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男色、姐弟戀…林黎勝《海上嫁女記》以舒解女性焦慮為己任

2021-02-19 影視獨舌

 

近日,由林黎勝、黃永剛執導,林黎勝、吳瓊等編劇的都市女人情感戲《海上嫁女記》亮相春推會。該劇由山影製作、強視傳媒、銳風行、山東文投聯合出品,山影大成承制,錢曉鴻任製片人。

《海上嫁女記》由王雷、蔡少芬、張檬、樊霖鋒、李心艾、翟子陌等主演,講述了一個事業成功、充滿人格魅力的70後母親何念晴(蔡少芬),與青春張揚、崇尚愛情獨立的90後女兒何冰冰(張檬)之間,爭奪婚姻主權、重新認識自我、感悟愛情真諦的故事。

劇中,何念晴作為娛樂圈的金牌經紀人,既要處理她與女兒的代際問題,又得面對與小自己7歲的暖男沈方舟(王雷)之間的姐弟戀,還要兼顧事業,頗為全能,堪稱「女王」。此外,女明星、消費男色的女性角色等都是該劇的特色設置,旨在通過各色女性在戀愛中的百態來傳達現實焦慮,觸及現代人的精神世界。

此次,林黎勝保持自己一貫的自編自導風格,《海上嫁女記》的內容不同於它帶著些傳統意味的片名,這部劇走在社會熱點現象的前沿,犀利而全面地覆蓋女性群體在都市生活中的各類困惑,帶著強烈的話題性和時尚感。那麼,一個男導演如何生動地表達一部女人戲,並讓觀眾產生共鳴呢?獨舌採訪了林黎勝導演。

林黎勝導演

《海上嫁女記》是一部帶有鮮明標籤的都市女人戲,劇中的女性角色很多,主創旨在通過描述20歲、30歲、40歲幾個年齡段的女人陷入愛情中的故事,表現各年齡段女人的情感困惑,觸及當下人的生活困境,甚至涉及到性別糾紛和對性的態度。因此,這部戲從一開始就與傳統家庭倫理劇有很大的差別,有一些內容稍微碰到邊緣創作。

「其實,我們還有個備選名字,與D·H·勞倫斯《戀愛中的女人》同名,我覺得這個名字更能代表我們這個戲的核心內容。在現在的中國,雖然女性看起來自主權很高,但其實她們一直是被消費的對象,因此,我們想通過各年齡段女人的情感困惑,來觸及她們的現實焦慮」,林黎勝說。

與劇中涉及到三個年齡段的女性角色相對應,在劇本創作時,「除了我都是女性」,林黎勝笑言,「與我同為電影學院老師的吳瓊是40歲女性代表;學新聞出身的編劇魏京那是我廈大學妹,她是30歲女人的代表;而王京是電影學院剛畢業的學生,她是20歲女人的代表;基本上劇本由我們四人團隊完成。之後,修改劇本時還聽了一些年輕人的意見,男女都有,因為戲裡有性別糾紛的觀照。」

在開機前,《海上嫁女記》的劇本基本已成型,因此在拍攝現場按劇本用心生產、保進度是重要工作。「在拍攝現場討論劇本一浪費時間,二衝動下的劇情修改是不成熟的。在我看來,電視劇電影的劇本是建築圖紙,施工前要保證圖紙的可行性和嚴謹性,沒有在施工現場改圖紙的。」林黎勝如是說。

在當下浮躁叢生的電視劇製作環境中,拍攝現場兵荒馬亂的劇組不在少數,在這點上,《海上嫁女記》處理得井井有條實屬不易,這也為良好的劇集質量提供了客觀支持。

在談到《海上嫁女記》的具體定位時,林黎勝說,「當下中國人的精神焦慮問題很嚴重,孤獨、冷漠等充斥著人們的內心,這部劇通過對各種社會現象的描寫,比如父母離婚、單親家庭、母女相處如姐妹等,讓觀眾更為深刻地體會現實社會,反思這些問題背後的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莫小棋在劇中飾演了一個消費男色的女性角色,這對於之前常常作為被消費對象的莫小棋來說,既是顛覆,又是挑戰。「消費男色是當今社會不得不提的一個熱點現象,我們在劇中折射這一社會現狀,既旨在剖析內在原因,又希望表達我們的立場,傳達主流價值觀。」林黎勝說。

