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小提琴家盛中國:一曲《梁祝》成絕響

2021-01-10 央視網
懷念小提琴家盛中國:一曲《梁祝》成絕響

原標題:

  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 9月7日晚,我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因病逝世,享年77歲。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音樂生涯曾多次被搬上銀幕、螢屏,其中既有紀實性的電視片《東方之子》、《藝術人生》、《時代人物》、《盛中國獨奏音樂會》,也有舞臺藝術影片《春天》和以他為生活原型的故事影片《生活的顫音》等。

  在許多中國人的記憶中,小提琴這個樂器都是和盛中國這個名字聯繫在一起的,其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發行的唱片、錄像和演出影響了中國近四十年,整整幾代琴童。著名小提琴大師梅紐因來華訪問時曾與盛中國合作演出,並稱讚他是「我在中國演奏巴赫雙提琴協奏曲的最好的合作者」。他的名字還被澳大利亞ABC廣播公司寫入了「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之列。

  「中國的梅紐因」因《梁祝》蜚聲國際

  盛中國的父親盛雪是中國著名的小提琴教授,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母親朱冰是搞聲樂的。盛中國兄弟姐妹11人,有10個成為音樂演奏家,其中竟有9人把小提琴當成自己終生的選擇!1984年春,這個音樂之家的三代人十二把小提琴曾同臺演出,引起巨大轟動。盛氏小提琴之家贏得了「中國樂壇第一名家」的美譽。

  盛中國是這個家庭的第一個孩子,於1941年生於江西省進賢縣李渡鎮盛家村。盛中國曾憶及當年母親給他取這個名字的初衷,就是希望中國有一天強盛起來,不再被外敵欺侮。盛中國藝術劇院就落戶在江西省李渡鎮,整個展館佔地面積400多平方米。免費對公眾開放。遊客可以看到盛中國雕像,盛中國還將捐贈部分珍貴演出服裝及演出資料事物以供展覽。

  盛中國自幼受中外音樂的薰陶和嚴格的藝術訓練。五歲開始隨父學琴,七歲第一次公開演奏,九歲時武漢人民廣播電臺錄製了他獨奏的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經典作品,並向全國廣播,聽眾大為傾倒,稱讚他是「天才琴童」。

  1954年,盛中國以最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六年後赴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師從著名小提琴大師列·柯崗。1962年獲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賽榮譽獎,成為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一首如泣如訴的小提琴曲《梁祝》讓他蜚聲國際。1964年回國後,盛中國開始在中央樂團任獨奏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雖然長年浸淫於西洋音樂和外國文化中,盛中國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從小,他父親除了教導他音樂,也培養他讀古文觀止,讀名著,了解中國文化。在盛中國身上,不僅能感受到古典樂的大家風範,也能感受到一種文人的儒雅。

  當他要離開莫斯科的時候,他的老師曾說,他是屬於世界的。盛中國卻認為,他屬於中國,他需要的是世界的音樂舞臺,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舞臺,讓世界來了解中國。

  盛中國的演奏風格既熱情奔放,又甜美細膩,富於詩情畫意、浪漫幻想。他的演奏很有個性,不僅技巧出類拔萃,而且有很高的音樂修養,演奏曲目的範圍非常之廣泛,既有古典與現代的經典奏嗚曲、協奏曲和各個時期的精緻小品,也有中國的小提琴名曲。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著名作曲家葉小鋼說,「盛中國將音樂和個人的生活積累融會貫通,真情隨音樂流露,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

  盛中國經年累月在國外演出。1980年,他到澳大利亞的六個城市舉辦了十二場音樂會,演出轟動了整個澳洲,成為中澳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從1987年開始,盛中國每年都去日本演出,並將演出所得的一部分捐贈給世界各國留學生作醫療基金,日本政府授予他「文化大使」的稱號。也是在日本,他有幸相遇知音——日本著名鋼琴家瀨田裕子,並喜結異國姻緣。瀨田裕子自1987年以來在中國和日本與盛中國聯袂舉行了一系列音樂會。他們夫婦以珠聯璧合的合作成為備受矚目的「黃金搭擋」。

  「人生就是一場遠行」

  多年前,在一場以「人生,就是一場遠行」為主題的演講中,盛中國曾回憶起自己的學琴之路。盛中國說,他的人生就是不斷地在遠行。他贊同「好男兒志在四方」,年輕人要有遠行的夢想,通過遠行的遊歷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認識世界。到另一個國家去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通過聽音樂會、看芭蕾舞、聽歌劇、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等方式,把種種文化感受融入自己的血液當中,從中汲取營養,對於形成自己的風格很重要。盛中國總是勸說學音樂的孩子要多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既能提升自己的視野,對工作和生活也是益處無窮。」

