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7,A7R,A7S,A7II-職業攝影師的使用感受

2021-02-14 恆豐影像

******************************************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字恆豐影像」即可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方的···分享到朋友圈

*******************************************

這段時間很多人諮詢SONY A7,A7S,A7R,A7II的差別,作為使用A7系列深度拍攝的職業攝影師,體驗肯定帶有主觀成分,觀點僅供參考。另外,各機器的功能我就不詳細講解,只講使用感受和差別。
A7
A7是目前市面最具性價比的數位相機,沒有之一。目前市場價已經下探到6000多,很多所謂的APS「機皇」價格依然高高在上。6000多就能買到全幅,價格上已經贏了幾條街了。全幅和APS誰優秀?硬體已經決定輸贏。雖然A7的色彩比不上A7r,但是依然延續SONY的明暗過渡自然,層次分明,紅綠不溢出的色彩特點。那麼A7的劣勢是什麼?響應速度稍慢,包括開機,對焦等,更適合慢玩家,或對備機要求不高的攝影師,事實上我身邊很多的攝影師朋友都把A7作為備機。
A7R
A7R在A7S沒有發布前,一直是我的主力機器,用了1年多,估計是國內操機最多的攝影師。A7R優點很明顯,像素,現在1W的價格,3600W像素,全幅,價格上依然跑贏。由於取消了低通濾波的緣故,色彩、層次、細節堪稱完美。這是我使用過的相機中,成像品質(原片)最好的,甚至比之前的A900還要好。A7R未發布前,A900是在ISO100情況下,成像品質(原片)最好的,沒有之一。很多人以為我只用SONY,其實我們公司CANON和NIKON都有,看我微博就知道,我們的實驗室還會做很多競品評測,只是不會發布而已,包括我們已經完成A7R和飛思IQXXX的評測,勝負在評測之前已出,但是A7R並沒有讓我們失望。至於和SONY的淵源,在另外篇章會詳述。當然我說的最好只是在機器原生的原片上而言,後期就無所謂了,如果你追求原片一次成像或者是懶人,A7R就是首選。我們在東來(微噴)放大1米的,細節還原非常好。A7R的劣勢是什麼呢?由於像素太大,響應速度還是稍慢,如果不追求連拍的,那就沒問題了。
A7S
自從A7S發布後,我就幾乎只用A7S了。很多人認為A7S是視頻機,我們公司負責視頻的同事說過,如果按綜合性能來說,同價位的A7S應該略贏。但是A7S在攝影方面的性能卻是跑贏A7和A7R的。1200W像素,由於像素的降低,機器的響應速度,高感,都上去了,尤其是連拍,JPG+RAW最大格式,連拍40張才出現緩存,從職業角度來說,執行拍攝任務已經勝出前兩款機種。另外高感的強大,10000以內隨便用,當然標榜的40WISO,玩玩就好了,其實真的需要用5W以上的環境,已經幾乎全黑了,沒有什麼創作的必要了。我認為6400是一個分水嶺。至於對焦,比A7R要快。很多人詬病那1200W像素,對於我這類攝影師而言,只要不低於1000W都是足夠的,放大1M只有專業上的輕微差別而沒有消費級的差別。而機器原生原片依然無敵,只是相對A7R而言少了一點通透感。另外,去年12月我到北海道拍攝,帶了兩臺機器,一臺A7S,一臺A99,零下10度全程使用A7S拍攝,沒有出現任何狀況,因此即使極端環境,A7S可以放心完成拍攝任務。另外A7S的暗部寬容度(暗部提亮)可以和目前寬容度最高的單反一比高下,這個我們在做評測的時候都很驚訝。我們公司的另一位攝影師,現在也迷上了A7S,之前他不是S家的。還有一位攝影師在猶豫要不要換門。
