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特稿 盼著電影院開門的日子裡,播出方式較為靈活的劇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全民看同一部劇的現象在網絡復現。
這也讓我們想起20年前,在電影還未成為主流娛樂的年代,那部
《永不瞑目》是如何成為國產電視劇史的標誌性作品的:
八家上星衛視在黃金時段同時播出,收視6.1打破
《還珠格格》第一部紀錄。
每到電視劇播出時間,街道上人群明顯減少。伴著孫楠的那首《你快回來》,無數少女為
陸毅飾演的肖童哭背氣兒,也有不少男性觀眾表示半年內再也看不進別的電視劇。
,後者也被媒體視作內地可與瓊瑤劇、金庸劇抗衡的唯一劇種。
可以說,
《永不瞑目》的出現幾乎劃定了此後20年的娛樂圈格局。
陸毅 鮮肉鼻祖
導演趙寶剛曾表示,「
陸毅的成名,意味著大陸有了自己的偶像,不是港臺的,陸毅的出現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伴隨著陸毅的爆紅,
徐靜蕾、
孫儷、
劉燁、
孫紅雷、
佟大為因為海巖劇相繼走入人們視野....趙寶剛此後也將作品重點放在了青偶劇的打造上,帶火了
陳坤、
文章、
馬伊琍等演員。
而前身主做廣告業務的出品公司海潤,也從闖入者成為內地第一民營電視劇製作方。
海潤影視的董事長
劉燕銘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作為塑造者和見證者,為我們還原了那個電視劇的輝煌時代。
1988年,
王朔成立了「海馬影視創作中心」,這個國內最早的文學創作室集結了莫言、史鐵生,馬未都等作家,海巖也在其中。
嘗試將公司業務轉型為影視製作的劉燕銘就是在這結識了海巖,《警察本色》是他們合作的第一部戲,加上海巖,這部戲總共有四位編劇,「這個劇利潤、評價各方面都挺好的」。
自此劉燕銘就和海巖保持了長期合作關係,這一合作就是七部。
劉燕銘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讀到劇本的感受,「海巖不會打字,全部都是手寫,後來我說看不清楚,才又讓他秘書把手稿打成文字給我,當時看完就睡不著了,第二天就跟海巖談劇本,談感受」。
劉燕銘接受時光網專訪
文學背景出身的劉燕銘對文字一直保有極大的熱愛,「對於我而講,當時海巖我認為他心在我心裡就是最牛的作家了。因為他文字非常動人、悽美,又很悲壯,把人性的東西寫得非常極致。」
劉燕銘為這部戲搭建了最好的製作班底,請來姜文當監製,趙寶剛做導演、和鄭曉龍一起聯合投資、徐靜蕾出演,又邀來王朔開了幾次劇本會。
劉燕銘回憶,「當時播出後,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已經在業內引起很大口碑,所以到了
《永不瞑目》拍之前我們就知道會爆,從開機所有電視臺就搶著買,還沒有拍完這個劇就已經賣完了。」
在當時來說,
《永不瞑目》製作預算可以說是「頂流級」,從籌備到拍攝完成花了兩年,拍攝輾轉了全國包括拉薩、桂林、洛陽在內的22個城市,這在一部電視劇中極其罕見,觀眾在目睹北京都市繁華風貌的同時也跟著劇組一同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除了投資任性外,20年前的電視劇在啟用演員上,也要自由得多。
那會兒還沒有所謂的「資本」「流量」限制,創作權完全在製作方。所有都要依照為故事服務的原則去篩選演員,「我們那時候就覺得做一部劇一個好劇,最好是新面孔,並不會擔心大家認不認識他」
海巖劇由此也被視作造星機器,一旦當上「巖男郎」、「巖女郎」,也就意味著自己的星途有了保證。
