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機!

2021-02-22 大自在般若
很多朋友問「優曇婆羅花,3000年一開,那3000年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3000年前就是「文王推演周易,武王伐紂」的時候,在3000年之前更久遠的時代是叫做先天八卦,3000年前變成後天八卦,而周文王把後天八卦推演出來,因為是周文王推演的易經,所以叫做周易。《封神演義》是中國古代一部神魔小說,以至於到今天,依然是修行人必備的典籍。雖然不能依此修仙了道,但其中大道哲理可謂是千古不變的法則。雖不能據此煉就一身玄術,但卻是玄學法脈的啟迪。此書一舉奠定了道教諸天諸神至高無上的地位,明確道出了天地一千五百年殺劫之期,更是從此奠定了天庭的領導地位。這部以商滅周興為背景,涉獵神、魔、人、妖、佛、道種種元素的經典,值得後人深思與欣賞。今天,從修行者的視野,再對這部小說作一番解讀,以便世人更深刻的認識古老的神傳文化和其中的內涵。

有幾種說法,有說是明朝許仲琳,有說是一陸姓的道家修行者,從筆者的角度看,具體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書的作者需要具備相當多的道家學識和修養,才能寫出這樣內涵豐富,才情並茂,栩栩如生,雅俗共賞的小說。

這是中華神傳文化繼承和傳頌的一種方式,即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修行者通過這種通俗文學的方式,以歷史為基礎,寫作出教化人心,明晰善惡,弘揚正氣,追根隨源,影響深遠的佳作來。正所謂:以文載道。

二、歷代變幻,以此為範

商紂亡周武興的歷史,是上古文明的一個重要時代,其中的善惡對立,人神位次,新舊更替,劫運天數,尊卑貴賤,王侯沿革,因緣際會,相對五千年中任何一次更替變幻,都更典型和突出,都更值得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可以說是絕佳範本,歷史經典。

而更深層次的思考是:人神妖魔恰逢劫難,上古之人從淳樸到文明,從治理到離亂,從太平到殺伐的過程中,每個生命都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為自己,為族親,為一方百姓,為祖先後代,善惡交織,正邪混雜,以什麼的邏輯和理由,作出什麼樣的選擇,演繹出什麼樣的結果。由人到神, 由神到妖,由天到地,由朝歌到西岐,由王侯到漁樵,由山野到海島,由紅塵到世外,誰也不能在外,主動或者是被動的,選擇背後的因果,因果過程中的善惡矛盾,正邪博弈,或者是衝動,或者是猶豫,或者是迷茫,或者是決絕,每個生命的態度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決定了自己的將來。

一部《封神演義》,背後多少緣由,傳奇中的典範。

千秋之世,道德為尊,商朝承載成湯之道德,成湯能求賢於伊尹,風調雨順,傳位六百年。商紂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文有商容、比幹、趙啟,武有太師聞仲,黃飛虎,三宮皇后賢良淑德,四大諸侯威震八方。本來是可以創造一個盛世的條件,紂王卻是個無道者。

無道者必不敬神。上古時代,人都敬天地,敬鬼神,守道德,守人倫,女媧氏為中華始祖之神,商紂竟然能生褻瀆之意,從而觸犯神靈,種下因果,因色慾之心招來了千年妖狐,被迷住本性,失去江山社稷。

《封神演義》開篇,講了一個無道者(商紂)不敬神,警鐘長鳴。所有無道的開始往往是不敬神,不敬神則縱慾失德,種下了滅亡的前因。

上古時代的人,因為道德水準高,民風淳厚,相信神的教誨,神道奇蹟就會相應的展現給世人。中華文化始創於道家,修行者在當時得到廣泛尊重。從紂王接見雲中子,可以看出天子慕道,聞太師在截教中修行過,黃飛虎,張桂芳,崇黑虎,張奎,武將諸侯多有高人異術,與世外修行者有密切的聯繫。

