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字「恆豐影像」即可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方的···分享到朋友圈
*******************************************
這段時間很多人諮詢SONY A7,A7S,A7R,A7II的差別,作為使用A7系列深度拍攝的職業攝影師,體驗肯定帶有主觀成分,觀點僅供參考。另外,各機器的功能我就不詳細講解,只講使用感受和差別。
A7
A7是目前市面最具性價比的數位相機,沒有之一。目前市場價已經下探到6000多,很多所謂的APS「機皇」價格依然高高在上。6000多就能買到全幅,價格上已經贏了幾條街了。全幅和APS誰優秀?硬體已經決定輸贏。雖然A7的色彩比不上A7r,但是依然延續SONY的明暗過渡自然,層次分明,紅綠不溢出的色彩特點。那麼A7的劣勢是什麼?響應速度稍慢,包括開機,對焦等,更適合慢玩家,或對備機要求不高的攝影師,事實上我身邊很多的攝影師朋友都把A7作為備機。
A7R
A7R在A7S沒有發布前,一直是我的主力機器,用了1年多,估計是國內操機最多的攝影師。A7R優點很明顯,像素,現在1W的價格,3600W像素,全幅,價格上依然跑贏。由於取消了低通濾波的緣故,色彩、層次、細節堪稱完美。這是我使用過的相機中,成像品質(原片)最好的,甚至比之前的A900還要好。A7R未發布前,A900是在ISO100情況下,成像品質(原片)最好的,沒有之一。很多人以為我只用SONY,其實我們公司CANON和NIKON都有,看我微博就知道,我們的實驗室還會做很多競品評測,只是不會發布而已,包括我們已經完成A7R和飛思IQXXX的評測,勝負在評測之前已出,但是A7R並沒有讓我們失望。至於和SONY的淵源,在另外篇章會詳述。當然我說的最好只是在機器原生的原片上而言,後期就無所謂了,如果你追求原片一次成像或者是懶人,A7R就是首選。我們在東來(微噴)放大1米的,細節還原非常好。A7R的劣勢是什麼呢?由於像素太大,響應速度還是稍慢,如果不追求連拍的,那就沒問題了。
A7S
自從A7S發布後,我就幾乎只用A7S了。很多人認為A7S是視頻機,我們公司負責視頻的同事說過,如果按綜合性能來說,同價位的A7S應該略贏。但是A7S在攝影方面的性能卻是跑贏A7和A7R的。1200W像素,由於像素的降低,機器的響應速度,高感,都上去了,尤其是連拍,JPG+RAW最大格式,連拍40張才出現緩存,從職業角度來說,執行拍攝任務已經勝出前兩款機種。另外高感的強大,10000以內隨便用,當然標榜的40WISO,玩玩就好了,其實真的需要用5W以上的環境,已經幾乎全黑了,沒有什麼創作的必要了。我認為6400是一個分水嶺。至於對焦,比A7R要快。很多人詬病那1200W像素,對於我這類攝影師而言,只要不低於1000W都是足夠的,放大1M只有專業上的輕微差別而沒有消費級的差別。而機器原生原片依然無敵,只是相對A7R而言少了一點通透感。另外,去年12月我到北海道拍攝,帶了兩臺機器,一臺A7S,一臺A99,零下10度全程使用A7S拍攝,沒有出現任何狀況,因此即使極端環境,A7S可以放心完成拍攝任務。另外A7S的暗部寬容度(暗部提亮)可以和目前寬容度最高的單反一比高下,這個我們在做評測的時候都很驚訝。我們公司的另一位攝影師,現在也迷上了A7S,之前他不是S家的。還有一位攝影師在猶豫要不要換門。
A7II
