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下一個風口?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當口,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向社區生鮮市場——這個藍海市場進軍。社區團購,呈現出了一片繁榮的景象,投資者瘋狂注資,從團長、消費者、到供應鏈企業也都積極參加,正因為繁榮,參與者也在重新思考自己的利益平衡,這也考驗著各平臺的生態平衡藝術。

最近聽了、看了很多關於社區團購的消息、文章,由於疫情收入大受影響的我也一度想成為團長,然而沒有門面身在上海的我根本沒得機會入場,只能寫寫文章求點讚賞。

了解不多,理解淺薄,歡迎批評,感謝點讚。

一、我所理解的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由團長發起組織,以周邊居民為主要受眾,通過批量採購(團購)的方式,獲取低廉價格的商品。

一般的操作流程是,通過團長,拉攏一批團員,團長在某個渠道找到了貨源,然後按某個規模獲取低廉的價格,徵集訂單、批量採購,通過團長,把貨分發到團友手上,以此循環。

這裡邊有兩個關鍵詞:團長、團購。

  • 團長:肩負重任,要負責選品,組團,倉儲,發貨,賣貨送貨一手包辦;
  • 團購:人數要多,批量採購,才能降低採購價格,才能降低物流成本。

一般意義上的社區團購併不是新鮮概念,北方冬儲大白菜,買上一卡車,大家十幾家分一分。辦公室買上一箱車釐子,每人一兩斤,都是一直基於社區的團購行為。

從零星自費的團購,到平臺出現,由平臺承擔採購,團長不斷拉新,反覆推貨,社區團購興起——它是個好生意麼?

二、社區團購是好生意麼

社區團購,從年初的小平臺倒閉,到如今的巨頭入場,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生意,一個賺錢的生意呢?

從模式上看,社區團購是一個對消費者相當有利的項目,通過批量採購,通過減少中間環節的損耗,換取終端商品的低價。

類似模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沃爾、名創優品、醫保藥品國家採購、京東自營,帶量採購,降低採購價;比如山姆會員、Costco,大規則銷售,降低包裝,物流成本。模式是好的,成敗的關鍵的在於過程(運營)。

社區團購的運營存在著幾方面的壓力:採購、運輸、倉儲、銷售。

想要實現終端商品的低價,平臺的採購是第一門檻,一手貨源,批量採購是最佳選擇,而一般的平臺往往很難實現一手貨源,尤其是多品類的一手貨源。

通過批發商採購:

  1. 增加了流通成本,還會出現質量問題;
  2. 運輸:採購了大量的商品,需要分發到團長手上,這部分成本全部由平臺承擔,即便是團長聚合多個訂單,不需要平臺配送最後一公裡,運輸也是巨大的成本。
  3. 倉儲:拓展業務範圍,涉及到多個城區後,訂單會分散,這個時候,設置前置倉,還是中央庫存發貨,將會是個考量。
  4. 銷售:銷售的數量決定著採購的數量,間接影響採購的價格,單點(單社區,一個或多個團長)的銷售數量,影響了運輸的成本。銷售的速度還關係倉儲問題,非預售模式下,備貨是個巨大的難題。

再看現在的社區團購,主打的多是一元五斤的土豆,兩毛一斤的大白菜之類的生鮮。

原因有幾點:一方面是生鮮的購買頻率高,容易復購,價格敏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生鮮的特性,團購的方式價格優勢巨大。

一般的生鮮採購,以菜場為例:從原產地、經紀人、批發商、大型農貿市場、區域小菜場、最終到消費者,中間經歷四個中間人、三次運輸、三次存儲。

而生鮮本身的易損,易腐特性,每多一道運輸,多一次存儲都會產生大量的損耗。一旦流轉不暢,某個環節耽擱時間,就會爛在地裡、車上、菜攤上。

生鮮還存在一種極其特殊,甚至有些讓人無法理解的情況,菜放在地裡不收,牛奶倒到河裡不賣(採摘運輸成本高於收購價格)。

生鮮採購的頻率高,卻不是個好做的生意。

團購模式也改變不了生鮮的非標特性,縮短了從田間到餐桌的時間,能消除大量的損耗,但改變不了生鮮自身的品質問題,同樣的水果,果徑不同價格天差地別。

價格能吸引一時的購買,品質才決定最終的留存。生鮮的坑,社區團購模式下,依然在。

社區團購,本身面臨採購、運輸、倉儲、銷售的巨大壓力,還站著生鮮的坑裡,看起來並不是個很好的生意,即便是之前有大量的失敗者,巨頭還紛紛入場。

投資有風險,但並不盲目,其中的利益何在呢?

