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的封神傳說是否真實,解讀《封神演義》

2021-02-13 證道大流沙

現在中國大勢可以稱之為新《封神演義》,很多朋友問「優曇婆羅花,3000年一開,那3000年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3000年前就是「文王推演周易,武王伐紂」的時候,在3000年之前更久遠的時代是叫做先天八卦,3000年前變成後天八卦,而周文王把後天八卦推演出來,因為是周文王推演的易經,所以叫做周易。

現在又過三千年,八卦的方位將改變,成為未來八卦,這是後話。此文寫得很好,望認真看看。

《封神演義》是中國古代一部神魔小說,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看,它不僅僅是一部神魔小說,又不同於四大名著,自從明朝問世以來,家喻戶曉,路人皆知,這部以商滅周興為背景,涉獵神、道、人、妖、佛、魔種種元素的小說,融戰爭、志怪、景物、人物、情感、詩詞歌賦描寫為一爐,值得後人玩味與欣賞。今天,從修行者的視野,再對這部小說作一番解讀,以便世人更深刻的認識古老的神傳文化和其中的內涵。


有幾種說法,有說是明朝許仲琳,有說是一陸姓的道家修行者,從筆者的角度看,具體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書的作者需要具備相當多的道家學識和修養,才能寫出這樣內涵豐富,才情並茂,栩栩如生,雅俗共賞的小說。這是中華神傳文化繼承和傳頌的一種方式,即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修行者或者是文人,通過這種通俗文學的方式,以歷史為基礎,寫作出教化人心,明晰善惡,弘揚正氣,追根隨源,影響深遠的佳作來。正所謂:以文載道。


商紂亡周武興的歷史,是上古文明的一個重要時代,其中的善惡對立,人神位次,新舊更替,劫運天數,尊卑貴賤,王侯沿革,因緣際會,相對五千年中任何一次王朝變幻,都更典型和突出,都更值得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可以說是絕佳範本,歷史經典。

而更深層次的思考是:人神妖魔恰逢劫難,上古之人從淳樸到文明,從治理到離亂,從太平到殺伐的過程中,每個生命都需要在綱常倫理迷失的環境和現實中,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為自己,為族親,為一方百姓,為祖先後代,善惡交織,正邪混雜,以什麼的邏輯和理由,作出什麼樣的選擇,演繹出什麼樣的結果。由人到神,由神到妖,由天到地,由朝歌到西岐,由王侯到漁樵,由山野到海島,由紅塵到世外,誰也不能在外,主動或者是被動的,選擇背後的因果,因果過程中的善惡矛盾,正邪博弈,或者是衝動,或者是猶豫,或者是迷茫,或者是決絕,每個生命的態度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決定了自己的將來。

一部《封神演義》,背後多少緣由,傳奇中的典範。


千秋之世,道德為尊,商朝承載成湯之道德,成湯能求賢於伊尹,網開生靈於一面,寬仁大德,救生護命,風調雨順,傳位六百年。商紂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文有商容、比幹、趙啟,武有太師聞仲,黃飛虎,三宮皇后賢良淑德,四大諸侯威震八方。本來是可以創造一個盛世的條件,紂王卻是個無道者。

無道者必不敬神。上古時代,人都敬天地,敬鬼神,守道德,守人倫,女媧氏為中華始祖之神,商紂竟然能生褻瀆之意,從而觸犯神靈,種下因果,因色慾之心招來了千年妖狐,被迷住本性,失去江山社稷。

《封神演義》開篇,講了一個無道者(商紂)不敬神,警鐘長鳴。所有無道的開始往往是不敬神,不敬神則縱慾失德,種下了滅亡的前因。


上古時代的人,因為道德水準高,民風淳厚,相信神的教誨,神道奇蹟就會相應的展現給世人。中華文化始創於道家,修行者在當時得到廣泛尊重。從紂王接見雲中子,可以看出天子慕道,聞太師在截教中修行過,黃飛虎,張桂芳,崇黑虎,張奎,武將諸侯多有高人異術,與世外修行者有密切的聯繫。陳塘關守將李靖與西崑侖度厄之人學道,長子金吒拜五龍山文殊廣法天尊為師,次子木吒拜九宮山普賢道人為師,哪吒拜幹雲山太乙真人為師,大根基的孩子往往有道家師父找徒弟,進山勤修苦煉,有出世修成道德神仙的,有學成輔佐君王的,有隱逸民間修身養性的,這在當時的商朝,是普遍的風尚,從教育、用兵、技藝、選拔人才、民俗、制度,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商末文化是一種典型的半神半人的文化,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歷史,存在於當時人的現實生活中。

