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仰天大笑」到「淚下如流」:李白寫給兒女的詩

2021-01-18 澎湃新聞

「酒隱安陸」以「蹉跎十年」告終後,李白於開元二十八年(740)四十不惑之年時遷家東魯。李白之於山東,是把家「寄託」在那裡,而他自己則閒不住,是要到處遊逛的。所以雖說寄家東魯近二十年,實際上他在山東居住時間並不長。

自開元十三年(725)出蜀以來,李白訪名山,善價待沽無成;入長安依託主家求進,復無成;多次投書名公,請求汲引,亦無成;挫跌連連,本已一腔牢愁,更那堪許氏夫人棄世,續配劉氏復離異。親人的輕蔑,其傷痛百倍於他人。

《李白行吟圖》

(南宋梁楷作,日本東京博物館藏)

至天寶元年(742)秋,李白否極泰來,在東魯奉詔入京,興衝衝地二入長安。此際寫給女兒平陽、兒子伯禽的詩,積年怨憤為之一掃,萬丈豪情噴薄而出:

南陵別兒童入京【1】

白酒新熟山中歸【2】,黃雞啄黍秋正肥【3】。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4】,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5】,餘亦辭家西入秦【6】。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7】。

【1】南陵:據竺嶽兵先生考證當為汶水闕陵之南半山陵。兒童:當為女兒平陽及兒子伯禽,按魏顥《李翰林集序》:「白始娶於許……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人……終娶於宋。」合「會稽愚婦」句看,當時李白原配許氏夫人已故,再娶妻子劉氏當已離異,故題不言妻兒,單言「兒童」。

【2】白酒新熟:唐時白酒為釀製而成,與後蒸餾之燒酒不同,久貯易變質,故以新熟為佳。《清異錄》記李白好飲「玉浮梁」,或謂即此酒。

【3】黍:粘性黃小米。按舊說本詩南陵為安徽南陵。黍為北方作物,新說南陵在山東,此為一證。

【4】說(shuì):以說辭動人。萬乘:周制,天子有兵車萬乘,故以萬乘指代天子。一車四馬為一乘。

【5】會稽句:《漢書·朱買臣傳》記,朱買臣,會稽人,貧而勤讀,薪樵自給,好負擔誦書,其妻勸而不聽,羞之求去,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汝苦日久,待吾富貴報汝功。」妻子怒曰:「如公等,終將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終於離去。後買臣入京為漢武帝信用,任會稽太守,其妻愧而自縊死。郭沫若據此典以為劉氏由會稽攜歸,其實用典不必拘泥,參注①。

【6】秦:指長安,在秦都鹹陽附近。

【7】蓬蒿人:貧士。《莊子》記子貢訪原憲,見憲居蓬蒿中。

此詩極寫奉詔入京時狂喜而自負自得心情。詩的妙處在雖說得意,而未曾忘形;雖說奔放,而仍跌宕有致。古人論詩有「直致」一語,謂直截了當而見其風致,以論此詩,十分恰當。

全詩十二句用三韻。前六句為一韻,不從奉詔起筆,而徑寫當時歡欣鼓舞情態:以酒新熟雞正肥,呼童烹雞酌酒,兒女嬉笑牽衣,高歌取醉,起舞映日,一氣串聯滾動而下,在流水行雲般的節律中,傳達出喜極之情。而由「我」及於「兒童」,又以兒童作陪襯,歸到自身「高歌」、「起舞」,更於流走中見搖曳風神。以下「遊說」二句又一韻,「會稽」四句再一韻,從音聲看是兩部分,但在內涵上卻一氣貫穿。「遊說」二句,從君臣關係言,「會稽」二句,由家庭關係言,「仰天」二句總收。這在古詩中叫作「韻意不雙轉」,效果是避免層次間的截然分開而得渾然一體之勢,是漢魏古詩之遺意,李、杜多用之,與中晚唐歌行體之多意隨韻轉不同。這是讀七言古詩時尤其要重視的一點。