這是一臺重新設計的A7系列,包括模具,還有5軸防抖的CMOS一體模塊。這臺機器主推防抖,事實上經過測試防抖真的很牛X,比很多鏡頭防抖的效果都要好。另外,從機身的材質到結構都是和之前的A7系列不一樣,用料不是一個檔次,金屬部件更多,更堅固。作為職業攝影師,相機必須可靠,A7和A7R的某些部件設計在牢固性上確實存在隱患,而A7II有了很大的改進。說說防抖,柯尼卡美能達的A7D起,機身防抖讓所有的A卡口實現防抖,而A7II讓所有可接的鏡頭(幾乎是所有鏡頭)實現3軸以上防抖,黑科技黑到底了。至於成像,一樣的CMOS,可參考A7的。而A7II的鎖定焦點追焦的功能是其它A7機種沒有的,實拍過程非常實用。究竟是A7還是A7II,還是那句話,要性價比的就選擇A7。
擠牙膏式的改進在A7系列的每一版本都未曾出現。
關於電池
電池一直沿用多年NEX系列的,這也是我一直不解的。也不少人質疑電池的續航能力,我無所謂,我備有10多塊電池,一天拍攝下來也就用掉2塊不到,1塊電池在A7S上可拍2000多張。極端環境如零下10度並沒有明顯的性能下降。
關於鏡頭
E系列目前並沒有大於1.8光圈的鏡頭。我的工作所需,大光圈是必須的,所以我現在主要使用EA4的原廠轉圜接上A卡口的鏡頭使用。說說EA4,從EA1-3,我都沒有選擇,因為對焦性能無法滿足拍攝。EA4的出現一切都改變了。EA4既是轉圜,也是獨立的對焦系統,接上A卡口的鏡頭後,經過實測,A7+EA4+A口鏡頭的對焦性能不差於A99,唯一缺點就是轉圜體積稍大,不夠輕量化。在E口鏡頭未完善前,EA4+A口鏡頭確實是「曲線救國」的辦法。明年將會有一系列的E口大光圈發布,比如28F2,351.4ZA等,E口鏡頭群的逐漸豐富,A7(A9)系列才能實現真正的輕量化和高性能戰略。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當A7系列使用E卡口鏡頭時,可以實現全屏幕任選對焦點,對,任選,此時標榜多少個對焦點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關於對焦
A7每一升級機型的對焦性能都在提高,和其他品牌的萬元級中級機沒什麼太大區別,甚至稍有勝出。另外A7S的-4暗部對焦經過實測秒勝同級單反,A7II暫時未有這方面的具體參數。使用手動鏡頭就無所謂了,峰值對焦解決了所有手動鏡頭的對焦問題,開始不習慣,多練習習慣後對焦還是非常迅速的。目前有很多可接其他廠家鏡頭的第三方自動對焦轉接環,暫時未有發現具備迅速對焦性能,估計只達到原廠的50%性能吧,計劃使用這類轉環取代原有單反機器的可以洗洗睡了。
關於無線傳輸
SONY自帶的 APP PM軟體很好用,SONY的原片已經很好,所以可以直接傳輸手機直接分享。手機監視功能反而一般般,響應速度慢,拖影和延時嚴重,另外信號會被過多的手機信號幹擾掉線,因此只適合娛樂。另外相機本身可裝各種專用的功能APPS,例如延時拍攝、多重曝光、星星軌跡等,相機的功能得到很大擴展,我已經有段時間沒有更新,估計最近會有更多的推出。
總結
介紹完畢,追求經濟性的,毫無疑問選擇A7,也不會讓你失望。追求像素和色彩的,選擇A7R。追求響應速度,高感和寬容度,選擇A7S。追求防抖和手感的,選擇A7II。我的選擇是A7S。A7的高性能版(A7S)達到目前中端級別相機(如5D3,D800)的水平,某些性能甚至不差於,所以幹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很多人的質疑只是存於對品牌本身的不認可或沒有使用的想當然,還是那句話,沒有使用沒有對比就沒有評判權。當然,機器性能再往高走達到頂級單反的性能就無能為力了。
北海道-A7S拍攝
—————————————————————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 分享給朋友
微信搜索公眾帳號»【恆豐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