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莎:我是穆斯林,我信仰伊斯蘭

2021-03-02 9007777我們的家

Asslam  alaykum.

全美瑟蘭。

 

很長一段日子,總是會有人斷斷續續的過來找我,想讓我寫寫關於自己是如何歸信伊斯蘭的故事,而我也總是拖了再拖,並非是我擺架子或是不想寫,而是每當我準備好稿紙和鋼筆的時候,大腦就一片空白,毫無思緒。

 

每個人的一生,總會經歷一段沒有人陪,自己照顧自己的日子,只不過比起同齡人來說,我的這段日子來得較早一些。或許正是因為這段日子,造就了我的敢愛敢恨的直脾氣,所以在同學、朋友都在手挽著手逛街、約會的時候,總是形單影隻的我,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加充實,慢慢學會了在一個人的時間裡把閱讀當做消遣,從而接觸到了偉大的伊斯蘭文化,而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還有歸信這種東西,只不過有空的時候就會有意或無意的閱讀一些關於伊斯蘭的書籍,說不清楚為什麼,總是感覺伊斯蘭就有那麼一股無形的力量,讓人為之著迷,並且願意持續不斷的了解它。

 

記得那是10年的齋月,也是我第一次接觸穆斯林圈子。當時我還是個高中生,因為對伊斯蘭有了那麼一丁點兒了解,知道穆斯林在齋月的時候要封齋,於是也跟著班裡的穆斯林同學去了清真餐廳吃封齋飯,以非穆斯林的身份封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完整」的齋。之所以說是「不完整」的原因,那會兒的我並不是穆斯林,期間也有老師問過我是不是回族,我也答不上來自己到底是不是回族,因為就連我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就是很想體驗作為穆斯林的生活方式。我至今還記得,那次齋月結束,還有同學調侃我說,你既然這麼喜歡當回族,以後乾脆嫁個回族算啦。現在回想起來,也依然覺得有趣、好笑。

 

11年的秋天,我踏進了大學校園,也是在大學校園裡,第一次遇見了戴著頭巾的女同學,有很多次的相遇,我都忍不住想要上前去打個招呼,和他們說,我對伊斯蘭很感興趣,可不可以和你們一起學習,讓我看看你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可天生不愛說話不愛搭理人的性情讓我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

 

轉眼兩年過去了。我在一個夏天的周末進城逛街,來了一場暴雨,無奈只能躲在商鋪前,無聊的看著天,看著周圍的建築,無意間發現了一座清真寺。雙子座強大的好奇心使我的雙腳不聽大腦控制的走了進去,一圈轉了下來雨還沒停,本打算坐下來休息一會兒,這時看見迎面走出來了一位老人,打量著我,問我,你是回族嗎?被嚇了一跳的我還沒回過神,支支吾吾說不清楚,於是老人很氣憤的敲打著手裡的拐杖,大吼著,都不是回族,還來什麼清真寺,出去!聽完這話,讓我有些無言,心裡想著,不是說伊斯蘭是如何如何的包容和開放嗎?連個清真寺都不讓進,就連寺廟還能讓人進去參觀學習呢,沒辦法,我帶著滿心的憤怒和藐視離開了。


      那天晚上回到學校,我不停的在問自己,這麼長久以來,自己到底在幹些什麼,既然沒有信仰伊斯蘭,為什麼還要堅持去學習,去了解?而我從書上,從網上看到的關於伊斯蘭的介紹和我生活裡遇到的伊斯蘭現象為何又如此大相逕庭?連續這麼多年堅持吃清真餐和清真食品又是為了什麼?一連串的問題像流水般湧了出來。

 

都說,解釋不了的問題就把它交給時間,在我即將踏上社會的前一天,收拾好行李準備前往實習單位,由於搬家的車還沒到,百般無聊的我打開電腦上網,無意開始搜索附近的QQ群,而一個大學城的穆斯林交流群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沒有多想就申請加群,後來通過我入群申請的管理員加了我的QQ,我心裡想著,反正也無聊,那就聊唄。於是我們說起了回族,說起了伊斯蘭,說起了我這些年的種種行為,更說起了這些年我對於伊斯蘭的各種不解和疑惑。她對我說,我真的感到很抱歉,對於你的這些際遇,但是請你相信我,相信伊斯蘭,她是完美的,偉大的。