商朝的滅亡,預示著上古人與修行者共存的時代結束,主要原因是世人的整體道德下滑,需要一種適應新時代的文化和規則產生,一次次這樣的變革,一直走到了今天,歲月久遠,世人還以為那是虛構的神話。

商紂力敵萬夫,屠熊搏虎,有蓋世雄才。為什麼能兇殘毒絕冠古今?因為被千年妖狐迷住本性。

所謂:縱慾者招魔。妖魔不是憑空生,而是源於商紂無限放縱人的魔性,縱色慾之心,褻瀆神靈,制炮烙之刑止諫諍口,殺妻誅子滅人倫宗廟,設蠆盆吞宮人肉,殺諸侯失信天下。造露臺斂天下資財,欺辱臣妻無廉恥心,以玩賞娛樂殘虐生命,剔孕婦之胎,割童男腎命作羹湯,絕萬姓嗣脈。

君王享人間富貴之極,需守君德,踐人倫,護生命,遠色慾,納忠言,知廉恥,節資財,敬天愛民,順承天意。商紂反其道而行,最後喪家失國,焚屍滅跡古荒臺。

商紂集古今罪孽,為後人留下千古借鑑。人不可行惡縱慾,逆天理,滅人性,君王更需守此。惡貫如商紂,最後招來妖魔。

世人敗德縱慾,妖魔必重來。

申公豹本是崑崙修行之士,因嫉妒心而挑撥截教和闡教,在師尊面前立下重誓,違背誓言填北海之眼。殷郊、殷洪是紂王之子,負崑崙道家救命之恩,忘殺母慘痛之恨,不聽師尊苦心囑託,逆天而行,助紂為虐,殷郊、殷洪雙雙立重誓,而兩人卻都受申公豹挑撥,最後違背誓言,一個太極圖上化飛灰,一個夾於山下受梨鋤。

一部《封神演義》,就有多處立毒誓不兌現誓言,難逃因果的故事,後人在誓言面前需要再深思。

天神如此,何況是人。

截教、闡教紛爭源於有道摧無道,應一千五百年人神之劫,商天數已盡,周武當興,而上界分歧的關鍵可能還有動物能否修成正果。

截教門人多有動物修行,得天地靈性,然而動物不能修成正果,恰逢劫數,很多截教門人不能守住心性,被打回原形,千年道行毀於一旦。

烏雲仙化為金鱉被西方準提道人釣往西方八德池,虯首仙被打成青毛獅子成為文殊廣發天尊的坐騎,靈牙仙被打成白象被普賢道人所收,金光仙被慈航道人打回金毛犼,龜靈聖母被打回烏龜的原形,等等。

野畜類也有修練有成者,梅山有七怪,他們是白猿、豬、羊、牛、狗、羊、蛇、蜈蚣等七種畜類,修練而成。而正因為動物不能修成正果,他們才會在武王伐紂時,耐不住寂寞,出山求功名,一場大戰,七怪被誅殺。

動物不允許修成正果,即便修持千年,總有劫難。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和西方教主大會萬仙陣中,天數使然,也應了動物不能修成正果的天理。

上天悲憫,修行不易,根基不一,道行有深淺,各有歸宿。三大士收三坐騎後大興釋教,孔宣大明王等隨準提道人去西方世界,封神榜上有名者,歸路不一,以慰苦修。

千百年來,得人身難,動物修成正果不允許,封神榜中用多少生命的故事給了人們一個形象的詮釋。

申公豹認為姜子牙道術不如他,無名生出嫉妒之心,嫉妒子牙能去封神,他神通廣大,他為什麼不能。就是因為這顆心,開始戲弄姜子牙,被南極仙翁懲罰,不思悔改,不斷挑撥截教闡教之間的矛盾,導致無數修行之士死於商周之殺伐。發毒誓,違誓言,最後被填北海眼。

《封神演義》中的劫難定數,有一個起因就是申公豹的嫉妒之心。可見修行者的嫉妒之心,多麼可怕,是導致無邊罪惡的一個開始。

古人用申公豹之心警惕修行者的嫉妒,不去嫉妒之心,修行絕對不能得正果。

箕子為奴,比幹諫而死,微子去之,這就是所謂的殷商三仁,古人為什麼要對殷商三個舊臣的精神讚賞不已,這就是中國古人的重社稷,重祖先,重家國,重文化的倫理和觀念。

君王制講家即是國,國即是家,家國昏亂敗亡時,必有君王逆天害人,喪德亂性,失政寡助,而作為皇族貴胄,他們的選擇又應該是什麼?

