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2021-02-15 MBA

線上分享,線下圈子,盡在微信:EMBACLUB

===================================

一九八五年,我從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來,將寺務交給心平處理。在傳法大典那天,記者們目睹滿山滿谷的人們對我種種恭敬,甚至匍匐迎送,好奇地問我何以致此?我突然想起影片「我就這樣過了一生」這句話,心中不禁感觸良多,回想大家對我的肯定,是自己付出多少的辛苦、忍耐所換取來的成果啊!如果將這部片名換一個字,改為「我就這樣忍了一生」,用來形容自己,應該是很貼切的寫照了。

我從小生長在亂世裡,先是軍閥割據,外強環伺;繼之中日抗戰,家鄉的經濟本來就很落後,加上這些人為的禍患,生計更是困難重重。在糧食極為短缺的當時,我吃過麥渣糊粥,我以地瓜當飯,每天三頓,吃得都怕了起來。十二歲出家以後,寺裡仍是以稀粥代替乾飯,經常一個月吃不到一塊豆腐,或一些素菜。這對於正值成長期間的我來說,當然是不夠納胃的,但是想到時代的艱辛、常住的難為,心中的感念使我忘卻了飢餓之苦,就這樣我養成能忍的習慣。

剛來到臺灣時,我四處飄泊,無人收容,真正遇到難以度日的苦楚。不過,忍是一種力量,我開始與生活搏鬥,與命運挑戰。

後來我輾轉來到宜蘭,生活才逐漸安定下來,當時正信佛教不發達,為了接引更多的人學習佛法,我不惜將些微稿費、嚫錢拿來購買佛教書籍,送給來寺的青年;我甚至經常忍飢耐餓,徒步行走一兩個鐘點以上的路程,到各處講經說法,將飯錢、車費節省下來,添置布教所需的用具。佛教第一次傳教用幻燈機、錄音機、擴音器,就是那時購買的。隨著弘化區域的逐漸拓展,聞法信徒的日益增多,我發現到人生的問題無窮無盡,心中益發體會佛陀示教利喜的悲心宏願,因而更加激勵自己以弘法利生為己志,所以凡有人前來請法,無論路途遠近,我都欣然答應;凡信徒有所請求,不管事情難易,我也儘量化解其憂。

說到弘法,光是交通,我那時騎過單車、坐過牛車、煤礦坑道用的輕便車、三輪車、手拉車,當然火車、汽油車,甚至騎馬、乘轎、飛機、小船統統在內。

爾後數十年來,我常常因為接引信徒,從早上講到晚上,我時時由於行程緊湊,耽誤了用餐的時間。有時為了方便起見,我乾脆以冰水泡熱飯,或以熱茶泡冷飯,聊以充飢;有時剛要舉箸用餐,卻臨時接到邀約,我只得端起碗來,管它裡面裝的是滾湯,還是熱面,唏哩呼嚕地,一併倒入嘴裡,也顧不得燙破舌頭,更遑論是否填飽腸胃了。所以儘管這些年來稍有餘裕,我還是經常食不飽腹,就這樣,我可以說是忍飢耐餓過了一生。早年因為沒得東西吃,只要有得吃,都覺得好吃。近年來,吃的東西很多,我十分珍惜這份福報,所以不管是湯麵、拌麵,乾飯、稀飯,米粉、冬粉,水餃、包子,雖然不一定覺得好吃,我一概來者不拒。偶爾放在一旁不吃,是因為忙於赴約,或者當時已用過,並不一定表示心裡不喜歡。有時候看到徒眾很用心地為我準備了一道菜,為了嘉勉他們的辛勞,即使不甚好吃,我也會隨意稱讚某一道菜十分可口。然而徒眾未能善體我心,甚且誤解人意,有時候一月半月每天都會吃到同一道菜,問他們是何原因,他們總說是隨順我的喜歡,令我真是啼笑皆非,但是叫我說一句不喜歡吃,怎樣我也不肯,我寧願一直忍下去,也不願隨便說出我的好惡。