海巖劇選演員實行三票制:
海巖、導演、劉燕銘一人一票,最後決定演員是誰。
陸毅、袁立、孫儷、印小天、劉燁都是這麼被選出來的。劉燕銘還記得當年為了尋找飾演肖童的演員,他和
趙寶剛、海巖一起跑了很多學校,按著他們心中設想的形象滿世界找那個最合適的人。
最後在上戲的宿舍找到了陸毅,「當時是什麼情況,我跟趙寶剛進去的時候,陸毅在床上上鋪都懶得下來,都是到那種程度,後來自己看完劇本才又主動找過來」。
, 不過後來主創團隊覺得陸毅被迫吸毒後大家應該覺得會更心疼,兩年後,陳坤才終於憑藉
《像霧像雨又像風》走紅。
而飾演女主歐慶春的
蘇瑾之前的職業是一名模特,
《永不瞑目》是她拍攝的第一部劇,俞飛鴻也試過這一角色,但主創們一致認為蘇瑾身上具備警察的幹練、勇武的氣質,更符合肖童迷戀的「女英雄」形象。
而到了歐陽蘭蘭這個角色,他們並沒有選擇一位符合大家印象的長髮飄飄的千金小姐形象,而是乾脆讓
袁立將其塑造成了短髮刁蠻的黑道公主。
劉燕銘告訴我們,這也是海巖劇拍一個演員火一個的秘訣,「很大精力都放在了前期選演員上」。
不僅如此,在演員訓練方面,海潤也給足了時間:
孫儷在拍攝
《玉觀音》前,劇組安排了半年時間培訓,去警隊跟著實習、練拳擊、學遊泳、為了找到飾演孕婦的感覺,甚至乾脆住進了婦產醫院。
到了陸毅,為了讓其找到吸毒人員的狀態,直接把他送到戒毒所呆了一段日子。
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
原小說《永不瞑目》是海巖應國家禁毒委之邀而寫,不過不同於以往的主旋律作品,海巖通過添加愛情、青春、都市等流行元素將這個故事披上了通俗的外衣,罪案題材是公安出身的海巖所偏好的,但是對人性、時代背景下人物命運的的悲劇性探討才是海巖所真正想表達的。
故事發展推動以肖童為中心串聯起了三條線:肖童與歐慶春的緝毒線、肖童與歐陽蘭蘭的臥底線、肖童與班主任、教授和文燕的生活線。
這其中的每個人物都充滿了複雜性,我們總會覺得海巖劇裡的男主角痴情、善良,看起來像個完美受害人,但是從肖童對待文燕、和歐陽蘭蘭的模糊態度,也暴露出了肖童人物性格猶豫不決的缺陷。
而在女性角色身上,這種複雜性就更明顯。面對肖童時,正義、責任成了歐慶春掩蓋自己情感的藉口,在最後一幕撕心離肺的哭喊中時,觀眾已經很難去用好或壞去定義歐慶春,但也正是因為這種複雜性讓人物角色更真實,觀眾也就被非常容易被帶入這場關於愛情的天平遊戲。
看起來,所有痛苦的來源都是因為愛,肖童因為臥底任務無法徹底抗拒歐陽蘭蘭的愛,歐慶春出於職責所限無法去接受肖童的大膽追求。但更深層的悲劇力量還是源自於人物對自身命運的無奈和矛盾。
但海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我的小說往往在借愛情表達一些別的東西,如命運、如道德觀,在整個社會時代背景下個人命運的渺小,不被人重視的無望。」
肖童為了擺脫歐陽蘭蘭,在歐慶春的幫助下成功戒毒。但為了協助破案,他決定回到風暴中心再次吸毒獲取信任。在被迫和毒梟逃亡時,他再次憑毅力戒毒成功,當在西藏的屋頂上大聲朗誦詩歌時,他心中對未來的美好願望仍未熄滅,那句「不破樓蘭終不還」反射出了肖童身上純真的理想主義。
可是歐陽蘭蘭懷孕的消息將一切打翻谷底,肖童徹底絕望,他意識到自己再也回不到以前,收網前一晚他和歐慶春的擁抱充滿了訣別的意味。肖童的死帶給了觀眾極大的震撼,原本可以擁有無限未來的人生就這樣一步步被撕碎,這種巨大的反差感造成的悲劇力量也是海巖劇的一大特點。