鮑德裡亞的《消費社會》一書中,曾指出在物質豐富的社會中,人們的精神世界其實很困惑,他們消費的往往不是對象本身的實用價值,而是其背後的符號意義。林黎勝坦言這一論點對《海上嫁女記》所要表達的主題有輔助作用,「以莫小棋飾演的角色為例,她在消費男色的同時也在因為自己的身材、容貌被消費著,這個人物架構的過程很有趣,可能也會有小爭議。」

不過,林黎勝強調,「這個角色不是個反面人物,實際上,我們這部戲中的女性角色都很強勢,但她們又都是複雜的,不是簡單的雙面性,主動、被動沒有那麼絕對,好人、壞人也沒有明確的界限劃分。」

《海上嫁女記》的團隊搭建相當不易。首先,年齡相當,又擁有合適氣場的演員很不好找。尤其是女主角何念晴的人選。其次,林黎勝對幕後製作團隊的要求比較高,不過在山影的支持下,最後基本上都定下了各自領域的大拿。攝影和美術團隊是拍攝上海戲的老手;造型指導來自臺灣;剪輯師是《老炮兒》和《好先生》的剪輯張文。

蔡少芬以《甄嬛傳》中的「皇后」一角為眾人熟知,此次飾演娛樂圈女王何念晴遊刃有餘,談起蔡少芬與何念晴的「相遇」,林黎勝感概頗多,「說實話,在國內找適合『何念晴』這個角色的演員真的很難,首先,她是一個20多歲女孩的媽媽;其次,她要與一個小她7歲的男人談戀愛。這兩點就讓很多女演員接受不了,所以找到蔡少芬是我們的幸運。」

作為香港演員,蔡少芬的普通話是一個難題,林黎勝說,「蔡少芬的角色我們會找合適的配音演員,但她在拍攝時是自己用國語說臺詞,剛開始有些磕絆,但後面就越來越熟了。」

在大多數觀眾的印象中,王雷多出現在年代戲中,文藝又帶著些懷舊氣質,本次,他飾演暖男沈方舟,在裡約和上海這兩個現代感很強的城市穿梭,讓人頗為意外。「我與王雷結緣於2015年的白玉蘭頒獎典禮,當時他以《平凡的世界》男主人公孫少安的口吻朗誦了一段內心獨白,我覺得這個演員很英氣,現在國內有英氣的男演員已經很少了,很符合沈方舟作為理工男的特性。」林黎勝說。

蔡少芬和王雷的都是經驗豐富的實力派,但要把何念晴和沈方舟這對相差7歲的姐弟戀演繹得讓人入戲也不容易。「為了讓這對姐弟戀更有新鮮感,我們給他們設置了手銬這個情感小道具。蔡少芬和王雷在兩個人物關係發生變化的節點表現得很好,從他們認識、互相產生好感到表白的幾場戲都讓我印象深刻。尤其記憶猶新的,是他們在跑步機上的一場戲。王雷向蔡少芬表白,蔡少芬將他銬在跑步機上,兩個人之間的感覺抓得很準。」林黎勝笑言。

除了蔡少芬和莫小棋,劇中還有兩個主要女性角色,即張檬飾演的何冰冰(何念晴女兒)和李心艾飾演的大明星Angela(何念晴公司的一姐)。

「何冰冰留學歸來,獨立張揚,很有主見。Angela則是另外一種類型。她在劇中是作為消費對象呈現的,因此她在探求自我的過程中,完全迷失在自己建構的世界中」,林黎勝說。