三、社區團購,巨頭入場

即使失敗者眾多,巨頭毅然下場,滴滴、美團、拼多多已經開始拼殺,阿里京東也在旁調研觀望,其中利益在哪裡呢?

1. 線下(下沉)市場

眾多網際網路巨頭分割完線上市場後,紛紛轉投線下,開始布局線下。

拼多多,從社交場景入手,抓住小鎮青年和中老年的購物,在淘寶和京東外殺出一片天地。社區團購,既是線下,又是社交,兼顧中老年、家庭主婦等多樣客群,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很難放任這部分流量被他人佔領。

2. 綜合業務體系

社區團購,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業務模式,他其實和大量的現有業務相關聯。

以美團為例:快驢、美團買菜、美團外賣、美團單車,分別為社區團購提供採購、倉儲、運輸提供了解決方案,美團所需要做的僅僅是增加一批地推人員,這部分的成本並不很高,而採用提成模式下,地推的收入更多來源於增加的團長和團長的銷售,本身工資的邊際成本更低。

而社區團購的業務,也在為集團業務輸血:第一是會員,第二是綜合場景下的收益。

社區團購,調動了本身的採購體系,大量訂單的進入可以降低本身的採購價格,重新分配了快遞員,單車調度車的,買菜前置倉的職能,增加了資源的調用頻率。

頻率增加,往往帶來的是效率的優化。在美團的體系內,社區團購還能為團好貨這樣的新業務帶來訂單,以此覆蓋新業務的前期成本。

四、新的拼多多?

很多文章有提到,社區團購可能產生新的拼多多,我認為很難或者說並不會。

社區團購,從生鮮入手,一方面是前文提到的生鮮的特殊性,購買頻率高、容易復購、價格敏感、團購價格優勢大;另一方面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其他人都做生鮮,你不做不行,社區的主力人群退休老年人、家庭主婦,主要需求就是生鮮,你不做不行。

從生鮮入手,質量、規模等等問題又會重新擺到面前,很難被小平臺玩轉。大平臺如阿里、京東、美團自身的業務體系在,業務間互補依存,綜合投入產出比,社區團購又很雞肋。

想長出拼多多這樣的平臺,生鮮品類很難。用黑天鵝中的例子,生鮮就如同理髮師,律師這樣的工作,有其局限性。

五、社區團購,巨頭入場,小平臺是否還有生存機會呢?

有!

剛剛說到,社區團購,很難擺脫生鮮品類,而生鮮品類,即便是巨頭,也解決不了產品非標的問題。同樣的水果,即便是同一棵樹也會結出不同大小的蘋果,不同的採摘時間也會大大影響品質。

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精品生鮮,生活在10w一平米的江景豪宅,上著百萬一年的學校,這樣的業主群、家長群,幾乎不會被4.9十斤的土豆所吸引。

利用這些社群,做精品水果,有機生鮮,後期還能拓展到高端旅遊,私教課程,這便是一個機會。小而美的市場一直在,大而全的天地,真的就任巨頭馳騁了。

 

