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愛情的升華,4個方法克服恐婚症,輕鬆擁有一段幸福婚姻

2021-02-07 壹心聊情感

文/壹心

婚姻是每個人這一生都會經歷的。古時候,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過簡簡單單的日子。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已然不是單純的是門當戶對了,更多的是彼此適合且兩情相悅。

說得容易,遇見難。想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人有時也是不那麼容易。面對離婚率高和外界的催婚壓力,又不願意將就,所以很多人便開始恐懼結婚。

有數據表明,恐婚人群的年齡大部分是集中在25-3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正是拼事業的時期,也是處於壓力較大的時期。

一部分人是剛踏入社會,工作還處於四處飄零的階段,對待婚姻和感情較為懵懵懂懂。婚姻的壓力主要是來自周圍的環境和父母的催促。

另外一部分是工作剛開始穩定,處於上升期,但沒有足夠的積蓄支撐婚後整個家庭的支出。婚姻的壓力主要來自結婚需要準備的房子、車子、彩禮等。

婚姻不是兒戲,每個人對待婚姻都很慎重。越慎重,就越恐婚。

2、

小英跟男朋友從大學開始戀愛到畢業工作,已有4年的時間了。今年,男朋友多次提出要帶小英見父母,但小英都以想要多工作幾年為由,委婉拒絕了。

小英也知,結婚的事情遲早要面對。但是她就是特別的害怕結婚,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便找到了我。

我問她:」男朋友對你不好嗎?」

她說:不是。

「談了這麼久,膩了?不喜歡了?」

「不是」

「那是為什麼?」

「我覺得兩個人這樣挺好,為什麼一定要結婚。我現在工作剛走上軌道,結完婚肯定被要求生孩子,那我工作怎麼辦?我也還沒做好要當媽媽的準備。」

聽完小英說的話,我沉默了。

我又問了一句:「那你打算什麼時候結婚?」

小英愁眉苦臉的說:「可以不結婚嗎?我實在不知道婚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現在離婚率又那麼高」

從簡單的故事對話中,不難得出,恐婚的三個原因。

01、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婚姻失敗的案例太多,失去對婚姻的信心和盼望;

經常會在電視新聞看到原配與小三互撕的報導。身邊也會時不時的聽到別人議論,誰和誰離婚了,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鬧得不可開交。聽到失敗的案例多了,不免心生對婚姻的恐懼。

02、心理壓力的影響,對未來感到迷茫,對自己不自信。

小英是典型的對未來感到迷茫,好不容易工作走上軌道了,又要面臨結婚的選擇。實際上她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自己對這段感情感到不自信。

03、害怕身份的突然轉變無法適應。

結婚之後,兩個人從戀人的關係上升到夫妻的關係。從兩個人的生活,變成了兩個家庭,身上的責任大了。

結完婚必然面臨生孩子。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權衡家庭和工作,對於女人來說,可能還要放棄工作。

害怕無法適應為人妻為人母的身份轉變,對結婚便心生恐懼了。

3、

老話說得好: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其實婚姻並非像大家所想的那麼可怕,只要你用心,學會經營,婚姻其實是一個人幸福的港灣。

那麼應該如何克服恐懼呢?給出四點建議。

01、正確認識婚姻,擁有成熟的婚姻觀;

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是在雙方自願的原則下。婚姻是愛情的升華,並非是愛情的墳墓。

一段成熟的婚姻,應該具備從相識、相戀、相愛的過程。兩人在一段時間內,有過磨合且認定是可以結婚相守的。

對方若是與你足夠合適,其實你是願意跟他結婚的。如果她給到你的並非是心中所願,那麼對待婚姻,你會有遲疑或者不自信的態度。

02、學會適應身份的轉變;