劇中消費男色和娛樂圈中的一些爭鬥戲份,甚至是女明星的價值觀可能引發爭議,對此,林黎勝說,「《海上嫁女記》希望展現當下社會的一些現狀,基本上每一年齡段的觀眾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至於爭議問題,我不擔心,我們特意將拍攝主地點放在上海也有自己的考量。上海處在國內物質消費發展的前沿,我們想探討這個環境下女性是如何被定位和定位自己的,因此,爭議肯定會有,但不影響劇集價值觀的表達。」

在鏡頭、畫面、場景搭建方面,林黎勝崇尚「極簡主義」,「我們主要想突出簡單、整潔的線條感,包括男主人公沈方舟的公寓和女主人公何念晴的別墅,沈方舟以灰色為主調,何念晴和女兒所住的別墅會融入一些暖色調。」

極簡的場景、畫面是為了讓觀眾忽略背景,靜心感受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劇要探討『消費』這個話題,因此儘量剝離開物質、生活對呈現效果的影響」,林黎勝說。特別的是,劇中的公寓是由真實公寓改造的,看似不接地氣的布景背後,是劇組儘量貼近內心真實的努力。

《海上嫁女記》第一集是在裡約的戲份,何冰冰、何念晴、沈方舟等主要角色被放置在這樣一個熱情如火又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戲劇性自然生發。但在這熱鬧、漂亮的背景下,卻是一次暗藏危機的拍攝。「在裡約的貧民窟,黑幫和警察各有自己的地盤,且互相承認,絕不越界。我們的拍攝地正好在中間地帶,兩邊都要搞定。警察在一邊保護,另一邊就有黑幫持槍戒備」,林黎勝說,「張檬有一場戲需要從一條街上跑過來,邊跑還邊用葡萄牙語喊,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條街是黑幫販毒的路線,在我們拍攝的幾周間,那個地方死了3個人,想想就後怕,這些年輕演員還是很勇敢的。」

林黎勝導演的作品多採用自編自導的方式,對此,他說,「編導一體能保證創作的純粹性,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一部作品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剛剛好,太多的思想注入會讓戲顯得比較混亂,也很危險。不過,太過於執著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會帶來弊端。」

《海上嫁女記》拍攝期達140天,輾轉裡約、上海、大理等地,用地域性來表現人物的不同階段,拋開物質束縛,專心耕耘現代人的精神世界,關注當下社會的焦慮、孤獨,深入觸及現實,以引起觀眾的共鳴。

【文/jin】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影視獨舌】

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提供深度的影視評論和產業報導。追求高冷、獨立、有料,助大家漲姿勢、補營養、覽熱點。涵蓋微信公號,微博,博客,網站,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新浪、網易、騰訊、搜狐自媒體等11大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信息