陳塘關守將李靖與西崑侖度厄之人學道,長子金吒拜五龍山文殊廣法天尊為師,次子木吒拜九宮山普賢道人為師,哪吒拜幹雲山太乙真人為師,大根基的孩子往往有道家師父找徒弟,進山勤修苦煉,有出世修成道德神仙的,有學成輔佐君王的,有隱逸民間修身養性的,這在當時的商朝,是普遍的風尚,從教育、用兵、技藝、選拔人才、民俗、制度,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商末文化是一種典型的半神半人的文化,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歷史,存在於當時人的現實生活中。

商朝的滅亡,預示著上古人與仙人共存的時代結束,主要原因是世人的整體道德下滑,需要一種適應新時代的文化和規則產生,一次次這樣的變革,一直走到了今天,歲月久遠,世人還以為那是虛構的神話。

五、商紂為何兇殘

商紂力敵萬夫,屠熊搏虎,有蓋世雄才。為什麼能兇殘毒絕冠古今?因為被千年妖狐迷住本性。

所謂:縱慾者招魔。妖魔不是憑空生,而是源於商紂無限放縱人的魔性,縱色慾之心,褻瀆神靈,制炮烙之刑止諫諍口,殺妻誅子滅人倫宗廟,殺諸侯失信天下。造露臺斂天下資財,欺辱臣妻無廉恥心,以玩賞娛樂殘虐生命,剔孕婦之胎,割童男腎命作羹湯,絕萬姓嗣脈。

商紂集古今罪孽,為後人留下千古借鑑。人不可行惡縱慾,逆天理,滅人性。惡貫如商紂,最後招來妖魔。

世人敗德縱慾,妖魔必重來。

申公豹本是崑崙修行之士,因嫉妒心而挑撥截教和闡教,在師尊面前立下重誓,違背誓言填北海之眼。殷郊、殷洪是紂王之子,負崑崙道家救命之恩,忘殺母慘痛之恨,不聽師尊苦心囑託,逆天而行,助紂為虐,殷郊、殷洪雙雙立重誓,而兩人卻都受申公豹挑撥,最後違背誓言,一個太極圖上化飛灰,一個夾於山下受梨鋤。

一部《封神演義》,就有多處立毒誓不兌現誓言,難逃因果的故事,後人在誓言面前需要再深思。

天神如此,何況是人。

截教、闡教紛爭源於有道摧無道,應一千五百年人神之劫,商天數已盡,周武當興,而上界分歧的關鍵可能還有動物能否修成正果。

截教門人多有動物修行,得天地靈性,然而動物不能修成正果,恰逢劫數,很多截教門人不能守住心性,被打回原形,千年道行毀於一旦。

烏雲仙化為金鱉被西方準提道人釣往西方八德池,虯首仙被打成青毛獅子成為文殊廣發天尊的坐騎,靈牙仙被打成白象被普賢道人所收,金光仙被慈航道人打回金毛犼,龜靈聖母被打回烏龜的原形,等等。

野畜類也有修練有成者,梅山有七怪,他們是白猿、豬、羊、牛、狗、羊、蛇、蜈蚣等七種畜類,修練而成。而正因為動物不能修成正果,他們才會在武王伐紂時,耐不住寂寞,出山求功名,一場大戰,七怪被誅殺。

動物不允許修成正果,即便修持千年,總有劫難。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和西方教主大會萬仙陣中,天數使然,也應了動物不易修成正果的天理。

上天悲憫,修行不易,根基不一,道行有深淺,各有歸宿。三大士收三坐騎後大興釋教,孔宣大明王等隨準提道人去西方世界,封神榜上有名者,歸路不一,以慰苦修。

千百年來,得人身難,動物修成正果比人身修行更難,封神榜中用多少生命的故事給了人們一個形象的詮釋。

申公豹認為姜子牙道術不如他,無名生出嫉妒之心,嫉妒子牙能去封神,他神通廣大,他為什麼不能。就是因為這顆心,開始戲弄姜子牙,被南極仙翁懲罰,不思悔改,不斷挑撥截教闡教之間的矛盾,導致無數修行之士死於商周之殺伐。發毒誓,違誓言,最後被填北海眼。

