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真的會撞擊地球嗎?不用怕,科學家們正在積極尋找防禦措施!

2020-12-27 地球村村委會

據12月25日英國《每日星報》消息,本月早些時候,日本隼鳥2號宇宙飛船於澳大利亞著陸,飛船搭載著從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上獲取的一些外星土壤和巖石樣本。

12月5日,由日本航空航天探索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發射的隼鳥2號宇宙飛船承載著這些珍貴樣本,航行1.86億英裡,最終返回地球。

隨後,科學家們展開了對這些外太空來樣的一系列研究。

上周,日本航空航天探索機構透露,探測器上檢測到一些樣品含有沙粒,估計這些沙粒來自於這顆小行星的巖層表面。

而太空飛行器中所發現的一塊約1釐米長的堅硬巖石,應該是第二次採樣的意外收穫。

據悉,為獲取第二組土壤樣本,隼鳥2號於去年7月份向小行星投放了一顆撞擊器。研究員表明,這個撞擊地點有可能正好是一塊堅硬的基巖,而這塊巖石樣本很有可能就是在那時意外飛濺入艙內。

研究人員還表示,這兩種類型的樣本證明,小行星的表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在新的一年裡,預計會有更多的科學研究成果顯現,希望從「龍宮」小行星上回收的物質有助於我們解開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和秘密。

與此同時,隼鳥2號又揚帆起航,飛往一顆較小的小行星,希望該太空飛行器在其新的11年任務中記錄的信息會有助於設計地球防禦機制,以應對未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事件。