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成為妻子。但是我們要學會適應身份的轉變。

對於身份適應的轉變,謝娜就給了我們一個好榜樣。

謝娜也曾為了寶寶,暫停了快樂大本營的主持工作,安心在家養胎。直到生完孩子之後,減肥再重新步入職場。

道理很簡單,就像你從學生變成了一個工作的人,這個身份的轉變,也是有經過時間適應的。婚姻也是如此,懂得學會適應的轉變,用心經營,婚姻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03、做好婚前磨合;

結婚之前,一定要做好婚前磨合。大部分婚姻關係出現裂痕的原因,主要是對對方不夠了解,期望過高,婚後相處時間久了無法接受,總想著改變對方。

缺少婚前磨合,婚後便會有更多的磕磕碰碰。所有,不要著急著結婚,花多一點時間去了解對方。

兩個人也只有通過磨合了才能更加了解對方。

謝娜就曾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說過,剛開始跟張杰兩個人也是磕磕碰碰的。但兩個人通過時間的相處,了解了對方的脾氣秉性之後,兩個人的相處反而越來越好。

04、找一個合適的人結婚;

袁詠儀和張智霖的婚姻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節目中是最特別的一對,也是愛情長跑最久的。為什麼他們能夠近20年依舊保持著婚姻,就是因為他們是適合對方的人。

鞋子穿在腳上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一個人要活得通透,更要明白自己的內心需求。

袁詠儀在節目中說過,不要過多的要求多方,只要他願意為家庭付出,這就足夠了。而張智霖也做得很好。生活在相互「吐槽」、相互「嫌棄」的日子裡,過得很幸福。

所以,你恐懼婚姻,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的人。一旦你找到了心儀之人,你的恐婚症自然而然就消失啦。

佛洛伊德曾經說過:「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品味和體驗」

和心愛的人一起步入婚姻。細細品味婚姻帶給你的幸福。在磕磕碰碰中成長,在為了妻為人母中學會更多的愛。

只要你懂得經營婚姻,願意用心的去經營婚姻。兩個人一條心,任何事情一同解決,就沒有過不去的砍。而你也會擁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End