↓↓↓↓

相關焦點

  • 《海上嫁女記》:「大女主」未滿
    相比韓國《迷霧》的大熱,同樣以「四十歲女人」為對象的《海上嫁女記》顯得頗為平淡。
  • 《海上嫁女記》:都市女性的心靈群像
    人格缺陷的承載主體,只為反襯主角光環和製造矛盾衝突而存在,這顯然使中年女性群體的整體形象建構有失客觀公允。而正在安徽衛視播出的《海上嫁女記》卻在此方面一改往常,令人驚喜。該劇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何念晴這位「70後」的都市職業女性,看似性情偏頗、經歷離奇,卻有著專屬於中年熟女且在該群體中極具普遍性的情感糾葛與內心焦慮。將這一類型的典型人物樣本置於舞臺中央,並用藝術眼光縱深打量其人性側面,在當下形形色色的都市劇中實屬罕見。
  • 同樣是年下戀的《海上嫁女記》,蔡少芬卻演了張檬的媽
    其實,在最近的螢屏上,國產劇也出現了年下戀,由林黎勝執導,蔡少芬、王雷、張檬等人領銜主演的都市題材電視劇——《海上嫁女記》,打出了蔡少芬+王雷的CP牌,不過,顯然,這齣年下戀和《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的畫風截然不同!
  • 《海上嫁女記》 展現不同女性的不同戀愛觀
    《海上嫁女記》輾轉多地拍攝,遭遇眾多困難情況。上海拍攝時遭遇燒烤天,而在巴西拍攝更是險象環生。
  • 專訪 | 《海上嫁女記》製片人錢曉鴻:看女性戀愛百態,兩母女上演「婚嫁」大戲…
    眾所周知,山影曾通過製作歷史戲、古裝戲等正劇大放異彩。《海上嫁女記》作為一部都市女性情感劇,是山影的又一次突破性嘗試。  時下,很多年輕人出國讀書、遠嫁他地,而劇中母女的情感糾葛也是傳統想法與現實之間的碰撞。《海上嫁女記》基於「父母在,不遠嫁」的主題,有不遠行也不遠嫁之意。
  • 視頻|《海上嫁女記》:喧鬧只是表面,內裡是空巢女人的性壓抑
    《海上嫁女記》描寫了空巢中年女性的「性壓抑」、「性嫉妒」和「性別消費」李星文:好,那咱們就正式開聊,先從比較簡單的、平滑的問題開始。就是說我也知道這個這兩天正在安徽衛視播出的《海上嫁女記》,實際上是從2014年就開始籌備創作,然後一直到今年已經2018年了,那麼我想問一下就是當初這部劇的緣起是怎麼樣的?請兩位給聊一下。
  • 談電視劇《海上嫁女記》: 當中年女性成為主角
    如果說《我的前半生》講述的是中年女性走出婚姻之後的成長史,近日接棒的新劇《海上嫁女記》雖然仍將故事焦點對準現實題材中的中年女性生活,但這次,女主人公不再是畏首畏尾重回社會的家庭主婦,而是一名幹練、獨立,自信滿滿的女強人。這部「70後」都市女性的愛情和事業的羅曼史,打破由男性主導職場,女性為家庭犧牲自我的舊觀念,為單身中年女性正名,稱得上是一部女性現實主義題材代表作。
  • 《海上嫁女記》: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親子關係指導手冊
    父母的變化一直是我不理解的,甚至可能是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海上嫁女記》的編劇吳瓊給了很好的答案: 90-95後的學生父母大多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人,是我的同齡人。我發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中年人的「空巢」問題。
  • 從男色消費到女性表達,「她經濟」在音樂產業的進階與蛻變
    尤其在今年,音樂行業中的「她經濟」在豐富的女性題材音樂企劃和女性音樂人表達自我渠道的快速成長中也實現著進階。「她經濟」下的男色消費「她經濟」的崛起,直接表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將女性定義為主要消費群,通過揣度女性的願望和需求,研製並開發新產品。
  • 《三十而已》:沒有獨立女性,只有物慾橫流和階級固化
    不僅如此,該劇講述了三位背景不同,但以各自方式在上海打拼的三十歲女性的感情和事業,狠狠戳中了都市女性的痛點。 該劇涉及到不少微博熱搜話題:諸如階級躍升、房產焦慮、家庭主婦的勞動價值甚至奢侈品店員的月收入……由此塑造出的精明能幹的顧佳、樂天知命的鐘曉芹;野心滿滿的王漫妮都很能代表當下都市女性的某些面向。