《封神演義》中的劫難定數,有一個起因就是申公豹的嫉妒之心。可見修行者的嫉妒之心,多麼可怕,是導致無邊罪惡的一個開始。

古人用申公豹之心警惕修行者的嫉妒,不去嫉妒之心,修行絕對不能得正果。

黃飛虎坐騎五色神牛,姜子牙坐騎四不像,聞太師坐騎黑麒麟,哼哈二將坐騎金睛獸,雲霄仙子和龍吉公主坐騎青鸞,趙公明坐騎黑虎,道德真君的坐騎雲霞獸。

姜子牙有法器打神鞭,杏黃旗,哪吒腳蹬烽火輪,手執乾坤圈,趙公明用定海珠、縛龍索,瓊霄、碧霄、雲霄娘娘有混元金鬥和金鉸剪,金吒用遁龍柱,接引道人有十二品金蓮,接引寶幡,通天教主有六魂幡,誅仙劍,女媧娘娘有江山社稷圖,陸壓有釘頭七劍書,廣成子有番天印,赤精子有陰陽鏡,燃燈道人有乾坤尺,靈柩燈,韋護有降魔杵。等等。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

歷史任何一部神魔小說,哪部小說能有如此瑰奇,神異的想像力,能將神仙世界的法器、坐騎、道術描寫的這樣詳盡和多彩,不僅僅是文人想像的問題,還需作者具備很深的道家學識和素養,才有可能寫出這樣的器物和功能,讓中國人對這些修行界神秘的術語耳熟能詳,將豐富的神傳因素留給後人,給最後的時代留下必需的文化。

十、中華是眾生首選土地

世界上任何一部書籍,沒有表達過這樣的內涵:古老的中華文明,淵源流長,滄桑久遠,人神眾生,天地各界,來凡塵的首選之地是中華,在中華結緣後,轉生到世界各地,奠定人類的道德文化。大全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

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

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

學佛者,學道者,諸多法門,可學道後入佛,同樣,學佛者亦可以入道,要看緣份,要看自己的選擇。東方文明早於西方文明,很多有緣之士,紅塵之人,先在中華結下緣,後在西方成就功業。

封神榜裡的故事,真實性不論,卻透露出獨特信息,中國這片土地,歷史久遠,人口眾多,山川壯麗,神傳文化最系統,最豐富,為眾生的首選之地,或許還隱藏更多更多不為人知的天機!

古代帝王以國為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王公貴胄,成湯殷姓子孫,逢家國劇變,作何選擇?殷氏兄弟遭遇母親慘死,父君誅殺親子,顛沛流離,受道家崑崙救命之恩,傳武藝於名山,本應順天伐罪,卻在君親富貴和天理天命之間,選擇前者。

忠於君親,不等於忠於成湯宗廟。殷郊殷洪兩兄弟背棄大忠而擇小孝,發下重誓卻敢違背,一個化為飛灰,一個梨鋤致死,應驗了因果不虛,演繹了君王之子在新舊更替,天命和親族之間的矛盾選擇,為後世人留下慘痛教訓。

道家是修行,佛家是修行,奇門也是修行,這樣的內涵在這部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封神演義中一氣化三清的老子,是道家之神,封神演義寫的是天上之神,八百年之後下世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的那個老子是神以人身來。

道家傳承淵源流長,女媧娘娘是神州造人類之神,三皇五帝開創史前文化,伏羲畫八卦,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黃帝和眾臣子白日飛升,大禹治水,這些人物在封神演義中都是道家之神。

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都是先在道家修行,闡教中的慈航道人後為觀世音菩薩,文殊廣法天尊后為文殊菩薩,普賢真人後為普賢菩薩,燃燈道人後為燃燈古佛。

是不是真實不重要,小說本來就是虛構的,關鍵是通過這樣的描寫滲透出中土之地,中土之人,中土修行人與西方教的淵源關係,滲透出釋教和道家的淵源。

奇門獨立於道家和佛家,修成後為無拘無束散仙。《封神演義》中的陸壓開篇就講:不在三教中,不在極樂地,不歸人王管,不服地府中。瀟瀟自在任我遊,自自在在散聖仙。

很明顯,封神演義揭示了一件事情,除了佛家,道家,還有奇門散仙。

修煉界的很多秘密,世人不能究其詳,卻能通過一部小說讓世人知曉。

易經為群經之首,潔淨精微,玄妙深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組成。先天八卦為三皇五帝中伏羲帝所創,相傳有夏易、商易,文王將八卦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這部分內容就是為後人熟知的周易。

