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不能任由逐利資本無序角逐

2020-12-24 鳳凰網房產

來源: 深圳新聞網

近來,「社區團購」攪動生鮮市場,同時也攪動了輿論場:「賣菜」成了網際網路又一個風口的同時,也站到了爭議的風口。

從積極的角度看,「社區團購」在刺激競爭、倒逼企業減少中間環節、提升服務水平方面起到了正面作用。但是,在另一面,某些「社區團購」企業高價搶人、超低價賣菜,這些無序競爭的亂象擾亂了市場秩序,「擠壓」了傳統攤販的經營生存空間,甚至導致部分正常經營企業不得不退出市場,阻礙了行業良性發展。

融資、燒錢,培養用戶習慣,重構行業生態,提價收割……某些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玩的還是「老套路」,所謂的業態創新、模式創新不過是在重複著「昨天的故事」。人們憂慮疑懼的可能不是「社區團購」本身,而是害怕巨頭們一陣踩踏進入市場之後,會像此前某些網約車、共享單車、長租公寓等項目那樣,留下一地雞毛。更令人擔憂的是,健康的市場生態一旦被破壞,就很難修復,譬如傳統攤販被非常競爭手段「擠出」市場的過程常常是不可逆轉的。

根據我國價格法有關規定,「經營者不得有低價傾銷行為」。《反壟斷法》第三章第十七條明確,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這就是說,目前一些「社區團購」的做法,不僅暗含著令人擔憂的經營風險、消費風險,還可能涉嫌違法違規。

「社區團購」事關億萬百姓的生活,事關無數小微企業和攤販的生計,是重大的民生課題,不能任由逐利資本無序角逐。近日,南京市場監管局發布了《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經營社區團購的平臺不得以低價傾銷等方式,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同時,平臺不得虛構斷貨、搶購、優惠,不得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信息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當市場的「無形之手」失靈或者市場出現違法違規的亂象之時,政府的「有形之手」就當發揮作用,該出手時就出手,南京的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鑑。

