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擁有眾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其中很多故事經過文人的加工,成為不朽的文學經典,《封神演義》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又名《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一部神魔小說,作者是明朝的陳仲琳(或許仲琳),也有一說為明代道教學者陸西星。約成書於明隆慶、萬曆年間。全書共一百回,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故事起源於紂王在一次祭祀時對女媧神做了首邪惡的詩,紂王的褻瀆行為使女媧異常憤怒,她命令軒轅墳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頭雉雞精迷惑紂王使殷商毀滅。狐狸精進入冀州侯蘇護女兒蘇妲己的身體,在後宮迷惑紂王,九頭雉雞精稱自己是妲己的義妹「胡喜媚」也進入宮廷,由此展開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
《封神演義》以宋元講史話本《武王伐紂平話》為基礎,博採民間傳說,發揮神話傳說善於想像誇張的特長,賦予各類人物以奇特的形貌,比如楊任剜目後可在手掌內生出神奇的眼睛,雷震子脅下長有可以飛翔的肉翅,哪吒則能化為三頭八臂等。其仙術道法也十分神奇、變幻莫測,如土行孫等的土遁、水遁之法,陸壓的躬身殺人之術等,都能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另外小說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比較成功,如妲己的陰險殘忍,楊戩的機謀果敢,聞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惡意挑撥等等,都比較鮮明突出,讓人印象深刻。有些情節也相當曲折生動,如「哪吒鬧海」一節,由七歲哪吒在河邊的嬉戲玩耍,生發出一段意想不到的爭鬥,敘來層次分明,高潮迭起,同時也表現出哪吒由天真頑皮到勇武鬥狠的性格發展過程。此外如黃飛虎反出朝歌、廣成子三謁碧遊宮等,也有精彩細緻的描寫。
《封神演義》雖然在民間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它並沒有進入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列,這和它存在的缺陷是有關的。如它在藝術描寫上偏於敘事而忽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其鋪敘故事則有重複雷同之處,情節發展也有不夠嚴謹的地方。但總的來說,《封神演義》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道教題材的神魔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