相關焦點

  • 地球還有多少時間?科學家發現,阿波菲斯行星48年後或撞擊地球!
    在太陽系內有著名的小行星帶,在太陽系之外還有一個彗星群體,它們的存在讓太陽系內的星球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危機,內憂外患的情況不得不讓科學家們提前做好準備,提前觀測有可能會到達太陽系中的小行星。木星和月球表面的坑坑窪窪,就是遭遇小行星撞擊之後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 科學家警告,2036年小行星會撞擊地球?
    科學家對2036年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警告,這個小明星叫阿波菲斯也叫「毀神星」,那為什麼科學家會警告呢?那是因為這個小行星可能會撞向地球,美國航空航天局曾在2004年首次發現這個小行星,並把這個小行星的名字稱為阿波非斯。
  • 2021會更慘?法預言家:殭屍病毒蔓延、行星撞擊地球,這些真的會實現嗎?
    2021會更慘?法預言家:殭屍病毒蔓延、行星撞擊地球,這些真的會實現嗎?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衰落了嗎?尋找恐龍滅絕元兇
    《美國科學院院刊》最近刊發了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埋藏在墨西哥近海海底巨大撞擊坑的巖石「記錄」了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個地球生命史上「糟糕」的日子,進一步充實了「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假說。銥異常,是小行星撞擊理論的關鍵證據。據此,阿爾瓦雷斯父子在1980年正式提出,恐龍的滅絕可能是由小行星撞擊導致的,黏土層中過量的銥是由小行星帶來的。隨後,科學家在全球範圍內多個地方同一時期的地層中都發現了類似的銥異常,從而印證了這個假說。2 尋找撞擊坑阿爾瓦雷斯父子及其同事提出的大撞擊理論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但也伴隨著強烈的質疑。
  • 地球之外真的沒有「新地球」嗎?科學家們在月食中尋找出新生命!
    我是海憶,今天我們來聊的話題是:地球之外還有新的「地球」嗎?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太陽系以外的4000多顆行星,其中少數是小型的,有的地方是有巖石的,可能像地球一樣。如果它們的大氣層與我們的相似,那麼通過下一代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將能夠真正地研究這些大氣層,並發現「新地球」。
  • 3個幫助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的項目
    圖源:CSSN 在舉行的小行星日會議上,美國航空航天局前太空人埃德 盧在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上承認,「在每一年中,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總體風險都很小」,而且隨著小行星體積的增大,撞擊更具破壞性的機率大大降低。像地獄般可怕的巨石會導致文明終結,幸運的是,太陽系周圍沒有那麼多上述的巨石。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追蹤到了90%直徑超過1千米的隕石。
  • 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會滅絕嗎?
    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因為種種原因滅絕了99%以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為致命!小行星撞擊地球,會滅亡全人類嗎? 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17米重達10000噸的隕石飛入俄羅斯上空。平均每50萬年,直徑1公裡大小的小行星就會光臨地球一次,這可能會引起全球災難。在6600萬年前的那次撞擊中,恐龍以及絕大多數動物都滅絕了。地球上僅剩一些小型哺乳動物生存了下來,像人類一樣大小的,幾乎無法生存。我們的太陽系發生過大規模碰撞的例子1994年,一顆彗星被木星引力分解成21塊碎片。它們競相撞入木星大氣層,其中最大的碎片直徑2公裡的撞進木星時。
  • 霍金預言2032年是世界末日,小行星將撞地球,這次是真的嗎?
    小行星撞擊地球模擬圖霍金生前的預言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地位,警告人類不要過度發展人工智慧;預言外星文明比人類文明先進,不要去聯繫外星人,否則會被外星人奴役;不要汙染環境和生態,不然人類會面臨生存危機等……不可否認的是霍金這些預言出發點都是為了人類生存,是為人類好的,也有一些預言是正確的,比如生態失衡現在已經成為事實
  • 科學家預測地球自轉正在變慢,未來可能一天一千小時,會有何影響
    對地球的自轉影響最大的撞擊是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行星撞擊中。但如果這樣一顆行星與地球正面相撞,後果將是不可想像的,地球很可能會直接破碎成幾塊,也就不會有現在的地球。所以這一次行星撞擊地球只是側面。雖然這只是一次側面碰撞,但它也非常強大,直接將地球撞出大量物質,形成了環繞地球的行星環。行星環中有一個更大的個體,它是月球的前身。
  • ESA向行星防禦任務Hera提供了1.294億歐元資金
    歐空局(ESA)向行星防禦任務「赫拉」(Hera)提供了1.294億歐元的資金,該任務將觀察人類首次嘗試故意改變太陽系小行星軌道的結果。這項任務可能是建立防禦戰略,保衛地球不受未來小行星撞擊的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 1月中旬小行星將靠近地球,800萬公裡上空飛過,地外天體能防禦?
    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小行星監測網顯示,又有一顆小行星要來了,正在靠近我們地球,天文學家也表示這一顆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是存在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潛在危險小行星會撞上嗎?首先我們說明下,「潛在危險」的意思是什麼,潛在危險就是一顆具有撞擊地球概率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巖石,但是這個概率並不是100%的肯定模式,所以這種小行星被我們稱為潛在危險小行星。
  • 概率再次提高,毀神星或2068年撞擊地球,人類該如何應對?
    小行星和隕石對地球生命的威脅相信不用過多贅述,因為恐龍的經歷就是最生動、最真實的例子。 為了避免災難重演,科學家們建立了一套複雜的防禦體系,將太陽系中已經發現的,有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全部記錄在案
  • 行星撞地球?今年9月有可能出現地外星體撞擊事件!
    先前,天文學家們認為車里雅賓斯克隕石來自一顆直徑約2公裡左右的近地小行星1999 NC43。但在對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進行分析,並利用光譜學方法對其可能的礦物成分進行詳細研究之後,科學家們認為這兩者之間的相似程度很低,因而不太可能存在關聯。
  • 霍金曾預言200年內地球將毀滅?我們人類真的沒辦法應對嗎
    其實,不管是地球大爆炸還是「大洗牌」,對我們人類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地球暫時是不會大爆炸的,所謂的毀滅,應該類似於「世界末日」,讓我們人類這些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夠造成世界末日的可能只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氣候變暖等。此前,著名的科學家霍金曾經預言,在200年內,地球會毀滅,留給我們人類的唯一活路可能就是移民到外星球。
  • 「毀神星」撞地球可能性增加,威力巨大,科學家呼籲全人類戒備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很普通的行星,宇宙當中還有很多的天體在運轉著。並不是每一個行星都像地球和其他八大行星一樣,有自己固定的運轉軌道,乖乖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有一些「調皮」的小行星,會和熊孩子一樣在宇宙中四處衝撞,一不小心就會撞到比自己大一些的行星。
  • 當年毀滅恐龍的那顆流星現在撞擊地球,人類會全部滅絕嗎?
    人類肯定會因為這顆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的。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統治了地球1.6億年,是陸地上誕生過最大的生物,是那個時期的霸主。據現代地質學勘測,在白堊紀末期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據科學家推算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最少有十公裡以上,這麼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引起地震海嘯,隨之地下的巖漿翻湧而出,使得整個天空被遮得嚴嚴實實,幾個月裡都看不見一絲陽光。
  • 行星出現生命要滿足哪些條件,地球或許是唯一適合人類的行星!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一直在尋找宇宙中的其它地外生命,只是從所有觀測到的資料發現地球是唯一已知表面存在液態水的行星,雖然認為在其它行星的地表以下可能存在液態水(比如木衛二),但宇宙中宜居行星如此稀少,讓人不得不懷疑人類是否只是宇宙中偶然產生的奇蹟,或許地球根本就是其它高等生命特意設置的生態實驗圈
  • 地球是個動物園,人類只是被外星人圈養的「寵物」,這是真的嗎?
    地球是個動物園,人類只是被外星人圈養的「寵物」,這是真的嗎?在茫茫的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星體,他們都按照自己的原有軌跡在宇宙中運行。但總有意外出現,一些行星特立獨行,它們似乎非常的偏愛地球,總是想跟地球來一次猛烈的碰撞。
  • 如果「X行星」真的存在,那麼世界末日便會來臨嗎?
    「X行星」的發現或有助於預測世界末日?讓我們做好應對措施吧?!即使一場盛大的流星雨在所難免,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藉助科技,阻止那些接近地球的天體。現在教數學的天體物理學退休教授丹尼爾·惠特默爾(Daniel Whitmire)在1985年首次提出了一個觀點:當太陽系外圍的一個巨大天體(即「X行星」)每隔2700萬年經過柯伊伯帶(Kuiper belt)時,便會引發周期性彗星雨。這顆行星的質量相當大,足以將其上面的一堆巖石拋向太陽系——而且總會有一顆大型巖石撞上其他行星。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儘管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並不相似,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圍繞著一顆恆星運行。 但茫茫宇宙間,還可能充滿了神秘的「流浪行星」,它們的引力不受任何恆星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