最讓我感到不解的,是大家「傳說」我喜歡吃素烏魚子。過去曾經有一段時期,每一餐飯都有一盤素烏魚子擺在我的面前,其實我因為嫌其味道太重,從來不曾動過一筷,吃過一口,所有上桌的素烏魚子全都是被其它人夾了去,只是大家不察,以訛傳訛。甚至還有人誤以為真,特地買來送我。對於大家的這番「錯愛」,我也只有一直忍了下去。

類似這種事情,還真是無獨有偶呢!例如:多年以前,信徒送了我一塊佳美香皂,當時物質十分短缺,舶來品更是稀有難得,大家看了十分羨慕,但是我仍舊慣用一般的肥皂,所以一直將它擺在洗手臺上,未曾動用。奇怪的是那塊香皂的體積居然日漸減少,後來大家都說我喜歡用進口的佳美香皂,我聽了也只是忍笑而不語,心想能夠讓大家的喜好成為我的喜好,不也十分有趣嗎?

有一回在外地講經,天氣突然變冷,有位弟子為我買了一件毛衣,我連說:「厚的衣服真好!」意在讚美他的用心體貼,沒想到日後大家都說我喜歡穿厚的衣服。從此儘管天氣轉熱,侍者也依舊為我準備厚的衛生衣、厚的羅漢褂,乃至特地訂製厚的長衫大袍,我向來不忍拂逆別人的好意,因此只有自己忍受汗流浹背之苦了。

我常常想起過去在叢林裡,戒規十分森嚴,即使是天寒地凍,也不準我們披圍巾,戴帽子,而在那個貧苦的年代裡,我們身上穿的幾乎都是已圓寂的前人遺物,縫了又補,補了又縫的單衣薄衫,每逢隆冬時節,凜冽的北風從寬大的衣領袍袖中直貫而下,沒有忍耐精神,不易度過寒冬。所以我後來到了臺灣,只憑一件短褂,度過北部兩個冬天。這時,目睹一些出家人,才有一點寒意,就全副禦寒配備加身,一眼望去,似乎少了幾分道氣,在慨嘆之餘,不禁感謝以往師長的嚴格教育,培養我無比堅忍的耐力。於今,我將這份耐冷的力量運用在忍受暑熱上面,顯得駕輕就熟,但是弟子們是否能感受到我這份包容的心意呢?

所謂「忍」,忍寒忍熱,這是很容易的,甚至忍飢忍渴,也算不難,忍苦忍惱,還能勉力通過,然而忍受冤屈,忍一口氣,就大為不易。但是,無論如何,想到自己既已學佛,深知相互緣起的真理,明白「忍」是一生的修行,為什麼不能依教奉行呢?

曾經有一位徒孫,經常購買下端繡有圖案的毛巾給我使用,我因為臉上破皮,建議他買沒有花樣的,以免洗臉時覺得不舒服,他卻理直氣壯地說道:「有圖案的毛巾比較美觀,您用另外一端擦臉,就不會碰到繡花了!」唉!彼此心境不同,說起話來有如對牛彈琴,我也只有當下「受教」,忍他一忍算了。

有時侍者為我準備飯菜,不是少拿箸匙,就是奉上一雙長短不一的筷子,我既不起身自取,也不予以責怪,待別人發現告訴他時,只見他毫無愧色,哈哈大笑就掩飾過去了。

記得我五十歲生日那年,一名在家信徒特地送我一張價值不菲的彈簧床,無奈我從小睡慣了木板床,但又不忍直言,讓他難過,從此只好將床當做裝飾品,自己每天睡在地板上,達十年之久。

有一次,我應邀到溫哥華弘法,承蒙信徒好意,特意為我商借一位張姓居士的別墅,其中一套考究的浴室,內有新式開關、長毛地毯,還有美輪美奐的浴簾、浴池,我因為不會使用這些繁複的裝備,只得忍耐到行程結束,回到佛光山再痛快地洗。

又記得韓國的頂宇法師、多倫多的土地經紀人溫居士,為了表達對我的尊敬,他們訂了五星級的總統套房給我住。然而我看到內部裝潢之富麗堂皇,捨不得使用,只好整夜不倒單坐在沙發椅上,直到天亮。

