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字「恆豐影像」即可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方的···分享到朋友圈
********************************************
這兩天有網友向我提問,說是索尼A7II已經發布,現在索尼A7系列已經有A7/A7S/A7R /A7II四款機型,那麼我們究竟應該買哪一款呢?應該說,索尼A7系列的成功是出人意料的,甚至超過了索尼影像部門自己的預期。在今年整個影像行業大環境不太好的前提下,A7系的超常發揮的確幫助索尼影像取得了不錯的盈利。這四款機型中,我自己擁有一臺A7,也已經用過A7S和A7R。A7II雖然還沒有用過,但至少我對於奧林巴斯E-M1的五軸防抖非常熟悉,因此稍微想像一下A7II的表現。
有關前三款產品的對比,我建議大家看一下@ETPHOTOS 同學的細緻對比:http://www.etphotos.net/sony_a7_a7r_a7s.php 有很多朋友覺得三款機器的差異其實就是像素和高感光性之間平衡點的選擇,這話的確有一定道理。不過從我的使用經驗來看,我依然還是偏向發布時間最早也是目前價格最低廉的A7一些。這款機型恰好在像素和高感性能之間達到了很好的平衡——是的,有很多朋友非常喜歡A7S的超高感光度,我也承認它的表現的確優 異。但如果讓我用整整1200w像素(高達一半!)的損失來換取大概一檔多一點的高感性能,我覺得划不來。我們影像編輯的實測也證明A7S的高感雖然不 錯,但並沒有我們原先預計的那樣驚世駭俗,相反A7搭配一款類似FE 55mmF1.8 這樣的鏡頭已經足以應對各種光線環境下的拍攝。所以,除非你看中A7S的視頻特性想要用它進行影片拍攝(帶有靜音拍攝/XVAC S格式並支持外接記錄設的4:2:2 8bit輸出),否則真沒有為了高感而去選擇一款1200w像素的產品。說實話,如果你不care索尼在視頻領域的霸主地位(在後期處理編輯方面索尼產品 有不少優勢),同樣價格我建議你考慮松下GH4拍4K視頻。
A7R的解析度高不光是因為它的像素最高,而取消低通濾鏡的設計也起了重要作用。但A7R的問題不光是機震大容易出現抖動模糊,而是找不到特別合適的鏡頭 來搭配它的感光元件。我個人對於目前幾款FE ZA鏡頭的畫質都不是特別的讚賞,它們當然都已經到了優秀的地步但與行業裡的頂尖水平還有距離,而A7R正是一款需要頂尖鏡頭來搭配的機身。從目前角度來 看,還需要等待索尼迅速推出更多FE卡口的定焦鏡頭才能保證餵飽A7R,否則各位還是不免要通過轉接環來上A卡口的那些牛頭。
有很多朋友買A7系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轉接老鏡頭玩,由於這個機身轉接便利,大家甚至給了A7「微單數字後背」的名頭。我雖然玩老頭轉接不多,但好友@姜磊 oliverjiang 老師曾經做過十多款老鏡頭在A7上的測試。從他的內容來看,A7R的超高像素並不太適宜於老鏡頭的轉接(容易暴露老鏡頭在解析度上的不足),A7S雖然像素合適但價格偏高且玩老鏡頭似乎也發揮不出它的視頻特長,所以目前價格最低的A7很明顯是轉接黨的首選機身。當然,這是在A7II不出場的前提下。索尼 A7II雖然不承認它的無軸防震系統來自奧林巴斯,但憑藉這兩家公司之間的曖昧關係,打死我也不信他們之間沒有就這個問題弄過一些技術方面的交流合作。當然,在沒有看到真機前我們還不清楚索尼A7II的五軸防抖能達到什麼水平(官方宣稱4.5級),但只要它能有奧林巴斯那種逆天水準的2/3就足夠讓我們滿 足了。今天早上看到消息說已經確認用戶可以通過手動在菜單內設定鏡頭焦距,讓相機根據焦距信息來確保那些無電子接環的老鏡頭也能在A7II上享受到五軸防抖,這對於轉接黨而言實在是重大利好!
目前還不清楚A7 II在國內會以什麼價格銷售,但我估計它上市價應該和A7當年初上的時候差不多也就是萬元級別。不清楚索尼將會怎麼處理這新老兩款機型但參照RX100系列的做法,很有可能新老兩款機型一起並行銷售:A7II負責萬元級的主力市場,A7則以7-8K的低價來滅絕其他品牌入門全畫幅或APS-C的生路。這種高低搭配的策略已經在黑卡的銷售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預算充足選高端新品,預算緊張但又不願意在畫質上妥協的則選擇性能依然夠用的老款。至於A7S和A7R,我覺得暫時不太會有加裝五軸防抖的升級計劃,反正售價都比較高,還是等待對其特性有明確需求的用戶選購吧,一般普通攝影愛好者真沒有必要聽某些「老法師」的鼓動去買這兩款相對小眾的型號。
如果喜歡就推薦下
—————————————————————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 分享給朋友
微信搜索公眾帳號»【恆豐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