全詩有三重波瀾。前六句寫極喜而不言原因,造成一種懸念。至「遊說」二句方逆筆補出奉詔之意,是一層波瀾;但又不直說奉詔,也不作怨懟之語,只於「遊說萬乘」見氣概,於「苦不早」見企盼,是自留身份地位又極有分寸之語。「會稽」二句,由君及家,橫生第二道波瀾,上句用朱買臣典極切,蓋當時李白年四十二,正與朱入京前年齡相仿,下句由古人及自身,並點「入京」題意。至此題意已盡,似難以為繼,不料又三起波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起六句之「喜」,經過中四句的迴環曲折,至此又沛然噴湧,全詩就此戛然而止。《唐宋詩醇》評云:「結句以直致見風格,所謂詞意俱盡,如截奔馬。」「辭意俱盡」,是說積年悲喜,和盤託出;「如截奔馬」,是說辭意雖俱盡,但似奔馬驟勒,既收得乾脆,又有一股衝湧向前的餘勢。是的,人們從這誇張的結語中,不是能讀到一種歷挫跌而百倍自信的幹天豪氣嗎?

評家曾論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老杜「生平第一快詩」,而本詩亦可稱太白第一快詩。二詩雖背景不同,詩體不同,但對讀仍甚有趣。杜詩曰:「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同是久愁而喜極,同是節奏歡快,同是用家人為陪襯,而杜詩歡快中見沉厚懇摯,太白本詩則歡快中見放浪豪俊。仔細涵詠,可見二人性情之不同。

然而好景不長,至晚在次年秋,謗聲又起。李白是頗為敏感的,一見形勢不佳,於天寶三載(744)春送賀知章歸越養老後,便自行上疏請退,玄宗詔許「賜金放回」。於是詩人便「五噫出西京」。二入長安,詩人這一生中最風光的兩年半歲月,也就在「噫」聲中結束了。

李白《送賀八歸越》手跡石刻

大約在天寶八、九載(749、750),亦即李白四十九或五十歲之時,他在吳中寫詩給闊別已久的兒女,完全是另一副筆墨了:

寄東魯二稚子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1】。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2】?春事已不及【3】,江行復茫然【4】。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5】。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6】。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7】。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8】。嬌女字平陽【9】,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10】,與姊亦齊肩【11】。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12】。念此失次第【13】,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14】,因之汶陽川【15】。

【1】吳地二句:言在吳地見春已深。按桑葉嫩時淡綠嫩黃,言綠則已老,春蠶三眠三起,二十七日而老(見《本草》)。

【2】龜陰田:龜山之陰的田地。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又水南為陰,水北為陽。聯繫末句「汶陽川」,則李白之田地應在龜山之北,汶水之南。據今人竺嶽兵先生考證,當在今大汶

口附近的闕陵之南陵。此用其說。

【3】春事:指春耕等農事。

【4】江行:指漂泊東吳。

【5】酒樓:舊注據《太平廣記》引《本事詩》稱李白「曾於任城構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其上」,而謂指任城酒樓。但據詩意當別是一處酒樓,即在其居所附近。

【6】青煙:指青色的似煙似霧的雲氣。

【7】向三年:將近三年,指離開東魯的時間。

【8】旋:歸。

【9】平陽:與以下伯禽,均李白原配許氏夫人所生。

【10】伯禽:見上注,小名明月奴。

【11】齊肩:言身高相近。

【12】撫背句:這一句回到自身,謂有誰來撫姐弟之背而憐之呢!憐,愛憐。

【13】失次第:猶言亂了方寸。次第,順序。

【14】裂素句:謂撕下素絹作此家書。

【15】之:往,寄往。汶陽川:即汶水在汶陽境內一段。

此詩妙在平平易易道來,而平易中有奇想,有波瀾;瑣瑣碎碎寫去,而瑣碎中見思理,見曲致。因此,讀通極易,讀懂卻要仔細玩味。初讀,會感到詩人的思緒純然是一線衍展,無所曲折。然而就是這樣似說家常的詩章,我們讀來會有一種令人心悸的感動,這與作詩的情境及詩篇的章法以及由此而營造的詩性氛圍密切相關。

此詩是別家數載,舟行江上時所作。但詩人並非真正平直地起筆先寫這一特定情境——這是邏輯性的寫法——而是在觸景生情、抒發思緒的過程中,分三處逆筆補出這一作詩情境。而這三處恰恰是思緒遞次開展的關鎖處。