本文由 @賓果漫遊記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風口下,普通人有哪些機會?
    圖|來源網絡當下,社區團購可謂是搞得人盡皆知,大街小巷裡似乎都已經被其佔領。而且,社區團購還一度被某權威媒體批評,不過,這並不影響它的發展。雖然從一些維度來看,媒體抨擊的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從其本身發展來看並不是一件多麼不好的事情。對於關注網際網路的人來說,這其實要應該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 一樁「風口謀殺案」:社區團購1000天生死始末
    一個新興行業起步時,資本總是嗅覺最敏銳的。真正將社區團購推上風口的,是2018年下半年資本的進入。「我見朱嘯虎第一面,他就當即決定投我們1000萬元,但離開金沙江辦公室,他變卦了,他和團隊了解到,整個行業裡面還有好多玩家,就投了興盛優選。」鮮樂拼創始人趙子侃說。
  • 開課吧山頂Talk第十期:社區團購是否為下個行業風口
    本期活動以"社區團購是下一個行業的風口嗎?"為主題,開課吧新商業人才事業部總經理高瑋以社區團購切入,不同角度分析社區團購能否成為下一個行業風口。社區團購是近半年內非常火的題材,在2019年的增速高達540%,而與其相似的兩個業務形態:前置倉和平臺到家卻遠遠沒有這麼大的增幅速度。高瑋表示,平臺到家整個的業務點非常大,差不多40%的增幅。前置倉的稍微小一些,但是也有48%的增幅。
  • 一樁「風口謀殺案」:社區團購1000天生死始末
    一個新興行業起步時,資本總是嗅覺最敏銳的。真正將社區團購推上風口的,是2018年下半年資本的進入。「我見朱嘯虎第一面,他就當即決定投我們1000萬元,但離開金沙江辦公室,他變卦了,他和團隊了解到,整個行業裡面還有好多玩家,就投了興盛優選。」鮮樂拼創始人趙子侃說。
  • 「逃離」千億社區團購風口,焦慮的哈囉出行正急著成為下一個美團
    當社區團購成為風口,無數巨頭趨之若鶩想要分上一杯羹時,哈囉出行卻選擇了離場。12月9日消息,據晚點LatePost報導稱,哈囉出行正打算放棄自家新搭建起的社區團購業務「哈囉惠生活」,轉而探索更有效率的業務模式。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作者 | 釐米 編輯 | 落葉楓 來源 | 病毒先生商業組 估計還沒有一個風口,能像社區團購這樣,昨天還是萬眾矚目,今天就被萬箭穿心。
  • 社區團購「大躍進」
    見微評論原創幾乎是同一時間段,做傳統電商的、社交電商的、本地生活服務的、網約車的甚至於搞科技的,都集體扎入社區團購這個賽道。然而似乎也讓人見怪不怪了,共享單車、打車、新零售……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在一個又一個新賽道廝殺,或壟斷或暗淡離場。
  • 社區團購陰影下的商超生死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巨潮商業評論,作者丨王方玉,編輯丨楊旭然下半年,社區團購風口驟起,一度陷入倒閉潮的生鮮電商「起死回生」,改寫了命運軌跡。當巨頭們盯上了「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小攤小販、便利店等中小商家的生意無疑會受到衝擊,甚至連大中型商超也未能倖免。
  • 阿里、美團要退出社區團購?這波錢燒完了,下一步該怎麼辦?
    巨頭的新戰場這樣的情況每隔幾年就會扎堆出現——各大巨頭集體下場,瘋狂圈地,不計成本的投入,補貼不設上限,好像一夜之間風口出現,地盤被瓜分乾淨。從曾經的小黃車、無人零售、短視頻,到現在的社區團購。"這是2020年在經歷了疫情、倒閉、暴雷潮後的第一個風口,也將會是未來10年內最重要的風口。"這句話是知名投資人對巨頭們社區團戰鏖戰的點評。目前我國333個地級市及以上行政單位中,除了西藏外,已經基本被瓜分乾淨。
  • 社區團購:舊故事和新戰事
    一位資深電商專家在目睹了美團、拼多多、滴滴接連入場社區團購的混戰後,由衷得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越來越有風口的味道了。」從今年年初開始,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陸續進入社區推廣,滴滴橙心優選隨後跟進。據自象限實地調研發現,「雞蛋」+「白菜」是社區團購平臺們拉新獲客的兩大法寶,社區地推能多接地氣,就多接地氣,全然沒有了網際網路精英的半分「嬌嗔」。
  • 「團長」尷尬又無奈,社區團購千億風口「不香了」
    當社區團購被洶湧的群論詬病「不講武德」且基本佔領低線級城市之時,上海北京兩地的社區團購卻如黎明般靜悄悄。十薈團是為數不多的在北京開展業務的社區團購平臺。《法人》記者搜索到,該平臺在北京唯一的團長開展業務的範圍是位於城北的天通西苑小區。
  • 巨頭扎堆社區團購 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爭搶千億元「蛋糕」
