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無意中瞄到朋友微信「文件傳輸助手」裡密密麻麻的「哭泣」表情,我都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流眼淚,對有些人來說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
也許天生情緒飽滿,我從小就是一個容易流眼淚的人。小時候還被人取笑怎麼不去當演員,當「哭星」。
長大後發現,成年人的生活並不容易,可以哭的地方太多了。但放眼周遭,幾乎所有人都在強顏歡笑,要麼面無表情。
我猜,有多少無聲的哭,像「文件傳輸助手」裡的表情一樣,在每個人心裡喧譁吵鬧呢?求求你了,想哭就哭吧。
01.有時間哭,你就偷笑吧
最近一次看起來非常憋屈的哭是《我是餘歡水》。
朋友欠錢不還,老婆跟自己鬧離婚,公司領導合起夥來整蠱找茬兒,站在馬路邊的餘歡水特別想放聲大哭一場。還沒開始呢,被家中老父親一個電話打斷。
餘歡水僵住的表情就像和人吵架,特別擲地有聲的一句到嗓子眼兒,馬上要脫口而出,被瞬間噎了回來。
無法盡情哭,是成年人的一大挫敗感來源。
但如果真的想要隱藏眼淚,方式可太多了。
初中同學阿青已經結婚生子,孩子1歲,和婆婆一起帶。某次聊天她跟我說非常懷念上學的日子,被老師批評覺得面子過不去時可以掉眼淚。
而現在,孩子帶不好被婆婆訓斥不敢表現情緒,只好找個藉口出門買菜在車裡嚎啕大哭。這樣的密閉空間,給了她安全感。
有的人白天嘻嘻哈哈,晚上也風風火火,也許沒有人知道,在浴室裡洗澡的20分鐘,一整天的不滿都和水流一起奔騰了。
我有個從小學遊泳的朋友就跟我說,即便後來她從市裡的遊泳隊退役,這麼多年依然堅持遊泳的原因是,在泳池裡哭,沒有人會發現。
無法在人前哭,甚至都無法因為一件具體的事情哭,我們因此看起來越來越「堅強」。
但同時淚點也越來越低,不然為什麼看個電視都能哭。
然而,不是作品太感人,而是你終於找到了脆弱的「體面」藉口。
02.別再接受「你的眼淚不值錢」
我有個朋友,天生哭不出來,他管這叫「哭泣障礙」。每次感到特別難過的時候,就會不停打哈欠。
當然,打哈欠也會熱淚盈眶,某種程度上和流眼淚也差不多。
但是沒有「哭泣障礙」的人,往往也沒有別的「哭泣方式」。因為大家一直認為,哭等於懦弱,懦弱並不被這個社會接受。
小時候哭,爸媽總說: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要堅強。
為什麼大孩子就要堅強?我們社會鼓吹「狼性」「成功學」「義無反顧」「弱肉強食」,但不至於容不下一滴眼淚吧。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強行訓練自己不哭,腦子裡反覆暗示小時候長輩對我說的那句——「你的眼淚不值錢」。
一段時間後我崩潰了,因為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大部分人認為脆弱這件事,需要「資格」。
我想起《倫敦生活》的女主Fleabag,生活一團糟。她窘迫的時候笑過、驚嚇過、尷尬過、冷漠過,就是沒有哭過。
她不是不想,只是做不到。
也許我們看似掙扎,心裡早已默認了外界強加給我們的「遊戲規則」:生活碾壓你,受著,別出聲。甚至以此來規訓自己。
大可不必。
03. 哭了,才能解決問題
總有人說:哭什麼?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但誰會真的用「哭」來解決實際問題?只有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問題才有機會被解決。
《青你2》有一期我印象深刻。
趙小棠和隊員在公演前還是沒能把舞蹈練好,接受完導師批評,大家心態都有點崩。但公演在即,如何把舞練好才是最重要的。
趙小棠給自己10分鐘時間,專門用來哭。掐著點,10分鐘一到,又回到排練室和隊員一起練習。
有句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當下有一股力量阻止你解決問題,那麼你可以先解決這股力量。
成年人,最不缺做事的方法,缺的是做事的「前戲」。
寫這篇時我問了一嘴七門編輯部:你們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
答案都在一周內。
還好,大家都不是習慣「憋著」的人。
當然,很多人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不止於哭,但我希望你永遠為自己保留哭的權利。
最重要的是,當「生活不易」變成常識,你用什麼方法從中喘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