就這樣,我認識了人生中第一個穆斯林朋友。我又開始放下種種疑慮,開始了伊斯蘭的學習之路。突然有一天,這位朋友對我說,既然你這樣感興趣,那就加入伊斯蘭吧,做我們的姐妹,還說她有個表哥在一個禮拜堂做阿訇,她把我的事兒給他們說了之後,她的表哥和禮拜堂的前輩們都很樂意為我舉辦一個入教儀式,說讓她來問問我願不願意,因為禮拜堂有點兒小,怕委屈了我。而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了什麼叫做歸信,什麼叫做入教,比起激動和開心,儀式小點兒、地方小點兒這些又算什麼呢。後來,我開始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學念清真言、作證言,學習洗大小淨,學做禮拜。

 

2013年11月7日,讓我銘記一輩子的日子,我第一次穿上長袍,戴上蓋頭,在將近百位穆斯林兄長的見證下,成為了一名穆斯林。在做歸信分享的時候,不知道是信仰的力量還是天生感性的原因,眼淚一直啪啪的往下掉。


到如今,我已經成為穆斯林兩年又四個多月了。記得去年參加昆明穆斯林社區舉辦的十周年文藝晚會,一個「朋友」過來和我聊天,小心翼翼的問我,說是他從同學那裡得知了我是新穆斯林的事兒,很想知道我當初是為了什麼歸信伊斯蘭的。見我沒有應答,可能生怕惱了我,又說:其實我一直以為你和我們一樣,從小到大都是回回呢。是因為被追問這個問題的次數多了又多,習慣了,還是因為其他的什麼,我並不生氣,笑笑說,感贊安拉,一切都是安拉的前定。隨後,我們又討論了一些信仰和工作上的問題,他告訴我說,看著我就這樣默默的走在信仰的道路上,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學習、工作和奮鬥,他打心裡佩服我。聽到這兒,我的內心並沒有感受到多麼的自豪,相反卻不知該如何回應,是要對他的稱讚表示感謝嗎?可是,在浩瀚的伊斯蘭文明裡,我只不過像個新生兒一般,所掌握的知識少之又少,乏之又乏。

 

我不知道對不對,但還是堅信,無論學到的知識有多少,能夠將伊斯蘭融入生活,用所學到的知識亦或是穆斯林的行為規範要求自己,這才是真正的領悟。

 

我是不完美的穆斯林,誠心祈求清高偉大的真主引領我,讓我掌握更多的伊斯蘭知識,在伊斯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Amin。

 