文王與諸臣諫紂王不果,獲罪險些喪命,用數術推演應驗被赦免,囚禁在羑裡,聖人順天知命,樂居羑裡,軍民牽羊擔酒,夾道跪迎。聖人光照日月,普惠一方,大行教化,軍民樂業。西伯侯不怨君,不尤人,閒來無事,推演八八六十四卦,分三百八十四爻象,成就千秋佳話。

文王承傳先皇之神數,示君臣以神技,教化中原人,結緣在羑裡(河南湯陰),樂天無憂,安於本分,非聖人道德所不能。

一場大戲,修行者可知,文王與眾生結緣,今世緣成在中土。

長耳定光仙為截教通天教主弟子,受通天教主囑託最後搖動六魂幡,定光仙見到接引道人白蓮裹體,舍利現光,十二代弟子俱有奇光異像,不想搖動六魂幡,躲到蘆蓬下隱匿。

後來向元始天尊叩拜,認罪說:「弟子見師伯道正理明,吾師為免偏聽逆理,造此罪孽,弟子不忍使用。」這番話可以看出定光仙的根器。

定光仙在大劫數面前,能在大戰中保持清醒,能體會到道正理明,能真正的客觀,理性,明白的用真性思考,最後才免於截教弟子的難逃劫難,與釋教結緣,給自己開闢了新生和未來。

封神榜給後世的人們留下諸多懸念,封神榜上各有名,那輔周滅商的最大功臣姜尚結局應該怎樣,百年之後神歸何處呢?

姜子牙入山修道,根基尚淺,不能證悟大道,修成正果,奉原始天尊之命封神,享富貴,位極人臣,與商紂得兩代輔政的聞太師有相似處。這只是我們能從封神榜這部書中知道的一層內涵。

更深層次的還有:姜子牙留下垂釣渭水的佳話,開創百家之學,著《六韜》,被後人列為武經七書,著《乾坤萬年歌》,創預言書之始,成為兵家,儒家,法家,縱橫家,佔卜等諸家百家之祖,被武王封為齊地之王,「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開創了影響深遠的齊魯文化。

神的安排,不是世人能揣測,有人上天成神,有人入世開創神傳文化,仕隱都在積功德,等待機緣成熟。

十六、雲霄仙子的兄妹情

雲霄、碧霄、瓊霄三仙子修為不一,雲霄仙子修為最高,趙公明定海珠被收,到三個妹妹處借金蛟剪,三位仙子只有雲霄不想借,還規勸趙公明不要管西歧事。最後,在眾仙子的請求下,借給趙公明金蛟剪,引來了趙公明殺身之禍。

趙公明身死,雲霄還是不讓瓊霄、碧霄去,怕惹下禍端,才隨他們往西歧。三位仙子睹物思情,又看了趙公明身死慘狀,才動了情,找陸壓道人報仇。

陸壓道人與雲霄講清道理時,雲霄還能沉吟不語,雙方交手,才不能控制,最後擺下九曲黃河陣,惹來了殺身之禍,封神榜榜上有名。

雲霄仙子千年修行毀於一旦,都是源於兄妹之間的一點情,一念之間不清淨,劫難來時也難逃!

滅商興周的過程中,有七個立功最大的玄門之士,都是闡教元始天尊第三代弟子,即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楊戩、韋護、雷震子,他們殺場克敵,功勳卓著,最後的選擇都是歸隱。

這七個人都有非凡的經歷,非凡的才能,非凡的境界,富貴、功名、爵祿,都非修行人所求,恬淡性成,賦天命來到世間,了願回山林,肉身成聖。

哪吒鬧海,蓮花身,三頭六臂,楊戩八九玄功,七十二變,李靖為天界託塔天王,金吒,木吒,雷震子的故事為千秋萬代傳頌,流下了天界,人間經典傳奇。

修行人來人間,有天賦使命,有神佛安排,人間萬苦,不辱使命者,肉身成神的七將士為後世的楷模!