殷郊和殷洪兄弟倆助紂為虐,助父王也是助惡,同樣有比幹,微子,箕子幾種選擇。微子是紂王的兄長,屢次進諫無果,遠離紂王,後武王滅周,保留了商的血脈,微子成為諸侯國宋國的國君。箕子是紂王的叔父,性耿直,有才能,屢諫紂王不聽,不忍離國遠去,披髮佯狂為奴,歸隱鼓琴而自悲。後武王問道箕子,箕子留下《洪範九疇》,帶殷商舊臣伍千人東渡朝鮮,帶去了先進的中原文化。比幹為紂王的叔父,輔政重臣,見紂王無道強諫,惹怒紂王,要見聖人七竅玲瓏心,被剖心慘死。

殷商三舊臣,國破家亡時,一個留血脈,一個留文化,一個以死諫君,都是因為他們忠於自己的祖先,忠於先王的道德,忠於王道的文化,三種態度,三種選擇,留下了中華民族古老的家國思想,保存了一個逝去的王朝的寶貴精神。

黃飛虎坐騎五色神牛,姜子牙坐騎四不像,聞太師坐騎黑麒麟,哼哈二將坐騎金睛獸,雲霄仙子和龍吉公主坐騎青鸞,趙公明坐騎黑虎,道德真君的坐騎雲霞獸。

姜子牙有法器打神鞭,杏黃旗,哪吒腳蹬烽火輪,手執乾坤圈,趙公明用定海珠、縛龍索,瓊霄、碧霄、雲霄娘娘有混元金鬥和金鉸剪,金吒用遁龍柱,接引道人有十二品金蓮,接引寶幡,通天教主有六魂幡,誅仙劍,女媧娘娘有江山社稷圖,陸壓有釘頭七劍書,廣成子有番天印,赤精子有陰陽鏡,燃燈道人有乾坤尺,靈柩燈,韋護有降魔杵。等等。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

歷史任何一部神魔小說,哪部小說能有如此瑰奇,神異的想像力,能將神仙世界的法器、坐騎、道術描寫的這樣詳盡和多彩,不僅僅是文人想像的問題,還需作者具備很深的道家學識和素養,才有可能寫出這樣的器物和功能,讓中國人對這些修行界神秘的術語耳熟能詳,將豐富的神傳因素留給後人,給最後的時代留下必需的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部書籍,沒有表達過這樣的內涵:古老的中華文明,淵源流長,滄桑久遠,人神眾生,天地各界,來凡塵的首選之地是中華,在中華結緣後,轉生到世界各地,奠定人類的道德文化。大齤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

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

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

學佛者,學道者,諸多法門,可學道後入佛,同樣,學佛者亦可以入道,要看緣份,要看自己的選擇。東方文明早於西方文明,很多有緣之士,紅塵之人,先在中華結下緣,後在西方成就功業。

封神榜裡的故事,真實性不論,卻透露出獨特信息,中國這片土地,歷史久遠,人口眾多,山川壯麗,神傳文化最系統,最豐富,為眾生的首選之地,或許還隱藏更多更多不為人知的天機!

古琴為先皇伏羲所創,依鳳凰身形而制,以長度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初有五弦,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文王后為吊長子伯夷考而增加一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加了一弦,所以,古琴有稱「文武七弦琴」。

伯邑考為文王長子,西歧幼主,父親被拘朝歌七年,明知天數,盡臣子之忠孝,不顧眾臣勸阻,見紂王獻寶替父王「贖罪」。

伯邑考善古琴,世上無雙,丰姿俊雅,引得妖狐起色心,命伯邑考傳琴,伯邑考談樂道。內外五行,六律五音,左手龍睛,右手虎眼,按宮商角徵羽,又有八法:抹,挑,勾,剔,撇,託,打,摘。有六忌:聞哀,慟泣,專心事,忿怒情懷,戒欲,驚。七不彈:疾風驟雨,大悲大哀,衣冠不整,酒醉亂性,不潔進穢,無香近褻,不知音近俗,遇此皆不彈。

伯邑考一番話,談到了古琴中的手法,音律,環境,心態,修養,反映出古人通過樂道以修身,通過樂道以怡情,通過樂道而學禮,禮樂教化,音樂、古琴可以作為修身的工具。

伯邑考以音拒色誘,以歌薦君王,盡子孝,盡臣忠,甘願被剁成肉醬。後世伯牙與鍾子期奏高山流水,晉嵇康赴刑場奏廣陵散,高漸離以琴和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等等。

正是:幾曲古琴聲,多少悠悠意。

崇黑虎是商朝四大諸侯王崇侯虎的弟弟,崇侯虎作為商朝重臣,紊亂朝政,蠱惑天子,殘虐萬民,盡民財力肥潤私家,忍心喪節,積惡如山。文王為民伐崇侯虎,姜子牙修書一封給崇黑虎,崇黑虎申明大義,寧肯得罪於祖宗,不肯得罪於萬民,擒兄正法,保宗廟,留崇氏血脈,保境內軍民免受刀兵之苦。