這種毀滅式悲劇結尾的在海巖另外兩部《玉觀音》和《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也能看到,身為女警的安心在感情和職責之間掙扎,最後為了完成使命與不惜與仇人同歸於盡。龍小羽被一環套一環的事件拖著被迫走向了無可挽回的深淵,最終的自殺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對命運的反抗。
藝術層面之外,
《永不瞑目》乃至
《玉觀音》在當時的社會層面引發了廣泛討論,關於警察派公民去當臥底、女警察和毒販談戀愛太不真實等等爭議層出不窮。
海巖曾對這些問題做出過回應,「我不會特別拘泥於大情節的真實,但是細節一定要特別真實。我的大的方面胡編亂造的痕跡是很明顯的,就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大的故事都很模式化,但是小到一個人死、一棟房子爆炸,都各不相同、特別真實那種真實的情景就會把觀眾帶進去,現在有的電視劇拍得非常講究,可是人不能開口,一開口講 的根本不是人話,這就是把真事寫成了假的,還不如我把假事寫成真的」
劉燕銘在接受我們採訪時也對這些爭議做了補充:「像
《永不瞑目》《玉觀音》裡的一個吸毒人員、毒販子愛上警察,這種故事現在來講很難過審,但是在當時,我記得當時公安部的有個副部長跟我在新聞發布會上,我們倆坐著一塊聊,我也問他,我說這麼寫一個公安幹警,合適不合適?」
「他說我們去年我們去年緝毒戰線上執行任務犧牲的警察547人。然後當年公安部門處罰的警察也是500多人,這些處罰的警察也是各種原因犯了錯誤的,包括也有像
《永不瞑目》裡這個女警犯的這種情感方面的一些錯誤,所以這是一個人性的問題,是一個人的情感經歷的問題,並不是說公安幹警就一定是高大上,就一定是不能犯錯 」
電視劇完播的2000年,
《永不瞑目》劇組在各大頒獎禮拿獎拿到手軟,海潤一手打造海巖宇宙系列也徹底帶火了市場上的涉案題材劇,
《黑洞》、
《紅蜘蛛》、
《徵服》等優秀電視劇層出不窮。但最要論產量和質量來說,拍涉案題材特別是公安題材的最拿手的還是海潤。
除了海巖劇,海潤還開發了
《重案六組》系列電視劇,也因此,
海潤被視為「公安專業戶」。改變發生在2004年,廣電局下髮禁令,涉案劇不能在黃金時段播出。而這恰恰也是因為
《重案六組》太火導致的。
在當時的公安系統得到了很多認可和支持,「我們到任何一個省裡頭去和需要當地公安配合的話,只要一聽說是海潤影視的,都積極配合,」「這個劇反映出了基層民警非常生活化,非常真實的一面,包括公安部幾任國務委員級別的部長都跟我表達過對這部劇的喜愛」。
劉燕銘回憶,「
《重案六組》播到第三部的時候,據說是兩位退休的老警察,給上頭寫信,就說《重案六組》洩露了好多公安辦案的過程和一些偵破的手段,這些東西是不能暴露的,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說《重案六組》教唆了一幫孩子犯罪或者說是自殺,說某個省一個小孩,看了《重案六組》以後,學著裡頭的人怎麼上吊,差點死了什麼的。那麼廣電總局好像就有一些新的說法了,公安和宣傳還是兩回事,所以第一大限制就是不允許上黃金檔了。
這個是當時對我們這個行業是最大的一個衝擊。因為《重案六組》我拍到第五部了,第六部的劇本都寫好了,拍不了。為什麼?上不了黃金檔,你根本賣不到那個價錢。我們一算還沒拍就賠,肯定就不敢拍了。」
也就在頒髮禁令前一年的2003年,已經紅的發紫的海巖身邊圍繞了無數的投資方和製片人,海巖在和海潤七年的合約期滿後,決定出去試試。
被禁令限制的海潤跑道方向轉變很快,轉而嘗試的抗戰劇
《亮劍》一經面世就走上巔峰,至今仍是國產電視劇重播次數最高的紀錄保持者。
劉燕銘介紹,同樣由海潤推出的另一部「爆款」
《血色浪漫》則是稍微特殊的一部,「這個戲是至今都沒有上星播出,因為涉及文革廣電總局不批許可證,所以這個戲完全至今是靠口碑,靠地面臺播出來贏得了今天的口碑」。