第一處是「江行復茫然」,這一句收束前五句,將即景發興、遙憶家鄉的思緒作一歸總。春事不及已可嘆,更那堪江水淼淼,漂流不知所之,於是詩人的情緒跌落到極低點,「茫然」之感似乎瀰漫於江天。這時江上南風拂面吹來,詩人因而忽發奇想,欲倩南風吹送我心歸去。「吹」字,「飛墮」字,入神地傳達出詩人亟欲從苦悶中振起,在想像中歸返家鄉的特定心情;而「酒樓」,既是好酒的李白最自然的聯想,他企望回到往昔日日買醉的處所來一紓離思,而同時與「茫然」字相應,營造出一種似醉似夢的氛圍。正是在這種氛圍中,他忽然「看」到了樓東桃樹,於是又突然舍酒言桃,而這桃枝似乎在夢思中拂動著「青煙」,拂動著他的記憶,這時他恍然有所悟,「此樹我所種」,然而「別來向三年」!這是第二處逆補。這一逆補又收總了上面的似夢思緒,其中「向三年」三字,傳達了詩人當時恍惚之中屈指算來時錐心一般的酸楚。不僅如此,因三年更想到桃樹現在應當與樓齊高了吧,然而行行不已的自身,卻「我行尚未旋」,這是第三筆逆補。它緊接著上一處,由三年不歸說到歸期遙遙,可謂痛上加痛。於是思親之情不可遏抑地展開,遂連寫八句,憶平陽,而及伯禽,分寫不足,又以「雙行」二句合寫;不僅如此,更愈寫愈細:折花垂淚,姐弟齊肩,雙行桃樹。然而這一切都只是想像虛擬,虛擬愈細,則見出思念愈深。然而虛擬總是虛幻,一想到現在再也無人對姐弟二人撫背相憐,詩人頓然從想像中回到現實,不覺方寸大亂,肝腸如煎,無奈,只得託書函寄送這無盡思念遠至汶陽家居。篇末「汶陽川」又上應「江行復茫然」,有浩蕩不盡的餘意。

李白書《上陽臺帖》(故宮博物院藏)

此詩當與杜甫《北徵》對看。寫兒女情態,晉朝左思《驕女詩》為最早的名篇,以後代有所作,至盛唐當以李白本詩與杜甫《北徵》中有關描寫為最(更後,至晚唐則有李商隱《驕兒詩》)。杜詩以沉摯有頓挫稱,用實寫,遣字著色,拗勁含蘊;李詩向來以風行水上稱,本詩亦然,這是李杜之異。但是李白又並非沒有頓挫,越是自然直致的詩,越是要有一定的頓挫,本詩的三處逆筆就是一種頓挫,也因此於直致中顯出波瀾。李白又向以俊逸灑脫稱,但又並非沒有沉摯。本詩的沉摯不下於杜甫,只是造語自然,純任想像,於沉摯中透現出李白固有的坦蕩無遮。這是李杜研究中要尤加注意的。

此詩又應與前錄李白天寶元年入京待詔時所作《南陵別兒童入京》詩對讀。事隔八年,當年「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誇張性的快語已不復存在。「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的背後,應當有著李白這八年中榮光曇花一現、挫跌接踵而來的經歷作鋪墊。

以上詩歌注評,摘自趙昌平先生所著《李白詩選評》。作者師承施蟄存、馬茂元等著名學者,在唐詩學及中國古典詩論領域造詣精深,《李白詩選評》是他以深厚學術功底撰寫的經典普及讀物。該書將李白一生分為六個時期,即「蜀中初學與辭親遠遊」、「初遊東南與回向江漢」、「酒隱安陸與初入長安」、「寄家東魯與二入長安」、「南北漫遊與變亂前夕」、「報國蒙冤與流寓客死」,從中精選精評代表性詩篇81首(另附「未編年詩」11首)。逐首考其創作時地,參稽眾說,裁以己意,體現出嚴謹不苟的治學精神。注釋簡明扼要,甚便初學入門。評賞尤為精彩:①注意聯繫李白生平及唐朝歷史,以見詩歌創作的階段性特徵與歷史文化背景;②擅長藝術分析,精確理解詩歌主旨,細緻梳理詩歌脈絡,揭示「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殷璠《河嶽英靈集》評語)的李白詩內在的嚴謹章法;③造語平易而文採斐然,以美文釋名詩,相得益彰,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