本文由壹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圖|來自網絡,侵刪,感謝遇見。

相關焦點

  • 恐婚症獨家說明 | 4大表現證明你中招了
    不過總結多次經驗下來,終於為自己得出正確病症說明——恐婚症。根據小編自身的臨床反應,總結出來:恐婚症,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社會輿論對婚姻生活的負面宣傳是「恐婚症」的發病原因之一,媒體經常就如何處理婚姻關係進行各種討論,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 造成「恐婚症」的三個原因
    錢鍾書先生在他的《圍城》裡寫道「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而在如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年青人不僅不想進去這座城,甚至不想了解與接觸這座城。他們信奉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對婚姻感到恐懼不安。
  • 《非誠勿擾》探討婚姻話題: 進入婚姻一定要有感情基礎,婚姻幸福才...
    遇到另一半恐婚怎麼辦?有過婚史該以什麼心態去面對婚姻?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 DR鑽戒治癒「恐婚」愛情
    當代年輕人對婚姻的恐懼,已成燎原之勢蔓延。《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1.2%受訪者存在恐婚傾向,8%的人坦言自己的恐婚情緒極度嚴重。或許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過,當我們恐懼時,究竟是在恐懼什麼?最近由韓庚、王曉晨、馮雷、葉祖新等主演的開年大戲《還沒愛夠》已完美收官。
  • 恐婚症 | 為什麼他遲遲不願意和你結婚?
    正因為此,他覺得自己患上了「恐婚症」。男人為什麼會有「恐婚症」?原因大致如下: 1.害怕失去自由  他們明白談戀愛的感覺很好很輕鬆,是花前月下你儂我儂,但婚姻意味著柴米油鹽生活瑣屑。所謂「恐婚」,實際「恐」的是怕被老婆孩子套牢,怕婚姻毀了現在的快樂,怕自己的婚姻終將也會成為「愛情的墳墓」。 2.放大了生活的壓力
  • 國內首部「恐婚」題材劇《還沒愛夠》圓滿收官 創近年雙臺拼播收視...
    顯然,追劇人群中男性佔比的崛起印證了「男性思維」在電視劇製作當中應當有所提升的觀點,而《還沒愛夠》就是從極為少見的現實主題出發,以「男性思維」為主導,講述了「恐婚」青年陳炯(韓庚飾)再遇「被逃婚」前任姜小汐(王曉晨飾),兩人互相理解、再次相愛並克服「恐婚症」,最後走向婚姻的故事。
  • 周迅高聖遠離婚,年輕人恐婚+1?什麼樣才是好的婚姻(恐婚必看)
    緩過神來,這又遭到了周公子離婚事實的重重一擊,靚男俊女們那顆對愛情和婚姻懷有美好憧憬的玻璃心啊,是碎成了玻璃渣渣,紛紛在各熱搜底下各種留言,「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我要孤獨終老了。『』「今天又是恐婚的一天。」「一個人過才更瀟灑。」等等。
  • 恐婚是不是渣?《還沒愛夠》從愛情到婚姻,恐婚到底在恐什麼?
    最近開播的《還沒愛夠》隨著韓庚和盧靖姍的婚禮,很是大熱了一番,現實中浪漫的婚禮與劇中狼狽的恐婚也形成鮮明對比,也令紛亂現實中的每個觀眾都在思考,從愛情到婚姻,有什麼令人恐懼之處?而一個恐婚的人,又該如何與愛情相處?
  • 「婚姻勸退」三部曲熱映,原來年輕人早已開始恐婚
    2019年全國離婚登記人數延續上升的趨勢,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人數310.4萬對,同比增長7.1%。無獨有偶,近期熱映的三部影片仿佛表達同一個主題——恐婚。《被光抓走的人》、《82年生的金智英》、《婚姻故事》被戲稱為2019年「婚姻」勸退三部曲。
  • 年輕人的現狀之一:恐婚
    《中國青年報》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1.2%的受訪者存在恐婚傾向,8%的人坦言自己的恐婚情緒極度嚴重。而到了今天,恐婚、婚戀擔憂更是已經成為了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年輕網民們熱議的焦點。最近常引發大眾討論的綜藝《奇葩說》辯題直戳「恐婚」痛點:「戀愛多年我卻恐婚,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嗎?」
  • 我的「恐婚症」,被治癒了