崇黑虎的行為是大義滅親的典範,忠於萬民而不忠於親,忠於萬民而不忠於君,這才是大丈夫對忠義的詮釋,有此情懷和選擇,崇黑虎才能捨身成仁,後被封五嶽正神。

封神榜中有忠臣良將,大羅神仙,異士奇人,而唯獨文王封神榜上無名,與釋教無緣,地位特殊,德行輝耀古今。

文王仁德化西岐萬民,感鳳鳴岐山,人心淳厚,路不拾遺,家不閉戶,商都三進諫,羑裡七年囚,拘而演八八六十四卦,謂水之濱求賢姜子牙,留君臣千秋佳話,至死守人臣節,不伐成湯,有百子之福,近百歲而終。

文王可謂千秋一人,原來都是與眾人神結緣,一場大戲留神傳文化。


古代帝王以國為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王公貴胄,成湯殷姓子孫,逢家國劇變,作何選擇?殷氏兄弟遭遇母親慘死,父君誅殺親子,顛沛流離,受道家崑崙救命之恩,傳武藝於名山,本應順天伐罪,卻在君親富貴和天理天命之間,選擇前者。

忠於君親,不等於忠於成湯宗廟。殷郊殷洪兩兄弟背棄大忠而擇小孝,發下重誓卻敢違背,一個化為飛灰,一個梨鋤致死,應驗了因果不虛,演繹了君王之子在新舊更替,天命和親族之間的矛盾選擇,為後世人留下慘痛教訓。


姜皇后為商紂正宮皇后,受奸人陷害被剜目炮手,只要能供認誣陷之罪,就可以免受極刑之苦。而姜氏女子卻說:生平頗知禮教,怎肯認此大逆之事,遺羞父母,得罪宗社,敗壞夫妻綱常,辱門敗戶,致父親不忠不義境地,致太子不安於儲君位。即便萬剮千錘,這是生前遭孽今生報,豈可有違大義?這一段話,可見姜氏貴胄之女的教養,母儀天下的風範,順因果,敬祖先,守倫常,有愛子之心,存孝順之意,萬苦一死證清白。

賈氏為武成王黃飛虎妻子,被妲己設下圈套,紂王好色起輕佻意,賈氏怒發衝霄,大罵昏君,撞下樓臺,粉身碎骨,為黃將軍全名節。

馬氏是姜子牙結髮之妻,姜子牙要去西岐渭水待君王,讓馬氏同去,馬氏以朝歌之女不去荒野之地推託,嫌貧愛富。姜子牙滅周入朝歌,位極人臣,馬氏羞愧自縊而死,死後被封窮神。

有正有反,有貴有賤,幾個女性巾幗不讓鬚眉,用生死富貴證明了夫妻之義。


黃家七世忠良,父親為界牌關總兵,兒子黃飛虎被封武成王,妹妹為黃妃,一家為成湯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結果妻子和妹妹被逼慘死,黃飛虎一氣反出朝歌,投奔西歧保聖主。

君恩中,有名有利有情,小人理解恩義著眼於利益榮華,君子理解恩義著眼於天理道德,黃飛虎父子因感念成湯德行與恩義,夾雜著對地位,名譽,金錢,情感的眷戀,才會出現了片刻猶豫。但是,紂王荒淫酒色,殘害忠良,逆禮悖倫,殺妻滅義,黃飛虎痛定思痛,才決定存大義舍小義,為民討罪,小義是君王所賜榮華富貴和先祖舊恩,大義是為萬民和忠魂行兵討罪,取捨之中見真性,武成王一怒之下反紂王,伐紂途上,一門虎將,沙場捐軀。

武成王的選擇,為後世開天平,為忠良申正義,為王侯立楷模,可見榮華富貴迷不住真豪傑。

道家不等於道教,佛教不等於佛家,奇門也是修行,這樣的內涵在這部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封神演義中一氣化三清的老子,是道家之神,封神演義寫的是天上之神,八百年之後下世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的那個老子是神以人身來。

道家傳承淵源流長,女媧娘娘是神州造人類之神,三皇五帝開創史前文化,伏羲畫八卦,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黃帝和眾臣子白日飛升,大禹治水,這些人物在封神演義中都是道家之神,詮釋出一個內涵,道家不等於後世的道教。

佛家不等於佛教,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都是佛家,闡教中的慈航道人後為觀世音菩薩,文殊廣法天尊后為文殊菩薩,普賢真人後為普賢菩薩,燃燈道人後為燃燈古佛。

