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女孩吳花燕,24歲的生命消逝在冬季。吳花燕身後,曾主導其網上募捐的9958救助中心,陷入輿論的風暴眼。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作為一家具備網絡募捐資質的專業機構,9958在執行吳花燕的籌款過程中,存在主觀誇大的嫌疑,使外界產生其「因貧致病」的觀感。此外,以同一案例在三家平臺籌款,總金額達到百萬之巨,直到吳花燕去世前,家屬只收到兩萬元善款。
針對上述問題,新京報記者多次聯繫9958救助中心多名管理層人員,截至發稿前未獲回應。
全文2490字 閱讀約需5分鐘
募捐文案存誇大嫌疑
尋找救助對象,了解具體需求,然後發布籌款文案,執行募捐,是包括9958在內的公益機構的日常工作模式。
吳花燕的經歷引發關注後,不少慈善機構曾主動聯繫其親屬。吳花燕所在學校的黨政辦副主任張輝偉介紹,9958方面主動聯繫到吳花燕的弟弟,稱想「幫他們籌款」。
這一說法得到9958的主管單位,中國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的證實。後者的公開回應顯示,2019年10月25日,9958救助中心「核實評估了吳花燕家庭貧困,病情危重,需要長期治療的情況,因此接受了吳花燕及其家屬的求助需求。吳花燕及家屬隨後填寫了9958救助申請表,正式進入救助流程。」
這一模式化的流程中,如何能夠保證籌款文案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一直是行業痛點。
鄭鶴紅是資深公益人,自稱曾參與9958項目的創立。其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以吳花燕為例,最初的募捐文案中,包含」「父母雙亡」、「長期營養不良」、「沒錢治病」、「等待死亡」等表述,向外界傳達出一種感覺,即吳花燕是因為貧困,「吃不起飯」而成病。
項目故事中寫道:「4歲後,父母相繼離世。」但經了解,吳花燕的母親在其4歲時離世,其父親則是在其18歲時因肝病去世。
鄭鶴紅介紹,從吳花燕一開始的診斷證明來看,心源性水腫應該是先天性心臟病引發的一個症狀。包括後來診斷出來的腎源性水腫,是後期發展出來的,身體條件差的人也可能患病。
實際上,吳花燕生前曾解釋,自己一直得到當地政府和學校的資助,屬於精準扶貧戶。「我們志願者粗略計算了下,吳花燕每月實際有1000元左右的生活費,這個對於她來說,足夠吃飯了。」鄭鶴紅說。
▲2019年11月11日,貴州盛華職業學院關於吳花燕在校期間享受資助的情況公告。微信公眾號「貴州盛華職業學院」截圖
1月14日,吳花燕的母校貴州盛華職業學院表示,「花燕同學從2017年9月入校到2019年12月,共享受政府助學金20650元、學校助學金23000元、學校愛心教師資助17000元,共計60650元(住院前47500元,住院後13150元)。」
吳花燕在2019年住院期間受訪時表示, 「精準扶貧」政策和師生的幫助,都對自己幫助很大,絕非僅靠300元的低保度日,此外,自己弟弟的醫療費是可以通過醫保報銷。
多平臺籌款家屬不知情
善款的去向,在網路募捐行為中一直備受關注。在籌款階段,9958以同一個案例,在多個平臺籌款。
鄭鶴紅介紹,根據吳花燕的情況,治療方面,醫保的報銷比例是90%,且不需要自己先行墊付。
9958在明知醫保能夠覆蓋大部分費用的情況下,還分別通過水滴籌、微公益進行了三次籌款。其中,水滴平臺籌款60萬餘元,微公益平臺2期籌款40萬餘元。認領時間分別在2019年10月28日和29日,同時開始接受捐助。
吳花燕的姐姐稱,9958先後發起兩期的總計40萬元的愛心籌款,「吳花燕本人並不知曉」。
鄭鶴紅說,「我們也遇到過很多心臟類疾病患者,做心臟瓣膜手術只需要20萬左右的費用,各大醫院和專業人士都可以預先評估,確立適當的籌款目標。但9958籌得100餘萬,這明顯是超額籌款。
即便如此,籌得的款項並沒有轉交至吳花燕的家人手中。這一籌款項目中,9958籌得共計100萬餘元,但僅轉款2萬,剩餘的善款在何處?在9958救助中心為吳花燕發起募捐的信息中,籌款用途一欄裡寫明「所有善款都將及時撥付,指定孩子治療專用。」
這意味著,手術並不是撥款的必要前提條件。吳花燕在醫院的每一天,都有「治療」開銷,但其並沒有「及時」收到餘下的98萬元善款。
《慈善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慈善項目終止後捐贈財產有剩餘的,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贈協議處理;募捐方案未規定或者捐贈協議未約定的,慈善組織應當將剩餘財產用於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項目,並向社會公開。
▲9958救助中心2017年度接受捐贈收支的專項審計報告內頁顯示,民營的重慶萬家燕鴻源醫院有限公司多次出現在應收款明細表中。 受訪者供圖
1月14日晚,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在官方微博發布《關於9958救助中心救助吳花燕的情況說明》,說明中證實了9958救助中心於2019年11月4日共計轉款2萬元至醫院,用於吳花燕的治療。
說明中稱,結合當地政府啟動救助機制的現實情況,吳花燕及家屬同時提出要求,希望餘下的98萬元善款預留至手術和康復治療再使用(經核實,吳花燕病情有反覆,尚未達到手術條件),因此餘下善款未能撥付至醫院。
吳花燕的戶籍所在地——貴州省松桃縣沙壩河鄉鄉長彭湃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未與9958方面接觸,也未干預善款使用。
關聯組織頻現民營診療機構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18年間,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連續四年獲得基金會年度收入第一。
計算發現,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的年度支出比,從2014年至2017年分別為60%、51%、67%、37%。但在2018年,其年度收入年度16,688萬,年度支出為18,499萬,支出首次超過收入。
9958的項目收款明細單中,一些民營診療機構頻繁出現。其中包括一家名為重慶萬家燕鴻源醫院有限公司的機構。
這一情況,鄭鶴紅曾提出質疑,9958與一家不具有醫療資質的診療機構合作,卻不選擇知名的公立三甲醫院,且年交易額達百萬之巨。
▲中華兒慈會9958救助中心與重慶萬家燕鴻源醫院有限公司合作的「燕之夢關愛兒童救助基金」掛牌成立。9958平臺網頁截圖
在9958的籌款連結裡,吳花燕的年齡介紹為23歲,據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官網紹,其組織使命是「募集社會資金,開闢民間救助渠道,救助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資助和促進民間公益慈善組織為少年兒童服務。」
「我曾是9958的創始人,按照救助宗旨,我們主要針對的救助對象為兒童、少年,也就是最大年齡在18歲以下的。」鄭鶴紅認為,吳花燕的年齡顯然超過救助範圍,但卻得以進入正常的募捐流程。
針對上述問題,15日,新京報記者在辦公時間段多次致電9958平臺的兒童緊急救助熱線,但均無人接聽。
9958平臺曾對外宣稱,此熱線電話為「24小時輪班不間歇的兒童求助熱線」。
隨後,新京報記者致電兒慈會秘書長王林、新聞發言人姜瑩、財務部鄧金枝、舒偉紅、趙燕霞、李遠,均在「滴」聲後無法接通。僅陸衛軍接聽電話後告訴記者,「自己已經離職。」
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吳淋姝 張熙廷 李桂 實習生 王亞會 編輯 王煜 郭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