《李白詩選評》

(中國古代文史經典讀本)

趙昌平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1版1次

作者信息

趙昌平(1945-2018),浙江上虞人,1968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82年華東師範大學唐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總編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華東師大等校兼職教授、上海出版協會理事長等。主要研究唐詩學及中國古典詩論,撰有《跨世紀學人文存·趙昌平自選集》等各類著作400餘萬字。

拓展閱讀

《李白選集》

(中國古典文學名家選集)

鬱賢皓 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2月1版7次

此書選錄李白詩三百餘首、文十餘篇,作了詳盡的注釋,比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李白的創作經歷、思想特點和藝術風貌。註解考釋充分吸取了當前李白研究的新成果,並有獨到的見解。

《李白集校注》(全五冊)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瞿蛻園、朱金城 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0月2版1次

此書以清乾隆刊本王琦輯注《李太白文集》為底本,校以海內外十餘種重要刊本及唐宋重要總集和選本。瞿蛻園、朱金城二位先生在前人舊注基礎上,搜集唐宋以來各種材料,參酌時人研究成果,加以箋釋和考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這麼經典,為何被不少女人批,看看上一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這首詩的名氣和經典程度不用我多說了,特別是最後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更是千古名句。但是大家仔細翻看古籍就會發現,對於這首如此有水平的詩,古代名家的評論並不多。而且這首詩《千家詩》裡沒有,《唐詩三百首》裡也沒有。
  • 都愛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狂,卻不見上一句的絕情,字字扎心
    雖然李白自少年時便有很有名氣,而且有著遠大的抱負,但命運似乎並沒有聆聽到這位大詩人的心聲。他蹉跎到42歲時,才被唐玄宗召見,這對於始終心懷抱負的李白來說,雖然有點遲,但依然讓他欣喜。所以在離家之際,他寫下一首詩記錄了自己從聽聞此消息到離家時的狀態,將自己的喜悅和得意忘形之狀描繪得十分形象。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細說李白最「狂」的詩句
    一說到詩詞,你肯定一下就能想到"詩仙"李白。詩詞,是我國歷史文化寶庫的珍寶之一,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詩為代表的漢族傳統詩歌,是一種可以闡述感情的表達工具。不同的詩詞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相同。今天就讓咱們一起走進李白老師的詩歌裡去,來探究探究關於"李白式狂妄"的詩句。
  • 「仰天大笑出門去」的李白,為何會為一個釀酒老叟哭?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題戴老酒店》)小詩妹背的這個版本是上海辭書出版社經典讀物《唐詩鑑賞辭典》綜合兩個版本的優點所定。(在此我們暫時不考慮李白「批發」悼亡詩的可能性。)電影《晴雅集》劇照宣城,是李白精神故鄉。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豪情如李白,也有失意時
    天寶元年,已經42歲的李白終於得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四旬已過,本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突如其來的驚喜讓李白猝不及防。李白一路小跑回家,激動地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 寫給李白的詩: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他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狷抵禦人生的坎坷多艱,他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狂傲自信驚豔萬世。他為人大膽到狂妄,性格自信到極致。李白潑墨成詩,下筆成神。以詩歌名著京華,憑才華流傳萬世。就是這樣一個風華絕代如同文曲星下凡的人,卻一生坎坷,接連受挫。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南陵別兒童入京》是李白寫的一首「歌行體」詩。歌行體是古詩中的一種體裁,可以近似理解成樂府詩。歌行體的創作形式相當靈活,沒有過多格律、音韻方面的規矩。李白這樣以浪漫著稱的詩人,十分愛寫歌行體古詩。從這首詩的題目就能看出來,李白要走入長安,開始他人生中的嶄新經歷。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謫仙李白的才情與狂傲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大唐少了李白,便少了一分氣吞八方的豪氣,長安的瑰麗繁華, 也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不羈。沒有李白,或許我們無法想像千年前的國人境界是如此高遠,文化是這樣充滿激情。但我們一定能感受到來自千年前詩的歌唱。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是什麼人?很多人都弄錯了
    南陵別兒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 李白的「私」生活: 好不靠譜一男的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家中有好酒、肥雞,孩子給他煮雞、酌酒,一家人喜氣洋洋的,伺候他。他乘興高歌,拔劍起舞。他到處去遊說別人,希望帝王能夠垂青自己。