一部《封神演義》,以通俗的形式,給人們留下經典傳奇,神仙故事,妖魔罪行,正邪對立,等等。然而,生動,典型的例證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內涵,湯武革命的正義和德行,商紂犯罪的過程和啟示,神佛人妖的秩序和常識,新舊更替中的選擇和動機,地理人文的起源和傳承,都在其中有所詮釋。

重中之重,講述了在大的變革和更替中人們選擇的善惡之理,因果軌跡,天人聯繫,神傳因素,文化傳統,為了是給將來,就是我們的時代做參照,能讓今天的世人能夠在這樣的歷史典籍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體會道理,明晰善惡,反思參考,借鑑對照,在最最迷亂和變化的時代,做出最重要的抉擇,從而闖過劫難!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機(深度解讀)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大全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
  • 《封神演義》中竟然隱藏了巨大天機(深度解讀)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大全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
  • 《封神演義》中隱藏著怎樣的天機?
    申公豹認為姜子牙道術不如他,無名生出嫉妒之心,嫉妒子牙能去封神,他神通廣大,他為什麼不能。就是因為這顆心,開始戲弄姜子牙,被南極仙翁懲罰,不思悔改,不斷挑撥截教闡教之間的矛盾,導致無數修行之士死於商周之殺伐。發毒誓,違誓言,最後被填北海眼。《封神演義》中的劫難定數,有一個起因就是申公豹的嫉妒之心。可見修行者的嫉妒之心,多麼可怕,是導致無邊罪惡的一個開始。
  • 《封神演義》中不為人知的「天機」!
    由人到神, 由神到妖,由天到地,由朝歌到西岐,由王侯到漁樵,由山野到海島,由紅塵到世外,誰也不能在外,主動或者是被動的,選擇背後的因果,因果過程中的善惡矛盾,正邪博弈,或者是衝動,或者是猶豫,或者是迷茫,或者是決絕,每個生命的態度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決定了自己的將來。一部《封神演義》,背後多少緣由,傳奇中的典範。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機
    《封神演義》是中國古代一部神魔小說,以至於到今天,依然是修行人必備的典籍。雖然不能依此修仙了道,但其中大道哲理可謂是千古不變的法則。雖不能據此煉就一身玄術,但卻是玄學法脈的啟迪。此書一舉奠定了道教諸天諸神至高無上的地位,明確道出了天地一千五百年殺劫之期,更是從此奠定了天庭的領導地位。這部以商滅周興為背景,涉獵神、魔、人、妖、佛、道種種元素的經典,值得後人深思與欣賞。
  • 天機盡洩,深度解讀《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大全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
  • 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大全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
  • 天機盡洩:深度解讀《封神演義》
    由人到神,由神到妖,由天到地,由朝歌到西岐,由王侯到漁樵,由山野到海島,由紅塵到世外,誰也不能在外,主動或者是被動的,選擇背後的因果,因果過程中的善惡矛盾,正邪博弈,或者是衝動,或者是猶豫,或者是迷茫,或者是決絕,每個生命的態度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決定了自己的將來。    一部《封神演義》,背後多少緣由,傳奇中的典範。
  • 封神演義中聖人之下八件厲害法寶排名,金蛟剪第六,定海珠第二!
    在封神演義中,自身實力強大十分的重要,但是法寶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一個人他實力十分的強大,但是沒有一件像樣的法寶,而另一個人實力一般,但是一身的法寶,大家說誰會勝呢?其實在封神演義中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殷郊與他的師傅就是如此,殷郊當然沒有他的師傅厲害,但是一身法寶不僅讓他的師傅一點辦法都沒有,甚至還將他的師傅打傷了,由此看見在封神演義法寶是十分重要的。當然了在封神演義中聖人的法寶肯定是最厲害的,但是聖人的法寶一般是不會輕易拿出來的,畢竟威力太大了,今天小編要來和大家聊的就是封神演義中聖人之下的八件厲害法寶排名,其中金蛟剪第六,定海珠第二。
  • 封神演義中,連紂王都封神了,這八位鼎鼎大名之人卻未被封神