維護一個乾淨、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根本而言也是在為促進創新清掃道路。進軍「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應該明白,暢遊在法治的海岸線內,才能不斷由淺海遊向光明廣闊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燎原要反思整個電商時代 不能讓全社會成為資本的打工人
    來源:秦朔朋友圈原標題:社區團購?不,要反思的是整個電商大時代作者:劉子,民間觀察派,獨立思考者,上海樸人資產合伙人,杭州鼠打貓互動合伙人。社區團購正在燎原,而關於社區團購也有很多針鋒相對的立場。為此我們刊發兩篇觀點不一的關於社區團購的文章,以饗讀者,在爭鳴中求真知和發展。本文寫作過程中,新聞推出來《中央明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消息,以及人民日報對社區團購的社評,「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我贊成社區團購,為什麼人民日報批評?
    同時,在近期召開的中央高層會議上,也明確地發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那就是要遏制資本的「無序擴張」。請注意「無序擴張」這個詞。很多人在反對社區團購的時候,所引用的依據大約就是中央高層的態度和人民日報的這幾句話。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記者注意到,南京市目前還沒有出現關於社區團購的行政處罰案例。  12月中旬左右,華海順達、衛龍、香飄飄等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  「現在的社區團購大戰,從全國看還是初級階段,但在長沙等地已經進入到了激烈競爭階段。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公布,大廠們逍遙的日子到頭了
    社區團購「九不得」此次會議上提到,為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第一,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買菜這件事兒現在看來,社區團購作為一個選擇、一個補充就是最好的了,但無奈,資本逐利是本性。
  • 資本狂飆突進社區團購,小老闆一面痛恨一面入局,家家戶戶成團長
    社區團購是最近飽受爭議的新興事物,但其實這個「新興事物」早在2016年便已經有了雛形。它是一種新型零售方式,簡單點說,就是選出一個團長,對社區成員的需要作出匯總後,進行相應的採購,從而在解決需求的同時還能節省時間和金錢。
  • 社區團購開始收割?保證金,品牌費,技術賦能費,一個都不能少!
    社區團購開始收割,保證金,品牌使用費,技術賦能費,一個不能少!這就是社區團購!因此,官方也發話: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官媒也撰文評價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青菜和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令人心潮澎湃。不過,現實是令人尷尬的。這些巨頭們已經開始招商加盟,收割了。
  • 社區團購,是天使還是魔鬼?
    如果不能迅速做到巨大規模,不能持續吸引用戶頻繁使用,形成使用習慣,就很快會被網際網路巨頭吞噬。今年以來,由於疫情肆虐,同樣有一種創新的模式流行開來,那就是社區團購。越來越多的人在小區組建的拼購群裡購物,然後等著配送。涉及的品類主要是生鮮和日用品。當消費習慣形成後,其它所有電商產品,都逐漸進入社區團購平臺。
  • 人民日報喊話社區團購,眾巨頭噤若寒蟬,百億投資打水漂!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於如何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是警鐘也是提醒,各位通過資本瘋狂布局社區團購的大佬們趕緊重新審視自身戰略定位吧,出發點的錯誤註定帶不來好的結果。
  • 社區團購東窗事發,網際網路資本被套上枷鎖,老百姓該如何應對
    在中央電視臺出面批評和相關部門提出增強反壟斷力度後,供應商開始停止供貨,急速膨脹的社區團購徹底的涼了下來。社區團購看似是一種新模式,實際上是資本方的老生常談,只不過這次他們把觸角伸到了國計民生,在多方利益群體的較量之下,社區團購的被脫光了華麗的外衣,老百姓必須要看清楚弄明白,資本來到尋常百姓家絕非利好。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這神奇的一幕,就發生在了2020年年末——隨著中國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大規模湧入社區團購,在強大資本加持下,動輒幾十億的海量補貼,生鮮蔬菜價格竟低廉到有違市場規律時。老百姓這一口飯的事兒,終於讓輿論沸騰,資本市場沸騰,整個中國沸騰。人們是在拍手叫好嗎?
  • 衛龍辣條拒絕、人民日報點名,社區團購拖垮了底層?
    近日,衛龍辣條稱公司收到了不少投訴,由於「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品項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因此,衛龍辣條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通知中稱禁止給社區團購企業供貨,包括多多買菜、美團等。如果經銷商不遵守要求,造成嚴重影響的將被取消經銷權。
  • 「社區團購」成資本新晉寵兒?全力構建普惠市場才是中國未來
    一局新零售模式推廣的燒錢遊戲一場菜販與資本之間的激烈角逐一次央媒評論所引發的社會熱議日前《人民日報》發文劍指「社區團購」,認為「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資本裹挾下初心「易」改對於這個關乎國計民生的「爆款」項目,一直以來社會對其評價褒貶不一。過去小打小鬧的社區團購項目,因為踩到了疫情這塊跳板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成了網際網路領域繼外賣、打車、共享單車等項目後的「香餑餑」。
  • 被資本收割前,不妨多薅一把社區團購羊毛
    不過,當資本和媒體都在關注社區團購這條賽道時,那些真正的用戶和「團長」們卻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在意的是哪家優惠力度更大、給的佣金更高,而且是時刻關注、枕戈待旦……  換句話說,他們目前在社區團購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坐「末班車」。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在咱們家門口,資本燃燒帶來怎樣的溫度,社區團購發展現狀如何?這場資本大戰影響了誰……日前,中國吉林網實地踏查,通過多個維度探尋背後答案。巨頭在長春加速布局提起社區團購,其實並不算新鮮事。事實上,社區團購的概念起於2016年的長沙,部分本土的生鮮B2B平臺,探索在社區內提供拼團,先下訂單再配貨的零售模式,逐漸衍生成如今以小區為單位的線上拼團。此後,一批生鮮平臺獲得資本青睞。然而,這種模式在當年並沒有攪動整個市場。
  • 社區團購是騰訊系大賽馬,寡頭合圍買菜:「流量+資本」戰無不勝
    拼多多本身就是線上拼團,美團早期也是靠線下團購,兩者的成長路徑以及戰略極為相似,拼多多希望藉助社區團購,從五環外進入五環內,美團希望從本地生活中反攻線上。社區團購即便不能短時間內將阿里電商體系擊潰,也將是拼多多、美團、京東,騰訊系三大電商平臺一決雌雄,確定其秩序排名的一戰。
  • 當國家鐵拳出擊之時,沒有一個社區團購巨頭是無辜的!
    近日,央視針對社區團購的「低價傾銷」發表了評論:任何創新都不能成為違法的理由,創新精神和法治精神不是一道可以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必須二合一的必答題。什麼意思?就是社區團購的「低價」已經違反了我國的反傾銷法。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上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不過,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 社區團購到底能走多遠,巨頭們抬頭看路,不要以卵擊石!
    近日,在網際網路各媒介聚焦一個話題,就是「社區團購」。本來社區團購要涼菜了,但疫情讓這個賽道突然爆發,日訂單量從100萬單向1000萬單逼近。滴滴橙心優選打響了第一槍,美團優選先投入20個億,一上來先砸10個億再說,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都己經成為過去,為什麼還是要涉及社區團購呢?因為純電商發展到天花板上了,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沒有增長就意味著死亡,社區團購正是一片藍海,增長迅速、潛力巨大,市場規模11000億的市場份額,比外賣市場6500億還多。
  • 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  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 九不得出臺,社區團購的羊毛,我們還能薅多久?
    新規的出臺,你可以說是對社區團購的一種規範,也可以說,是對大廠們入場參賽的一種默認。可以預見,取得牌照的社區團購,只要不踩紅線,憑著技術和資本的優勢,最終還是會笑到最後。傳統的菜市場和小商小攤,雖然暫時避免了刀斧加身的疼痛,但未來依然不容樂觀。