  • 當代女性很焦慮?綠瘦讓你「三十而已」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這兩個名詞成為了現代對女性的新定義詞,這也是現在熱播的兩部電視劇劇名,分別用兩群不同的女性去講述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的生活,愛情,事業。在微博上引起熱議,紛紛表示真實,女生太難了,女性焦慮!
  • 重口味,從《金瓶梅》看女性慾望與男性焦慮
    從人物特徵來說,潘金蓮是一個為性而性且欲望強烈的女人。最初她與西門慶勾搭時,就是因為西門慶「性能力強」,原書裡言「卻說這婦人自從與張大戶勾搭,這老兒是軟如鼻涕膿如醬的一件東西,幾時得個爽利!就是嫁了武大,看官試想,三寸丁的物事,能有多大力量?今番遇了西門慶,風月久慣,本事高強的,如何不喜?」這一段很直白地表達了潘金蓮作為一個女人,對男人在「性無能」方面的嫌棄。
  • 男色消費,熱度又過億,人人都當「老色批」真的好嗎
    有人說他像霍建華、許光漢、何炅、陳冠希、陸毅、夏之光、諾一(劉燁兒子)、武藝、王櫟鑫、黃子韜、木村拓哉、佐藤健……有人整晚不睡覺只為刷他的臉,流量過億。消費男色,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1995年。日本化妝品牌佳麗寶,就史無前例地邀請木村拓哉為口紅拍攝廣告。
  • 男色經濟覺醒,電視要怎麼玩?
    女粉絲尖叫了,觀眾們犯花痴了,大小螢屏完全進入「男色稱霸」時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女色」的消費始終佔據商業行為的主流,「美色經濟」則幾乎等同於「女色經濟」,然而,近年來女性的消費欲望得到空前的膨脹,「男色經濟」開始逐漸煥發活力。正所謂「舊女性取悅男人,新女性消費男人」,男性元素加入商業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女性購物的衝動,更能滿足女性的自尊心。
  • 《三十而已》:物慾橫流的拼命努力不油膩嗎?
    為母則剛,她上去就把她們都打趴下了。這個幼兒園是她費盡所有心力討好住在她們同樓頂層21樓的巨富太太,託關係進去的。 配樂裡唱著:「青春苦短,何必妥協,我的幸福不太明顯,要完整必將先碎裂。這幾年煩心事多了些,我一點點在學,怎麼自己化解。請看我幸福中的淚眼,不敵孤獨就打成一片。」 是啊,多孤獨啊。然後她老公回來了,跟別人去踢球了很晚回來。
  • 伊能靜丈夫「上對花轎嫁對娘」?吐槽有底線
    1月31日,綜藝《吐槽大會第五季》開播,藝人黃奕在表演中稱「伊能靜比秦昊大十幾歲」,秦昊是「上對花轎嫁對娘」,現場,嘉賓們聽完此「梗」歡笑一堂,包括伊能靜的丈夫秦昊。2月1日,伊能靜在微博發文,稱「作為當事人本人,我不接受這個梗」「寫稿的人請學會尊重女性」。姐弟戀,在公共視域下,不僅被冠以了專有詞彙,而且似乎往往會獲得很多不必要的關注。
  • 郭敬明喜愛的男色是什麼樣的面相?
    通過此事件我們反思一下,不難發現郭敬明的電影作品中所用的男色確實有相理上共同的特徵。大家都知道他是顏控,喜歡用鮮肉,他曾說:「我在《小時代》裡開發了蠻多花美男,望各位享用愉快。今天,叔就通過《小時代》的男色,探討下郭敬明喜愛的男色是什麼樣的面相。
  • 彭于晏與舒淇的第四次合作,上演螢屏姐弟戀,現代人的愛情焦慮
    TOP君今天要分享的電影是一個關於大齡都市剩女的愛情故事—《剩者為王》《剩者為王》是落落編劇並執導的都市愛情電影,根據落落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該片講述年屆三十的白領女性盛如曦在尋找真愛的過程中遇到了年輕的新同事馬賽的故事。影片於2015年11月6日上映。
  • 歡迎來到「男色」「女智」時代 子約有曰
    作者:第一財經 王子約年末了,大家都要開開心心的,今天來說一點和財經不那麼相關的內容——男色和女智 當女色的很大一部分功能已經轉化為自我取悅而非取悅異性時,男色產生價值時代似乎才剛剛開始泛濫,其中商機無限。 對應男色,女智也是當前熱門的價值觀。女人的顏已經被討論幾千年,仿佛已經成為一個必備硬體,但現在,強調腦子好用成為女性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