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韓國《迷霧》的大熱,同樣以「四十歲女人」為對象的《海上嫁女記》顯得頗為平淡。
其實,《海上嫁女記》本來具備成為爆款的潛質:「中年大女主」可謂是「大女主」這一熱門題材的升級版,這一類型女性的故事在當下國產劇中頗為稀缺。在過往的國產劇中,這一年紀的女人多被設定為「婆婆」「丈母娘」「母親」等,以其本身為中心、關注「自我」的角色並不多。而《海上嫁女記》中何念晴這一年逾四十、事業有成、勇敢追求個人所愛的角色定位,令這部劇在開播之前受到了不少關注。
可是,待到真正「上菜」,《海上嫁女記》端給飢腸轆轆的觀眾的,卻像是一盤涼菜——雖然烹飪不乏用心,可是卻缺乏熱騰騰的新意。細細看來,《海上嫁女記》大致分為三段:前面是何念晴和何冰冰母女之間的對抗,中間以何念晴充滿個性魅力的職場戲為主,後面則是何念晴和沈方舟的姐弟戀。在這三段故事中,不論是第二段還是第三段,都頗具看點,參照韓國去年和今年大熱的電視劇,第二段有《迷霧》,第三段有《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可見中年女人不論是職場的鮮活精彩,還是愛情裡的理智成熟,都是觀眾喜歡看到的亮點。
可是,《海上嫁女記》卻偏偏選擇了第一段——母女對抗作為開篇,母親幹涉女兒婚姻這樣劇情設置在以往的影視劇中已經很是常見,並不能算是何念晴這個人物最具亮點、最有特色的地方,以這個橋段來開場,明顯在節奏上已經慢了一拍。
「母女對抗」的開局並不討喜
開局失利,後續乏力。除了親情上的代際衝突,在之後的兩段劇情中,何念晴所展現的,更多的還是焦慮、不安,事業上的艱辛突圍、愛情上的暗礁叢生、社交上的身心疲憊……何念晴在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時,並沒有展現出足夠的人格魅力,內心的依賴、脆弱與外表的獨立、強勢形成了落差,與真正意義上的「大女主」——內外皆強大相差甚遠。
何念晴經常陷入茫然無措
尤其是何念晴與沈方舟的愛情線,也許是在編劇之初,便已經堅定了「不做姐弟戀的奇觀性」這一立意,整條感情線比較寡淡無味,沈方舟這一人物的開場融入和後期走向,在很多時候都缺乏動機依據和邏輯勾連,可信度與說服力較弱。尤其是尾聲時沈方舟出車禍變成植物人、何念晴不離不棄守候的橋段,更是不討喜——這種依靠苦情、變故、訣別來展現愛情的手法,既過時又缺乏說服力。
這段姐弟戀沒有發糖,也沒有虐狗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國電視螢屏出現過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有質樸敦厚的母親,有默默付出的妻子,有步步為營的後宮貴婦,還有天真爛漫的姑娘……隨著時代的進步,觀眾期待看到一些更不一樣的、與時代步伐貼合得更緊密的女性形象,而想要完成這樣一個嶄新的命題,僅有良好的角色設定還不夠,還需要有貼合的橋段設計、精準的節奏把握,以及完整的敘事邏輯作為支撐。
「可能我們離這個時代太近了,很難客觀地描摹這個時代。」導演林黎勝在談及《海上嫁女記》時,並不諱言它的不足。無論如何,能夠讓中年女性形象在都市題材電視劇中佔據一次中心位置,如此選題和立意,已經是一貫擅長拍攝豪氣幹雲、熱血燃情男人戲的山影此次最大的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