    1有人說,看完《幸福三重奏》第一季,不恐婚了,看完第二季,直接想結婚了。而《幸福三重奏2》卻展現了婚姻的「不一樣」,將其中的甜蜜和溫情剖開給大家看,讓人分分鐘被狗糧灑了一臉,「恐婚症」都被治癒了。在最新一期節目中,陳意涵&許富翔,郎朗&吉娜,張國立&鄧婕,三對明星夫妻真實自然、煙火氣十足的生活點滴,又一次擊中了我這顆老阿姨的心,整個人都被暖化了。
  • 孟佳看透婚姻:我們獨立,但並不恐婚,是你選擇婚姻,而不是被選
    張含韻問到:那孟佳,你是恐婚嗎?孟佳表示不恐婚,但是我還沒有找到一個理由去結婚。可能是因為我們太獨立了吧。隨後張含韻問道,你覺得獨立與結婚是矛盾的嗎?我覺得並不是我們相愛就可以結婚。獨立不是恐婚但要在精神上,金錢上的獨立能力,其實可以向孟佳說的那樣。當我們進入社會,成年了之後,我們越來越獨立。
  • 韓庚《還沒愛夠》「恐婚症」設定讓人又愛又恨
    獲得這樣的好成績,與《還沒愛夠》另闢蹊徑直面恐婚題材不無關係。有不少網友認為,收看《還沒愛夠》不僅會勾起不少和「前任」有關的回憶,更是被迫直面了內心——說是「恐婚」,但究竟「恐」的是什麼?韓庚新劇畫風清奇「恐婚症」讓人又好氣又好笑說起前任,可能每個人都有一段或刻骨銘心,或青澀美好的回憶,但比起《還沒愛夠》裡王曉晨飾演的姜小汐,不少人坦言「那真是弱爆了」!
  • 拆解《幸福的婚姻》:讓婚姻幸福的7個法則
    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發現這幾條原則,我們都在做,有的已經做到了,怪不得效果不錯^_^這本書也介紹給你——《幸福的婚姻》作者是美國人際關係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他在西雅圖專門建立了一個愛情實驗室,在40年裡研究了數百對夫妻收集了大量親密關係互動行為的數據後,他得出了幸福婚姻的模型和神奇法則,被譽為婚姻教皇。
  • 《還沒愛夠》「恐婚症」設定讓人又愛又恨
    獲得這樣的好成績,與《還沒愛夠》另闢蹊徑直面恐婚題材不無關係。有不少網友認為,收看《還沒愛夠》不僅會勾起不少和「前任」有關的回憶,更是被迫直面了內心——說是「恐婚」,但究竟「恐」的是什麼?說起前任,可能每個人都有一段或刻骨銘心,或青澀美好的回憶,但比起《還沒愛夠》裡王曉晨飾演的姜小汐,不少人坦言「那真是弱爆了」!
  • 《還沒愛夠》中韓庚飾演的陳炯深陷恐婚症?其實不只是他自己的錯
    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正在熱播的《還沒愛夠》,開播兩周內熱度持續高漲,不僅收視率一路攀升,恐婚症話題更是引發觀眾熱議。臨近春節,想必各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大招已經在路上了!劇中恐婚症的代表陳炯,簡直是當代年輕人面對婚姻的最真實寫照了。不過,陳炯的恐婚症真的只是自己的心理障礙嗎?
  • 恐婚的星座男,對結婚充滿恐懼,不願步入婚姻的殿堂
    尤其是男孩子,要扛起一個家的責任,不能像之前一樣吊兒郎當,一旦步入婚姻,還需要放棄自己的自由,一想到這,他們就會總是拖著,不願意結婚。在十二星座中就有4個星座男是這樣,他們對婚姻充滿恐懼,不想被婚姻捆綁,說什麼也不願意步入婚姻的殿堂。
  • 當代年輕人婚姻觀,為何從恐婚現象演變為恐婚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當代結婚率不斷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現在適婚青年年齡多為90後,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人口減少,結婚登記數上不去;二是現在經濟高速發展,年輕人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年輕人逃避婚姻已不再是單獨的個人問題,而是成為了一種恐婚現象。有心理學家指出,一些特別不肯面對婚姻、懼怕婚姻的人,甚至有患上此類社會性心理疾病的可能,一般稱之為「恐婚症」。婚姻本是一件花好月圓的美滿喜事,為何會演變成年輕人逃避的問題呢?
  • 《幸福三重奏3》構建當代婚姻故事圖鑑
    節目裡呈現了婚姻生活的多元姿態、從夫妻相處細節中探尋婚姻的智慧,並延伸到更廣闊的社會性議題,用真切的代入感和治癒感與年輕觀眾達成了情感共振,幫助他們克服「恐婚」情緒,激發對「親密關係」的嚮往,並最終實現婚姻中的共同成長。
  • 豆瓣7.4分都市婚姻劇《白色月光》:恐婚的女孩子一定要去看看
    離婚當天,酒過三巡,男人抱著酒瓶哭著說,他用九年的時間明白一個道理,細節打敗愛情。婚姻的現實在於,沒有充盈物質的滋潤下,隨處可見的都是狼狽不堪的生活和愛情。所以,日常恐婚到底恐的是什麼?所謂的日常恐婚也正如那句經典臺詞所說,「其實我們都知道,愛會消失,承諾會失效,人們會走散,只不過,我們都願意相信自己是個例外罷了。」以為自己是例外,才有了最後被背叛的不堪和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