是不是真實不重要,小說本來就是虛構的,關鍵是通過這樣的描寫滲透出中土之地,中土之人,中土修行人與西方教的淵源關係,滲透出釋教和道家的淵源。

奇門獨立於道家和佛家,修成後為無拘無束散仙。《封神演義》中的陸壓開篇就講:不在三教中,不在極樂地,不歸人王管,不服地府中。瀟瀟自在任我遊,自自在在散聖仙。

很明顯,封神演義揭示了一件事情,除了佛家,道家,還有奇門散仙。

修煉界的很多秘密,世人不能究其詳,卻能通過一部小說讓世人知曉。

易經為群經之首,潔淨精微,玄妙深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組成。先天八卦為三皇五帝中伏羲帝所創,相傳有夏易、商易,文王將八卦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這部分內容就是為後人熟知的周易。

文王與諸臣諫紂王不果,獲罪險些喪命,用數術推演應驗被赦免,囚禁在羑裡,聖人順天知命,樂居羑裡,軍民牽羊擔酒,夾道跪迎。聖人光照日月,普惠一方,大行教化,軍民樂業。西伯侯不怨君,不尤人,閒來無事,推演八八六十四卦,分三百八十四爻象,成就千秋佳話。

文王承傳先皇之神數,示君臣以神技,教化中原人,結緣在羑裡(河南湯陰),樂天無憂,安於本分,非聖人道德所不能。

一場大戲,修行者可知,文王與眾生結緣,今世緣成在中土。

長耳定光仙為截教通天教主弟子,受通天教主囑託最後搖動六魂幡,定光仙見到接引道人白蓮裹體,舍利現光,十二代弟子俱有奇光異像,不想搖動六魂幡,躲到蘆蓬下隱匿。

後來向元始天尊叩拜,認罪說:「弟子見師伯道正理明,吾師為免偏聽逆理,造此罪孽,弟子不忍使用。」這番話可以看出定光仙的根器。

定光仙在大劫數面前,能在大戰中保持清醒,能體會到道正理明,能真正的客觀,理性,明白的用真性思考,最後才免於截教弟子的難逃劫難,與釋教結緣,給自己開闢了新生和未來。

封神榜給後世的人們留下諸多懸念,封神榜上各有名,那輔周滅商的最大功臣姜尚結局應該怎樣,百年之後神歸何處呢?

姜子牙入山修道,根基尚淺,不能證悟大道,修成正果,奉原始天尊之命封神,享富貴,位極人臣,與商紂得兩代輔政的聞太師有相似處。這只是我們能從封神榜這部

書中知道的一層內涵,更深層次的還有:姜子牙留下垂釣渭水的佳話,開創百家之學,著《六韜》,被後人列為武經七書,著《乾坤萬年歌》,創預言書之始,成為兵家,儒家,法家,縱橫家,佔卜等諸家百家之祖,被武王封為齊地之王,「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開創了影響深遠的齊魯文化。

神的安排,不是世人能揣測,有人上天成神,有人入世開創神傳文化,仕隱都在積功德,等待機緣成熟。

雲霄、碧霄、瓊霄三仙子修為不一,雲霄仙子修為最高,趙公明定海珠被收,到三個妹妹處借金蛟剪,三位仙子只有雲霄不想借,還規勸趙公明不要管西歧事。最後,在眾仙子的請求下,借給趙公明金蛟剪,引來了趙公明殺身之禍。

趙公明身死,雲霄還是不讓瓊霄、碧霄去,怕惹下禍端,才隨他們往西歧。三位仙子睹物思情,又看了趙公明身死慘狀,才動了情,找陸壓道人報仇。

陸壓道人與雲霄講清道理時,雲霄還能沉吟不語,雙方交手,才不能控制,最後擺下九曲黃河陣,惹來了殺身之禍,封神榜榜上有名。

雲霄仙子千年修行毀於一旦,都是源於兄妹之間的一點情,一念之間不清淨,劫難來時也難逃!