禁令當前,擅長罪案+言情創作模式的海巖也不得不做出方向調整,可不同於海潤的乘風破浪的勢頭,
《五星大飯店》《獨家披露》等劇卻再也未能達到以前的聲量。
大家都說,以前海巖寫案件的時候大家都只關注愛情,現在沒有了案情,觀眾反倒不愛看了。
2011 年,
《永不瞑目》被翻拍,
《新永不瞑目》導演為了滿足觀眾不再讓肖童犧牲,但新劇中的肖童純真、執著蕩然無存。不過,新版不管是劇情還是演員,海巖基本沒有過問,開播之後也沒有看。
去年
《破冰行動》上星播出被業內視作禁令解封的標記性事件。涉案題材、懸疑題材近幾年也開始有了復甦跡象。不過無論是在衛視還是網絡劇,我們都很難再在這些題材裡看到那些死去活來的愛情了。
國產電視劇還會更好嗎?
從品質上,這些電影都處在上遊,但大多都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境地,「到今天為止,我們就
《毒戰》掙了一點錢,
《幕後玩家》掙了一部分錢,其他的全是虧的,像這麼一個
《長安道》,一虧就是6000萬,顆粒無收」。
2015年,劉燕銘重回海潤影視,但曾經無比熟悉的電視劇市場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
劉燕銘將1998-2008視作海潤影視的黃金十年,但這何嘗不也是國產電視劇市場的黃金時代。
如今的電視劇生存規則早已改變,「資本」成為電視劇製作公司需要扛的一大主要壓力。
電視臺買劇不再只關注故事,「流量」「演員」成了他們考慮的前排要素。「如果是新人面孔,價格會被壓得很低」
當年合作過
《永不瞑目》的海巖、趙寶剛放棄造星不再啟用新人,2014年的
《獨家披露》是螢屏上播出的最後一部海巖劇,女主是林心如;趙寶剛導演的新劇《青春鬥》請來了鄭爽。
劉燕銘指出,「資本進入市場,我認為這讓一個原本很藝術的行業,變得並不單純了,所以海潤從第一次接受投資,我就認為是個錯誤。
我們是一個很單純的製作公司,但是太去考慮公司市值多少,怎麼賺錢,怎麼製造一個爆款,讓我們做項目做的現在很累,因為你沒有完成對賭的業績,就得開始想辦法輸你的股權,賣房子還債等等,這是讓我們現在很焦慮的一些事。所以我寧願回到過去,還是單純一點做內容。 」
不僅是海潤,整個行業幾乎都陷入了相似的困境。身為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副會長、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會長,劉燕銘說,最近這兩年聽到都是會員單位的哭聲。
「這些會員單位控制著生產了中國80%的電視劇,但是每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大部分原因是由於對賭吸收了投資了對賭造成的。還有一部分原因,由於題材不對,這個行業和其他的任何一個行業不同,這個行業一部戲就上億,你投一個工廠都花不了這麼多錢,投一個工廠你生產不出來,你還可以轉型,還可以做其他的一些事,投一部戲播不了就是播不了,顆粒無收,那麼就直接導致一個公司不僅僅是破產,而是面臨著很多債務。」
「所以我們自己現在呢希望能有一個更寬鬆的更健康的環境,能讓大家踏踏實實以戲為主來做一些作品。所以這一點來講,目前這兩年是這個行業最困難的時期。但是我們呢還是要抱團,還是要努力的往下走,互相之間公司之間互相能幫助。比如說好項目,讓大家都投一點,這樣的話呢熬過冬天,可能後頭的市場就會好,因為我覺得經過這一番大浪淘沙也好,洗牌也好,我相信明年會比今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