  50多年來,盛中國一直孜孜不倦地攀登求索。在音樂的聖殿裡,他是一個朝聖者,有著一顆虔誠的心。面對名與利,他說:「我的藝術,我的小提琴,只能獻身,不能褻讀。」

  直到晚年,七十歲高齡的盛中國與他的日籍夫人、鋼琴家瀨田裕子每年仍要在國內、國外演出100多場。盛中國對於中國的藝術普及工作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唱片流傳於世,他在演奏會上也是格外青睞中國民族作品,例如馬思聰的《牧歌》、《春天舞曲》、《思鄉曲》;施光南的《瑞麗江邊》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盛中國生前曾說:「我欣慰的是,通過小提琴這個載體,我在國內外聽眾心中撒下了藝術的種子和對美的追求。」

  願一代音樂大師蓬山此去,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一曲《梁祝》成絕響,人間再無巫漪麗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小提琴家盛中國逝世 「天才琴童」成長為一代宗師
    小提琴家盛中國逝世 「天才琴童」成長為一代宗師 2018-09-08 11:44:49來源:華龍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 一曲《梁祝》永流傳 天堂裡響起了您的琴聲 致敬「巫漪麗」老先生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千古傳誦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臺《梁祝》是中國現代民族化協奏曲形式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名作之一。它即充分的利用了西洋樂器的優勢,又發揮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特點,有別於西方交響樂。很多西方國家的一些著名的交響樂團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體也絕非易事。因為它是在西洋樂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國文化的精髓。這部絢麗多彩、真摯感人並帶有濃鬱的生活氣息的交響作品,在民族文化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和成功的嘗試,被稱之為「國人自己的交響音樂」。在1960年第3次全國文代會上,與其他一些文藝傑作被譽為「是一個階段,一個民族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標誌。」它是巫漪麗老先生的靈魂。
  • 全套《梁祝》,大飽耳福,餘音繞梁!
    」 也是從那一天起「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梁祝》成為了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蜚聲海內外,那如泣如訴的樂音早已成為人們靈魂深處一曲永恆的旋律何佔豪、陳鋼、俞麗拿  03 蝴蝶翩躚,百音齊鳴 一曲《梁祝》繞梁數十載吸引諸多音樂家,前來探訪從小提琴、
  • 巫漪麗去世,一曲《梁祝》成絕響......
    布滿皺紋的雙手撫上琴鍵,瞬間化身精靈,輕快地跳動,一曲《梁祝》,那麼熟悉,不知為何,卻莫名感動。能和那麼多厲害的人物一起學習,不到10歲的她分外用心,18歲的時候已有小成,在劇院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時,一曲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震撼全場
  • 從此,天堂奏響最美《梁祝》——送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題:從此,天堂奏響最美《梁祝》——送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  一把琴弓,拉動的是生命之弦。  曾幾何時,因為他的琴聲,一代代琴童開啟自己的音樂之夢;曾幾何時,因為他的琴聲,全世界知曉《梁祝》這段出自古老東方國度的悽美愛情故事;曾幾何時,因為他的琴聲,中國人開始熟悉巴赫、柴可夫斯基這些「洋氣十足」的名字……  7日晚,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因病逝世,享年77歲。從此,琴聲化蝶,天堂裡奏響最美《梁祝》。
  • 盛中國周年祭,夫人瀨田裕子將與多名小提琴家同臺,以琴音寄哀思
    2018年9月7日晚,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因病離世,享年77歲。一年過去。9月8日,一臺「永恆的愛」盛中國紀念音樂會將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盛中國夫人瀨田裕子將與呂思清、謝楠等受過盛先生提攜的小提琴家同臺,用琴音遙寄哀思。
  • 大提琴家林恩·哈雷爾去世,他在2月為中國加油的琴聲已成絕響
    2月,美國大提琴演奏家林恩·哈雷爾曾以一則演奏視頻為正處在疫情中的中國觀眾加油打氣。婉轉琴音猶在耳邊,噩耗卻已傳來。當地時間4月27日,林恩·哈雷爾在家中去世,享年76歲。今天凌晨,他的妻子小提琴家海倫·尼恩格爾宣布了這個消息,但並沒有透露他去世的原因。
  • 吳奇隆:一曲《梁祝》奉為經典!