    封神演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主要講的是玉帝想招募下屬,玄門三教以王朝更替為由,發動封神之戰,敕封周天365位正神的故事。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說參與封神的人大多都封神了,但其實也有些名氣很大,但卻未被封神的人。今天,過客就跟大家分享下,封神中名氣極大,但卻未被封神的八人。
  • 《封神演義》深藏大道
    《封神演義》中的劫難定數,有一個起因就是申公豹的嫉妒之心。可見修行者的嫉妒之心,多麼可怕,是導致無邊罪惡的一個開始。古人用申公豹之心警惕修行者的嫉妒,不去嫉妒之心,修行絕對不能得正果。大全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
  • 《封神演義》中的神魔
    道教擁有眾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其中很多故事經過文人的加工,成為不朽的文學經典,《封神演義》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首先我們確定一下封神演義中給位大神的設定:在《封神演義》中可稱聖人的包括鴻鈞、老子、元始、通天、接引、準提、女媧、昊天上帝、瑤池金母九位,而火雲洞三聖則稱三聖皇比較合適,而且在封神演義小說中,女媧並不是中華神話中的媧皇,她沒有造人的功德,成聖也是在補天之後,而補天則發生在黃帝之後的顓頊時代,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後,所以在小說中,女媧在壽誕的日子還要到火雲洞三聖皇那裡朝拜
  • 《幻書啟世錄》封神演義怎麼樣 封神演義強度評測
    導 讀 《幻書啟世錄》中,封神演義是其中一個幻書角色,那麼封神演義什麼樣子?看下《幻書啟世錄》幻書封神演義介紹吧。
  • 淺析《封神演義》中的哲學性
    筆者個人是比較喜歡《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的,《封神演義》可以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可以叫做紂失天下,主要是講紂王是如何荒唐的治理天下以至於在外激化了與諸侯的矛盾逼得諸侯只有走上反叛的道路,內失去了清明的朝堂逼死了敢於直言的忠臣,第二部分可以叫做武王伐紂,主要是講周武王如何在神仙的幫助下如何艱難的進五關滅掉商朝的天下
  • 封神演義為什麼停播?封神演義停播原因揭秘 封神演義大結局哪裡能看
    但就在6月3日晚原定的《封神演義》大結局卻突然不翼而飛,緊急提檔的是張新成、周雨彤主演的《大宋少年志》,原來更新《封神演義》的幾個平臺也都提示「因為介質原因暫停更新」!對此有網友表示:「今年的電視劇真會玩,不是提檔就是撤檔,再要不就是停播,以前是不能信非官宣看來以後連官宣都不能太相信了」!
  • 重溫《封神演義》中的哪吒
    再讓我們一起回顧《封神演義》的原著!《封神演義》是明代的神話故事小說,也叫作《封神榜》《武王伐紂外史》等名稱。這部書的作者據說是許仲琳,但是這一說法至今存在爭議,因為當時寫小說的作家地位很低甚至會被人瞧不起,導致那個時期有很多作品都沒有留下創作人的名字,《封神演義》裡面主要以奇幻和天馬行空的思想聞名於世,是中國古代著名神魔小說之一。
  • 來談談《封神演義》中的神魔體系
    在筆者看來,《封神演義》中的神魔體系可以說是一部系統完善的古代神仙世界圖景,它不僅描述了各個神仙的師承關係,人物定位,陣營分屬等,還區分了「神」與「仙」的差別。通過「封神榜」把後來我們在《西遊記》中看到的天庭諸路神將的歷史源頭交代清楚,並且多次描寫西方教聖人參與紛爭,廣度有緣來表現當時佛道融合的特點。接下來我們簡單梳理一下《封神演義》中的人物關係及其特點。一、闡教。
  • 《封神演義》深度解讀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大齤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
  • 深度解讀《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中的道術讓人眼花繚亂,三頭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術、奇門遁、五色神光、千裡眼、順風耳,等等。大齤法弟子都知道過去的這個天機,而古代的書籍中,只有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類似的描述。拘留孫入釋教成佛,文殊廣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薩,普賢道人後成普賢菩薩,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菩薩,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長耳定光仙,諸多與釋教有緣之士,等等。商周更替,正邪難分,截教闡教之爭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殺身之劫,有緣者不在封神榜上,與西方教結緣,繼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