朝好的方面去想,這也是他們的一番孝心善意,我怎好苛責呢?尤其回憶四十年前,我剛到宜蘭雷音寺時的光景,與今比之,真可說是天壤之別。那時由於政策使然,寺院裡住滿了軍眷,丹墀成了大眾的廚房,每次如廁,我都必須等人將煮飯的爐子移開,才能開門進去。

最初我都在佛桌下過夜,後來寺眾整理出一間鬥室給我居住,裡面除了一張破舊的竹床以外,只有一架老舊的縫紉機,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每次睡覺的時候,我總是小心翼翼,一躺下來,就不敢翻身,唯恐竹床咿呀作響,吵到別人。三個月以後,我從布教的監獄撿來一把獄所不用的椅子,欣喜不已,從此每天晚上,等到大家就寢以後,我就把佛前的電燈拉到房門口,趴在縫紉機上寫作。在現代人看來,或許感到不可思議,但是當時的我,非常珍惜這份難得的機會。

那年,我二十六歲,平生第一次使用電燈,以前在棲霞山、焦山、宜興、中壢、青草湖等地,都沒有電燈,所以,儘管群蚊亂舞,蟑螂四出,我都不忍上床,有時寫到次日破曉,耳聞板聲,方才休筆。三四十年後的今天,目睹現代的年輕人空腹高心,漫言入山修行、閉關閱藏,不禁感慨萬分,倘若福德因緣不具,焉能獲得龍天護持?

「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沒有百忍興教的精神,如何成就人生大事?

「我就這樣忍了一生」,豈止是就物質上的缺乏而言,其他如精神上、人情上、事理上、尊嚴上等種種違逆境界,又何止忍上百千萬次?

一九九一年,我在浴室裡跌斷腿,頓時身邊增加不少「管理人」。這個徒弟要求我不能吃這種食物,那個徒弟告訴我不能用那種拐杖,過分周到的看護,使我備感束縛。有時因為身體不適,這個弟子拿來這種藥,那個弟子拿來那種藥,我為了圓滿大家的好意,只得忍耐把兩種藥都吃下去。有些信徒說美國好,叫我去美國渡眾;有些信徒說澳洲好、非洲好、歐洲好,也希望我前往弘法。我為了滿足大家的「好」,所以,只有忍耐旅途勞頓,到處飛行雲遊。

雖然百般無奈,但是想到為師者在他們的心目中永遠年輕,也只有自我解嘲了。有時回頭反省:「為人著想」固然便利了別人,卻也讓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我的腿之所以會摔斷,正是因為在盥洗時聽到電話鈴聲,怕對方著急,趕緊從浴室衝出來時,不慎滑倒所致。雖然有了這次前車之鑑,我還是儘量不讓電話鈴聲超過三聲以上,與生俱來的性格實在不容易改掉啊!

回顧我這一生自從擁有電話以來,真可說是不堪其擾。我常常在深更半夜被西半球、南半球打來的電話吵醒,拿起話筒一聽,往往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小事,儘管心中也在責怪他們不知體諒別人,預先算好時差,但是仍然出語和緩,不使對方難堪,而我自己卻賠上一夜的失眠。事後被一些徒眾知道,總是勸我:「師父!您不要管他們,晚上睡覺前,將電話線拔掉。」但是我從來未曾如此做過,天生不喜歡讓人失望的性格,使我註定「就這樣忍了一生」。

我不但在半夜耳根不得清淨,即便在白天,也還得六根互用,手腳並行。在我的法堂裡,總是聚集著一群徒眾,七嘴八舌地和我討論事情,我不但得瞻前顧後,還必須左右逢源,唯恐忽略了哪一個人。有時大家為了公事僵持不下,我還得居中斡旋調處,幾個小時下來,真是口乾舌燥,精疲力盡。

出了法堂,還有人要我路上辦公,拿著一疊表格報告,希望我能指點一二,我雖然按捺性子,有心成就,偏偏這時往往半路殺出程咬金——遇上了信徒遊客,又是對我合掌禮拜,又是要求合影留念,明明短短五分鐘的路程,也得走上半個小時。