魔家四兄弟是紂王討伐周師的四員大將,有法術異能,困住周師,道德真君弟子黃天化奉師命下山,初戰失利,道德真君派白雲童子救黃天化之災厄,同時警告黃天化其中的因果承負。

黃天化初下山,易道服吃葷,雖是不經意為之,但是已經犯下罪。所以,遇災遭厄,險些喪命。修行人不敬師門,不守戒,一定會受到懲罰,這也是因果的表現,同樣是師父對弟子的考驗和教訓。

封神榜一個小故事,表達了古人對待修行的嚴肅。

方弼,方相商紂朝堂上的鎮殿大將軍,兩人在紂王殺妻誅子之際,挺身而出,保護兩位王子,率先反出朝廷。勇毅決絕,以致武成王黃飛虎說:「可惜文武之中,並無一位似方弼之人。」

方弼方相本是兩個莽漢,見紂王殘暴能拔刀相助,正說明了在真正的生死考驗面前,與職位無關,與權力無關,與財富無關,只看誰能出嫉惡如仇之真性,方相,方弼置生死於度外,魯莽之人卻有明晰善惡的本性。這樣的心性和境界,才會封神榜上有姓名。

截教門人擺下十絕陣,本是兩教修行之人鬥法,一個凡夫俗子方弼入了風吼陣,被萬刃所殺。面對惡神能不畏生死,即可成神。


姜子牙殺入朝歌,紂王面前道出商紂王十大罪。

罪之一:不敬上天,沉迷酒色。

罪之二:縱淫敗度,大壞人倫。

罪之三:不顧嗣胤,忘祖絕宗。

罪之四:炮烙忠良。斷絕君臣之義。

罪之五:殺地方諸侯,失信於天下。

罪之六:濫用刑罰,冤魂遍天下。

罪之七:妄用奢靡,窮民財力。

罪之八:不知廉恥,君欺臣妻,致貞婦死節。

罪之九:殘虐生命,荼毒百姓。

罪之十:割人腎命,絕萬姓嗣脈,殘忍慘痛。

姜子牙十篇討罪檄文,列出了王朝劫滅,惡貫滿盈時的具體標準和條件,供後來的人以史為鑑,警惕現實。


滅商興周的過程中,有七個立功最大的玄門之士,都是闡教元始天尊第三代弟子,即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楊戩、韋護、雷震子,他們殺場克敵,功勳卓著,最後的選擇都是歸隱。

這七個人都有非凡的經歷,非凡的才能,非凡的境界,富貴、功名、爵祿,都非修行人所求,恬淡性成,賦天命來到世間,了願回山林,肉身成聖。

哪吒鬧海,蓮花身,三頭六臂,楊戩八九玄功,七十二變,李靖為天界託塔天王,金吒,木吒,雷震子的故事為千秋萬代傳頌,流下了天界,人間經典傳奇。

修行人來人間,有天賦使命,有神佛安排,人間萬苦,不辱使命者,肉身成神的七將士為後世的楷模!


商紂滅,氣數盡,周武王回西歧路上遇到兩位道者(伯夷,叔齊),聽說商朝已亡,拂袖而去,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

伯夷,叔奇兩位道者,念成湯道德,不能助紂為虐,一介草民,卻懷王道精神,以身殉舊朝。他們與箕子、微子、比幹、商容不同,與隨箕子遠去的舊臣不同,與身死

沙場的武將不同,他們只是以商民的身份選擇了死,追隨遠去的王朝和精神。忠於舊才能立新,大變革的時代,他們有存在的理由。

一朝盡,一朝來,臣子軍民各有緣,生生死死各有命,非人事能盡知,天意另有安排。

周朝盛世八百年,中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輝煌王朝,承上啟下,影響深遠,是一個奠基中華文化的最重要時代,展現出中華文化恢宏的王者氣象,成為後世王朝借鑑和學習的典範。

成就帝王業者,必承先人之基業,敬天,敬神,順天,愛人,守禮,節財,積累道德,文王大德,感得鳳鳴岐山,苦諫守人臣本分,拘羑裡忍心性,求賢於渭水,伯夷考明知死而救父,文王天下有三而不伐紂。直到武王等來惡貫盈,兆侯齊,賢人至,兵馬足,豪傑聚,神仙助,天下歸心的天地人六合之時運,才能完成伐商紂之大業,順應天數。

武王伐紂,繼承父兄之道德,弟兄齊上陣,不俱生死,君臣一心,為殷氏兄弟命運而悲,為西岐萬民刀兵之厄而苦,商紂無道為民伐罪,敢身陷紅沙陣,非大德之君所不能為。

武王滅紂,吊炮烙蠆盆之跡,不殺商紂之子,散露臺之資,發巨橋之粟,釋箕子之囚,封比幹之墓,式商容之閭,放內宮之人,祝告天地,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天下大服,萬民樂業,瑞草生,鳳凰現,澧泉溢,甘露降,熙熙皞皞,真是太平氣象。姜子牙奉天命封神,七將士肉身成聖,武王大封諸侯國,開創華夏新紀元。

大周王者氣象萬古罕有,應了天地人三才之道,開創了後世的輝煌王道。

總結小語:

一部《封神演義》,以通俗的形式,給人們留下經典傳奇,神仙故事,妖魔罪行,正邪對立,等等。然而,生動,典型的例證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內涵,湯武革命的正義和德行,商紂犯罪的過程和啟示,神佛人妖的秩序和常識,新舊更替中的選擇和動機,地理人文的起源和傳承,都在其中有所詮釋。

重中之重,講述了在大的變革和更替中人們選擇的善惡之理,因果軌跡,天人聯繫,神傳因素,文化傳統,為了是給將來,就是我們的時代做參照,能讓今天的世人能夠在這樣的歷史典籍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體會道理,明晰善惡,反思參考,借鑑對照,在最最迷亂和變化的時代,做出最重要的抉擇,從而闖過劫難!