阿伊莎

2016.03.16

想加入昆明穆斯林各微信群的朋友(限昆明),可以先加王小丫138 8862 0632為微信好友。

長按二維碼,關注昆穆公微


相關焦點

  • 達伍代和阿伊莎的穆斯林婚紗照
  • 聖妻阿伊莎的施捨
    但是,阿伊莎看起來卻很傷心,眼淚從她那粉紅的臉上流了下來。這讓她的女傭非常擔心,女傭匆忙走到阿伊莎面前問:「親愛的夫人,你為什麼哭呀?是什麼使你受到傷害啊?」阿伊莎擦了擦臉上的淚水,望著傭人說:「沒有什麼使我受傷,我傷心是因為我想到了那些孤兒的痛苦、寡婦們的艱難,還有窮人們又餓又渴,於是我就哭了。有這麼多比我更需要這些錢的人,我怎麼能夠自己享受呢?」
  • 馬鈺的故事:中國新一代穆斯林,重拾信仰的八零後
    二、重拾信仰「你是個另類,別人覺得你不合群。你自己也會懷疑: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馬鈺出生於山西大同的一個穆斯林家庭。爺爺信奉「格迪穆」,即伊斯蘭「老教」。父母繼承了伊斯蘭的生活習俗,不吃大肉(即豬肉),但並不忌酒,也很少做禮拜,只是在開齋節、古爾邦節時,去清真寺參加集體禮拜。
  • 馬來西亞高等法院判決人民有脫離伊斯蘭信仰的權利(漁夫)
    在沙勞越州有一個人,等待了17年,終於可以正式將他的宗教信仰,從伊斯蘭教改為基督教。根據《今日基督徒》的報導,大法官拿督遊珍齊(譯音)裁決,沙勞越伊斯蘭宗教局及沙勞越伊斯蘭委員會必須出示證明書,允許羅尼安納克瑞比特(Roneey Anak Rebit)脫離伊斯蘭教。瑞比特原來的穆斯林名字是阿茲米莫哈馬德阿扎木沙(Azmi Mohamad Azam Shah)。
  • {伊斯蘭在一水之隔的臺灣}張再利 || 亞瑟蘭和劉柏君:她們是臺灣歸信穆斯林中的兩張名片
    其中以郭姓和丁姓為主,然而他們與外界的隔絕以及後來日本對臺灣的統治,最終使當地穆斯林逐漸漢化,他們與伊斯蘭信仰與社群氛圍慢慢疏遠甚至以斷絕收場。後人只在淡水和鹿港,發現清真寺的遺址;在基隆還有人家迄今為止仍然把伊斯蘭經典《古蘭經》與祖宗的牌位一起供奉。
  • 《本·巴茲教法大全》: 信仰篇(穆斯林與 「卡非爾」絕無兄弟關係)
    同樣《伊斯蘭世界新聞》報,於伊歷1394年8月29日轉播類似的新聞,並提到,這種行為說明伊斯蘭的寬容,這說明信仰的統一性。這種觀點與教法依據相悖,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絕無兄弟關係;伊斯蘭和基督徒絕不是統一的,因為伊斯蘭是世界上所有成年人必須跟隨的教門。至於基督徒,古蘭指出他們是否認者、是迷誤者。安拉說:「信士們皆為兄弟、教胞,故你們應當排解兄弟、教胞間的紛爭。」
  • 【回宣見證】—極端穆斯林娃娃兵 在基督信仰裡重生
    Powered by pb.ishangtong.com現年30歲,在東南亞鄉間部落服事的美南浸信會牧師Budi Mulyadi(化名),教導農夫及養殖漁業者技術,提升農作物和漁獲產量,並帶領青少年敬拜,為貧困家庭提供食物。 很難想像,青少年時期的他,曾被伊斯蘭恐怖份子利用,成為「娃娃兵」,被訓練用9釐米手槍殺害基督徒。
  • 「阿伊莎」的皈依進教儀式!
    元月13號早上,由下馬關新園村東寺馬阿訇主持,眾坊眾的見證下為山東青島「阿伊莎」舉行了入教儀式。(下馬關微生活)馬阿訇與阿伊莎跟眾教眾們的合影阿伊莎很有上進心,短短的時間內,清真言與作證言倒背如流,並深刻理解其含義。
  • 吸血鬼、哥倫布與歐洲的伊斯蘭恐懼症
    進入歐洲的移民尤以來自前殖民地的穆斯林為最。截至2016年,歐洲的穆斯林人口已攀升到了4349萬人。法國和德國的穆斯林人口佔比最大。然而受到語言、教育及職業培訓的限制,穆斯林移民在經濟活動及政治參與度方面都很低,通常游離在社會邊緣。在社會中尋找自我定位受挫,導致其退回「穆斯林」這個不會拒絕他們的身份,相互結成社群,這種做法進一步加強了穆斯林群體的異化。穆斯林社群規模的擴大,加上高辨識度的宗教信仰及生活模式,令原住民產生了恐懼及困惑:「我是誰?這是誰的歐洲?」
  • 【環球】一個美國穆斯林領袖的10年—專訪美國穆斯林前進協會執行會長黛西•卡恩
    與此同時,伊朗爆發了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戴著面紗的婦女照片讓黛西感覺很不好。  她是美國主流社會的成功人士、移民成功的典範,在雷曼兄弟(那會兒還非常風光)等世界500強公司裡做得風生水起。只是在空閒的日子裡,她發現越來越無法忍受穆斯林身份帶來的痛苦,決心放棄這個自出生就開始扮演的角色。  美國主流精英生活和伊斯蘭信仰從兩個方向拉拽著黛西。
  • 《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影史第三,講述一個穆斯林怎麼在美國上訪
    當第一次看到《我的名字叫可汗》這部電影的時候,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寶萊塢男影星,本來是有點興趣的,可看介紹是發生在美國,就有點感覺是不是缺點印度本國的特色,本著是想著打發時間,沒想到看完以後,竟然留下了感動的眼淚,通俗地講,這是一個穆斯林的美國上訪之路。