A7II
這是一臺重新設計的A7系列,包括模具,還有5軸防抖的CMOS一體模塊。這臺機器主推防抖,事實上經過測試防抖真的很牛X,比很多鏡頭防抖的效果都要好。另外,從機身的材質到結構都是和之前的A7系列不一樣,用料不是一個檔次,金屬部件更多,更堅固。作為職業攝影師,相機必須可靠,A7和A7R的某些部件設計在牢固性上確實存在隱患,而A7II有了很大的改進。說說防抖,柯尼卡美能達的A7D起,機身防抖讓所有的A卡口實現防抖,而A7II讓所有可接的鏡頭(幾乎是所有鏡頭)實現3軸以上防抖,黑科技黑到底了。至於成像,一樣的CMOS,可參考A7的。而A7II的鎖定焦點追焦的功能是其它A7機種沒有的,實拍過程非常實用。究竟是A7還是A7II,還是那句話,要性價比的就選擇A7。
擠牙膏式的改進在A7系列的每一版本都未曾出現。
關於電池
電池一直沿用多年NEX系列的,這也是我一直不解的。也不少人質疑電池的續航能力,我無所謂,我備有10多塊電池,一天拍攝下來也就用掉2塊不到,1塊電池在A7S上可拍2000多張。極端環境如零下10度並沒有明顯的性能下降。
關於鏡頭
E系列目前並沒有大於1.8光圈的鏡頭。我的工作所需,大光圈是必須的,所以我現在主要使用EA4的原廠轉圜接上A卡口的鏡頭使用。說說EA4,從EA1-3,我都沒有選擇,因為對焦性能無法滿足拍攝。EA4的出現一切都改變了。EA4既是轉圜,也是獨立的對焦系統,接上A卡口的鏡頭後,經過實測,A7+EA4+A口鏡頭的對焦性能不差於A99,唯一缺點就是轉圜體積稍大,不夠輕量化。在E口鏡頭未完善前,EA4+A口鏡頭確實是「曲線救國」的辦法。明年將會有一系列的E口大光圈發布,比如28F2,351.4ZA等,E口鏡頭群的逐漸豐富,A7(A9)系列才能實現真正的輕量化和高性能戰略。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當A7系列使用E卡口鏡頭時,可以實現全屏幕任選對焦點,對,任選,此時標榜多少個對焦點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關於對焦
A7每一升級機型的對焦性能都在提高,和其他品牌的萬元級中級機沒什麼太大區別,甚至稍有勝出。另外A7S的-4暗部對焦經過實測秒勝同級單反,A7II暫時未有這方面的具體參數。使用手動鏡頭就無所謂了,峰值對焦解決了所有手動鏡頭的對焦問題,開始不習慣,多練習習慣後對焦還是非常迅速的。目前有很多可接其他廠家鏡頭的第三方自動對焦轉接環,暫時未有發現具備迅速對焦性能,估計只達到原廠的50%性能吧,計劃使用這類轉環取代原有單反機器的可以洗洗睡了。
關於無線傳輸
SONY自帶的 APP PM軟體很好用,SONY的原片已經很好,所以可以直接傳輸手機直接分享。手機監視功能反而一般般,響應速度慢,拖影和延時嚴重,另外信號會被過多的手機信號幹擾掉線,因此只適合娛樂。另外相機本身可裝各種專用的功能APPS,例如延時拍攝、多重曝光、星星軌跡等,相機的功能得到很大擴展,我已經有段時間沒有更新,估計最近會有更多的推出。
總結
介紹完畢,追求經濟性的,毫無疑問選擇A7,也不會讓你失望。追求像素和色彩的,選擇A7R。追求響應速度,高感和寬容度,選擇A7S。追求防抖和手感的,選擇A7II。我的選擇是A7S。A7的高性能版(A7S)達到目前中端級別相機(如5D3,D800)的水平,某些性能甚至不差於,所以幹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很多人的質疑只是存於對品牌本身的不認可或沒有使用的想當然,還是那句話,沒有使用沒有對比就沒有評判權。當然,機器性能再往高走達到頂級單反的性能就無能為力了。