相關焦點

  • 3000年的封神傳說是否真實,解讀《封神演義》
    現在中國大勢可以稱之為新《封神演義》,很多朋友問「優曇婆羅花,3000年一開,那3000年是什麼時候?」。
  • 看懂了《封神演義》,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
    雖然出自《封神演義》的姜子牙我們都耳熟能詳,但除了姜子牙,《封神演義》中還有諸多重要角色。如商紂王、周文王、哪吒、楊戩、雷震子、四大天王、太乙真人,與姜子牙都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些人物實際的商周歷史和中國神話人物的流變史,有怎樣的巧妙交集?也許我們只有看懂《封神演義》之後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
  • 《封神演義》深度解讀
    現在中國大勢可以稱之為新《封神演義》,很多朋友問「優曇婆羅花,3000年一開,那3000年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3000年前就是「文王推演周易,武王伐紂」的時候,在3000年之前更久遠的時代是叫做先天八卦,3000年前變成後天八卦,而周文王把後天八卦推演出來,因為是周文王推演的易經,所以叫做周易。現在又過三千年,八卦的方位將改變,成為未來八卦,這是後話。此文寫得很好,望認真看看。
  • 深度解讀《封神演義》
    現在中國大勢可以稱之為新《封神演義》,很多朋友問「優曇婆羅花,3000 年一開,那 3000 年是什麼時候?」。
  • 《封神演義》之深度解讀
    現在中國大勢可以稱之為新《封神演義》,很多朋友問「優曇婆羅花,3000年一開,那3000年是什麼時候?」。
  • 看懂《封神演義》後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贈書福利
    雖然出自《封神演義》的姜子牙我們都耳熟能詳,但除了姜子牙,《封神演義》中還有諸多重要角色。如商紂王、周文王、哪吒、楊戩、雷震子、四大天王、太乙真人,與姜子牙都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些人物實際的商周歷史和中國神話人物的流變史,有怎樣的巧妙交集?也許我們只有看懂《封神演義》之後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
  • 【記憶獲嘉】民間傳說——許仲琳獲嘉著《封神演義》
    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是中國的古典名著,人皆共知。此後,在牧野及周邊收集到的各種光怪離陸,形形色色的傳說及故事殘片,開始在許仲琳心中發酵。 他利用所掌握的神道秘訣,將這些故事穿合起來,用超凡脫俗的虛設構思,形成了《封神演義》的創作大綱。思路定準,一順百順,哪吒、楊戩、雷震子;紂王、惡來、狐狸精……,一個個或威猛高大,或醜陋猥瑣的人物形象復活了,動起來了。
  • 封神演義為什麼停播?封神演義停播原因揭秘 封神演義大結局哪裡能看
    其實這一次《封神演義》停播早有預兆,雖然近兩年各類影視劇題材的翻拍、改編也不在少數,但像《封神演義》這樣差評不斷還被「人民網」官媒公開批判毀經典的例子實屬少見,哪怕是前不久播出的《倚天屠龍記》和《新白娘子傳奇》也都是好評、差評對半分!正因為如此,所以本就差評不斷的《封神演義》在被官媒公開批評後,更是引得不少網友贊同,甚至還有人吐槽「這樣瞎改編經典的電視劇遲早要涼」!
  • 天機盡洩,深度解讀《封神演義》!
    此書一舉奠定了道教諸天諸神至高無上的地位,明確道出了天地一千五百年殺劫之期,更是從此奠定了天庭的領導地位。這部以商滅周興為背景,涉獵神、魔、人、妖、佛、道種種元素的經典,值得後人深思與欣賞。今天,從修行者的視野,再對這部小說作一番解讀,以便世人更深刻的認識古老的神傳文化和其中的內涵。
  • 封神演義
    此書一舉奠定了道教諸天諸神至高無上的地位,明確道出了天地一千五百年殺劫之期,更是從此奠定了天庭的領導地位。這部以商滅周興為背景,涉獵神、魔、人、妖、佛、道種種元素的經典,值得後人深思與欣賞。今天,從修行者的視野,再對這部小說作一番解讀,以便世人更深刻的認識古老的神傳文化和其中的內涵。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由於小說涉及的人物基本涵蓋了中國神話傳說的各方大神,一直以來就是作為中國神仙譜系的重要參考被廣大網友引為經典,但是,事實上,《封神演義》中的神仙體系是雜糅了三教的大雜燴,並不是任何一個宗教所認證的正統神系。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機(深度解讀)