從十年前多次帶團出國訪問,到近年來頻至世界各地弘法,更無所謂樂趣可言。常常飛行數小時,一下飛機,就被人簇擁而行,照相、講話佔了大半時間,連洗把臉、上廁所的空隙都沒有,不到深夜,無法回到寮房裡小憩。每日如是,周而復始,十天半個月後,再坐車到機場,飛到另一個地方。

雖說行腳各地名都大邑,實則不曾盡興觀賞;雖說走遍世界名山大川,實則未嘗仔細探訪勝地,只是到而不到,聊以告知來此一遊罷了。

數十年來,佛光山大小道場幾乎都是在我的手中建立起來,完成以後,即刻交給弟子們管理,裡面的一桌一椅、一磚一瓦,都含藏我多年來的經驗與理念。但是弟子上任以後,既未能善體我意,又不前來請示緣由,就輕易地改隔間,挖牆壁,甚至換佛像,更制度,當我再度前往巡視時,一切已經「面目全非」,擔任住持的弟子還在一旁問我:「改得好不好?」我一向不喜歡否定別人的主張,即使心中不以為然,也只有說「好」。

雖是多少忍耐點滴在心頭,但我這一聲「好」,休卻了多少麻煩,給予人多少歡喜,泯除了多少代溝的問題,說來還是頗為值得的。

我有出家弟子千餘人、在家信徒百餘萬,但是他們高興時不會想到來找我,一旦上門,必定是有了煩惱,而且大多聲稱是來掛「急診」的。我再忙再累,也只得「恆順眾生」,予以接見、傾聽、安慰、鼓勵。憑著自己多年的歷練,倒也解決了不少疑難雜症。

但也有弟子對我說:「師父!你只叫我們忍耐,難道除了忍耐,就沒有其餘的辦法了嗎?」確實,我一生惟一的辦法、惟一的力量,就是忍耐。

回顧我的一生,正如同一位朋友所言:「為做事,必須忍耐;為求全,必須委屈。」

雖然「我就這樣忍了一生」,但是喚醒了多少迷惘眾生,成就了多少法身慧命,所以,我祈願生生世世再來娑婆,以比丘身永遠堪忍地利濟有情。

【今日推薦】

王璞微信號【wangpu1968】:跟隨智者腳步,聆聽管理思維。北大縱橫創始人王璞先生傾力打造,管理諮詢行業第一專家品牌。零距離,無縫隙,一對一與您分享與溝通。

北大縱橫微信號【北大縱橫】: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創始人王璞攜千位諮詢師隨時恭候,與您零距離答疑解惑各種管理問題、疑惑與糾結,速來互動吧。

