年產能約205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高到53%;華潤啤酒產能從目前的20萬噸擴建到30萬噸,從這些看得見摸得著數字中,能夠看出改革的「碩果」,因此,華潤啤酒CEO侯孝海有信心帶領華潤啤酒在未來3-5年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免責聲明: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工作人員聯繫(18731251601),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協商。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