    誕生於2014年社區生鮮團購突然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傳統商超爭搶的超級風口。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拼多多、沃爾瑪、百果園……甚至包括幾乎沒有做過零售業務的滴滴出行都相繼入局。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元級別。
  • 「社區團購」 攻城掠地,藥店的機會!
    疫情的原因,2020年上半年,熱門、風口是直播帶貨;而下半年,熱門、風口絕對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本質是以一群人為單位、注重低價的電商服務。2020年下半年,社區團購火了!
  • 包頭的社區團購向左還是向右
    超市裡的生鮮櫃檯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在人們越來越多地加入到社區團購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加入到對這種經營模式的爭議當中。記者打開美團App看到,頁面顯著的位置就是美團優選,團購的種類包括蔬菜水果、肉禽水產、酒水零食、糧油凍品、家居廚衛,不到一元錢的橙子、金針菇、鹽都是當日的爆品,很多商品後面都標明了限購的數量。吳文慧也在11月底成為社區團購的一名團長,她在口岸小區經營著一家超市,這裡成為附近美團優選下單客戶的線下提貨點。
  • 「社區團購」不能任由逐利資本無序角逐
    來源: 深圳新聞網近來,「社區團購」攪動生鮮市場,同時也攪動了輿論場:「賣菜」成了網際網路又一個風口的同時,也站到了爭議的風口。從積極的角度看,「社區團購」在刺激競爭、倒逼企業減少中間環節、提升服務水平方面起到了正面作用。但是,在另一面,某些「社區團購」企業高價搶人、超低價賣菜,這些無序競爭的亂象擾亂了市場秩序,「擠壓」了傳統攤販的經營生存空間,甚至導致部分正常經營企業不得不退出市場,阻礙了行業良性發展。
  • 補貼大戰下,社區團購沒有羊毛、只有雞毛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螞蟻蟲(ID:miniant-cn)作者: 螞蟻蟲當疫情將社區團購「翻新」成為風口後,一時間各方勢力爭相追逐。美團對外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拼多多孵化的「多多買菜」在武漢率先開團;甚至就連本無相關的出行老大滴滴,也上線了「橙心優選」進行「跨界打劫」……12月16日的最新消息顯示,據晚點 LatePost消息披露,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家巨頭下的社區團購平臺,今年12月件單量峰值均已突破1000萬。
  • 社區團購,是天使還是魔鬼?
    1、社區團購的風口吹起來了還記得幾年前大火的共享單車嗎?ofo,摩拜單車,以及眾多不知名的單車。幾年過去了,市場上還剩下哪些單車名字?我身邊所見,主要是哈羅單車(阿里)、青桔單車(滴滴)、美團單車(收購摩拜而來)。單車行業的走向說明:1、網際網路行業,剩者為王。先發是優勢,但能活到最後才是關鍵。
  • 社區團購席捲線下零售:又一家便利店推出線上賣菜小程序
    線上賣菜與社區團購,可謂是近兩年網際網路最受關注的領域,尤其是在疫情爆發後,討論度更是再創新高。對線下零售業態,這兩個風口也是轉型的機遇。社區團購賣菜業務,為何能受到全國如此多家便利店品牌的青睞,甚至成為行業標配?今天廣州赤焰信息就為大家來分析這一現象。首先,便利店業態的興起,不外乎三大特點:距離近、購買方便、營業時間長。而在滿足這三大屬性的前提下,便利店主要靠低溫奶、鮮食、自有品牌等保證利潤空間。如日資7-11,60%毛利來自於日配鮮食+牛奶乳飲料。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來源:鋅財經「這是2020年經歷了疫情、倒閉、爆雷潮後的第一個風口,也會是未來10年最重要的風口。」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表了對幾家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後武漢之戰的點評。2020年,社區團購成為最熱門的概念,巨頭間的戰爭隨之爆發。
  • 社區團購背後的巨頭操盤手 他們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嗎?
    從網際網路巨頭高管掌控社區團購這一業務來看,背後折射出的是他們對社區團購這一風口的重視。社區團購這塊戰場,集齊了各家公司的得力老將,這仗該怎麼打?美股研究社認為,從各網際網路巨頭指派的負責人身上,或許能窺探到這一混戰背後的幾許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