  • 穆斯林為什麼可以有四個老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已故的赫蒂徹在內的這十幾位妻子中,只有阿伊莎是處女,其他都是寡婦。這一定程度上表明穆罕默德多妻並不為了沉湎女色,而是另有目的,如通過姻親壯大穆斯林社群以及減輕當時穆斯林社群的負擔。
  • 美團清真外賣箱和伊斯蘭恐懼症
    與此同時,網上也出現許多針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不和諧的聲音,海哥強烈認為這樣的言論不利於民族團結和宗教包容,也有悖於我們國家和黨的社會主義民族宗教政策。在中國,不應該存在「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同時我們也要嚴厲抵制「泛伊斯蘭主義」(Pan-Islamism)對公共生活空間的侵蝕。
  • 穆斯林世界中的頭巾
    ▲迪塞爾這則廣告確實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從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很多女性穆斯林的某種想法:如果面紗之下的我比你想像的要更多彩,你還會糾結於表面上的那層紗嗎?頭巾,真的是伊斯蘭的發明嗎?在歐洲,很多穆斯林開始將頭巾視為一種自我象徵的符號,是一種爭取自己穆斯林身份和伊斯蘭信仰權利的手段。尤其是伊斯蘭保守勢力與歐美世俗矛盾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普通穆斯林女性也願意用這種衣著表達對自己信仰的認同。在「911」事件後,很多婦女甚至刻意帶上頭巾,以彰顯信仰伊斯蘭教的自豪心情。
  • 穆斯林頭巾掃盲指南
    (迪塞爾這則廣告確實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從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很多女性穆斯林的某種想法:如果面紗之下的我比你想像的要更多彩,你還會糾結於表面上的那層紗嗎?)頭巾,真的是伊斯蘭的發明嗎?在歐洲,很多穆斯林開始將頭巾視為一種自我象徵的符號,是一種爭取自己穆斯林身份和伊斯蘭信仰權利的手段。尤其是伊斯蘭保守勢力與歐美世俗矛盾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普通穆斯林女性也願意用這種衣著表達對自己信仰的認同。在「911」事件後,很多婦女甚至刻意帶上頭巾,以彰顯信仰伊斯蘭教的自豪心情。
  • 穆斯林為什麼可以有四個老婆?|地球知識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已故的赫蒂徹在內的這十幾位妻子中,只有阿伊莎是處女,其他都是寡婦。這一定程度上表明穆罕默德多妻並不為了沉湎女色,而是另有目的,如通過姻親壯大穆斯林社群以及減輕當時穆斯林社群的負擔。
  • 【12月21日更新】看電影了解伊斯蘭,穆斯林電影mp4免費下載
    穆斯林電影來了!!!最新穆斯林電影mp4格式免費下載啦!本文是「阿迪萊微生活」電影目錄,資源不定期更新,請大家關注隨時查看。
  • 掀起你的頭蓋來:頭巾與穆斯林
    同樣作為世俗統治者的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也強制性地在全國範圍內命令婦女除去頭巾。如果不明令禁止,法國的女穆斯林不會主動脫下,一個伊斯蘭出身的女性自願穿上也罷,因為家庭等緣故而被迫穿上也罷,都是一種被壓迫的表現。這一論斷確實有道理,但卻有很多女穆斯林站出來反對,說道:我自願戴上,這是我的自由,難道我沒有權利選擇我的衣著方式嗎?如果你們強迫我脫下頭巾,那和那些強迫我穿上的人有什麼區別?倒是你們穿得捎首弄姿,除了滿足男人的窺探欲外,還有什麼好處嗎?
  • 馬克龍急滅火:理解穆斯林的憤怒,漫畫不是政府作品
    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於所謂「伊斯蘭極端主義」強硬言論,讓他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眾矢之的」。10月31日,馬克龍接受阿拉伯國家影響力最大的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獨家專訪,他的態度有了緩和,但仍然強調「必須捍衛法國人民的言論自由」。馬克龍表示他「理解穆斯林們看到『先知』漫畫時所感到的憤怒」。
  • 宰牲、分享與感恩:青海穆斯林喜迎古爾邦節
    9月12日9時,約佔青海總人口數五分之一的回族、撒拉族、東鄉族等穆斯林民眾喜迎古爾邦節。當日,超過15萬穆斯林民眾齊聚到擁有900多年歷史的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參加會禮。圖為穆斯林民眾做乃麻子(阿語,禮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