===================================

1.歡迎讀者推薦美文,小編代您與大家分享。

2.每天乾貨,關注公眾帳號:EMBACLUB或MBA

3.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4.線下活動+實名圈子:有意向加入中國EMBA俱樂部,參加各名校EMBA跨界資源整合,可直接回複本平臺報名。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獨白:有苦不能說 我就這樣忍了一輩子
    在傳法大典那天,記者們目睹滿山滿谷的人們對我種種恭敬,甚至匍匐迎送,好奇地問我何以致此?我突然想起國片「我就這樣過了一生」這句話,心中不禁感觸良多,回想大家對我的肯定,是自己付出多少的辛苦、忍耐所換取來的成果啊!如果將這部片名換一個字,改為「我就這樣忍了一生」,用來形容自己,應該是很貼切的寫照了。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三四歲時,跟著外祖母學會念《般若心經》,還和七八歲的姐姐比賽吃素。他沒有進過正式的學堂,但背下了家鄉寺廟牆上貼的《三世因果經》。「我一生別無長處,所幸對文字有種莫名的興趣與親切感,童年時家中長輩忙於生活,無暇對我施以言教,許多觀念是自己在文字中領略和獲取的。」當時物質匱乏,還不能真正地寫日記,他就將一日所思記在心裡。
  • 星雲大師: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佛教不是保險公司
    面對種種艱辛,我的師父志開上人也很為難。不過,我對師父的收留之恩感懷於心,即使吃不飽也不要緊。這養成了我能忍、不貪圖富貴的性格。 艱苦的條件可以鍛鍊人的力量,增加人的智慧。有了智慧,人就會明白「嚴於律己,寬容待人」的道理。我小時候也有貪慾心,也曾憎恨和嫉妒,跟普通人一樣。不過後來我立志要做和尚,我要修佛,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 【素食-廚藝七】星雲大師獨白:有苦不能說 我就這樣忍了一輩子
    如果將這部片名換一個字,改為「我就這樣忍了一生」,用來形容自己,應該是很貼切的寫照了。我從小生長在亂世裡,先是軍閥割據,外強環伺;繼之中日抗戰,後來國共對立,家鄉的經濟本來就很落後,加上這些人為的禍患,生計更是困難重重。在糧食極為短缺的當時,我吃過麥渣糊粥,我以地瓜當飯,每天三頓,吃得都怕了起來。
  • 韓國瑜: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編按:高齡九十三歲的星雲大師,因病經過二年休養,將出版病癒後新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由佛光文化、天下文化共同出版),高雄市市長韓國瑜深受感動,並序文中揭露了未來經營高雄的格局與胸懷。 我所知道的佛光山,弘法遍及全世界,對於社會有著廣大的關懷心與化導力,是由大家所尊敬的星雲大師所開創領導。今年的二月十四日,因「七彩雲南」在佛光山舉辦第二屆的交流活動,我代表高雄市政府,到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致詞。
  • 星雲大師:用90多年經歷,講述如何面對名利、生死、欲望
    「我雖然看不見,但我可以聽,可以用心去看,所以我知道你們是帶著許多問題而來。」星雲大師雖然在南京棲霞寺出家,但大覺寺才是他的祖庭。「76年前,大覺寺很簡陋,但我很榮幸它在戰爭年代收留我,給我飯吃。」星雲大師:死是人最怕的東西,不過很奇怪,我最不怕的就是死。我經歷過戰爭年代,經歷過槍炮子彈,我還會畏懼生死嗎?20多年前,醫生說我心臟2/3的血管都已堵塞,需要馬上開刀。當時的醫療技術沒有現在先進,心臟開刀很危險。進手術室之前,我周圍的徒眾都勸我說:「師父,您這次去開刀,生死未卜啊!」
  • 海波隨筆|賞星雲大師的「一筆字」
    上周六(5月18日),我前往上海星雲文教館參加了《慈悲的力量——談星雲大師的一筆字》講座,很是感觸。回家後又再次翻看了星雲書法集《行願》和星雲大師的口述記錄書《貧僧有話說》。說起《貧僧有話要說》,這本書還是2016年得星雲大師親自相送的珍貴禮物。記得那年2月底,已經90歲高齡的星雲大師親自護送北齊天保年間的一尊釋迦牟尼佛首回到北京。
  • 星雲大師智慧 澤潤僧俗眾生
    成年以後,我學歷史,對佛學文化,對高僧大德,領略一二,心懷景仰。因其時文化環境,而接觸佛學甚微。上個世紀80年代,我作為訪問學者到了美國。在美訪學期間,耳聞星雲大師的生動故事,卻無緣見面,留下了懸念。1992年,我到臺灣出席「海峽兩岸清史檔案學術研討會」,對於星雲大師,了解更多,傾心仰慕,時間短暫,未能謀面。
  • 星雲大師對話劉長樂:明知是空 為何還要奮鬥
    劉長樂先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生的所有一切,包括幸福、煩惱、快樂、悲傷、財富、貧窮,都會過去。在我們了解,人死亡的只是身體,物質的東西無常,但是心靈、生命不是,它等於木柴,這個木柴燒了,另外一個木柴又生長了,生命之火一直會延續。所以,為善事、做好人,不要灰心,不要以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都落空了,所謂「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管水流到哪裡去了,還會再流回來。