  • 仰望星空,遙憶那個仰天大笑、飄逸自如、神採飛揚的背影
    中國人的童蒙,很多是從李白的詩開始。在腦海裡,他是那麼的豪放不羈、飄逸自如、神採飛揚。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傲,也有「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神奇異彩的想像力;  有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這樣的愁腸百結,也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飄逸瀟灑。  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凌雲,也有「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這樣的精深哲理。
  • 李白最狂的一句詩,5000年來無人能及
    李白的狂發自內心,這也是他的處事態度。就如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  詩中描繪著大片豐收的情景,「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也代表李白的喜悅心情。「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這種寫實的手法,大口喝酒吃肉與兒女的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 歷史上最狂的一首詩「它」出自李白,霸氣無人超越!
    說起李白我們都從不陌生,從小都學習他的詩句。你最喜歡他的哪句詩詞呢?或者你覺得他的哪首詩寫的最好呢?然後要說起李白詩中最狂的一首詩,就是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霸氣無人超越。在這首詩中,我們都知道李白是一個擁有遠大抱負的詩人,和他就空有一身抱負,卻無從施展。在李白四十二歲的時候,他就受到唐宣宗召他入京的詔書之後,他滿心歡喜地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告別,心裡想著終於可以進朝廷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在此,當時為了這件李白形容的喜悅就坐下了這一首詩。
  • 「詩仙」李白最狂的一句詩,特立獨行,五千年來無人能及!
    李白然而,那些詩只是有點豪爽,大氣,還算不上狂。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是這麼一首詩,是他的並《南陵別兒童入京》,內容如下: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 李白被老婆嫌棄後,寫下一首詩,流傳至今難倒了中國詩詞大會34人
    在詩詞大會上出現了不少的經典畫面,武亦姝與陳更的「飛花令」,外賣小哥雷海打敗北大碩士,6歲萌娃王恆屹的連連獲勝等等都引發了關注,其中就發生了李白經典詩句難倒眾多英雄漢的經典一幕。當時的題目是:李白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對「蓬蒿人」的理解正確的是?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嘲笑了當時的婦女,最後兩句更是狂得無人能及
    李白是盛唐最具有氣質的一位詩人,同時個性鮮明,他的很多詩都很張狂,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這也是他在剛剛出門時的一首作品,也就是說是他年輕時的一首詩。從這麼一首詩中,我們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獨特的個性,還有骨子裡的張狂,這也正是李白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 如果你想放棄,就讀讀李白的這兩首詩!
    詩仙李白,七分月,三分酒。論安慰,李白也寫了很多自我安慰的詩句。首先我們就會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李白的兩首詩,若是你想放棄,不如讀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詩一開始就描繪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這不僅點明了從山中歸家的時間是秋熟季節,而且,白酒新熟,黃雞啄黍,顯示出一種歡快的氣氛,襯託出詩人興高採烈的情緒,為下面的描寫作了鋪墊。
  • 李白的詩是無病呻吟?告訴你們一個真正的李白
    隨著現在人們生活的發展,人們對於慣有思維發生了變化,竟然有人說李白的詩是無病呻吟!讓我們來分析下李白的詩究竟是不是無病呻吟:主要原因還是審美的局限和對詩歌概念的定義不完整。理解李白用他寫的古風五十九首其中的一首就行了。
  • 李白最悲觀的一首詩,寫盡了對人間繁華的鄙夷
    「詩仙」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也是浪漫主義詩歌的集大成者。李白的詩飄逸瀟灑,變幻莫測,猶如隨性而為,恣意汪洋,奔放不羈。就連齊名的「詩聖」杜甫都多次稱讚李白:「白也詩無敵」、「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的詩之所以能奔放不羈、飄逸瀟灑,與他個人的性格也是有很大關聯的。李白為人疏放瀟灑,輕蔑禮數,好飲酒、好交友,好遊歷。
  • 余光中寫給李白的四首詩
    林泉觀「一個有情懷的公號    一個有內涵的社群 」詩歌 | 散文 | 小說 | 段子 | 雜談 | 故事余光中給為李白寫了四首長詩「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樣的句子,應該就是陸遊筆下「本天成」的佳句吧,余光中用他的妙手寫了下來,帶著我們一同重新認識李白!《念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