    《封神演義》是中國古代一部神魔小說,以至於到今天,依然是修行人必備的典籍。雖然不能依此修仙了道,但其中大道哲理可謂是千古不變的法則。雖不能據此煉就一身玄術,但卻是玄學法脈的啟迪。此書一舉奠定了道教諸天諸神至高無上的地位,明確道出了天地一千五百年殺劫之期,更是從此奠定了天庭的領導地位。
  • 《封神演義》深度解讀:你不知道的那些事丨21讀書
    日本內閣文庫有一套明代版《封神演義》,卷二第一頁有一行字:「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鐘山逸叟」是許仲琳的號,鐘山應該就是南京的那座鐘山。許仲琳和《封神演義》的關係,就是這麼點信息。 但是,編輯這個詞,有很大的模糊性,比如把一些文稿放在一起整理一番,也叫編輯,這談不上有什麼原創。自己根據前代傳說寫一部書,這也算編輯。到底什麼情況,今天已經不能確定了。
  • 維基百科:封神演義
    近來學者多認為《封神演義》為道士陸西星所著,而許仲琳可能是重編目次,修飾情節再度刊刻。《封神演義》中有十餘處引用道教經典《黃庭經》,作者應是道教人士。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全書共一百回。其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崑崙八仙東遊記》,以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的中國歷史為背景,描寫了周朝與殷商的對抗與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和哪吒三太子等生動、鮮明的形象,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
  • 天機盡洩:深度解讀《封神演義》
    一部《封神演義》,背後多少緣由,傳奇中的典範。  千秋之世,道德為尊,商朝承載成湯之道德,成湯能求賢於伊尹,網開生靈於一面,寬仁大德,救生護命,風調雨順,傳位六百年。商紂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文有商容、比幹、趙啟,武有太師聞仲,黃飛虎,三宮皇后賢良淑德,四大諸侯威震八方。本來是可以創造一個盛世的條件,紂王卻是個無道者。
  • 《封神演義》毀了《封神榜》的經典,網友吐槽:封神演義似科幻片
    《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文學上講就是《商周列國全傳》等,《封神榜》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神劇,後面各種劇本陸陸續續的改編都無法與之抗衡。1990年上演的《封神榜》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裡面的人物,語言,裝束,場景布置,劇情銜接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沒有華麗的場景,沒有高科技的特效,但感覺更真實,更符合當時的人文,環境,和生產力水平,不得不佩服老一輩的演員的演技,儘管當時只有不到五毛的特效,但是演員的精彩表演,仙風道骨以及這部戲的先入為主無不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 《封神演義》中的神魔
    道教擁有眾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其中很多故事經過文人的加工,成為不朽的文學經典,《封神演義》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 封神演義停播大結局在哪裡看?封神演義什麼時候覆播?
    不過好在小編最終還是找到了幾個零星的片段可以暫解一下小夥伴們的燃眉之急,《封神演義》的最終結局曝光,子虛幫妲己從太子手裡拿來了軒轅劍,妲己眼看著武王的大軍攻入了朝歌,於是一心求死。而在之後封神時,楊戩以及妲己的父母都被封神,而妲己自然也是要被封神的。
  • 如何拍好一部《封神演義》
    最玄的一種傳說是,《封神演義》是醫書。神魔法寶的相生相剋,誅仙絕陣的列法破法,都暗合了五臟病理與對症之藥。這些猜想指向同一種評判:《封神演義》裡的人物,很多是功能性的,難以成為藝術形象。讀完小說能記住的,是法寶神通,而非人物。中國人依然熱愛《封神演義》,是因為神魔鬥法的紛繁熱鬧。
  • 《哪吒傳奇》也算「封神演義」?來看那些動畫版《封神榜》
    (有哪吒的動畫實在太多啦)哪吒其實是神話中的人物,但廣泛存在於古典名著中,《西遊記》、《封神演義》這兩大IP中都有吒兒身影,而根據這兩部著作改編的文學影視作品也是多得數不過來。這期跟著糖妹一起來看看那些動畫版的《封神演義》吧!(《西遊記》以前講過了嘛~)《口水封神》殷商末年,商紂王殷受荒淫無道,褻瀆女媧,國家動蕩,妖魔鬼怪趁機興風作浪,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