  •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張曉林教授發表論文《「忍」——星雲大師人生(佛法)修持的理論與實踐》,全面梳理了星雲大師「忍」的論述,認為星雲大師「忍」的思想豐富了人間佛教的內容。武漢大學文學院高文強教授發表論文《星雲大師佛教文藝創作觀三題》,他從文藝作品的「抒情與言志」、「盡意與無言」、「內質與外文」等方面,對星雲大師的文學創作觀進行了討論。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狄其安教授發表論文《洞鑑古今、高瞻遠矚——論星雲大師藝術思想對人間佛教的貢獻》,認為星雲大師的藝術思想與人間佛教思想緊密相連,是人間佛教思想在藝術上的體現。
  • 劉長樂對話星雲大師:明知是空為何還要奮鬥?
    劉長樂先生:大師剛才所講人之一生,讓我想起一個朋友的簡訊,叫「八然堂」:忙時井然,閒時自然;順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則常然,貶則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大師一定還記得我那位得了肺癌的老友,當時醫院診斷說他的生命只有四個月了。在疾病的折磨下,老友越來越煩躁易怒。
  • 《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昨上演 星雲大師特地錄製祝福
    星雲大師,一位從揚州走出去的高僧大德,立志於在全世界推廣「人間佛教」,最近,90歲高齡的他回到家鄉,在揚州講壇開壇立說。昨晚,為了表達對星雲大師的崇敬,《故鄉的雲》主題音樂會在揚州大劇院上演,這場音樂會以星雲大師詩詞作品和故鄉揚州主題歌曲為主,再現星雲大師的感人情懷。儘管未到現場,星雲大師還是為現場觀眾們錄製了祝福視頻。
  • 地球上的星星,星雲大師和阿米爾汗
    從大賽在宋慶齡故居的啟動,到獲獎參賽作品的數位化,再到頒獎儀式的紀錄,以及賽後與小畫家們廣結善緣的延續,無不讓我深深感受到星雲大師慈悲發心的博大胸懷,我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出家的長者,雙目早已失明,為何孜孜不倦地關愛著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多彩世界?阿米爾汗用《地球上的星星》,給我們描繪出了答案。
  • 星雲大師:他12歲出家,創辦佛光山最大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
    星雲大師,中國臺灣一代佛教高僧,臺灣佛光山道場的開創者,「人間佛教」的踐行者,1927年,他出生在江蘇揚州,自幼家境貧寒,12歲便在棲霞寺出家,一生宣揚佛法,弘法利生,在全球各地都留下弘法足跡,座下弟子一千餘人,全球信眾超過百萬,佛光山也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正如星雲大師所說,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
  • 星雲大師:青年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愛情觀?
    星雲大師既是臺灣佛光山開山法師,也是兩岸佛教文化使者和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得道高僧。
  • 【星雲大師文集】體相用的真義
    我想,「體相用」應該用這樣來解釋。甚至,我們從佛陀,再說到凡夫眾生。根據《大乘起信論》說,我們的心,它的本體、相狀、作用,廣大無限,所以稱為體大、相大、用大。心的「體大」,大如虛空,甚至比虛空還要大,所以佛經裡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個人如果有容納宇宙虛空的心量,必定能做大事。在我認為,心的「體大」就是生命,如果萬物沒有生命,就沒有作用了。
  • 星雲大師:般若
    文/星雲大師 般若是向內自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圓成」智慧。人生有了般若,就能泯除人我對待,跳脫無明煩惱。
  • 星雲大師:一個人,對五件事越「執著」,人生的福報可能就會越少
    先來看星雲大師給信眾講的一個故事:說是在一場大雨之後,有一隻蜘蛛爬向牆上已經破碎的網。雨後牆壁潮溼,蜘蛛剛一爬上去就會往下掉,爬一次,掉一次,掉下來一次,再向上爬一次。甲看到後,唉聲嘆氣道:「我這一生不就是這樣忙忙碌碌而一無所得、一事無成嗎?」從此他更加精神消沉和不振,放棄了一切努力。乙看到後,嘲笑道:「這蜘蛛簡直太蠢了,為什麼它不從那邊乾燥的地方繞著往上爬呢?」這個人得到啟示,更加懂得了變通的重要性。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拍賣排行榜(前30)
    星雲法師,法名:釋星雲,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星雲大師出生於1927年,如今已是93歲高齡。
  • 星雲大師16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哲理!
    星雲大師,江蘇揚州人,1927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有舍,才有得。——星雲大師2.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星雲大師3.「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細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