北海道-A7S拍攝

—————————————————————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 分享給朋友

微信搜索公眾帳號»【恆豐影像



相關焦點

  • 索尼A7/A7S/A7R/A7II四款全幅微單怎麼選
    有關前三款產品的對比,我建議大家看一下@ETPHOTOS 同學的細緻對比:http://www.etphotos.net/sony_a7_a7r_a7s.php 有很多朋友覺得三款機器的差異其實就是像素和高感光性之間平衡點的選擇,這話的確有一定道理。不過從我的使用經驗來看,我依然還是偏向發布時間最早也是目前價格最低廉的A7一些。
  • 索尼a9帶來的驚喜,a9&a7r2使用感受對比
    拿到相機後第一個做的測試就是關於這個觸控螢幕,還好沒有讓我失望,符合我的使用邏輯,這個觸摸點只有在拍攝的時候才有用,在菜單裡是不能觸摸選擇菜單的,而且力度相對要大些,可以防止鼻子誤觸~ 我認為最大的幫助是在拍攝視頻上,可以在錄製視頻的途中選擇對焦點,不必操作機身上的按鍵造成震動和聲音幹擾視頻錄製。
  • 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a7II深度性能評測
    25軸防抖功能  5軸防抖功能  5軸防抖功能在數碼影像市場中一直是一個比較熱門的技術,而索尼如今已將其應用在微單™a7II數位相機上,很多人對5軸防抖的概念還不熟悉,這主要體現在可以針對位移(X、 Y)、搖擺(Yaw、Pitch)、及旋轉(Roll)等抖動進行補償,並且最高可以補償4.5級的快門速度。
  • 我的a7輕量化之路
    今天在整理一個柜子的相機和鏡頭,忽然覺得我有必要把這一堆鏡頭選擇購買和使用的經驗寫一下,一方面以實踐經驗給別人一些幫助,一方面讓更有經驗的老師們教正
  • Sony a7II 魔性大合輯
    所以,我精心挑選了幾個鏡頭,拍了些片子,和朋友們一起感受一下這些幾十年前的老鏡頭不一樣的味道!效果真的碉堡了!轉接鏡頭有:萊卡R35/2; 愛佔能(法國)35/2.5; 施耐德(M39電影鏡頭)40/1.9; 福倫達50/2; 萬侖莎(美國電影鏡頭)135/4.5; 還有一隻圖麗魚眼10-14MM/2.8;蔡司T35/2.8.
  • 索尼A7、A7R、A7S、A7M2的功能與用途(一)
    關於A7S首先要說的就是」高感無敵「。有了A7S,佳能5D3的高感可以不提了。除了高感,這款機器的主要特點如下:1、機內拍攝高清可以說A7S跟索尼攝像機的壓縮編碼已經一樣了。A7S拍攝4K必須使用外置錄機,從HDMI接口輸出4K解析度,4:2:2 8bit的信號。基本上各個廠商的4K、HDMI錄製設備都可以使用。當然HDMI也可以輸出高清視頻。3、PP值與S-Log2這部分其實已經完全是攝像機功能了。
  • 器材評測 | 攝影師FILMING 使用索尼FE 24mm F1.4 GM 拍攝峇里島火舞
    FE 24mm F1.4 GM基本參數:更多索尼FE 24mm F1.4 GM 鏡頭作品:值得擁有的移動光源-iwata(GL01/GS01)微型LED的拍攝案例分享攝影界四大神獸-鍵盤俠、愛好者、小編、職業攝影師【電池照妖鏡-關於a7r3/m3新固件2.0引發原裝電池的慘案
  • 專訪歐陽智斌SJ | 曾經最孤獨的索尼系婚禮攝影師
    另外,作為職業攝影師,攝影器材是謀生工具,如果工具無法為你創造價值,必然會棄之。關於夫妻檔,我是不建議的,作為一名已婚攝影師,如果太太也是同行,我覺得生活就會變得無趣,因為大家的話題一定是離不開這個行業,家庭與工作就更加分開不了。而且有些時候一些分歧會不會因為是夫妻的關係影響到工作上的決定?這個可以參考知名網購平臺當當網夫妻檔運營失敗案例。另外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比如工作無定時,如果已經有了孩子,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加無法保證。
  • 攝影入門,索尼a6400、a7m3、a7r4值得嗎?
    攝影入門,索尼a6400、a7m3、a7r4值得嗎?預算適中的話,新的a6100(視頻沒有slog)或者a6400都可以選擇。如果預算偏低可以考慮二手a6300,不過現在閒魚上價格炒得比較高,不推薦現在入手。
  • 索尼「史上最輕」全畫幅相機A7C 今日到貨 搭載側翻式觸控屏幕
    而過去無論是新手或是專業攝影需求,都能多方滿足的Sony a7系列,近期正式推出號稱「全球最輕巧」的全片幅相機,主打機身輕、好攜帶,而且囊括所有專業相機功能, Sony a7C絕對能滿足重視生活照片紀錄和高質感日常影片的攝影玩家!Sony a7C亮點1:全球最輕全片幅相機
  • 攝影器材 評測篇 發揮索尼A7、A7R、A7S的極致功能 凝固動感瞬間
    在本次挑戰賽中,我們邀請了三位攝影師分別使用索尼A7系列機型完成一系列與「動」相關的主題拍攝,看三位攝影師能否出色發揮A7、A7R、A7S的極致功能。  攝影師:飄在英倫 知名攝影師,謝菲爾德大學管理學碩士,GETTY(英國)Osports(中國)籤約攝影師,獨創高動態慢快門立體攝影法。
  • 關於人像的焦段選擇----焦段的種類
    我們要取得相同構圖,使用越長的焦段我們就需要站得越遠。SONY ILCE-7 (a7)+Sony Sonnar T* FE 55mm F1.8 ZA 光圈:F2   快門:1/100  ISO:1600  焦距:55mm
  • #攝影師說#
    婚禮攝影不應該以一張照片定好壞,攝影師應該會講故事。就像電影一樣,有開篇,有分鏡,有高潮,有豐滿的內容。五年前我還在用索尼a7r一代+ea4轉接a口拍攝,今天已經用到a7第三代,全系列fe鏡頭,還有最新的24GM和135GM。立祈還在用lup皮d700拍著有愛的照片,親愛的萬力老師化妝時依然保持著慈祥的微笑,但是她真的是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