    《梁祝》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與《白蛇傳》《牛郎與織女》《孟姜女》並列我國四大民間傳說。這四大傳說著作都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裡面的故事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流傳了千百年,人們不但感動主角的愛情,也對封建社會的階層等級訴說著不滿。
  • 名家演奏《梁祝》,小提琴、鋼琴、古箏三個版本,太美了!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陳鋼與何佔豪
  • 俞麗拿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及中國小品
    俞麗拿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及中國小品》(上海交響樂團協奏陳燮陽指揮),正反兩面膠木唱片,正面是由她首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次面是其演奏的小提琴中國小品:牧歌、在西北草原上、夏夜、良宵、新春樂、二泉映月。「梁祝」家喻戶曉。
  • 那位將《梁祝》彈得出神入化的老太太,走了……
    去年,88歲高齡的巫漪麗老師演奏《梁祝》,彈奏出行雲流水般的音樂。那一刻,感覺世界都安靜下來了。視頻:巫漪麗老師表演《梁祝》而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21日稱,旅居新加坡的巫漪麗20日晚在出席維多利亞音樂廳的一場音樂會時暈倒,後急送醫院後宣告不治,享年89歲。這位老藝術家是誰?
  • 巫漪麗 用指尖講《梁祝》與鋼琴伴一生
    姓名:巫漪麗性別:女終年:89歲去世時間:2019年4月20日生前身份:新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鋼琴啟蒙者之一,首位《梁祝》鋼琴伴奏縮譜編寫者與首演者。生前住址:新加坡幾個月前,88歲的巫漪麗身著酒紅色長裙,在港珠澳大橋上,與郎朗等人彈著鋼琴,用快閃的方式唱響《我愛你中國》。
  • 琴路上的盛中國
    盛中國正在排練。鄭凱林供圖出身音樂世家的小提琴家盛中國,這一生最早擁有的琴,是無聲的「筷子琴」和「木板琴」。盛中國兩三歲還講不清楚話,就能哼唱出父親盛雪經常拉的練習曲。有一天全家正準備吃晚飯,不足3歲的盛中國,拿起一雙筷子,一根當琴,一根為弓,像模像樣拉起來。
  • 88歲鋼琴家巫漪麗逝世,她彈的梁祝感動無數人
    在《梁祝》的曲子下面有一條很簡單樸素的評論:巫漪麗,女,生於1930年。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鋼琴啟蒙人之一。她6歲開始學琴,18歲便成為上海灘奪目的鋼琴演奏家;她師從世界鋼琴大師李斯特的再傳弟子、義大利著名音樂家梅百器先生,與中國老一輩鋼琴家吳樂懿、朱工一、周廣仁、傅聰同門學藝。
  • 一代大師,《梁祝》聲中化蝶而去,經典永流傳
    關注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 如何偽裝成一個小提琴家丨「狗娘養的鉻鋼E弦!」
    改編自"如何偽裝成一個經濟學家"來,告訴我,你喜歡哪些小提琴家?王力宏?你也太庸俗了!帕爾曼?天哪,這年頭誰還不知道《辛德勒的名單》! 考慮到這篇文章面向的讀者是中國人,我們還建議你背熟下面這段話:「呂思清作為首個奪得帕格尼尼大賽冠軍的中國人,實際技巧卻非常有限,拿得出手的曲目僅限於《梁祝》。你知道麼,就連迪蕾也無法理解為何他當時能奪冠!」迪蕾(Dorothy DeLay)是誰?別擔心,只要你的同伴也看過這篇文章,就不會問出這麼愚蠢的問題。
  • 老先生|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一曲《梁祝》一世情
    到北京後的巫漪麗成了年輕的「三名三高」(註:名演奏家、名作家、名教授、高工資、高職位、高待遇),196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巫漪麗(二排右三)與周總理等人的合影。 受訪者供圖而楊秉蓀在到北京後不久前往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留學,1957年畢業。
  • 紅色小提琴 | 俄美女博士小提琴家瑪麗安娜演繹中國作品
    瑪麗安娜不僅有美麗動人的外表,還有一顆中國心。2000年的訪華演出使瑪麗安娜對中國留下了極美好的印象,對迷人的中國音樂十分熱愛,從此,學習演奏中國作品成了瑪麗安娜的主要功課之一。瑪麗安娜迷上了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了能夠原汁原味地演奏出具有濃烈江南韻味的《梁祝》,她開始研究中國特有的五聲音階,研究中國音樂的調式、和聲結構,研究各種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和特點,如胡琴的滑音、抹音;琵琶的滾音,古箏的掃音等,把這些演奏手法運用到中國小提琴作品的演奏中去。
  • 《梁祝》首演鋼琴家巫漪麗逝世,化蝶天堂琴聲為伴
    巫漪麗是新中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梁祝》首位鋼琴伴奏縮譜編寫者與首演者。不少觀眾都還記得,在2018年的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年近九旬的巫漪麗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的攙扶下走向鋼琴,共同演奏中國千古絕唱《梁祝》。而《梁祝》的鋼琴部分伴奏正是由巫漪麗所創作出來的。1959年,社會各界積極為國慶1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